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劝酒有学问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斟酒也要有讲究.
中国是礼仪之邦,作为礼仪文化之一的酒文化亦源远流长。在饭局中,往往无酒不欢,无酒不成礼。有古人这样说:“古云酒以成礼,又云酒以合欢。既以礼为名,则必无伧野之礼。以欢为主,则必无愁苦之叹矣。”可见,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酒都颇有讲究。作为喝酒的第一步骤——斟酒,也于细节中见“礼”。
通常情况下,酒水应当在客人上桌时斟入酒杯。如果是在大酒店吃饭,第一杯酒通常是由服务员斟上的。但有时候,为了表示对来客的敬重和友好,我们最好亲自斟酒。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酒一定是要斟满酒杯的。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中国人的习惯是酒满敬人,如果是与外国人一起吃饭,吃西餐喝红酒呢?这就另当别论了。西方人喝酒一般不斟满杯,如果喝红葡萄酒,一般斟八分满就够了;如果是白葡萄酒,应当六分满;如果是白兰地,他们通常斟至杯子容量的二分之一;喝啤酒也不会满杯,而是八分酒二分沫。
王总在公司举办的慈善晚宴上表现非常出色,为公司上上下下所赞赏。晚宴上,王总非常得体地拿出宴会上最好的酒,并且当场启封。然后,她迈着轻盈自信的步伐,给宴会上的客人一一斟酒。
有心人看得出,王总斟酒的姿势是非常完美的。她拿着酒瓶,一手扶着客人的酒杯,一手倒酒,而酒瓶并没有碰到酒杯。她每斟完一杯,就把酒瓶稍微收一下,再顺手往右轻轻一旋,以免酒水溢出。
鉴于主要客人中有欧美朋友,王总斟酒时也顾及西方礼仪,她先给外国女客斟酒,后是男客;按照顺时针方向,绕台进行。
饮酒劝酒有学问在商务饭局中,主办方负责人在饭局中的礼仪直接影响到饭局的商务效果,上述王总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欧美国家,斟酒是“女士优先”的,如果主要客人是亚洲外宾,就要反其道而行之。斟酒过程中,最不礼貌的行为就是只为个别人斟酒,而把一些人漏掉。这可是酒桌上犯的最低级的错误了。
现在酒桌上喝啤酒也很常见,如果我们请客人吃饭喝啤酒,斟酒时就更要注意了。倒啤酒入杯时会起泡沫,为了防止起太多泡沫,我们应该用两只手握着酒瓶,把酒慢慢倒进杯子里。
小吴第一次跟着经理见客户就是在酒桌上,那时他刚毕业不久,在酒桌上难免有些心虚。客户只有三个人,经理就请他们在酒店里吃饭。
虽然小吴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合,但是他想,对方不过是客户,不会有那么多讲究的。斟酒时,小吴直接从经理的酒杯开始,然后是客户负责人。这时候,经理的脸色就不太对了。小吴赶紧又把其他酒杯也斟满了。席间,小吴只顾着自己吃满桌子的菜,也没顾及其他人。
后来,小吴自然受到了经理的批评:“你倒酒时应该从客人开始,再按照顺序,明白不?光知道自己吃,你也不看看客人的酒杯都空了!酒桌上的礼仪大有学问,回去好好补补课!”
小吴的做法当然是不合礼仪的。在严肃的正式场合,主人要时刻注意客人的酒杯是否空了,要随时续杯;而且斟酒要分主次顺序。
倒酒时,要走到客人身边去,而不是站在自己的位子上,从对面拿起客人的酒杯。如果大家都在说话,谈得正起兴,就不要去打扰,应等到话告一段落再去续酒。119酒桌上,如果我们准备了红酒和白酒,可把两种酒瓶分别放在桌子两端。这时候,还有一点要注意:一定要准备两个酒杯,绝对不能让客人用同一个杯子喝两种酒,这是基本礼貌。
我们宴请客人,作为主人一定要对客人有一些了解,比如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是长辈还是平辈,有没有滴酒不沾的客人,有没有对酒有特殊要求的客人,等等。
只有眼观全局,到时才能有条不紊,主客尽欢。
斟酒的时候,不仅斟酒人要注意礼仪,接受斟酒的人也要懂一些礼仪。当他人为我们斟酒时,我们要用手扶着杯子,并稍微倾斜一下放好,以示恭敬。
还有一种“叩指礼”,就是当主人在给客人斟酒时,客人要把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块,轻轻在桌上叩几下,表示感谢。
无酒不成席,『酒』到才能『渠』成—2饮好开头两杯酒,其他一切都好说.
