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茶经》的人生智慧
13622000000007

第7章 妙用有利元素(2)

在种茶的时候,先把汗水给茶树喝,让茶树喝一些茶,人先把茶给茶树喝,茶树才会用茶叶的钞票付清我们的汗水。在采茶的时候,体会到大自然的安静,感受到茶叶的安静。人像植物,具有那么多的美德,人就不会有更多的危机。

采茶的时候,聊天,唱一唱采茶山歌,劳动有劳动的辛苦,劳动有劳动的乐趣。

中药与茶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植物性。中国的植物性格能比世界上其他地上的种族更接近大地的心灵,更了解自然的秘密。人性中多一些植物性远比多一些动物的性格要高尚。中国人的植物性修养使他具有内敛、含蓄、忍耐、坚韧的美德,他懂得怎样吸纳自然的精神。但也不可否认,一些人物在与自然作对的过程,带领民众对自然的破坏使华人的优秀植物性灵魂遭受不幸的毁坏。筷子在生存的历史中,给中国人运输所有的饭菜,以竹为筷的中国人,使用竹子又体现了自己的神奇性。在举世震惊的四大发明中,印刷术、造纸术两项,更显示了中国人身上那种神奇的植物性在起作用。沈括发明的活字印刷,文字就刻在木头上。之前的中国文字刻在竹简上,写在布上。造纸则更将植物铺成纸张的大地。如果中国人不发明纸张,是不是以后别的民族也会发明它呢?如果人类永远不发明纸张,直接过渡到电脑的互联网时代,那么地球上的森林是不是茂密地在今天给人类带来幸福而不是今天大地的沙漠化?一切假设在事实已发生面前都没有意思。纸张为人类带来的文明和伤害同样巨大。

人的植物性决定人的存在。

粮食自然皆为植物,最初的人祖在大地上奔走,获得野果子,便于生存。从植物的身上获得吃的远比从动物身上取得吃的更容易。很明显,植物不会奔跑,具有强烈的稳定性。它的出生地便代表了它终生性的地盘。何况行走的动物围猎,它们需要许多人手才能得到,在未发明火焰之前,肉生吃的味道肯定比不上野水果的清香。

人的植物性使人具有女性的品质,人的本性便具有男女。人的动物性使人具有男性的品质。当然这只能相对而言,男性里面也具有女性因素,女性里面也具有男性因素,男人有的娘娘腔,女人有的像男人,便为例证。

植物比动物自然要少一些杀气,比动物要宁静得多,只有冬眠的动物才具有植物一般的宁静。动物的喧闹比起植物来要浮躁些浅薄些。

植物的存在为动物的存在打下了身体基础。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均须靠植物活着。

人的植物性决定了人的首次天然分工,植物把人真正决定出男女的劳动区别。可以这么说——男人外出打猎,进行动物性的工作。女性低头看见了植物的种子发芽,就进行种植。

在艺术世界里,人所含有的植物情结尽情释放。中国的绘画作品里,山水景物的灵魂少不了植物,河流与山都可以把它们说成植物的形象。对花的关注,对果实的实用不仅在艺术中更在生活里。根雕直接以植物为母体。以植物为柴化火,更用到生活中。煤更保管了森林的火焰。

人的植物性在心灵的建设方面有佛教的素食主义。佛教的素食对保护生态平衡静养心灵的确有好处。

自古以来的建筑具有天生的植物性,树木参与建设人的空间。大地有惊人的生殖能力,把它的树木奉献给了人运用。水泥和钢筋节约了森林而生产水泥钢筋又带来环保的污染,人给自然带来的问题总此起彼伏。

植物在大地上把大地延伸出来。植物为大地活着丹青与彩色的影子,人依赖它们而存在。人与植物有着天生的复杂关系,它们本为一体却又各自存在,其中的秘密只有神知道。

茶叶与中药,竹子这些中国人的精神符号,无一不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支撑。茶叶,耐人寻味;中药,耐人寻味;竹子,耐人寻味;它们与汉字一起塑造我们,同样耐人寻味,其中的妙处,我们知道一些,也不知道一些。

一杯茶,让人像天地之间的茶树,菩萨一样朴素。人有植物的性情与美德,该多好。人的植物性,要安静,要绿色,要奉献;而人的动物性,毁坏、破坏,不能安静下来,又有很多负面的缺陷,此为人性的弱点。

自己要有自己的锅灶

“灶:无用突者。釜:用唇口者。”唐朝的时候,加工茶叶,对锅灶有要求。灶,灶不需要有烟囱的。锅,锅要边缘有唇口。必要的锅灶,质量有保证的锅灶,加工茶叶就能有基础。

对于人的生活,锅灶必不可少。在城里,电饭煲、液化气炒锅、电锅等所谓现代化锅灶早就似乎缺少了人间的气息,而土灶似乎更有人间味。土灶土灶,土地为灶的前提。按照乡下的土灶来看,自己的锅灶要有大地一样的准备,才会有一日三餐,才会有人生更长的长度。

