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所有事情都具有明暗两面,我们感觉到的究竟是明还是暗,是欢乐还是痛苦?从本质上讲,这不取决于处境,而是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心境,取决于能否从光明的角度看问题。同样一件事情,从这个角度看是灾难,换一个角度看未尝不是一种值得高兴的幸运。
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明智的放弃,不是懦弱,而是洞明事理之后作出的正确选择。明智的放弃,也不等于庸碌,因为它的目的始终在于向另一个方向进取。林语堂说:“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在狐狸吃不上葡萄时,它就无可置疑地说:“那葡萄是酸的。”并坦然离开那里。
看到这个故事时,我们应该为狐狸的聪明拍手叫好;为一些人对狐狸行为的选择嗤之以鼻感到悲哀。我们经常责怪狐狸自欺欺人,可是从长久的沉思中可以感到,如果那只狐狸像人类一样的痴迷和贪婪,它就舍不得离开,并在树下上蹿下跳,即使最终不被活活累死,也会耽误很多宝贵时间去找更多更甜的葡萄。这样是否值得呢?假如人们已经认为那串葡萄是甜的,或者独一无二,但又没有吃到,也不会吃到,徒落个遗憾终日,懊悔一生,仅仅为此又值得吗?
很多时候,放弃可能是种明智的选择。
一支英国登山队和一支日本登山队同时攀登喜马拉雅山。在6800米高度时,他们突然遭遇强风暴。两个登山队的14名队员只好临时安营扎寨,在高寒缺氧的雪山上搭起驻宿帐篷,以等待风暴过后,再行攀登。可是,3天过去了,风暴依然没有停止,而且越往高处风暴越强。
怎么办?两个登山队都在面临一次严峻的考验。日本登山队以坚贞不屈的意志,决定继续攀登,绝不后退。而英国登山队的扎吉尔队长,经过一番对体能及气象气候的分析,果断地决定立即撤退。他认为与生命相比,任何追求都是可以放弃的。
几天以后,他们安全撤退到5400米的大本营。而不幸的是7名日本队的登山队员全部遇难于雪山之上。
果断就是这样,在关键时刻的选择中,能让希望更明朗。是扎吉尔队长的坚决果断,让7名队友在生与死的关键抉择中,远离了死亡的吞噬,将生存的希望牢牢地抓在手中。
没错,与生命相比荣誉又算得了什么呢?与其盲目坚持,用生命作为筹码,不如理智地放弃,也许还有机会再次攀登。
由此看来,我们如果想驾驭好生命之舟,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永恒的课题:学会放弃!
有一只老鼠,因为贪吃桶里的大米,结果米越来越少,它越吃越胖,身手也没以前敏捷了。由于桶壁空得太高了,任凭它怎样使劲用力,也没能爬出去,这时等待它的只有死亡。
在现实生活中,“桶里老鼠”这样的事例有很多,都是由于放不下眼前利益而毁了自己的一生。晋代陆机《猛虎行》有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讲的就是在诱惑面前的一种放弃、一种清醒。
一个出身贫困的孩子十分喜爱钓鱼,可是却从来没有钓过一尾大鱼。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那天晚上,他和母亲又来到湖边钓鱼。
放好鱼线,安好鱼饵,一次次地将鱼线抛向湖中。
湖面十分平静,他和母亲守在那里,等着鱼上钩。可是,很长时间过去了,没有一条鱼上钩。
就在他们准备回家的时候,鱼线突然动了。他拎一拎,发现异常沉重,觉察到这肯定是一条大鱼上钩了。
他兴奋极了,急忙快速地收鱼线,线越收越短,湖面响起鱼拍击水面的声音。母亲取出网罩在湖边准备捞住它。
果然是条大家伙。母亲打开手电,照着鱼身,发现它却是条鲈鱼,它银白色的鱼鳞闪耀着光芒。
母亲看着夜光表,对孩子说:“现在是10点。离开禁还有两个小时,孩子我们放了它吧。”
孩子说:“不,妈妈,我们好不容易钓到它。”
孩子哭了,母亲安慰他:“我们还会钓到更大的鱼。”
孩子环视四周,湖边了无人影,夜色深沉。他对母亲说:“别人不知道我们钓到了鲈鱼。”
母亲说:“孩子,湖边没有眼睛,但我们心里有眼睛。”
在母亲的坚持下,鲈鱼被放走了。
30年后,这个小男孩成为纽约最着名的建筑师,他的作品遍及纽约。
没有人会理解出生在贫民窟里的男孩能够成为纽约的知名人士,受到大家的尊敬。更没有人会把他的成就与30年前那个夜晚联系起来。
使我们放不下的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贪念,内心的欲望与执着。更使我们一直受缚,我们唯一要做的,只是将我们的双手张开,放下无谓的执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种放弃的清醒。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今天,摆在人们面前的诱惑实在太多,这就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放弃。
举首是春,俯首是秋,我们行走在岁月的栈道上,面对转瞬即逝的生命,我们必须擦亮双眼,让心灵做主,在取舍之间,创造辉煌,获得完美的人生!
