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风炉灰承值得一提,风炉用铜或铁铸成,形状就像古代的鼎。炉壁厚三分,炉口缘阔九分,炉腹内空六分、涂以泥土。炉有三只脚,共书写二十一个古字。一只脚上写上“坎上巽下离于中”,一只脚上写上“体均五行去百疾”,一只脚上写上“圣唐灭胡明年铸”。三只脚之间开设三个窗洞,底下的一个孔洞作为通风漏灰用。炉外壁写有六个古字。一个窗洞上端写“伊公”二字,一个窗洞上端写“羹陆”二字,另一个窗洞上端写“氏茶”二字,即所谓“伊公羹,陆氏茶。”炉上设置支锅用的垛,垛之间分成三格,一个垛格上有“翟”,翟为火鸟,画一卦名曰“离”;另一垛格上有“彪”,彪为风兽,也画一卦名曰“巽”(xùn);再一垛格上为“鱼”,鱼,水中的动物,水的象征,也画一卦叫做“坎”。巽属风、离属火、坎属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所以设上述三卦。炉子外面可装饰以连缀垂蔓植物、水纹和文字之类图形。炉子用冶铁制作,或者用泥土制作。其灰承是一个三足铁盘(用来承接风炉漏下的灰烬)。
烧茶的炉子,不仅是一个器物,还是天人合一的一个标志。为什么这么说?茶道把五行八卦都用进来。一壶茶,本身有水,用火烧开,而茶叶来自大地,人间喝茶,本来就在天地之间。
喝茶,道法自然,把易经的天人合一思想,把道具体应用。茶道茶道,把大道在茶身上具体化。道在一切事物身上,何况是微妙之茶呢。
不同事物各有各的用处
这里有几种不同的器物,在当时的茶道里都需要——
筥: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经阔七寸。或用藤,作木箱如筥形织之。六出圆眼。其底、盖若筣箧口,铄之。
炭挝:以铁六棱制之。长一尺,锐上,丰中,执细,头系一小(钅展),以饰挝也。若今之河陇军人木吾也。或作槌,或作斧,随其便也。
火夹:一名箸。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台勾鏁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
这几种用具,筥(jǔ举)用竹篾编织而成,它高一尺二寸,直径七寸,或用藤编成。做一个木质的形楦,用藤子或竹蔑编织出六棱状圆形花纹,底盖合拢象竹箱,盖口沿用小竹节锁边装饰。
炭挝,用铁做成的六棱形钎棒,长一尺,头部尖中间较粗。手握细处,系上一个小环作为装饰,与河陇一带军人所拿的木棒一样,或作锤状或作斧状,随便都可以。
火筴又叫做火钳,常用圆形,而且直长一尺三寸,顶平齐,没有装饰等附属物,用铁或熟铜制做。火钳在乡下做饭还用,在城里烧煤的地方,也用火钳夹煤块。
在农耕时代,喝茶实在自然主义,没有半点现代化,那时候喝茶,木炭干柴之火,比电或煤气更与自然贴近。电或煤气烧开水,方便倒是方便,但给自然也添加了负担。
这些工具都是日常用具,倒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越平常越离不开。
吻火,吃火焰
“鍑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其铁以耕刀之趄,炼而铸之。内抹土而外抹沙。土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恒,而卒归于铁也。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虚,以支鍑也。”