说到喝茶,在土灶里,用柴烧开的水,都会更有香气。土灶贴近自然。

自己有自己的锅灶,不容易,有自己的幸福锅灶,更不容易。自己的锅灶好好活着,自己就能够好好活着。

在城里谋生,很多人没有自己的房子,租房子,在地下室过日子,哪里会有自己的锅灶。租来的房子经常搬动,锅灶都在流浪。流浪的锅灶,哪里会有幸福。

很多人的锅灶被别人抢走,被掠夺,要好好捍卫。

自己有自己的好锅灶,自己的生活就有位置。

锅,说出饭菜和茶,人生的滋味。灶,把生米煮成熟饭。灶的舞台,锅把舞台陷进去,在低的位置获得火焰的力量。

形式的变化与本质的坚持

“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箅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箅;既其熟也,出乎箅。釜涸注于甑中,又以榖木枝三桠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甑(zèng赠),原材料有木的或瓦的,甑身要齐正,并将与锅结合部用泥封联,甑内放入隔水的竹箅或者有间距的木板,开始蒸茶的时候,把茶放在竹篮内,等到蒸好后取出来。如果锅内的水烧干了,加水时从甑中注入或者从锅的边缘加入也行。甑与锅连封着,就只能从甑里加水。蒸好的茶用三杈形的构木枝搅拌,拌散蒸熟的芽笋和叶子,以免叶汁流失。

现在在城里,恐怕很少见到甑了,但是我们不会对甑感到陌生,在城里蒸馒头的那一套工具,在古代就称之为甑。现在在乡下,很多地方都还有甑,甑用来蒸米饭和做蒸菜。

现代化的加工茶叶,有类似于甑的工具,无非利用蒸汽来加工茶叶,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但我们今天用的工具未必能比得上古代那些加工工具所具有的加工效果。古代的那些工具似乎看上去很粗糙,很土里土气,其实不然,它们的古朴很大气,具有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最高境界。

甑的形式在今天发生了变化,但本质还是保留了下来。就像水,无论变为骨头变为冰,加入什么变为可乐汽水,泡茶,经过一番变化,但水依旧是水,它只变化为世间的形象,在这些变化的事物里,水依旧是水。

人的心变化,才会有真正的变化。心变化,人生就会变化,世界就会变化。像甑那样,要坚持自己胸腔里的热气腾腾,有一腔善良的热气。

打开一个缺口

“棨: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棨(qǐ启),又叫锥刀。用坚实的木料做成,以供茶饼穿孔用。

棨(qǐ起),又叫锥刀。在南方很多地方,现在一种叫做起子的工具,在北方一些地方称之为改锥。这种工具用来紧、固定螺丝,而在古代的时候,它用在制作饼茶的时候,就是用来钻一个洞,让绳子穿过去。

穿孔,打开一个缺口,莫过于日出打开黑暗的缺口,带来光明与希望。给大地穿一个孔,就有一个泉眼。

学会找到出口,寻找突破口。

足球比赛,如果一支球队只防守而不去进攻,那么这支球队最多只能与对手战成平局,而决不可能赢得比赛。同样,在单位里害怕上司,害怕同事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极力进行掩饰。可能短时间内不会被解雇,但可以肯定,永远也不会被提升。

与其一味消极隐藏自己的缺陷,倒不如采取积极策略,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找出对手的弱点,以便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酒好不怕巷子深、土不埋金,在有时候并不适用,等着别人发现,往往会使自己与机遇失之交臂,不如学会让别人发现我们。

不懂得去创造机会,或有了机会也不知道把握,那么失败当然在所难免。

任何时候,善于创造机会,及时抓住机会,充分展示优秀的一面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要有一打孔,打开缺口的工具,打开的缺口就像耳孔、鼻孔一样重要。

升降要恰到好处

“棚:一曰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我们可以看到,在加工茶叶的时候,棚这个工具,又称栈。用木料制成放置在焙的上面,分为两层,高一尺,供焙茶用。茶饼半干的时候,把它们升放到下层续烘,茶饼块全干时,将其升到最上层去。那么,它就有一个升降的调度作用。

上上下下的事情,都会遇到。

要水往高处流,也可以做到,那些高山上面的水,很多都是从大地深处向上流的。那些树尖的水,很多都是从根向上流的,当然它们也有得到从天而降的水。

升上升下,在今天看来,似乎只有升上可用,升下就要说被贬或者降职、走下坡路。上上下下体现人生的高度,体现人生在社会上的沉浮。

自己要处于一个什么位置,有时候自己能够决定,有时候自己不能够决定。

贯穿的力量

我们常常会说到贯穿,看看陆羽怎么说它们——

贯: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穿:江东、淮南剖竹为之。巴川峡山纫榖皮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为小穿。峡中以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穿,旧作钗钏之“钏”字,或作贯穿。今则不然,如“磨、扇、弹、钻、缝”五字,文以平声书之,义以去声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贯穿在加工茶叶的时候,作为工具,自有自己的作用——

