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清虚集
13745800000042

第42章 一个从神秘主义走向入世活动的新兴宗教

一个从神秘主义走向入世活动的新兴宗教——关于日本的灵友会

1998年,我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就听说在日本当今有影响的新兴宗教中,有一个现任领袖就是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专攻佛教学,并且在东京大学大学院修完了博士课程,现在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这位领袖名叫久保继成。他领导的新兴宗教叫灵友会。

于是,久保继成和灵友会就成了我关心的热点之一。

灵友会的基本情况

日本国有一个管理宗教法人的政府机构,即文部省文化部宗务课。宗务课每年要出版一本《宗教年鉴》。根据1998年出版的《1997年宗教年鉴》提供的材料,日本灵友会是一个合法的宗教团体,属于佛教系统。灵友会名下,共有5个教会,70个传教场所,其他附属的活动场所则有3,087处。专门从事灵友会活动的教职人员,男性有1,859人,女性有1,228人,共计有教职人员3,087人。

信仰灵友会的会员人数,根据《宗教年鉴》是188万5千人。不过,根据日本一批研究新兴宗教的专家编写的《新宗教教团、人物事典》,灵友会的教职人员有3,889人,信仰者在320万人以上。而1991年出版的,灵友会自己的灵友会史编纂委员会编写的《灵友会史》则称“今天,灵友会的会员数已达320万人。如果把俗称为灵友会系教团所属各团体的会员数都合在一起统计,那么当今灵友会的会员就达到了大约1,400万人的庞大数字”。

灵友会本部的所在地,就在首都东京的中心地区——港区的麻布台。现任的理事长,即原来的会长,就是毕业于东京大学的专攻佛教的久保继成。久保继成今年63岁,在1971年第一代会长小谷喜美去世后接任会长之职。从1985年起,久保继成对灵友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废除了“会长”的职称,改任理事长,并且建立了灵友会中央的执行机关“统辖会议”。久保继成写作了许多宣传资料和著作,根据当今的社会生活和民众要求,重新解释了在家主义佛教的基本思想,带领灵友会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入世活动,扩大宣传,推向海外。灵友会在当今日本众多的新兴宗教中,令人刮目相看。一些原来对灵友会持保留态度的媒体,如《每日新闻》等,也都给予好评。

不过,创立灵友会的,并非是久保继成,也不是第一任会长小谷喜美,而是久保继成的父亲久保角太郎。

久保角太郎和灵友会的创立

如同任何一种新兴宗教一样,灵友会的创立也有一个曲折的过程。

一般认为,灵友会创立于大正十三年(1924)。当时,日本佛教日莲宗中山门流系出现了一个女巫叫若月。日本将“女巫”这个不大好听的词称为“女性灵能者”,其实,换汤不换药,女性灵能者就是女巫,或者是现代女巫。1924年的9月和10月间,久保角太郎三次见到了若月,对这位女巫的灵能惊叹不已,于是,在11月间在他居住的地区发起成立了灵友会(南千住灵友会),作为女性灵能者若月的后援组织。顾名思义,灵友会就是灵能者(巫)之朋友们建立的声援组织。

不过,作为一种独立的新兴宗教组织,严格地说,灵友会的成立至少是在五年以后,也就是应该自昭和五年(1930)7月,在青山会馆举行灵友会发会式时算起。在这次成立大会上,永山武敏男爵出任会长,小谷喜美任名誉会长,而灵友会的实际事务则由理事长久保角太郎主持。

久保角太郎(1892—1944),原名松鹰角太郎,出生在千叶县一个渔商经纪人的家庭。10岁时丧母,12岁时抚养他的祖父也去世,童年生活十分艰苦。在本村小学毕业后,就到附近的工厂里做工。15岁(一说13岁)时,就到东京谋生。白天在建筑工地做工,晚上到工手学校建筑科(今工学院大学)学习建筑技师课程。大正八年(1919),松鹰角太郎在27岁时进入了宫内省内匠寮(今宫内厅管理部工务课)工作,专为天皇及其家族建造和装修房子,月薪仅20日元。松鹰角太郎自幼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深知民众疾苦,并且亲身感受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给民众带来的不安和困惑。

