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正是日本国使节团团长。”我弯腰作揖,十分小心地说着。
“哼,还得接待这么一帮化外蛮夷。”那个人从袖子中取出一个手帕擦了擦头上的汗水,今天的天气不算是太热,但是对于他这种体型的人来说就是要命的天气了,秋老虎也是很可怕的,尤其是对于我眼前的这个胖子来说。
“礼部鸿胪寺的回文上说顺天府同知会将我们引到会同馆,还望同知能够引路。”
“你着什么急,”那人又擦了擦汗水,但是满脑门都是汗,手中的手帕早已湿透,我看着那个胖子的样子,不由的苦笑了两下,把自己的手帕递了上去,没想到那个胖子连看都不看一眼,就说了一句:“蛮夷的东西,我是不会用的,收回去吧,”说着就把我的手帕扔到了地上,并从另一边袖子里拿出一块手帕,接着擦汗。
我强忍的怒火,从地上捡起了手帕,这时候李如华坐不住了,上前一步,啪的一声,一个巴掌就打在了那个胖子的脸上。
“你……你……你干什么?”那个胖子应声倒地,手捂着左脸,左脸红红的,因为胖的原因,也看不出脸是不是被打肿了,他身体颤抖着,手指着李如华,“你敢打我,你知道我是谁吗你就敢打我,你们这帮化外蛮夷。”
“化外蛮夷?睁开你的狗眼好好看看,本姑娘是辽东都督佥事兼任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女儿,你不要命了吗,说本姑娘是化外蛮夷。”
“什么,李成梁?”那个胖子听到这话吓了一大跳,李成梁的两个官职,辽东都督佥事和辽东总兵,单拿出哪一个都比他这个顺天府同知要大,先不说辽东总兵,就说辽东都督佥事,这是正二品的官衔,而他的那个同知,撑死了正五品,即便他是京官,中间的品级差也是不可忽视的。
“姑奶奶饶命,小人错了,小人之错了,”那人态度的转变速度也是够快的,磕头认完错之后,站起来满脸堆笑,看得我头皮一阵发麻,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在李如华亮明身份之后,那个胖子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个劲的对我赔礼道歉,在顺天府休息了一会儿之后,那个人又把我们引到了会同馆,我们刚到会同馆的时候,一辆马车也走了过来,一个人从马车上走了下来,这个人穿着一身红色的公服,衣服的样式是盘领右衽袍,红色的衣服上还有无叶的散答花花纹,每个直径大概有两村,腰间是金荔枝腰带,头戴一顶乌纱帽,展角长一尺二寸。
“阁下可是日本国大使刘云刘明远。”那人看到我之后径直向我走了过来。
“不才正是刘云,敢问您是……”
“本官乃朝廷礼部右侍郎丁士美,表字邦彦。”那人拱了拱手。
“原来是丁侍郎,失敬失敬。”我急忙行礼,自从六部创立以来,侍郎在历朝历代都是高级官员,在整个六部里面,尚书是一把手,二把手就是侍郎了,尤其是在明清两代,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权归六部,由六部总理天下事务,六部官员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明朝礼部侍郎是三品官,而且是正三品,虽然从品级来看,比正二品的都督佥事要低一点,但是就实际地位而言,丁士美绝对比李如华他老爹也就是李成梁的地位要高,一个外官和一个京官,光这一点二者就是无法相提并论的。看到丁士美之后,就连李如华也变得有些谦恭起来,这让我十分惊讶,看来她也要考虑她老爹的立场啊。
会同馆,元始置。掌接伴引见边地少数民族首领外国使者等事。属礼部,有礼部尚书领会同馆一人、大使、副使等员。而到了明朝,会同馆改属兵部,掌京师驿传事务,有大使、副使。明朝的法律大典《明会典》记载说:“自京师达于四方设有驿传,在京曰会同馆,在外曰水马驿并递运所。”这条记载说明,明朝的“会同馆”,是当时设在首都北京的全国驿站的总枢纽。就其职能而言,会同馆一方面是当时设在首都北京的全国驿站的总枢纽,另一方面也是大明王朝国家级的高级招待所,这里可以供外国使节和王府公差及高级官员食宿。有时还由政府在这里举行国宴,招待来自邻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进贡人员。而我现在就属于后者,被招待的来自日本的进贡人员。
“本官痴长几岁,就称呼你为明远老弟,不介意吧。”丁士美在前面走着,边走边说。
“我不介意的。”我挠了挠头跟在丁士美后面。
“那就行,明远老弟啊,听你的口音,好像不是日本人,有一点北方口音,但好像又有一点别的口音,不知道明远老弟是哪里人氏?”