我们来看看烧茶的锅子,烧茶的锅在唐代有很多说法,即鍑(fǔ音辅),或作釜,或作鬴,用生铁铸造。在唐代有专门以铸这种锅为职业的。所谓急铁就是用废犁刀再炼铸的生铁。急铁这样的词,很有意思,今天如果我们这样理解,也不错,急铁,把水烧开,水火相煎,开水达到急忙忙的状态。造制铁锅的模型内芯用土,外型用沙。内摸泥土使锅面光滑,容易磨洗;沙粗,锅的外面就粗,便于吸收火焰的热力。锅的“耳”作成方形,取其方正端庄之义;锅缘宽一些,取其伸展广阔之义;锅脐做长一点,取其长久居中之义。锅脐长,水在当中沸腾,茶沫就容易扬起,茶沫易扬起,茶汤的味道就纯正。锅耳,锅脐,物与人有相同的生命本源,在古代,无论什么,都讲究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除了铁锅意外,洪州用瓷做锅,莱州用石做锅。瓷锅和石锅都属雅器,但质地不坚固,难以持久。在上流社会,用银做锅,这样最清洁,但过于奢侈和华丽。若要既雅致、洁净,且经久耐用,终归是铁锅好。铁锅之铁,对人体必需。交床就是用木构制成的马札形“十”字交叉的锅架,挖空中间,用来置锅。
烧茶的锅子,当然不可少。现在的电热壶烧茶,似乎没有什么污染,很干净,但电的能源来历,却是对自然的水有破坏之处。
锅的长相,在人间就要人性化。长得好的锅,烧茶也方便而合适。长相不好的锅,就会有一些破败之处。
吻火,像热恋。
吃火,为责任。
锅烧开水,心里冷热都知,也能够承受。
好缘分是一种积极的帮助
“夹:以小青竹为之,长一尺二寸。令一寸有节,节以上剖之,以炙茶也。彼竹之筱,津润于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恐非林谷间莫之致。或用精铁熟铜之类,取其久也。”在《茶经》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竹子的身影,茶与竹有很深的缘分,这种缘分是东方式的缘分。茶与竹,与琴、瓷器、纸等东方元素的缘分与生俱来,一起塑造神奇。
夹,小小的工具,用小青竹做成,长一尺二寸,使一头的一寸处有竹节,节外另一头剖开作为烤茶时夹茶饼用。小青竹的竹汁润在火上,好像献出了血液,借竹子的香洁气味以增进茶的滋味。这种情形,不在山林中不易做到。通常以精铁熟铜之类材料制作夹子,取其经久耐用的长处。
在很多喝茶的地方,尤其是四川的大大小小茶馆里,桌子椅子都用竹子做成,喝起茶来,别有一番韵味。竹子,一种骨头,一种清爽高朗,与茶如此默契。
尤其喝茶的时候,有竹影婆娑,竹影的墨水又像一种茶叶抛出清香来,竹子在风中发出的声音洗耳,更洗心。
好事物在一起,会更美好。好人在一起,会更明亮。
香气像一种灵魂
“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我们看,东方元素喜欢与东方元素亲近。纸与茶,就很有血缘关系。纸囊是用又白又厚实的剡溪所产的藤纸缝起来的双层纸袋,用来贮藏烤好的茶,使茶的香气不致散失。现在买卖茶叶,还有很多小纸袋,用来装茶叶。纸与茶叶都很大自然,塑料袋装茶叶也可以,但没有纸袋茶叶那么浑然天成。
装茶叶,为了防止茶的香气散失。时光散失生命的香气,也呈现生命的香气。人在小时候很香,在青春的时候很香,但随着人体机器老化,人体就会折旧,会慢慢地丧失香气,此为生命的自然规律,不必过多地忧伤。
香气,一种灵魂,茶叶的香气来自神的赐予和大地的造化,风雨的精华。
心有幽香,就像明月与阳光受人喜爱。
心发出香气,自然美好,人自然会香起来。
人的名声很香,好名声千金不换,坏名声臭名昭著,一股臭气。
洁身自好,就有香气。
天然的香气才重要,人为故意的香气经不起推敲。
茶叶又有“香茗”之称。因产地和品种的差异,或者加工方法的差异,茶叶的香气并不相同。
采摘的茶叶只有一股浓烈的青草气,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具有青草气味的物质大部分都散失了,具有芳香的物质被保留下来,使得茶叶芳香扑鼻。
有些茶叶的香气在制茶过程中产生;有些茶叶的香气在加工时,原有的香气变化而形成的。
若制茶技术掌握不妥,会使茶叶产生异香。加工时火温过高会有烟焦味,饮用时品质很差。好的绿茶具有清香或者熟栗香,加工时火候较高的茶叶具有甜香或者焦糖香。