我们筹划一个饭局,其中自然有深意,不会只是吃吃饭罢了。所以,每一个细节都是需要注意的。斟酒要讲究,而喝每一杯酒也都不是如同与知己好友喝酒那么简单随意的。了解饭局中这些看似简单的规则和习俗,不仅能使我们在饭局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而且能显示出我们良好的修养和出色的交际能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前两杯酒显得至关重要。饭局中的第一杯酒好比一场表演的开场,你设置了什么样的开场,是否能够吸引住观众,引发其好奇心和兴趣,直接关系到观众对后续表演的评价。如果开头如同白开水一样无聊无趣,之后就很难再提起在座宾客的酒兴。如果开头或有趣,或深情,一定会激起宾客对饭局的兴趣,那么这场饭局一定是宾主尽欢了。
那么,这场饭局的开场由谁来演绎呢?正式的商务场合,自然是主人来举杯;在家庭宴会上,一般是晚辈举杯向长辈敬酒;如果是朋友之间的宴会,由发起宴会的人先行举杯。举杯虽然只是一个动作,但还有表情的陪衬、语言的助兴,相得益彰才是好的举杯礼。
◆第一杯酒,礼貌加祝福一场饭局是否能够在预料之中循序渐进,达到高潮,关键就在于举杯人的第一杯酒。第一杯酒一定要礼貌有加,一定要饱含祝福,第一杯酒定好了全场的基调,之后宾客们才会很容易“杯莫停”。
当然,第一杯酒如何举,也要分不同场合来区别对待,不要说不合时宜的话,那样会画蛇添足。
饮酒劝酒有学问陈东曾在西方学习多年,对西方酒文化有些许了解,所以,单位接待外宾时都由陈东来组织。陈东说:“有外国客户在场的宴会,一定要注意他们的身份和各自的风俗习惯。”
比如,意大利是一个嗜酒的国度,每宴必饮酒,而且一喝起来就不问时间,往往痛饮至深夜。法国人可称得上是世界饮酒量的冠军,他们视酒为饮料,不分昼夜想喝就喝。英国人也酷爱喝酒,但他们从不劝酒,更不灌酒,宾主喝多喝少全凭自己。俄罗斯人则喜欢饮不掺水的烈性酒伏特加,他们认为“不醉非好汉”,常常醉得狂欢乱舞。波兰人通常习惯在饭前饮烈酒,饭后喝甜酒。世界上最爱喝葡萄酒的国家首推葡萄牙,在那里,人们被宴请时必须喝酒,如果搬出理由不喝,他们会认为你瞧不起他们。
了解这些基本的常识后,陈东在有外宾在场的宴会上都能应对自如。在这些严肃的正式场合,陈东的第一杯酒显得非常得体,不仅体现了主人的热情,而且不卑不亢,也不强人所难。
外事场合比较庄重,第一杯酒尤为重要,要向来宾显示主人的风度,要饮酒有度,热情适度,把握尺度。
在商务饭局中,第一杯酒要体现出大家风范,不论会谈气氛怎样,都要尽地主之谊,为饭局后的谈判打下基础。那么,这第一杯酒不能让客户感觉有拼酒的意味,否则将引起客户的反感,影响之后的正式会谈。只有掌握以礼敬酒、以情祝酒、以智行酒的原则,方能达到目的。
在家庭饭局或喜宴、庆典宴上,第一杯酒虽然要随意一些,不必过多考虑社会上的商战斗智,但一定要体现饭局的主题,体现主人的热情和对来宾的欢迎。121当然,如果是几个好朋友聚集在一起小酌,就不必拘泥于形式,越随意显得越亲切,喝酒时才越能开怀畅饮并畅所欲言。
◆第二杯酒,杯盛热情,以赠来宾第一杯酒作好了铺垫,第二杯酒就容易多了。一般饭局中,主人举第一杯酒后,宾客再一同举杯,这就是回敬。主人的这第二杯酒意味就有些变化了,这时要体现热情,用热切感人的话语作为特别的礼物融入杯中,献给来宾。
在商务饭局中,我们的目的是为之后的正式会谈加码,那么第二杯酒更要融入深情,以情感人,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因为会谈的最终目的是合作,对方若与你合作,就要了解你的人品,而酒品如人品,情通事就通。如果能通过自己的深情沟通双方的情感,那么,一些争论和分歧也会得到缓和并化解。这样的饭局,结局必定是双赢的。
