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八
13950800000014

第14章 鹿死谁手

【释义】鹿:这里指猎取对象,比喻为天下、政权。天下政权为谁所得;也可指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石勒载记》。

东晋时,中国的北方有匈奴、鲜卑、氏、羌、羯等五个少数民族,他们曾先后起兵对抗汉族政权,这便是历史上所称的“五胡乱华”。

石勒是羯族人,幼时家贫,经常随大人一起去洛阳贩卖货物,也给别人做过长工、搬运工。晋惠帝末年,因为并州闹饥荒,20多岁的石勒被并州刺史司马腾卖到山东一个名叫师欢的人家里作奴隶。师欢看到他相貌堂堂,与众不同,十分喜欢他,不久便免去他的奴籍,让他当了佃客。

后来,石勒聚集王阳、郭敖等18人为骨干,与汲桑一起聚众起义。起义失败后,他便投奔匈奴族的酋长刘渊,成为刘渊部下的一员大将。

公元304年,刘渊称帝,建立汉国政权;过了几年,刘渊死了,他的儿子刘聪、侄儿刘曜相继登位,刘曜并改国号为赵(历史上称为前赵)。这时,石勒重用汉族人张宾为谋士,联合汉族中的地方豪强,发展成为割据一方的割据势力。

公元3l8年,石勒消灭了西晋在北方的残余势力。第二年,他断绝和前赵的君臣关系,自称为帝,但仍沿用赵国的名号,历史上称为后赵。一般来说,后赵的国势在五胡十六国中是最强盛的。

有一次,石勒在宴请自己臣僚的一次酒会上,曾经自我夸耀地说:

“假如我和汉高祖生在同一个时代,我自认为不如他,一定和韩信、彭越一样做他的部下,为他奋战疆场;但如果和东汉光武帝刘秀生在一起,我一定要和他在中原一带一比高下,到那时不知究竟鹿会死在谁手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