据说,由于松鹰角太郎的技艺精湛,得到宫内省技师的欣赏,并经介绍认识了仙石政敬子爵,又成了仙石家的家臣久保的养子。大正十一年(1922),松鹰角太郎入籍久保家,改名为久保角太郎。

这一入籍改姓的经历,对于一个自幼失去亲人,孤身在外闯荡的渔村青年来说,无疑是一个安慰和转折。但是,这一转折也对他最后成为一个新兴宗教领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影响之一是他的养母。角太郎进入久保家时,久保家事实上只有一个66岁的养母,久保志(1853—1936)。久保志的丈夫久保成优和唯一的女儿元子都已去世,久保志已经独居了二十三年。久保志出身于旧士族家庭,生活俭朴,有洁癖,并患有精神分裂症。常常在半夜一、二点钟,突然起身,像武士样活动身体,口中喃喃有词,与人答话全无意识。但是,在白天,久保志又非常清醒,笃信佛教。天天清晨向太阳祈祷,在家中佛坛上供奉清水,在祖先灵位前供奉热茶。二十三年的独居生活中,天天在家念《观音经》,作“追善供养”。每念一卷,就在碗内放一粒白米和一粒赤豆。据称积聚的白米和赤豆足有三斗。久保角太郎身为养子,恪尽孝道,在养母的影响下,自己到神保町去买了《南无阿弥陀佛经》和《南无妙法莲华经》,每天晚上在佛坛前念诵。从《法华经》中,久保角太郎得到启示,认为养母的不幸和疾病是祖灵不灭,前世积恶的因缘所致。于是,每晚在养母枕边,久保角太郎低声念诵《法华经》。作为一种奇迹,养母久保志居然在《法华经》声中,能安然入眠而不再被噩梦所困扰。

影响之二是他的丧妻。大正十二年(1923),久保角太郎养子入籍后一年,就与佐藤小一郎的长女结婚。当时,久保角太郎已经31岁。但是,仅仅夫妻生活了四十六天,其妻就因急性腹膜炎而死了。久保角太郎十分悲痛,其后,他一直服侍养母,直到昭和九年(1934),已经41岁时,才和平田结了婚。结婚后第二年,长子出生时,又窒息死亡。养母也在1936年死去。直到同年下半年,久保继成出生以后,久保角太郎的个人生活才趋于平静。从1923至1935年的十余年间,接连不断的丧妻、母亡、子夭等不幸,加深了久保角太郎以今生自己的修行断绝祖灵因缘的信念。

影响之三是接受了西田无学的“先祖供养”和若月的灵能信仰。西田无学(1850—1918),即西田利藏,是横滨的“佛所护念会”的领导人。久保角太郎在大正九年从别人嘴里听到西田无学的“先祖供养”的思想,当时西田无学已经去世二年了。据称久保角太郎听到的“先祖供养”包含三个内容:一是收集自己家里先祖的戒名,此类戒名多是死后寺庙里僧人给的;二是戒名由“生、院、德”三个字构成;三是将先祖的戒名记载在“灵册”(日本人称“过去帐”)上,灵册供奉于佛坛内,每天奉祀。小谷喜美在《御法名顺序》中说到久保角太郎对她说过:一个人死了,只是在人间消失了。但是在未来的世界里,他还会寄宿在人的胎内。一个人回到灵界去了。活着的子女给他请来戒名,天天按时供奉,真心祈祷先祖的冥福,祈祷家庭的平和以及国家的安泰。现在的灵友会在先祖供养中都要用戒名,其戒名也就是“生、院、德”三个字。生就是出生于世,院就是家庭。任何一个灵的问世,都是降生于一个家中,不会生于家外。德就是功德。据此,久保角太郎的“先祖供养”的核心是孝心,以孝来治人和治世,也就是用持久而繁琐的供养礼仪来完善自己。如果人人都能如此,那么社会就可以摆脱混乱和困扰。其次是对若月的灵能信仰。若月的预测灵能和养母久保志的精神分裂症在病理学上属于同样的精神病态。不过久保角太郎对灵能笃信无疑,并且发起组织了声援若月的灵友会成为这一新兴宗教的起点。