退一步是为了进十步
《菜根谭》中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这便是一种进退之道。
以前,有一条大河,河水波浪翻滚。河上有一座独桥,桥很窄,仅用一根圆木搭成。有一天,两只小山羊分别从河两岸走上桥,到了桥中间两只山羊相遇了。但因桥面太窄,谁也无法通过,而这两只山羊谁也不肯退让。结果,两只山羊在桥上用角顶撞起来。双方互不示弱,拼死相抵,最终双双跌落桥下并被河水吞没了。
这则寓言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正是“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的道理。在狭窄的路口处,不妨让别人先行,自己退让一步。
下面这个故事,更是把以退为进诠释得淋漓尽致。
有一位在美国留学的计算机博士,辛苦了好几年,总算毕业了。可是,虽说是拿到了响当当的博士文凭,却一时难以找到工作。没有工作,生计没有着落,这个滋味可是不好过。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
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个最低身份去求职。这个法子还真灵,一家公司老板录用他做程序输入员。这活,对他来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不过,他还是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地干着。
不多久,老板发现这个新来的程序输入员非同一般,他竟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时,这位小伙子掏出了学士证书。老板二话没说,立刻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相对口的职位。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还能为公司提出许多独到而有价值的见解,这可不是一般大学生的水平呀!这时,这位小伙子又亮出了硕士学位证书,老板看了之后又提升了他。
他在新的岗位上做得很出色,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非同小可。于是,老板把他找到办公室,对他进行询问,这时,这位聪明人才拿出来他的博士证书。
老板这时对他的水平有了全面的了解,便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这位博士终于获得了成功。
在现代社会中,提倡“自我推销”,是推销,就要有推销术,如果这位博士还是拿着自己的文凭,一家接一家地去求职,也许他现在还没有工作。
这位博士的点子好就好在以退为进,看上去是自己降低了身份,也让别人看低了,但是身处低位,被人看轻不要紧,只要有机会,就可以大放异彩,展露才华,让别人对你一次次刮目相看,你的形象就会慢慢高大起来了。相反,如果一上来就亮个博士证书,容易被人看高。期望值过高,就容易引起失望。倒是别出心裁,以退求进更容易达到目的。
在身处困境时,有时为大局着想不能不低头退让。但是暂时的“低头”是为了将此当做磨炼自己的机会,不断丰富,充实自己,这是为了将来东山再起,而绝不会消极乃至沉沦;而那些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人,往往会彻底失去希望,畏缩不前,不愿想法克服眼前的困难,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听天由命,是真正的低头。
吃表面上的亏,得高明的利
有些人总是把眼前利益看得很重,结果是失去了永远的利益,真正的聪明人是宁吃眼前亏,而换来人生的大胜利。懂得吃眼前亏,才能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取得最后的胜利。
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亨利·霍金士先生突然从化验室的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险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但如果不用添加剂,又会影响食品的鲜度。
亨利·霍金士考虑了一下,他认为应以诚对待顾客,毅然把这一有损销量的事情告诉每位顾客,于是他当即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
这一下,霍金士面对了很大的压力,食品销路锐减不说,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联合了起来,用一切手段向他反扑,指责他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产品。亨利公司一下子跌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苦苦挣扎了4年之后,亨利·霍金士已经倾家荡产,但他的名声却家喻户晓。这时候,政府站出来支持霍金士了。亨利公司的产品又成了人们放心满意的热门货。
亨利公司在很短时间里便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亨利·霍金士一举登上了美国食品加工业的头把椅子。
我们虽然总是说吃亏是福,但是事实上,在人们的内心里,并不是心甘情愿想吃亏的。人生在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吃亏是在所难免的。吃亏的情况也多种多样,鲁莽冲动的人容易乱吃亏,结果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成熟理智的人应该懂得,亏,要吃在明处,至少,你应该让对方“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亏也不能白吃,“亏吃在明处,便宜占在暗处”,吃得小亏却得到大的收获才是高明的吃亏。
