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团结友爱(中华美德)
13722900000050

第50章 海子的幸福,海子的爱

真的太快了,一晃就是二十年。我还记得刚听说海子逝世的消息时,那种复杂的心情。那一年承受痛苦的不只是诗人,甚至一位诗人的逝世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记得我当时几乎是经过一番很理智的思考,然后决定不去关注这件文学界的要事。

需要等到十年之后,我的心扉才有机会向海子打开。当我懂得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灿烂诗句感动的时候,我才找到了一个角度,理解海子的遗产。这份遗产是对于幸福与爱的朴素的体会和拥有。

海子的很多作品,对于缺乏诗歌禀赋如我者,很是混沌艰涩。幸好他还有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需要一颗乡土世界的朴素心灵,就能感受到这种韵致,这种自然,这种泥土般的充实,和大地般的从容、古老。以前颇读过几首西方人写海的诗歌,印象深刻的是那种躁动,那种澎湃的激情和力量。当一位东方诗人吟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竟然如此放松,如此日常化。“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几块劈柴,几片菜叶,就抚平了亘古汹涌的万丈波涛。你不可想象这个诗人的胸怀有多辽阔,这个诗人的神思有多深远。

有很长的时间,我一直怀疑中国人体验幸福、体验爱的能力,当我懂得了海子的幸福,海子的爱,我知道自己真是错了。

体验幸福,体验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修炼和学习的过程。但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素质,一种与生俱来的精神素质。同时还可以说这是一种状态,一种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态度,一种盈满爱和幸福体验的自由境界。最确切的说法也许是这样的:这是一种源于信任、源于爱、源于生命的完整与健全的放松。体验不到苦难的心灵是肤浅的,体验不到幸福的心灵是猥琐的,体验不到放松的心灵是残缺的。

一个人的心灵是不是残缺,并不完全取决于外部世界的冷与暖,同时还取决于你是不是能够用自己赢弱的爱心包裹这个世界。一个人如果能够用心灵包裹这个世界,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明,都会永驻你的心中。一个人爱世界,爱人类,爱人,就意味着必定会对人类精神内部的黑暗投之以广博的悲悯,施之以温暖的抚慰。

平静和朴素,从容和慈爱,悲悯和抚慰,这不仅应该成为诗人的瞬间体验,而且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成为我们的眼神和表情,成为我们的手势和声音。

爱与幸福,也许就是生命的最纯粹状态,悲悯与抚慰,是源于爱与幸福的对于世界的态度,而从容与平静,则是爱与幸福所穿的一件休闲服。这种内与外的一致,才是真正的自然与放松。这样的生命,才是博大甚至伟大的生命。

体验爱,体验幸福,体验光明,体验温暖,这是我们生命的一种能力,一种状态,甚至这就是生命本身。只有能够体验幸福的人,才能说得上是完整的人。生命是痛苦的,这是一个不需要论证的真理,一个人仅仅凭着他的本能,就可以体验到这个真理。生命是幸福的,这却是一个需要用灵魂才能体验到的真理,是一个需要秉承天地之灵的启示才能领悟到的关于爱的真理。我们不应该再扭曲下去,我们应该生活得堂堂正正,这就必须放松,必须有爱和幸福作底气。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高贵的。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就是做一个能够体验爱和幸福、体验祝福和祈祷的人。

二十年过去,海子的幸福,海子的爱,正在一些人的心灵延续。当年海子决然远行的时候,也许就已经相信这一点,要不然,他怎么敢于放心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