“这个……”被他这么一问我就僵住了,我该怎么回答,说我是吉林省人,他知道吉林省,说奴儿干都司人氏,那不就完全是蛮夷了吗,我的祖宗啊,对不住你们了,我把心一横,“在下乃是辽东都司人氏。”
“诶!!!”反应最大的不是丁士美,也不是金彪,而是李如华,她突然就跳到我的面前,速度之快,我都没有看清她是怎么出现的,她跳到我的面前,十分用力拍着我的胳膊,“你是辽东人,你竟然是辽东人,你怎么不早说。”
“你也没早问啊,”我白了李如华一眼,看到有些惊愕的丁士美,我急忙解释道,“这位大小姐是辽东都督佥事兼辽东总兵官李汝契将军的千金。”
“原来是李汝契将军的千金,李汝契将军上一次进京述职的时候,本官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令尊英武非凡,当是国家栋梁。”
“丁侍郎谬赞了。”李如华转过头来,谦恭的回答着丁士美。
正说话间,我们已经进入了会同馆的正堂,底下人将这些物品全都送入府库,我、丁士美、李如华和金彪四人径直走入大堂,分宾主坐定。
“明远老弟啊,不是本官多嘴,本官看你的使节团大多不是日本国人,而且你与你的几个手下说话也都是在用官话,而且这里又有汝契将军的千金,这件事情……”丁士美没有接着说下去,但是我已经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他在怀疑我,怀疑李如华,甚至在怀疑李成梁。
“这件事情,说来话长,我们在上京途中,在一处驿站遭遇山贼袭击,我因为有事情外出,幸免于难,但是我使节团百十余人尽被山贼杀戮。”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崔文虎,不觉掉下几滴眼泪,
“原来是这样。”丁士美捋着胡子,点着头。
“幸而汝契将军慷慨,派人护送我入京,同时有赠我礼品以为贡物。”我擦了擦眼泪,端正坐姿。
“看来是本官多虑了。”丁士美小声嘟囔着,“看年纪,明远你也似乎也过了而立之年,不知可否考取了功名。”
“在下自幼流落在外邦,未曾考取功名,而且现在的功名,不考也罢。”我摆了摆手。
“哦!这是为何?”丁士美一下子来了兴趣,坐直了身子。
“今之所谓开科取士,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太祖皇帝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八股之文,规范了格式,本来是好的,但是科举考试只须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这就有些不对了,这样开科取士,取到的不是人才,而是一帮钻研八股的腐儒,这样如何治国,没有实际见解,这样读书,根本读不出什么效果。”我越说越激动,手上的动作不觉打了起来,一下子打翻了桌子上的茶杯。
“在下失礼了。”我急忙扶起已经翻倒的茶杯,不断的道歉。
“明远有如此见解,令本官耳目一新,”丁士美丝毫没有理会打翻的茶杯,倒是身子向前移了移,“不知道明远对于当今时政如何看待?”
“在下是个外人不好评论大明时政。”
“无妨无妨,这里只有我们四人,即使说了,也没有人会知道的。”说着丁士美又把门关上了。
“那在下就献丑了。”我一拱手,收拾一下情绪,“若在下是首辅,定当向圣上进言,改革朝政。”
“改革?如何改革?”
“仿效宋朝范文正公和王荆公改革,整顿吏治,加强军备,扩大财源,节省开支,关注民生,使天下之财藏于民而非藏富于国。”
“那明远以为如何整顿吏治?”
“历朝历代,特别是先宋,官员人数过多,造成朝廷开支的激增,同时也严重降低了办事效率,朝堂臃肿,只花钱而没有实际,所以整顿吏治的第一步就是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将节省下来的金钱用在老百姓身上,巩固国本,使国家长治久安才是治国的上上策。”
丁士美没有说话,只是捋着胡子点点头,似乎是同意我的说法,我看到这样,也就放下了忌惮,又开始说道:“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只是整顿吏治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定期考核,正如范文正公的庆历新政中所提倡的,明黜陟,精贡举,择长官,每三年考核官员一次,考核官员的政绩才能等等,升迁有能力有德行的官员,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若不如此,贪官污吏横行,则国将不国也。”
“哦,明远还有何良策?”听我说完,丁士美急忙追问道。
“在下才疏学浅,不敢妄言良策,只是有一点看法。”
“速速说与我听。”可能是十分高兴,丁士美的第一人称从本官变成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