贯,用竹子削成,长二尺五寸,用来穿茶烘焙。

穿(chuàn串),在江东和淮南地区,用剖削的竹篾做成,川江、三峡一带是用韧性大的构树皮做的,用来包装茶。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做法。江东把一斤装的称为上穿,半斤装的叫中穿,三四两装的叫小穿。川江一带把上穿定为一百二十斤,中穿为八十斤,小穿为五十斤。“穿”字以前写作钗钏的“钏”或写作贯串的“串”,现在就不这样了。这就与磨、扇、弹、钻、缝五个字那样,字面上的音调都是平声,但若按其意义读时,则读作去声,所以就用“穿”字定名。

贯穿人生的,有呼吸。

贯穿就像呼吸那样贯穿,才成为真正的贯穿。

贯穿,就不会间断,就有持续的力量。

贯穿,就会有始终,有整体感。

道路,一种贯穿。联系的脚印,一种贯穿。

汗水贯穿的人生,没有遗憾,但有苦味。

智慧贯穿的人生,走正道,就会走在彩虹上面。

用鞋子喝茶

贯穿的应用很广泛,鞋子也是一种贯穿,在一定的时候,鞋子的贯穿彻底,因为它贯穿到底,到了人间的最深处,到了人的最基本处。

用鞋子喝茶,一般的人都会感到奇怪,鞋子怎么用来喝茶?鞋子不是穿的吗?这就是常规思维,他们没有什么新意,也没有诗意。

而孩子就用鞋子喝茶——一个叫周周的三岁孩子,妈妈给她买了新鞋子,放在那里还没有穿。哪知道她很有创意,出其不意,把爸爸喝的茶倒进鞋子里,茶温不烫人,拿起鞋子就喝茶,喝得津津有味。当爸爸妈妈发现的时候,她还陶醉在自己的快乐里。

我们看到的茶,几乎都是成人化的茶,孩子的茶,具有童心的茶具被忽略了,而这个可爱的小周周,把茶发明出童心的可爱,茶变得很新鲜,茶很快乐与孩子交朋友。

鞋子成了茶杯。在鞋子里,茶感到了快乐。

育孩子一样

“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旁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糖煨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在加工茶叶的时候,育,用木材做成的架子,外围用篾编织,并用纸糊起来。里面分隔,上面有盖,下面有隔床,旁边开一扇门,当中放一盛炭火的器具,里面放些火炭灰,使有火却无明焰。江南梅雨季节,可以加火。育这样的工具,是因用它烘放茶饼而得名。

育,内有架子,外有躯体之肉,就像人体一样,怀着重任。

孕与育。孕,在茶树上;育,在人间,在人心。

制茶,就像育孩子,要有好味道,就要有付出。茶为心味,用心培育,方有真味。

育孩子一样,经营人生。

育孩子一样,做人做事,办好自己的事情。

育孩子,爱心,耐心,细心,关心,付出,要有智慧。

像育孩子一样,去经营心灵,心灵就是一个孩子。

育孩子一样,善待世上的一切,方有大气的人生。

心成为势利工具

陆羽讲了很多采茶制茶茶道用具,其实世人的心很容易成为奴才一样的工具。世人皆为势利眼,不是吗?都是狗眼看人低。

有故事为证,这个故事既有茶,又有和尚,很热闹——

一次,风云人物曾国藩微服出巡,一人来到一座寺庙里。寺僧见他其貌不扬,以为是一般游客,因此只淡淡地招呼一声:“坐。”然后对门外的小和尚吩咐:“茶。”可谓惜字如金,好像有点禅意的味道,其实是和尚道行浅,没有慧根,不会看人,这样的和尚要觉悟,很艰难。

第二次,他又去这一个寺庙,穿着比上次要整齐,寺僧才稍稍礼遇,对他说:“请坐。”同时吩咐小和尚:“泡茶。”

第三次,他再去时,寺僧已经对他有所了解,知道他是有名的两江总督,就非常恭敬地迎接,并且热情万分,几乎媚俗,再三招呼,献殷勤:“请上坐。”并赶紧吩咐小和尚:“泡好茶。”寺僧想讨好他,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捧出笔墨纸砚,请他题字留念。

曾国藩提笔就写:“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寺僧汗颜,觉得很不好意思。

这个故事,好像主人公不是曾国藩,是另外的人物,无论是谁作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并不要紧,最要紧的是,我们通过故事看到了世态炎凉和势利的人心。

当和尚的心成为势利工具,修行是误了一生。佛为之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