书城军事战争论
1396600000020

第20章 关于战争理论 (3)

时间有昼夜之分,然而时间对整个战斗的影响范围,决不仅仅局限于昼夜之分的界线,因为每一次战斗都有自己的持续时间,大规模的战斗甚至会持续很多个小时。对组织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来讲,战役是从早晨开始还是从下午开始有着重大的区别。当然,也有许多战斗不被时间所影响,一般而言,时间对战斗的影响程度还是比较有限的。

气候

气候对战斗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情况极为少见,一般而言,只有大雾天气才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战略上的目的与手段

在战略上,只有胜负之分。战术成果是手段,导致媾和的因素才是最终的目的。在战略上,运用各种手段来达到目的同时,同样离不开对此发生影响的那些条件。

在战略上使用各种手段时离不开各种条件,这些条件又构成了新的手段。这些条件包括:地区和地貌,其含义应该扩展到整个战区的土地与居民;时间,不仅包括昼夜的区分,还要包括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即严寒的特殊现象。

战略将上述条件与战斗的胜负结合在一起,使战斗具有了特殊的目的。然而,这一目的只要还没有直接导致媾和,而只是从属性的,那么它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而且,我们可以把这些不同意义的战斗成果或是胜利当作是战略上的某种手段。占领敌人阵地就是战斗同地形相结合共同作用而取得的战斗成果。具有特殊目的的某一战斗应该看成是战略的手段,而在共同的目的下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由其所组成的更高的战斗单位,同样也应该被看成是一种手段。冬季战局就是战斗与季节相结合的一种行动。

所以,只有被看作是直接导致媾和的因素才能成为目的。理论所研究的,应该是这些目的与手段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根据经验确定战略所应探讨的手段与目的

第一个问题是,战略如何才能将这些手段和目的准确、详尽地举出来。假如采用哲学的方法得到一个必然的结果,就会陷入种种困难之中,使我们无法得到作战与作战理论之间逻辑的必然性。因此,只有依靠经验,根据战争史所提供的战例进行分析研究。诚然,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势必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只适用于与战史情况完全相同的战斗。这种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理论所讲述的问题必然是从战史中抽象来的,至少是和战史比较接近的。与其说这种局限性存在于现实中,不如说存在于概念中。

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能使理论切合实际,不致误导人们陷入毫无意义的思考,或者钻进牛角尖而流于泛泛的空谈、空想。

对手段应分析到什么程度

第二个问题是,理论应对手段分析到何种程度。很明显,只要考虑到它们使用时的各种特性就足够了。对战术来讲,各种武器的射程和杀伤力是最为重要的,至于它们的构造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作战不是用炭粉、硫磺和硝石制造火药,也不是用铜和锡制造火炮,作战运用的是具有效能的现成武器。对战略来讲,所需要的是军用地图,而不是研究三角的测量仪;要想取得辉煌的战果,无需探讨怎样建设国家,怎样教育和管理百姓,只需概括地了解各国社会在这些方面的现状,并注意在不同的情况下,这些因素可能对战争产生的影响就行了。

知识的范围大为缩小

作战所需的知识范围大大缩小,理论所需研究的对象也就显著地减少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一支装备充分的军队,在进入战场时所必须具备的,以及一般军事活动所必需了解的大量知识与技能,在最后投入战争使用之前,必须精炼为极少的几条主要结论,这就犹如千条小河在流入大海之前必须先汇成几条大河一样。那些直接进入战争这一大海的主要结论,才是必须被指挥战争的人所熟悉和掌握的。

伟大的军事天才可以迅速成长为统帅而不是学者

事实上,我们的研究必须能够得出这样肯定的结论,否则我们的研究就是不正确的。唯有这样的结论才能说明,为什么那些从未接触过军事活动的人能够担任较高的职务,甚至能够胜任统帅的职务,并且在战争中建立丰功伟绩;为什么杰出的统帅很少来源于知识渊博的学者中,而大部分来自那些环境不允许他们获得大量书本知识的人。因此,那些认为培养未来统帅必须从了解所有细节开始,或者认为这样做才是有益的人,一向被视为可笑的书呆子。实践证明,了解所有细节对统帅来说不仅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人的智力来源于他所接受的知识与思想。有些大问题的知识与思想可以成就人才,但是有些细微与枝节问题的知识与思想,假如不视为与己无关的东西而接受的话,就只能使人局限自己的才能。

以往的矛盾

从前,人们没有意识到战争中所需要的知识是非常简单的,常常把这些知识与那些为作战服务所需要的大量的知识与技能混为一谈,所以,当它们明显与现实世界的现象发生矛盾时,只好把无法解释的一切都推给天才,认为天才不需要理论的指导,而理论也不是为天才所建立的。