昭和三年(1928),久保角太郎编定了自己念诵用的经本和先祖供养用的戒名,积极开展了宣传《法华经》和“先祖供养”的活动。他的宣传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人多的地方做“野外说法”,一种是对个别人进行细致而实际的引导。

大正九年(1920,一说是十一年),久保角太郎就同一些志同道合者,逢周六或节假日,就在神社、佛阁、日比谷公园、数寄屋桥边,举着写有醒目字样的旗帜,在那里大声疾呼在家先祖供养的道理。到了昭和三四年的时候,就已形成有三四十人的野外说法的基本队伍,说法的场所也扩大到有十二三处,其中包括有新宿和中野的车站广场。据小谷喜美的回忆,久保角太郎在野外说法中曾疾呼:“所谓出家,那不是救人。出家不过是守着死的时间。要救人类,就要从在家时发起人间的菩提之心。现在是大说在家的时候了”。“在家的‘出家’,那是释迦的教导。现在是一家人在家按《法华经》修行的时代”。到了昭和九年(1934),灵友会已经有了7,000多名成员,那时的野外说法就不再在露天进行,而是到日比谷公会堂和青山会馆等公共设施中进行了。

为了对个别有需要的人传教,据小谷喜美的回忆,久保角太郎常常三四里的走路去做实际的引导。当时东京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电车,从起点到终点车费是七角,可是有时连七角也拿不出,只能靠走路回家。久保家的传统,一日三餐,过时不候。作为一个传教的养子,常常是用空肚皮喝凉水来迎接清晨的。当时久保家的生活条件并不困难,久保角太郎把自己的那份财产都贡献给了信仰。不管是谁有困难,他都愿意给以帮助。久保角太郎自己也进行修行,还指导他的哥哥安吉和嫂嫂小谷喜美进行修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按《法华经》在家修行和先祖供养的主张的影响。

正是在几个地方都成立了灵友会的组织以后,昭和五年(1930)7月13日灵友会总会的成立大会在青山会馆举行。由永山男爵出任会长,小谷喜美出任名誉会长,而久保角太郎则出任理事长。因为永山男爵身体欠安,所以会长之职事实上一直由小谷喜美担任。日本有的宗教研究专家认为:久保角太郎表面上是树立小谷喜美在教内的地位,实际上是以小谷喜美作为他的宗教主张的代言人,而他自己则集中精力去指导小谷喜美身边的干部,即灵友会领导机构的干部。久保角太郎对一般信徒是和蔼可亲的,但是对干部却是要求严酷的。昭和九年(1934),久保角太郎确定了灵友会会员的行为准则,即所谓“正行”六条,读了让人感到颇似灵友会的戒律。

1.用自己的双手去供养自己的祖先。

2.深刻认识自己在家的立场。

3.会员间不结成金钱和物品的借贷关系。

4.纠正利用信仰谋利的行为。

5.纠正中元节、岁暮、年初,谢礼,供品等各种名目的支出和索要财物。

6.谨慎舌根罪恶,不骂人,不吹牛,不人身攻击。

久保角太郎于1944年去世。据传,他在去世前,预言日本将在自己发动的战争中被打败。

以苦修行世的小谷喜美

小谷喜美(1901—1971),是灵友会的名誉会长,在久保角太郎去世以后的27年中,作为会长艰辛地领导着灵友会组织,对于灵友会的发展具有无可怀疑的贡献。

小谷喜美,原名饭田喜美,出生在神奈川县三浦郡南下浦村的一个农民家庭。3岁丧父,因为是长女,10岁时就因家务而在学校经常缺课。12岁时被迫退学,到叔母家中当女佣人。大约在十五六岁时,从叔母家回来,嫁给了同县小田原村的一个渔夫,可是,丈夫出海以后再也没有回来。饭田喜美抱着想摆脱贫困的愿望,在18岁时(大正七年,1918年),来到东京,拼命做工。大正十四年,作为后妻嫁给了久保角太郎的哥哥小谷安吉,饭田喜美也改从夫姓,改名为小谷喜美。当时小谷安吉已经39岁,而小谷喜美仅仅24岁。据称,当时小谷喜美在结婚时,已积聚了做工所得,达到近千元,她以这些积蓄在家乡购置了近一千平方的土地。