春秋时期吴国有个贤士叫季礼,一次,他出使路过徐国,顺便去看望老朋友徐君。徐君见他佩带着的精美的剑,就十分喜爱,但又不好开口要。聪慧的季礼怎么不知徐君的心意呢?但想到他需这把剑出使佩带,也就没说明。等到季礼出使回来,想把剑送给徐君时,徐君已去世了。季礼异常悲伤,他解下剑,放在徐的墓前,他的随从感到奇怪,就问:“徐君已死,你干吗白浪费一把剑呢?”季礼说:“徐君在世时十分喜爱此剑,我在心里也想把它送给他。现在,他去世了,我一定要把剑给他。”这件事慢慢传开去了,大家纷纷赞扬季礼是个讲信义的人,许多人不辞千里的辛劳,来和他交朋友。
徐君已经死了,季礼完全可以不牺牲那把剑。更何况,徐君去世了也不可能得到剑,这种看似一种愚笨的吃亏,实际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做法,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季礼失去一把剑,却得到许多贤能的朋友。
人非圣贤,谁都不能抛开七情六欲,但是,要成就大事,就需要分清轻重缓急,该舍弃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
我国历史上刘邦与项羽在称雄争霸、建立功业上,就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最终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苏东坡在评判楚汉之争时就说,项羽之所以会败,就因为他不能忍,不愿意吃亏,白白浪费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胜就在于他能忍,懂得吃亏,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直攻项羽弊端,最后夺取胜利。
两王平日的为人处世之不同自不待说。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实力远不如项羽,当项羽听说刘邦已先入关,怒火冲天,决心要将刘邦的兵力消灭。当时项羽40万兵马驻扎在鸿门,刘邦10万兵马驻扎在灞上,双方只隔40里,兵力悬殊,刘邦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先是请张良陪同去见项羽的叔叔项伯,再三表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并与之结成儿女亲家,请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然后,第二天一清早,又带着随从,拿着礼物到鸿门去拜见项羽,低声下气地赔礼道歉,化解了项羽的怨气,缓和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表面上看,刘邦忍气吞声,项羽挣足了面子,实际上刘邦以小忍换来自己和军队的安全,赢得了发展和壮大力量的时间。刘邦对不利条件的隐忍,对暂时失利的坚韧,反映了他对敌斗争的谋略,也体现了他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刘邦就是靠吃一些眼前亏、吃小亏的技巧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有的人说刘邦是一忍得天下,相信这种智慧不是有勇无谋的人可以修炼到的本领。对于今天的现实生活来说,我们不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敌我的关系,但不管在怎样的条件下,都应该记得勇气不是一味地冲锋陷阵,而应该有勇有谋。忍让和吃亏都是勇气的表现。
与其无力改变,不如接受现状
叔本华所言:“人生其实就是一团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就在痛苦和无聊里徘徊。”我们一直在寻求最终目标后的幸福,却忽视了幸福曾经从我们身边走过,而这一瞬间的幸福就是安于现状!
我们面对纷纷扰扰、荆棘坎坷的世界时,我们应该要习惯自己,应该找到让自己可以活下去的理由。活在当下,接受和安于现状也是一种生活状态。
接受生活的现状不是被迫接受现实,不是不想改变,而是没有能力。有些人常常说自己是接受现状的人,可事实上却不是如此:有些人确实想改变现实,只是暂时没有能力改变。所以他们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断地积蓄力量,寻找合适的机会。
在腾讯·大楚网发起的“你的大学生活幸福吗?”的网友调查中,已有8846人参与,其中2042人选择“还不错”;6804人认为“较糟糕”,占调查总人数的76.9%。
一些网友认为:部分大学生不能一边说不幸福,一边虚度人生,不停地抱怨,却不反省自我,大学生应当戒除眼高手低、心气浮躁的毛病,脚踏实地,才能收获满足感。
之所以不幸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调查显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和情感问题是三大困扰。当被问及对自己所学专业是否满意时,只有9%的人感到非常满意。其中,36%的人不满意所学专业是因为“现在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于是容易产生学习压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心理学研究所郭老师认为:导致大学生觉得不幸福的原因是不满足现状。大学生生活阅历单一,对人对事还不能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往往有“不满足”、“不如意”等不健康心理。而这种心理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对他人存在不切实际的期望;试图改变他人以迎合自己的需要;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于是积压了一些愤怒、痛苦、悲伤等情感障碍。
这是一个你自己决定能否做到的问题,只有你主观上愿意调控自己,才能摆脱欲望的迷惑,才能接受现状。接受现状是达到幸福生活状况的捷径,你可以在不同的人生境遇里始终处于现实的幸福之中。
直不行,就绕个弯
曲则全,枉则直,只有拐个弯才能达到目的,并且达到得更快更好,那又何必不做呢?要知“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可是一个天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