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谦虚礼让
13718100000047

第47章 顾炎武读遍天下书

是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参加了反对明朝朝廷里的大坏蛋的斗争,想挽救国家的危亡。明朝灭亡以后,他又参加了反抗清朝的起义,并且一直坚决拒绝在清朝做官。所以当时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

顾炎武也是一个求学十分用功的人。从小时候起,他就跟祖父读《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有三百五十五卷,他不但全部学懂了,还从头到尾抄了一遍。他读的书特别多,不但有历史书,还有地理书、文学书,还有讲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方面知识的科学技术书。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把家乡里所有的书都读完了。于是他就出外旅行,立志要读遍天下的书。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

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

“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两百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在旅行的时候,顾炎武带着两匹马和两匹骡子,其中一匹马是骑的,另一匹马和两匹骡子都是驮书的。他骑在马上赶路的时候,也常常默默地背诵读过的书,要是有背不下来的地方,就立刻停下来,翻开书来温习。为了证明书的内容是不是正确,他常常进行实地调查,把调查来的知识和书上的知识互相对照。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忙着向当地的老年人请教,问他们哪里有险要的关口,哪里有山脉河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怎么走法,等等。要是从访问中得到的材料和书上记载的不一样,他一定要亲自到那里去观察一下,把亲眼看到的情况注在书里,以后再进行研究,写成文章说明自己的见解。

因为这么勤奋好学,顾炎武的知识十分丰富,学问十分渊博。

他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历史等,都有非常深刻的研究,并且写了好几十部书,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一位大学问家。

名师点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