结婚以后,小谷喜美的家庭生活并不太平。丈夫安吉被卷入了明华女子齿科学校的寄宿舍的行贿案件中,同时由于腰痛不得不卧床。小谷喜美对自己一生所受的磨难,十分苦恼。于是,在久保角太郎的劝导和游说下,开始早晚念诵《无量义经》、《妙法莲华经》和《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等,并且开始“先祖供养”。不可思议的是在一周之中,小谷喜美的偏头痛病和安吉的腰痛病都有了明显的好转,于是他们夫妻两个开始接受久保角太郎的信仰指导。

昭和二年(1927)年末,小谷安吉和小谷喜美停止了在东京开设宿舍业的行当,搬到了赤坂区田町开始了18个月的修行生活。当时安吉已42岁,小谷喜美已27岁。18个月的修行,包括:无言修行、说法修行、题目修行、灵感修行、写经修行、断食修行、荞麦粉修行和水行修行等等。每天以念诵《无量义经》开始,以念诵《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结束。二人以每月仅仅5元的生活费用,维持着赤贫的生活。断食修行进行了21天,然后又进行50天的荞麦粉修行(即每天只吃一合荞麦粉)。久保角太郎对他们说,做这样的修行,是因为“前世我们犯过许多恶,因此才有今天我们受苦受难的种种因缘。断食修行就是要割断这些因缘”。每天要有几个小时的读经、写经。特别是水行修行,二人在水道里,穿着内衣,在水中来回行走,一天要走不少于17个来回,一般走24个来回。他们日复一日的水行,走得皮开肉绽,鲜血沾着内衣都脱不下来。这样的修行,由于在露天的公共水道中进行,既引起部分人的耻笑,也获得了许多人的尊敬。久保角太郎对他们二人说:“你们夫妻两个前世没有修行。如果修行的话,今世就不会如此。另外,如果你们不这样修行的话,你们就没有资格来指导灵友会的会员”。严酷的修行生活,使得小谷喜美多次不堪忍受,逃了出去。却又因为信仰而重新开始。在灵感修行中,据称,小谷喜美体验到,她前世曾生活在印度,生活在中国,并且居然在修行后说出一些她原来根本不会说的中文词语,如“冷水”、“开水”、“萝卜”、“饭食”等。

据记载,经过18个月的修行,安吉瘦掉了15公斤,而灵友会的会员对于他们的信仰和崇敬却大大增加了。昭和四年(1929)年底,安吉因脑出血去世。小谷喜美以其亲身的修行体验,以修行中获得的灵感,用积极的语言,在灵友会中宣传自己的宗教信念,发挥了一个宗教领袖的作用。

灵友会在久保角太郎和小谷喜美的努力下,终于站住了脚跟。1930年,灵友会在青山会馆成立时,信仰者仅百余人。到1934年时,已有7,000名会员。1936年时又发展到了10万名会员。1940年时,迅速扩大到75万人。1941年时,已经成为有84万名会员的有影响的新兴宗教组织了。

灵友会的基本教义

初期的灵友会,其教义就是久保角太郎接受的西田无学的思想。

西田认为:世界的危机和国民思想的混乱,就是因为人类的欲望驱使生活脱离了佛法的轨道,而佛法就是生命世界的秩序和规律。现在的佛教僧侣们已经腐败了,他们不仅不能带领人类遵循佛法,而且是许多混乱的根源。因此认识到这个生命世界的秩序的人,应该起来努力让人类去服从佛法,服从这生命世界的规律和秩序。这个人,就是救世主,就是西田无学,也就是久保角太郎。

久保角太郎倡导研习《法华经》和“先祖供养”,都是为了实现让人自己去服从佛法,服从生命世界的秩序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久保角太郎提倡的“先祖供养”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祖先崇拜,不是单纯在“灵册”前烧香、供茶。它至少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灵友会的“先祖供养”的依据,不是传统的民间的“祖先崇拜”,而是《法华经》。要由供养人自己去将父母、夫妻双方家里的先祖,收集起来,给以特定的“生院德”的法名,记入“灵册”,供奉在家中的佛坛里。每天在佛坛和祖先“灵册”前念诵灵友会编定的《青经卷》。

