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布面油画。163厘米×80厘米。创作于1856年。现藏法国巴黎罗浮宫博物馆。
安格尔(1780—1867),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19世纪上半叶法国画坛保守派的领袖。生于法国南部的蒙托邦,他的父亲是皇家美术学院的院士。安格尔从小就受到他父亲的良好教育,十一岁的时候,他进入吐鲁斯学院学习素描。十七岁到巴黎,在大卫的画室学画。1801年,安格尔获得了罗马大奖,五年后去了罗马。
在大卫的影响下,安格尔对古典主义如痴如醉,他在罗马临摹了许多前辈大师的作品,尤其是对拉斐尔作品一往情深。拉斐尔的作品的清新、高雅和秀美激起了他怀古的幽思。他在意大利一待就是将近二十年。
1824年,安格尔回到法国,第二年就被美术学院授予院士称号。不过当时的人们并不理解他,所以在1835年他争取到罗马院长的职位后就再度赶赴意大利,一直到六年后才重回巴黎。这个时候他的影响已经是与日俱增,所以受到了法国政府的热烈欢迎。从此以后,安格尔在艺术界的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立。
他的主要作品还有《路易十三的誓言》《土耳其浴室》《大宫女》《瓦尔平松的浴女》《安条克与斯特拉托尼丝》《里维耶夫人肖像》《朱庇特与忒提斯》《莫瓦特雪夫人像》《土耳其宫女与女奴》等。
《泉》是安格尔花了三十余年的心血完成的一幅杰作,是他的艺术技巧和古典主义美学观念的最高表现。在这幅作品中,一位托着水瓶的少女伫立在山崖前、泉水边,她的右臂越过头顶扶着瓶底,左手半屈向上托住瓶口,清清的泉水正从瓶里流出,既寓意少女的纯洁轻灵又使画面保持和谐流畅的韵律。少女的身材匀称,肌肤光洁细腻,散发出青春的魅力,但是她的姿态又是古典的,容貌端庄秀丽,表情自然平静,毫无矫揉造作和媚态,使整个画面显得圣洁、典雅。
人体左侧从肘到脚有着微弱的起伏,与右侧大幅度的曲线形成柔和的对照。在简约而富有变化的线条中,显示了她的文静、丰满和成熟。简单沉着的背景,在以不同质地给人以丰富感受的同时,也加深了画面主题的表现力度,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无邪的、净化了的精神世界。
安格尔的这一幅《泉》,进一步反映了画家对美的一种全新观念,那就是用精细的造型手段创造一种抽象的古典美典范的必要性。他在这幅画上展示了可以得到人类普遍赞美的美的恬静、抒情和纯洁性。有一位评论家观看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七十六岁高龄的安格尔,终于在这一幅《泉》上,把他心中长期积聚的抽象出来的古典美与具体的写实少女的美完美地结合起来。
请热爱真实,因为它是美的。只要您能辨认它,并深刻感受它。但愿您的眼睛看得真切一些,敏锐一些,除此我别无要求。如果您想把这条腿看成是丑的,我知道这样看是有根据的,但我要告诉您:请用我的眼睛来看,那您就能在这条腿上发现美。
标准的美——这是对美的模特儿不间断观察的产物……一幅画的表现力取决于作者的丰富的素描知识。撇开绝对的准确性,就不可能有生动的表现。掌握大概的准确,就等于失去准确,那样,无异于在创造一种本来他们就毫无感受的虚构人物和虚伪感情。
不管怎么说,绘画只不过是由坚实而自负的,并具有个人特色的素描所构成的。
尽管我感到无上荣幸,这是我有生以来独步一时的一次声誉,但我在日常生活中严守着一个美好的准则:人贵自知之明。
人们总以为,沙龙是鼓励绘画的地方,其实不,它给绘画提供的是一条可悲的道路。
见仁见智
在对待古代希腊的态度上,安格尔无疑投入了更多的感情与热情,因此他比大卫更充满浪漫主义。
(泰奥菲尔·戈蒂叶)
有人说,安格尔先生是误生在19世纪的伯里克利时代的希腊人。这种想法,与其说是正确的,不如说是俏皮的。一个对理想如此敌视而对无论什么自然物却如此明显地崇拜的人,只有在某个时候靠他惊人的同化能力才可变成希腊人。
(阿莫里·杜瓦尔)
当《泉》完成之后,画家对人说:“同时出现了五个买主,有人简直向我猛扑过来。他们争执不休,我几乎要让他们抓阄。”《泉》确实具有人们所向往的那种“纯粹的美”的品质,尽管她是画家深藏心底历经半个世纪的理想化身,一旦付诸画布上,人们便为这位艺术家的镂月裁云之作而发出由衷的赞叹。1857年,《泉》被迪麦泰尔伯爵收购,成为私人藏品。后根据这位伯爵的遗嘱,他的家属于1878年将此画赠给国家,终于成为巴黎罗浮宫博物馆内又一镇馆之宝。
安格尔的作品特别是早期的作品,色彩和谐鲜明,感觉十分细腻、准确,素描在他的油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古典主义重视素描的观念在他那里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他认为最好的素描就是最好的油画。他画的油画看不到笔触,细而平滑,明暗的对比被降到了最低的程度。他的名言是:“线条就是一切,色彩是空虚的。”“色彩是绘画的装饰手段,线条是艺术的本质。”他的艺术和他的美学观念是正规学院的范本,对德加、雷诺阿和毕加索都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