无酒不成席,『酒』到才能『渠』成—3敬酒要不失时机,切忌被动中国人的好客传统,在酒席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主人总是希望客人多喝点酒,代表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说明客人越看得起自己,主人就越高兴,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可见,不失时机地敬酒能够使得感情得到升华。
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的敬酒被分为如下几种方式:文敬、回敬、互敬。
所谓文敬,就是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酒席上,主人往往会举起杯子开始第一次敬酒。这时,主人和客人都要起身,主人先把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而客人为了表示尊重,也会把杯中的酒喝完。之后,主人还会拿酒到各桌去敬。这是我国传统酒德的一种表现。
何谓回敬?主人向客人敬酒后,客人向主人敬酒叫回敬。
互敬,是指客人之间相互敬酒。酒席之间,客人们往往会互相敬酒。为了让对方多喝酒,敬酒的人会找各种理由来劝酒,如果被敬酒的人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就必须得喝酒。这样一来一往,感情就在推杯换盏的交流中得到升华。
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的几种敬酒方式后,不难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敬酒的真正目的是加深双方之间的感情。所以,比起喝酒来,敬酒更需要技巧。
酒桌上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很多事情看起来很难,但是喝喝酒加深一下感情,说不定难搞的事情就得到解决了。我们不需要有多大的酒量,但是要学会应付酒桌上的事情,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能够在酒桌上应付自如,你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而如何巧妙敬酒,是应付酒席的第一步。
饮酒劝酒有学问小宋对喝酒深恶痛绝,她永远忘不了自己年少时目睹父亲喝醉酒打母亲的情景。参加工作后,小宋发现,喝酒居然成了她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她无法走出对酒厌恶至极的童年阴影。
第一次与上司一起陪同领导吃饭,去饭店之前上司就告诉她:“这次的领导非常重要,你一定要灵活一些。”酒桌上,大家你一杯我一杯,好不热闹。小宋觉得不知所措。这时,坐在小宋旁边的一位领导端起酒杯,笑呵呵地给小宋敬酒。小宋很尴尬,就拿起了茶杯说:“谢谢啊,我不会喝酒,以茶代酒吧!”那位领导只是笑了笑,但小宋看到自己的上司一脸不高兴。
小宋这样做当然是不对的。首先,在座的大多是领导,她绝对不能被动地等别人来给自己敬酒。哪怕对酒再厌恶,也应该做做样子,把酒杯举起来敬第一杯酒,之后可以用茶代替。只要话说得好听,没有人会为难你。
与小宋相比,小敏就显得很聪明了。在这种场合,她都是主动拿起酒杯,为第一次见面的领导敬酒。一般都说一些套话:“领导,我是×××,向您敬杯酒,这杯酒呢,一是欢迎您来我们这里;二是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指导,请您多提宝贵建议;三是欢迎您以后常来……”
每次领导都会笑眯眯喝下杯中的酒。之后,小敏知道自己不胜酒力,便把求助的眼光看向自己的领导。领导哪会不管自己的下属,一定会趁机说小敏本来滴酒不沾,这次因为尊重对方,已经破例喝酒了,或者说小敏喝酒就会过敏等等之类的话。然后小敏拿着茶杯笑盈盈地再敬其他领导,他们也大都不会出难题。