正常品质的红茶具有熟苹果香或者桔子香、花香。如果发酵不足,茶叶的青草气重;烘干温度过低的茶叶有水闷味,烘温过高的茶叶有烟焦气。炒茶时温度过低,制成的绿茶青草气很重。
茶叶香气与季节有关系,秋茶略带花香,春茶清香显著。茶树的品种与香气的关系很大,例如“铁观音”的天然花香比其他茶类品种好。粗老的茶叶有一种草青气。茶叶的香气和嫩度的关系很大,一般细嫩的茶叶香气宜人。
优质花茶的花香诱人,例如茉莉花的幽雅香气由二十多种芳香物质构成。茶叶,一种疏松的多孔体,鲜花的香气容易被茶叶的多孔体吸附。茶不属于香料,茶经过冲泡后,茶香同样对人的健康、愉快产生有益的作用。茶香对人体能起到提神、开窍、益智、醒脑、保健的功效。
自然茶的伟大比不上水的伟大,茶在水中,好比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当我们的祖先还没有发明泡茶,用手捧起大自然的水喝或用石头泡茶喝——河里堆满的石头,河流天生用石头泡茶。人在世上,自然只为水的仆人,而人把茶发明出现,茶就成了人的仆人。
茶在开水中高温燃烧,放火把水烧成了香气。
名声与香气
“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陆羽很关心茶叶的香气。宋朝的蔡襄在《茶录》里说到“茶有真香”,“不泄其香”,名气就要有真香,才会传至久远。
坏名声就不香了,坏名声很丑很臭。
为什么茶叶会有香气?这首先有本质决定,本性决定了一种事物的特性,本心决定了人品,皆出一理。
但茶叶的香气也要学会保持得更久远,怎么保持?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用最好的类似于今天的牛皮纸的纸袋,来装茶叶,阻止香气的散失。还有在瓷器坛子里放茶叶,还放油石灰做干燥剂来保持茶叶的干燥以获得茶叶长久的香气。
在今天,保持茶叶的香气似乎很容易,把容器与包装抽成真空也可以。
好名声好似茶叶的香气,直扑人心,浸润肺腑,对人身心有益。建立好名声,要有茶树在天地之间那样付出很多努力。茶树明白在沉默中的努力,推出嫩叶好比著名的刀神推出刀尖。好的嫩叶为最好的刀尖。就像宋徽宗说的那样:“像雀舌谷粒者为上品。”好的嫩叶为精品。
好的茶叶香气让人藏在心里。名声类似行走的灵魂,好名声让人心安。
有利于运转
“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之。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内容堕而外无馀。木堕,形如车轮,不辐而轴焉。长九寸,阔一寸七分。堕径三寸八分。中厚一寸,边厚半寸。轴中方而执圆。”碾这种工具,在现在的中药铺里还可以见到。在唐代的茶道中,它用桔木制作,也可以用梨、桑、桐、柘等木料制作。使其内椭圆而外长方,内椭圆有利于运转,外方能防止倾倒。碾的里面恰好容纳碾轮。碾轮的形状就像没有辐条的车轮,当中有一个轴,轴长九寸,径一寸七分。碾轮的直径为三寸八分,中心厚一寸,边缘厚半寸。轴的中孔方正,轴柄圆形。
碾的里面恰好容纳碾轮,这就要二者配合得好,方便对茶进行加工。碾的里面就好像峡谷,碾轮就在夹缝里来去自如,自有一套夹缝里生存的本事。茶饼放在碾里面,碾碎,茶要经过浑身碎骨的过程,才能拿到锅子里煮茶。在唐代,喝茶,以煮茶为主,到后来变为点茶,再发展到今天的以泡茶为主。煮茶、点茶、泡茶,各有各的味道。
碾,好似一把圆形的钝刀,车轮以刀的形式活着,活在道路上,道路就像切菜的板子伸长懒腰。
茶饼经过碾轮,茶就知道方圆。
喝煮的茶,喝出碾轮的滋味,也到了品茶的最佳境界。
鸡毛掸子与灰尘
“其拂末以鸟羽制之。”拂末是用鸟类的羽毛制作的,用来拂扫茶末儿。拂末与鸡毛掸子属于同党,用鸟毛做拂末,很奢侈,鸟有生命,为了制作一把好的拂末,要剥夺很多鸟的性命,在今天看来,也不公平,也不爱惜小动物。鸡毛就好说一些,毕竟鸡毛常见也易得一些。