有人不承认知识的用处,把一切都归之于天赋

有些依靠天赋成就事业的人觉得,非凡的天才与学识渊博似乎有着天壤之别,他们从来不相信理论,认为作战全凭个人的智慧,能力的大小决定于个人天赋的高低,这样一来,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怀疑论者。当然,这种人较之相信错误知识的人要好些,但是,他们这些人的看法确实不符合事实的。因为不积累一定的观念,就无法进行智力活动。而这些观念大部分不是先天带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这些观念就是知识。现在我们要问,战争需要的是哪一类知识呢?确切地说,战争所需要的知识,应该是能够帮助人们在战争中直面问题的知识。

不同的职位需要的知识也不同

在军事活动的范围内,指挥官的职位不同需要的知识也不同。假如职位较低,所需要的知识则是一些涉及面较窄且具体的知识;假如职位较高,所需要的则是涉及面既广又较概括的知识。让某些统帅去担任骑兵团长的角色,也许并不一定出色,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道理。

尽管战争中所需要的知识很简单,但灵活运用它们却不那么容易

在战争中所需要的知识是比较简单的,它所涉及的知识面仅限于很少的几个问题,而且只需要掌握这些问题的最终结论就足够了。然而,能够在战争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战争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在第一篇中已经详细讲过。这里我们不去讨论那些只能依靠勇气才能克服的困难,只探讨通过智力活动才能克服的困难,我们认为在较低的职位上遇到的困难是简单和容易的,随着职位的提高,其困难程度也就增大,到了统帅这样的最高职位,智力活动对他而言,就会成为人类最困难的精神活动之一。

战争中必须具备哪些知识

尽管统帅不一定是学识渊博的历史学家,也不一定是政论家,但他必须掌握国家大事,必须对传统的方针、当前的利害,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当权人物等均有所了解,并作出正确的评价。统帅不一定是细致的人物观察家,也不一定是敏锐的性格分析家,但他一定要了解自己部下的性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优缺点。统帅不一定要知晓车辆的构造、火炮的挽曳法,但是他一定要具备正确估算在不同情况下一个纵队行军时间的能力。所有这些知识,都无法依靠科学公式和机械方法来获得,它只能在平时的观察中,以及在实际生活的积累中,依靠对事物的理解力来获得。

所以,在军事活动中职位高的人所需要的知识,是在观察和思考中经过一种特殊的才能来获得的,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本能,这种才能犹如蜜蜂采蜜一样,是极其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吸取精华的。除了观察和研究之外,还可以通过生活实践来获得这种知识。经过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实践,人们尽管永远无法成为牛顿或者欧拉那样的人物,但是却可以获得像孔代或是腓特烈那种杰出的推断力。

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获得军事活动中的智力因素而陷入呆板的学究气的沼泽中。历史上没有一个伟大而杰出的统帅是智力平凡的人,然而有些人在较低的职位上表现得非常出色,但是一旦升迁到最高职位却往往会因为智力平平而表现得平庸;而有些人同样处于统帅的位置,但是由于职权范围不同,智力的发挥程度也会出现差异。

知识必须变成能力

前面我们讲了战争必须具备哪些知识,现在我们还要考虑另外一个要求,这个要求对作战知识来讲比对其他任何知识都要重要,那就是一定要把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不再是某种客观上的东西。在人类其他领域的活动中,人们即使遗忘了曾经学过的知识,使用时还可以去书本中查找;即使是每天都要运用的知识,也完全可以当作身外之物,不必记在脑海里。

当建筑师拿起笔来进行复杂的计算,求出一个石礅的负荷力时,他所得出的正确结果不能算是他自己智力的创造,首先他必须查找很多资料,然后进行计算,而在计算当中所使用的定律也不是他自己的发明创造,甚至有可能他在计算过程中完全没有意识到为什么必须用这种方法而不是那种方法,计算只是单纯地数学运算。但是,在战争中决不会这样。在战争中,人们的思维活动不断发生反应,客观情况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指挥官必须将知识变成只属于自己的东西,随时随地地加以运用,必要的时候迅速作出制胜的计策。因此,指挥官必须将知识与思想完全融为一体,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正是这个原因,一个出色的军事指挥官的所作所为在其他人眼里显得那么容易,似乎一切都应该归功于他与众不同的天赋。我们所以说天赋的才能,就是为了将通过观察与研究培养出来的才能和这种才能区别开来。

经过上述的研究,我们已经明确了作战理论的任务,并举出了完成这一任务的方法。

曾经我们将作战方法分为战术与战略这两个范畴,要建立战略理论无疑会有很大的困难,但是战术理论就相对容易一些,因为战术涉及的问题有限,而在战略上,直接导致媾和的目的却是无穷无尽的。当然,只有军事统帅才需要考虑媾和的目的,所以在战略中与统帅有关的部分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困难。

所以,战略理论,特别是涉及到重大问题的那一部分理论,比起战术理论来说更应只是对事物的考察,是对帮助统帅认识事物的考察。这种认识,一旦与统帅的整个思维融为一体,那么就足以使他顺利地制定作战计划,更有把握地采取行动,而不至于服从客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