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精忠报国
13717500000036

第36章 民族英雄史可法

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一字道邻,原籍山东省鄄城县梁屯乡东史庄(原名大史庄),明朝末年的著名抗清民族英雄。1627年乡试中举,1628年考中进士。初授西安府推官,后因镇压农民军“有功”,升至安庐巡抚,总督安、庐、池等府军事,堵截李自成东下,再升南京刑部尚书。

1644年3月李自成军攻陷北京,崇祯自缢身亡。5月5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组建南明政权,以史可法、马士英、高弘图为东阁大学士。5月15日,马士英等人拥立福王在南京即帝位。福王以马士英为大学士,加封史可法为太师太傅、东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兼管兵部。南京弘光朝廷大权尽把持在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手中。福王本极昏庸,又挟嫌史可法不愿立己之恨,六月便将史可法排挤出南京,督师江北。

史可法欲谋取中原,多次向弘光朝廷请饷。马士英不但拒发,而且下令催其出师。史可法无奈,只得坐困扬州。

十一月初四日,史可法北上抵鹤镇筹划河防。初十日,清沂州总兵夏成德率兵围攻邳州,史可法飞报南京。他前后上书数十次,但朝廷上下醉生梦死,无人过问。

十二月二十四日,清豫王多铎分军南下,南明驻睢州总兵许定国、驻河南总兵李际遇分别向清兵约降。史可法告急,并派高杰赴徐州牵制清兵,而南明皇帝弘光在宫中惟淫乱、酗酒、演剧为乐,对史可法奏报一概不理。

1645年3月28日,南明将领左良玉以“清君侧”为由,率军沿江东下,直趋南京,南京朝廷极为恐慌。四月一日,福王密诏史可法督诸军急赴江上阻击左良玉。史可法无奈,只好率各镇兵马抵达浦口。此时清兵已人亳州,到邳州,徐、泗州告急,南明皇帝命令史可法还军扬州。

四月九日,清军分两路进兵:一路陷亳州,一路趋砀山。南明兵将降逃各半。次日清兵渡过淮河,史可法收兵退保扬州。刘泽清、刘良佑以人卫南京为名,率部南逃。十七日,清兵距扬州二十里扎营。十八日,南明降将李成栋率清兵南下包围扬州城,史可法急令各镇赴援,均无响应。降将李遇春到城下劝降,史可法命令放箭射回。四月二十一日,南明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歧凤欲劫史可法出降,可法以大义叱责之,二人随拔营降清。二十四日,清兵以红衣大炮试轰扬州城,形势危急,史可法用血书告急朝廷,未得回音。

四月二十五日,清豫王多铎见史可法不投降,攻破守城,史可法自刎不死而被俘。多铎亲自劝降,史可法说:“吾意早决,城亡与亡。”他不屈就义,时年四十四岁。人们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将其衣冠葬于城外梅花岭。

史公遗爱满扬州。在扬州人心中,史可法早已成为扬州历史的一部分。英雄遗风,山高水长。扬州人把对史可法的纪念刻印在他们的生活中。于是,在扬州留下了这样特殊而别具情感的地名:史可法路、罗丝结顶街(“摞尸及顶”的谐音,当年史可法抗敌,巷战血拼时尸体一个摞一个直到城墙顶),以及史可法曾经居住过的辕门桥等等。

史可法壮烈的舍生取义,异常惨烈的扬州十日,让扬州这座城市拒绝了“后庭花”一类的脂粉气,有了可以反复吟咏的英雄诗篇的激昂韵脚。这让每一个扬州人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作为扬州人,江泽民毫不掩饰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扬州历史上的英烈人物的崇敬。1991年10月,他在扬州接待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时,特地陪金日成参观史公祠,并一一向客人介绍各处文物和楹联。2011年4月,为纪念江上青烈士诞辰100周年,他挥毫写下《满江红·江上青百年诞辰祭》,词中写道:“史岭红梅花沥血,芦沟晓月天飞鹤。”以史岭红梅比喻烈士为革命坚贞不屈的忠肝义胆,不禁又让人想起三百多年前为国殉难的史可法。在寄托自己对革命烈士哀思的同时,江泽民再一次表达了对“扬州风骨”史可法的钦敬之情。

名师点评

史公祠内珍藏着几十副楹联,反映了史可法的胸襟气度与高风亮节,成为激发人们爱国热情的生动教材。最著名、最感人的,当属挂在史公祠“飨堂”门口的一副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副对联为清代诗人张尔荩所撰,以梅花溅泪喻国仇家恨,借二分明月照孤忠亮节,引起观者的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