二是先祖的成佛同现世家族的生活幸福有密切关联。今世人们所受的苦难,起因于先祖前世的罪障。通过念经和供养,就可以消除先祖的罪障,保障今世自己的安全、健康和幸福。

三是鼓励自身不断地忏悔灭罪。通过自己的在家修行,不断积德行善,使自己的功德回向于万灵,以有助于先祖的成佛。

灵友会通过一个一个家庭的功德,实现功德的普遍化,然后使世界和社会的秩序回复到佛法的轨道上来,实现世界和社会的安宁。

从一个人到一个家庭,从一个家庭到无数个家庭,从一个救世主到无数个信徒,这是灵友会教徒关系的显著特征。早期的灵友会,就是从一个人发展到一个家庭,发展到亲戚朋友的家庭,再发展到无数个家庭中间,以这样的模式扩大影响,壮大起来的。

灵友会的分裂和二次轰动社会的事件

根据日本宗教学家们的分析,灵友会成立至今,已经出现过两次大的分裂。一次是在灵友会创立至久保角太郎去世时,即1930至1944年之间。另一次是在小谷喜美主持灵友会期间,即1948至1953年之间。

照笔者看来,灵友会这样一个新兴宗教,它的创立有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也就是它的信仰的权威不可能依靠一次成立大会来树立,它的创立过程也不能说在宣布成立以后就算结束。尽管人们总是将它的成立大会说成是它创立的日子。可以这样来认识,久保角太郎的毕生,就是一直处在创教的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灵友会宣布成立的前前后后的日子里,不断会有依靠灵友会的团体出现,也不断会有原来依靠灵友会又宣布脱离灵友会的团体出现,这些都是不足为怪的。因此,日本学者所说的第一次分裂,严格地说,不能认为是灵友会的分裂,而只是在创立过程中的动荡和不稳定。这里说的第一次分裂包括有:

1924年,作为女巫若月后援会的南千住灵友会,其中和久保角太郎合作的户次贞雄在建立了福岛灵友会以后,自立门户,建立了明法会。

1935年,灵友会横滨冈野支部的冈野正道成立了孝道教团,并在1936年又建立了孝道会,脱离了灵友会。

1938年,灵友会第五支部的井户清行成立了思亲会,同年,第四支部的庭野日敬又成立了立正佼成会。

据统计,1939年时,灵友会已经发展成为具有50万信徒的大型新兴宗教组织。对于一个新兴宗教来说,信徒数量越大,教徒层次结构越复杂,对新兴宗教领袖的权威地位也就不可避免的形成挑战。这是现代社会组织中存在着的必然的竞争机制。大家都是新兴的,你没有权威,为什么我非得听你的呢?其次,灵友会的组织体系是建立在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关系基础上的。久保角太郎和小谷喜美就是新的“救世主”。灵友会发展越庞大,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关系越远。而且他们的关系随时有被中间插进来的,新的指导者代替的可能。于是原来是中层的组织者,成了新的指导者,新的派系就出现了。如果中层的指导者认为,羽毛丰满了,可以另立山头,拉出一种“新”的新兴宗教来了,他们自然就脱离原来的组织。所有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久保角太郎在世的时候,这些另立山头的现象,我以为都是一个新宗教在创立过程中不断涌现和淘汰的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以为,第二次分裂才是真正的分裂,包括有:

1948年,灵友会第七支部的菱沼甚四郎另建了大乘教团。

1949年,第七支部的鹿岛俊郎另建了普明会教团。

1950年,菅原支部的菅原国明另建了净妙教团。斋藤支部的斋藤千代另建了法师会。第七支部的宫本另建了妙智会。第六支部的关口嘉一另建了佛所护念会。第八支部的小野太郎另建了妙法教。长泽银次郎则另建了博爱同志会。

1951年,山口支部的山口义一另建了正义会,第十一支部的佐原忠次郎另建了妙道会。第八支部的石仓保助另建了大慧会。

1953年,第八支部的竹本千代另建了瑞法会。第十二支部的岩盾岩吉另建了大慈会。

在短短的五六年里,灵友会有那么多的地方组织相继脱离,另立山头,当然不是正常的现象,究其原因,应该说是会长小谷喜美个人的性格以及灵友会上层的矛盾引起的。

小谷喜美作为一个宗教领袖,在三四十年代,以她的修行和灵感可以吸引信徒,可是,到了五六十年代就显得不足了。她注重个人的修行,讨厌讲解《法华经》,在处理教务时,缺乏理智的思索和周密的行动,加上周围的一些上层干部争权夺利,矛盾重重,一个个离小谷喜美而去。不过,分裂的导火线却是多次轰动社会的事件。