鸟与鸡这些有羽毛的动物,它们都像一支支拂末,都像鸡毛掸子,知道如何打扫灰尘。它们活得很有佛性很有禅意。在中国的神话或者道教里,那些神仙一样的人物或者神,都拿着一个拂末模样的东西,甩来甩去,有指点江山之意,意在打扫黑暗和心灵。
拂末有抹布的意思,茶饼碾碎了,剩下的茶末儿变为了灰尘,茶也身在红尘,自然明白尘世的滋味。把茶末儿扫到一起,用茶末儿泡茶,也有意思,它比不上完美的茶叶,但用这样的灰尘泡出的茶,就有了尘世的滋味。
拂末又有扫把的意义,扫把的打扫,不仅打扫道路和家庭,还打扫内心和脸面。
学会打扫自己,检点自己,对人生极有益处。
打扫干净了,就会有飞起来的意境,灵魂得到提升。
在童话里,骑扫把飞,与鸟飞的羽毛一样,扫把就等于一片羽毛。
在天上,羽毛打扫风、天空。每一只鸟都用自己羽毛的茶叶给天空茶的境界。
筛子法则在于淘汰
“罗、合:罗末以合盖贮之,以则置合中。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纱绢衣之。其合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高三寸,盖一寸,底二寸,口径四寸。”罗筛做什么用?作用在于筛选,筛下的茶末儿用盒贮放(可以把“则”放在盒中)。罗筛要比米筛精致细腻,米筛的筛孔要大得多。罗筛用剖开的大竹片弯曲呈圆形,以纱绢做罗衣。盒用竹节制作,或用杉木片弯曲呈圆形做成,并涂上漆。盒高三寸,盖一寸,底二寸,直径四寸。
筛,留下好的,把差的挑出来。
筛,上面天堂,下面底层。
夜晚的星空,就像一把筛,星星就像漏洞,说出通向天上的泉眼。
一把好的筛子,能够层次分明,会挑选,会留下,会放走。渔网就像筛子,放走小鱼,小鱼长成大鱼,更有用处,更成为果实。
在唐代的茶道里,罗筛对茶进行过滤,对茶的滋味过滤,那么煮出来的茶,就会纯粹。
则:量度和准绳
在说到则的时候,《茶经》里如是说——
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制)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嗜浓者,增。故云“则”也。
则,一种量器。用海贝、蛤蜊之类或用铜、铁、竹制成的匙。一般煮一升水,加入一平方寸的茶末。有了则,就会心里有分寸。喜欢喝淡茶的人,减少一点茶末儿,而爱喝浓茶的人,酌量增加一些。则,就是量度和准绳的意思,今天说到的准则,即是这样的意思。
有规则,就有方圆。有规则,才会有游戏。有规则,才会有秩序。有规则,才会有标准。有规则,才会有共同的分寸。
规则,是约束,也是提醒。
游戏规则太重要了,在它的眼里,分出人品。
水很大方
“水方:以翚木、槐、楸、梓等合之,其里并外缝漆之,受一斗。”在唐代的茶道里,水方用椆、槐、楸、梓等类木板拼合而成,里外缝隙用漆膏严密涂好,以盛水一斗。水方即容器,用来装水,水的多少,水方心里有数。烧多少开水,煮多少茶,有一个安排。
水方,联想到水立方这样的现代建筑,还可以说,水平方,指水面的面积大小,水也有面子,河流、江湖、大海,都有水的面子。水的面子即生命的面子,水的面子上起波涛,就类似于人间的表情。
水,很大方。
水,也有性格,脾气。不同的水有不同的心态。
像好水一样活着,健康、长寿,胸怀辽阔,像大海一样有面子。
懂得过滤心情
“漉(lù路)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腥涩意。以熟铜,苔秽;铁,腥涩也。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缣以缝之,纫翠钿以缀之。又作绿油囊以贮之。圆经五寸,柄一寸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