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机智勇敢
13721400000039

第39章 孟子舌战淳于髡

人们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往往称之为“孔孟之道”。可见是以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为主体的,尊儒的人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

这里暂且不说孔子,单就孟子与足智多谋的矮子淳于髡的一则辩论故事,就会看出孟子具有非凡的舌战谋略。

一次,孟子游历齐国,齐国大夫淳于髡知道后,急忙去拜访这位大名人,心想:“今天我何不趁此机会同他辩论一场,看他如何对答?看他是徒有虚名还是名副其实”?于是,淳于髡便向孟子发起了“攻势”,提出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请问孟先生,这男女之间不能亲手传接东西,是否是礼制所规定的?”孟子一听便料到淳于髡想借“悬崖勒马”的“勒住”手法,引自己中他的圈套,孟子心想,我这次就满足他,但我的话必须设下埋伏,暗中包含攻势。于是便回答淳于髡说:“淳于先生,您所说的男女授受不亲当然是礼制规定的。”淳于髡听孟子作出了肯定回答,心中不由得暗喜,顺势又发起“攻势”,问道:“孟先生,既然这是礼制所规定,那么,再请问孟先生,假如嫂夫人掉到水里,做小叔子的我看见了,能否用手去拉她呢?”这一问是孟子意料之中的,知道淳于髡无非是想套出我说出:“权宜变通”的话,何不将计就计,便回答说:“淳于先生,若是我家娘子掉人水中,不去拉她,那简直如同没有人性的豺狼!男女之间授受不亲,只不过是正常的礼制,我家娘子掉入水中,您去拉她,则是一时权宜变通的办法。”

这句话妙在孟子用“没有人性的豺狼”来截断当女子落水男子见死不救的行为,也就是采用辩论术中的“喝断”技巧,意思是一声喝住对方的话头,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相反看法表白出来。淳于髡尚未识破孟子这一招,仍然现出一副自鸣得意的样子,心想既然孟子已说出“权宜变通”,已落入圈套,何不步步紧逼,使他陷于被动。于是以咄咄逼人的口吻问道:“请问孟先生,而今天下人民犹如陷入水深火热般的痛苦中,先生却不伸手去拯救人们,这又是为什么?”这一招虽然说得厉害,但孟子早有防备,便泰然自若地回答说:“淳于先生说得不错,如今天下人民的确是处于水深火热般的痛苦,要拯救他们只能用‘道’。先前所说假使我的娘子掉人水中,是用于去援救。依先生的意思是否要我也用手去一个一个地拯救天下人么?”淳于髡那里招架得住这一“反击”只是“这个……这个……”无言以对,只好认输,心里暗自佩服。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之所以称为“战国”,即是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不断。正因为如此,当时的人民备受战争的痛苦,犹如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孟子认为其根源在于天下无道,要拯救人民就必须采用“王道”,只有施行“王道”反对“霸道”才行。

名师点评:

孟子舌战淳于髡,在辩论谋略方面采用的是“偷渡法”,暗中将对方引向自己的论证目标。其特点是空灵、轻捷、隐秘。在风云变幻的外交辩论中,“输渡法”常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