一次是,1949年联合国占领军的爱特华脱中尉将800克金块藏在灵友会,被人密告。会长小谷喜美被民间谍报科和检察当局调查、查询,并没收了藏匿的金块。

一次是,1950年厚生省(卫生部)麻药(毒品)取缔事务所搜查了灵友会本部,查获并没收了可卡因毒品,逮捕了小谷喜美。

另一次是,1952年至1953年间,灵友会附属的国友妇人会在募集日本红十字会捐款时支付了干部的旅行费、超额奖金和纪念品、报酬等等。灵友会为了尽快拿到宗教法人登记证书而向当时的文部省宗务课课长筱原义雄行贿10万日元。小谷喜美为了考察欧美社会福利事业而出国时,违反外币兑换规定和外国贸易管理法等等。这些事情被东京地方裁判所(即法院)一并追查、起诉和判刑。小谷喜美被判罚款200万日元,惩役一年,缓期执行二年等等。

这两次事件,在当时的报刊和其他新闻媒体上,都有连篇累牍的报导和评论。像最起劲的《每日新闻》的报导标题就是:《喜美的本来面目——逃税3,000万元的“灵友会”》,《啃着红十字会的根的灵友会——深探狂言的伏魔殿》等。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舆论的狂轰滥炸之下,灵友会内部出现了一连串的分裂现象。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分裂恰恰是保护了灵友会在日本众多的新兴宗教中的力量,保护了灵友会本身。因为,这一时期分裂出去的组织,人们仍然习惯地称其为灵友会系新宗教。分裂出去的教徒没有被其他新兴宗教拉过去,仍然记在灵友会的账上,这就使灵友会和灵友会系新兴宗教教徒的人数,今天已经达到1,400万人这样庞大的数字。

久保继成对灵友会的整顿和改革

小谷喜美,由于自身的不足,在50年代给灵友会添了不少麻烦。但是人们仍然不得不钦佩她。因为她着实用心地培养了自己的接班人,这就是在她去世后接任的第二代会长久保继成。

久保继成生于1936年7月,是久保角太郎的第二个儿子,但是因为第一个儿子,产后即夭,所以久保继成又是事实上的长子。久保继成在5岁时就被小谷喜美会长拉在身边,给了他比亲生儿子还热爱的感情,给了他比常人要严格一倍的关心和教育,同时,在信仰问题上又给了他严厉而毫不妥协的指导。1954年,久保继成才18岁时,就担任了灵友会的青年部长,1964年,才28岁时,又出任青年担当理事,从青年时代就投入灵友会的工作。久保继成在著名的东京私立麻布中学念完初、高中后,就按其父亲久保角太郎的遗愿,进入东京大学文学部学习佛教学,并且修完了东京大学大学院的博士课程。大学毕业后,久保继成任立正大学讲师,学校法人明法学院的理事长,并且在1985年,以《法华经菩萨思想研究》取得了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71年,小谷喜美去世后,久保继成就成为灵友会的第二代会长。

久保继成就任会长以后,一方面保持和强化了灵友会信仰传统的核心,即以《法华经》为依据的“先祖供养”和传教活动;另一方面又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教团组织、传教方式、活动内容等方面作了多方面的改革,树立了灵友会在家主义佛教的新形象。具体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一是将原来多少带有神秘主义成分的灵能指导和消灭罪障的先祖供养,改变成以陶冶人格为目的的信仰路线,开展了一系列的在家主义佛教的入世活动。其中一项著名的就是“心内之旅”运动。久保继成在他的著作《在家主义佛教导说》中说道:所谓“心内之旅”就是努力认识自己。其目的就是要自己回顾自己的人生,并从中自己觉悟是非。为了宣传“心内之旅”运动,灵友会利用了广告、电视、报刊等等一切媒体可用的手段。1980年又开展了“灵魂开发运动”。1993年又开展了“再靠近心一点”的运动,并在社会上广泛提倡爱人、关心人等等。1995年又开展了“实现佛的世界”活动。这一活动的含义,就是谁能自己觉悟到人间的尊严,谁就能真正建造起高尚的生命和珍贵的社会。所有这些活动和开展这些活动的手段,都具有明显的入世倾向和现代色彩。可以认为,久保继成已经基本上改变了依靠救世主来拯救社会的教义,而使灵友会成为启发信仰者自身觉悟并进行入世活动的社会团体。

