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闵庄烟火
13842900000025

第25章 有娘就有家

中国人在最伤心、最无助、最痛苦,甚至最惊恐时往往会喊娘。那年夏天一次热感冒,家里没人,我浑浑噩噩地一个人睡在家里四肢无力,虚汗横流,有一阵子意识清醒,但四肢不听使唤。我只记得我“妈呀——妈呀”地叫。这句呼唤,有点像宗教信徒说“上帝”“佛陀”“胡达”等等。为什么娘在儿心中的位置这么重要?仅仅是因为她承受了生养你时的阵痛吗?

农村女子出嫁后,往往过一段时间要回娘家,尤其是逢年过节要住娘家。按说爹是家长,是户主,应该叫回爹家。可见,有娘就是家。印象中,母亲回娘家不是太勤,不为别的,因为我的外奶奶过世太早。一个没娘的女人当对娘家的依恋自然是要打折扣的。

从前闵庄的许多的孩子,过些日子总是要去外奶奶家玩。要么就是家里准备杀羊,家长让小孩子赶个毛驴车,说去把你外奶奶搬来。农村每家孩子都不少,当奶奶的儿孙一大堆。所以,也不大稀罕了,再加上孩子经常操磨老人,老人经常唠叨孩子。而外奶奶恰恰相反,因为距离产生美。所以,农村孩子都觉得姥姥比奶奶亲。

我三大妈是个非常贤良的女人,一辈子孝敬老人,相夫教子,堪称典范。那时,她家的二儿子狗狗过一段时间就把外奶奶搬来。那个弯腰驼背的老人很慈祥,也很开朗。三大妈总是给她做各种好吃的。“妈,你吃!”“妈,你缓着。”后来,我才知道,她是三大妈的继母。每个人都需要母爱,尤其是早年丧母的人。三大妈是一个渴望母爱的人。她和后娘之间总是客客气气,而大多数妇女不是这样的,娘来了好吃好喝,好招好待必不可少,但是,有时会抢白她一顿。娘有时也唠唠叨叨,说女儿这不对那不对。她们之间不时要发生点摩擦,但双方又都能接受。为什么婆媳关系难处,就因为双方没有从心里把对方看做是自己的娘或女儿。

我一同事弟兄三个,老大是光棍,老二有儿有女,一家人生活得不是很富有,但是很温馨。这位母亲五十四岁那年得了直肠癌过世了。从此,那个逢年过节热热闹闹的窑洞冷清了,往年常来的亲戚也走动少了,姐姐妹妹来了也待不住。后来,他二哥二嫂也外出打工了,老爹随他们给接送上学的孩子。

老大有短暂婚史,大概受了点刺激,以至于有点心理障碍。他人机机灵灵,干活很内行,说起话来也头头是道,但有一点,就是不能提婚事。只要有人说给他介绍对象,他就急,说不了几句话就炸了。老娘去世了,弟弟和弟媳妇也外出务工了,这个光棍撑了一年多撑不住了,后来经人介绍,终于成了家。我以为促使他大哥结婚成家的直接原因是母亲去世,那个精神上的家没了,所以,他感到落寞,于是寻找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学家把一个人的母亲去世,作为人生心理断乳的标志也许有道理。

其实,农村的孩子多,母爱显得比较粗糙。平时不是唠叨就是臭骂,动不动拳脚相加。在我有记忆的童年中,我娘还没亲过我一口呢。但是那一针一线的牵挂,一餐一饭的操劳总让你难以释怀。

俗话说“宁要讨饭的娘,不要当官的爹”。男人没有女人家无主。女性是家庭动物,所以,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非常重要。母亲是你人生的出发点。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不应该忘记自己从哪里出发。著名流浪作家莲子曾说过,她的每一次流浪都要从母亲身边出发。

有娘就有家。娘是你堵心时的撒气桶,娘是你失意时的释放地,娘是振作你精神的加油站,娘是抚慰你心灵的避风港。我们的牢骚,我们的责怪,我们的伤,我们的痛,能统统接受的人,这个人就是娘。她可以唠叨,她可以苍老,甚至可能邋遢,但她无人可以取代。

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