敬酒还要看准时机,不能犹豫不决、顾虑重重。有些人担心自己级别低,酒量又差,不敢去敬酒,其实完全没必要担心。也不要顾忌级别辈分,俗话说,酒桌上无大小,你去敬酒是尊敬对方,永远不会错。看到自己领导敬完对面大领导,对面大领导动了筷子吃完一口以后,你就可以端着酒杯上场了。
酒桌上还可能会出现大家都没话说的冷场局面,这时候,如果某人马上站起来拿酒去敬领导,气氛会一下子热烈起来,那么他就成了救场的高手了。这种人一般能喝能说懂眼色,很容易成为领导依赖的亲信,他就算不干活领导也要给他个位子。
敬酒也是一门技术活,懂规矩,懂眼色,而且在酒桌上表现活跃,同时又不抢领导风头,这样的人一定会大受欢迎。
无酒不成席,『酒』到才能『渠』成—4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人与人的交流有多种渠道,而酒桌上的交流是最为常用的渠道之一。不管高贵还是卑微,只要到了酒桌上,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充分反映了这个人的才华、修养和交际风度。
酒席上,敬酒是最为复杂繁琐的礼仪。敬酒的次数、快慢、先后,甚至由何人敬酒、如何敬酒都有礼数,不能马虎。饮酒要依礼,敬酒要有序。
敬酒要有序,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比如一般的家庭宴会,若是三代以上同席,毫无疑问,辈分低的要给辈分高的依次敬酒。其他的宴会也大概如此,要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高低等为序,依次敬酒,主次分明。
如果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一定要事先打听好对方的身份,或者在席间留意对其如何称呼,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喝酒的时候出现辈分乱套、称呼乱套的尴尬场面。
万一我们实在无法分清在座者的身份地位,那么最好按统一的顺序敬酒,比如先从自己身边按顺时针方向敬酒,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进行敬酒等。
厂子的效益越来越好,急需扩大规模,但是王厂长无法拿出足够的周转资金。
思来想去,王厂长决定求助于自己的老同学—一家中型企业的李董事长。
有了求助的目标后,接下来该在哪里开口,该如何开口呢?鉴于是老同学关系,请李董吃饭就是最自然不过的了。于是,王厂长狠狠心,在当地一家星级酒店订了餐,打电话让老同学来叙叙旧。王厂长还叫上了自己两个铁哥们儿陪同。
当天晚上,王厂长和几位老同学开始“幺五幺六”了。王厂长深知这次饭局的目的,但是他又要让对方感觉放松,于是第一杯酒便提议大家一起为了同窗情无酒不成席,『酒』到才能『渠』成—饮酒劝酒有学问干杯。
接下来,王厂长开始敬酒了。他首先向李董事长敬酒。为了不让其他两位同学感觉难为情,王厂长接着给他们一一敬酒。
有求于某位客人时,对他自然要加倍恭敬,但是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主次分明,才能达到酒席的目的。
酒桌上,有时候主人之外还有主陪、副主陪。一般情况下主陪先敬,主陪敬完之后副主陪再敬,副主陪敬酒过程中,其他人可以交叉敬酒。如果主陪没有敬完,也没有发话让副主陪敬酒,或者让其他人交叉敬酒,那么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就会显得对主陪不尊重,而且显得这个人很没有修养,缺少风度。
很多情况下,敬酒时会有人提议“碰杯”。为了活跃气氛,在座宾主会一起碰杯。
碰杯也是讲究顺序的。通常是主人先和主宾碰杯,然后再与其他客人一一碰杯。当然,人比较多时,可以不用碰杯,只举起酒杯示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