二是大力培养青年信徒。久保继成从青年时代就参加灵友会青年部的工作,深刻理解,对于一个新兴宗教来说,吸引青年才有新宗教的长远的生命。他的《在家主义佛教导说》的最后一节的标题就是“青年人,奔向未来”,全书的最后一段话也是对青年人说的。灵友会有许多传教的宣传品,例如电视剧《美好的人间》、《生活在人间》等,但是,更多的是给青年看的《灵友会大运动会》、《青年弥勒山的修行》、《建筑未来的青年的弥勒山修行》等等。1960年,在灵友会会员已经超过140万人的时候,灵友会在东京的东南方向的弥勒山的伊豆町开始建造可供一千人住宿修行的“昭和戒坛”。1964年落成开放。从实际使用来看,组织去“昭和戒坛”活动最起劲的,去得最多的是青年会员。两天一夜的修行生活,除了有念诵《弥勒经》,参拜弥勒堂以外,主要是各种问题的讨论会,在休息时,甚至还有“迪斯科”舞蹈活动的时间。笔者看到了青年人兴高采烈参加“昭和戒坛”活动的照片,但还没有机会去亲身感受,还不知道在弥勒堂周围跳“迪斯科”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灵友会还为小学到中学的学生开办了“体育道场”,举办“心和生活的谈话室”,成立免费的“职业介绍所”,促成“国际佛教学研究所”的开办和各种活动。需要附带指出的是,灵友会举办的学校,明法高等学校,久保继成还担任过该校的理事长。但是,该校并不进行任何特别的宗教教育,入校的也并非都是灵友会会员的子女。

三是进行一系列教团组织的改革。久保角太郎建立的灵友会组织是以指导者和被指导者的关系作基础的。因此,整个教团组织依靠的是“教祖”的权威。当权威发生动摇时,灵友会组织内部就出现了分裂。久保继成接任第二代会长以后,以在家主义佛教的入世活动的信仰路线,对灵友会的教团组织实行了改造。1988年,第一步,实行在会长领导下的灵友会中央“统辖会议”制度,改变了一切由会长说了算,而由“统辖会议”领导的灵友会中央事务机构来处理全国事务。1993年,第二步,从第三次灵友会全国“统辖会议”起,废止了会长的职务,改设并自己出任灵友会的理事长。将一个带有“救世主”色彩的名称改变为一个公务员的职务名称。灵友会本部的事务机构,现在设有一室七局,即企划室,总务局,花卉博览会推进局,统辖会议事务局,广报局,支局运营局,弥勒山运营局,国际局和社会教育局。青年传教部由统辖会议事务局管理,也就是由久保继成亲自顾问。其中支局运营局负责管理全国各地的灵友会组织和会员。灵友会会员的组织分为若干级,即:3名会员可以设立法座(相当于宗教活动点),70名会员可以设立新法座,五百名以上的设立支部。支部设立支部长。灵友会的支部又分为两类,即:系统支部和御旗支部。系统支部由各地各支部构成,人数在一万名以上。御旗支部则是拥有数十万名会员以上的组织,由灵友会中央本部授予“御旗”,有点类似于嫡系的味道。灵友会按照《法华经》有28章,企图在全国设立28个御旗支部。不过,目前还只设得有14个。经过久保继成这样大胆而谨慎的改革,灵友会整个组织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指导者与被指导者关系的模式,而明显地具有现代的、民主的、开明的时代特色,因而也显得颇具活力。

四是积极开展向海外的传教活动。灵友会向海外的传教活动,大约开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起初是由于灵友会会员移居到了美国和加拿大,于是灵友会就首先在北美活动起来。1958年,灵友会出版了英文版的《灵友会和社会服务》的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中第一次用英文翻译了灵友会员在“先祖供养”时要念诵的《青经卷》。1968年,灵友会的英文版月刊《灵友会杂志》出版。大约从1971年起正式向美国本土开始传教活动,1973年灵友会在美国的事务所开张。1972年韩文版的《青经卷》出版。1974年起灵友会中央本部设立国际局,开始系统管理向海外传教活动。现在国际局下面分设有16个国家的支局。据1989年的材料,现在灵友会的海外会员大约有75,000人左右,其中有44,000人在巴西,此外还有秘鲁、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等。

久保继成担任第二代会长至今已经有28年了。这些年来,日本各种报纸杂志和大众媒体对灵友会的报道和评价已大为改观,比较客观而公正。《现代》杂志还刊登过专访文章:《灵友会、久保会长的目光指向青年》。原来以批评小谷喜美而著称的《每日新闻》社也刊登专栏文章介绍并详细报道灵友会的变化及其新面貌。

结论

1.新兴宗教并非一定就是“邪教”。奥姆真理教和灵友会都是当今日本社会存在着的新兴宗教。如果说奥姆真理教是一种对抗社会制度的邪教,那么灵友会就与它截然不同。灵友会也是一种新兴宗教,但从它成立时起,它就并不与现存社会制度相对抗,也不与现行社会制度制造摩擦。今天的日本人并不认为灵友会已经或者将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麻烦。

2.新兴宗教的出现起初总是依托于某个传统宗教,灵友会就是依托于佛教。但是往往是因为传统宗教存在着某种缺陷,不能满足人们新的宗教生活的需要,于是新兴宗教就有了立足的地盘。日本的佛教至今仍然是日本第二大宗教,有很大的势力范围。据《1997年宗教年鉴》,日本佛教现有团体87,429个,僧尼等教职人员236,087人,佛教信徒有91,583,843人,各种指标都仅次于神道而居日本宗教的“老二”。不过,日本佛教的商业化成分太浓,信徒和僧尼的关系是花钱买超度的关系,佛教信徒的苦闷和困扰在信仰生活中得不到关心和指导,于是以佛教为依托而出现的新兴宗教就有了市场。对灵友会的产生有直接影响的西田无学之所以鼓吹在家修行和先祖供养,其一个原因就是他认为,出家的僧人已经腐败了。他们不仅不能给人以信仰的指导,而且是国民思想混乱的根源。西田的说法是过头的,或许他对日本佛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估计还过高了一点,但是,信仰靠自己,不靠出家的僧人,这一点在西田,在灵友会却是十分鲜明的。

3.新兴宗教,在当代日本社会中,与其说是一种宗教,不如说它更像一种社会活动组织。因为新兴宗教有鼓吹神秘主义的一面,而更普遍和主要的,却是以大量入世的活动吸引信徒。即使在坚持神秘主义的仪礼或修行方式时,也大多赋予现代的色彩,运用现代人熟悉的语汇。像灵友会那样,信徒称为会员,庙宇称为法座,团体称为支部,当家称为支部长。灵友会的中央机构称为“统辖会议”,下设各种局。这样一种组织形式,实在像个政党,和传统宗教的组织方式比较,离开得实在是太远了。

4.新兴宗教的面貌与新兴宗教的领袖有莫大的关系。从灵友会的历史发展,人们自然清清楚楚看到了这一点,不容我在此饶舌。不过,由此我还是要提一下小谷喜美的功绩。这个出身农村,连小学也没有毕业的第一代会长,从照片上看,平平常常。中年时是平圆脸,翘嘴唇。老年时虽说戴了一副眼镜,但是除了略显和蔼以外,并没有添上知识气息。小谷喜美深知自己在宗教素养方面的缺陷,而把久保角太郎的儿子送进了日本最高学府专攻佛学,为灵友会造就了一代合格的领袖,将灵友会带出了六七十年代的困境,展现了灵友会新的面貌。这就是小谷喜美无可挑剔的功绩。我们不能苛求小谷喜美,她在久保角太郎死后的日子里,带领灵友会也是费尽心血,但她就是这点修养。她明白自己不行,但是要培养一个行的,并且把灵友会的领导大权交给他。不论她出于什么目的,就这一点而言,她着实比我们中的有些人要高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