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训大全集
13576200000194

第194章 学习能力——成功的基石(1)

创造力的源泉

假如一个人并没有上过大学,但只要他有自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那么,他将来在工作上的成就绝不会比大学毕业生差。也有可能因为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往往也就会获得同等的成就。反之,假如一个人读过大学,甚至留学海外,拜过大师,但同时他没有学会自学,没有刻苦钻研的习惯,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不强,那么,他便只会在老师所划定的圈子里转来转去,知识领域难以扩大,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更不要说科学研究上的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了。这是因为,任何发明创造都是搞人家没有搞过的东西,走人家没有走过的路。谁能告诉你走哪条路呢?只有自己去摸索,去学习,去不断更新知识。

不论古今中外,只要一个人想有所建树,没有谁能离得了自学,自学让无数的人获得了成功。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没有经过或很少经过正规学校训练,主要通过自学而作出卓越成就的,简直难以统计,而且,要比那些出身名门的人数还要多。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卓越的科学家,是美国18世纪时名列华盛顿之后的最著名的人物。

为逃避宗教迫害,其父乔赛亚·富兰克林于1682年携全家来到了美洲,以制造和贩卖肥皂、蜡烛为生,然而仍不易应付有众多人口的家庭开支。由于家境贫寒,富兰克林只上了两年学便中止学业,去父亲的作坊打工以帮助家用。12岁那年到其异母同父的兄长处学习印刷,充当学徒。尽管如此,他不忘挤出一切工余时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使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16岁时,就以笔名“女沉默者”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对当局进行评论而引起轰动;1723年,因与其兄意见不合只身来到费城,从此踏上艰巨而又漫长的个人奋斗之路,当时他仅是一个刚满17岁的少年。

在迈上独立生活之路的当初,富兰克林日夜为生计奔波,苦苦挣扎。可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他还不忘在各种知识领域里进行探索、思谋改革,诸如他改进了冬季的取暖炉、发明了远近两用眼镜,又在前人发明的基础上对电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作出接近现在的对电的性质及概念的解释,可以说,他对电学理论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1752年,经多次试验,他又发明了避雷针,从而避免了更多的生命财产的损失。

本杰明·富兰克林热心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因此深受广大居民的热情赞扬和尊崇;又由于他在外交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使他得以多次代表北美殖民地地区,去英国和法国等地进行外交活动。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成功地寻求到军事、财政等各方面的援助;他还代表英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王的大臣独立进行有关殖民地自治的辩论,还参加了《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

纵观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传奇而伟大的一生,不论是在政治活动的舞台上,还是在科学技术研究的领域里。他这样一代伟人的发展成长、成名之路,可以说完全是依靠个人的勤奋自学,对自己极其严格的要求,是非常艰难的成才之路。他的刻苦,他的勤奋,他的奋不顾身,他的孜孜不倦,他的永不放弃的精神,他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劲头,因为这么多方面的因素,才终于成就了他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这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非常积极的借鉴作用。

学习无止境

这是大学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

在一幢楼的台阶上,一群工程系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之前的最后一次测试了。

带着4年的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甚至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这场即将到来的测试将很快结束。教授说,他们可以带任何他们想带的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谈。

教授把试卷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道评论类型考题时,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挂满了沮丧。教授俯视着他面前的这些焦急的面孔,面无表情地说道:“完成5道题目的请举手?”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4道题的请举手!”还是没有人举手。

“完成3道题的请举手!”仍然没有人举手。

“2道题的!”学生们不安地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那么1道题呢?有没有人完成了1道题?”整个教室仍然沉默。

教授放下了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我只想要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4年的工程学学习,但关于这个学科仍然有很多的东西是你们还不知道的。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日常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将通过这次测验,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人生教育课堂也还只是刚刚开始。”

很多在校的学生因为年纪太小,社会经验不足,往往并不能理解未来即将面对的困难,尽管老师和家长总是苦口婆心地在耳边说“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但大多数学生还是置若罔闻。以为只是用来骗他们读书的幌子。年少不知愁滋味,正如罗大佑那首著名的歌谣中唱的那样:“总是要等到睡觉以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

能够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够自觉地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学会应该掌握的知识,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学生了。但是,把学业当做任务的态度,还是远远不够的,真正杰出的人才,在少年时期,就能将学习变咸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像吃饭睡觉一样。

知识的迅速增长和更新,使人不得不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经过苦苦探索,人们在“终身学习”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现在“终身学习”的思想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重要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都响起了“不学习就死亡”的口号。

这样,学习就意味着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是现代人生命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有多高的天资,有多高的文凭,都没有资格说:“我已经不用学习了。”

美国人埃利胡·布里特16岁那年,他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他不得不到本村的一个铁匠铺当学徒。每天,他都得在炼铁炉边工作10~12个小时。但是,这个勤奋的小伙子却一边拉着风箱,一边在脑海里紧张地进行着复杂的算术运算。

他经常到伍斯特的图书馆阅览那里丰富的藏书。在他当时所记的日记中,就有这样的一些条目:

6月18日,星期一,头痛难忍,坚持看了40页居维叶的《土壤论》、64页法语课程、11课时的冶金知识。

6月19日,星期二,看了60行希伯来语、30行丹麦语、10行波希米亚语、9行波兰语、15个星座的名字、10课时的冶金知识。

6月20日,星期三,看了25行希伯来语、8行叙利亚语、11课时的冶金知识。

终其一生,布里特精通了18门语言,掌握了32种方言。他被人们尊称为“学识最为渊博的铁匠”,并永远地名垂史册。不过这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是他的一生,都在自己最喜欢的知识中度过。自学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带来满足。

孩子为什么厌学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把教育比做一首美好的诗篇,那么也可以说,学生就是诗篇中美好的诗句。但是有人在一所中学调查了500名学生后显示:60%的学生认为上学的乐趣是由于有朋友玩;100%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孤独、自卑、焦虑、依赖、忧郁等不同的学习心理障碍;每年都有学生因非经济原因流失……

这些厌学、辍学的中学生犹如错行的诗句,引起家长和老师关注,厌学、辍学的症结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跨世纪培养目标是“学会生存”。那些厌学、辍学的孩子失去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兴趣,而是生活的兴趣;他们放弃的不仅仅是学习的机会,同时丢弃了面对生存挑战的勇气。

高一第一学期刚开学,秦莉就成天打不起精神,英语课被老师点了好几次名都回不过神来。班主任找秦莉谈心,秦莉沉默半晌,突然说:“老师,我不想上学了!”“什么?”班主任吃惊地跳起来,工作20年,只有差生辍学,从没听说过像秦莉这样的优等生说不想上高中考大学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出什么事了?”

当她的父亲秦大力还满足女儿的温顺时,却没有意识到她心里在暗暗下决心。中考填志愿,班主任找上门来,“秦莉不报高中,她想考职高学美容美发!”班主任真心为秦莉感到可惜。在她看来,一个又聪明又听话的学生上高中考大学才是正道。

秦大力一听就火了:“马上给我改了!当年赶上“文革”,你爸妈想上高中没机会,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好好念书,别想回这个家!”

也许是年纪太小,并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趋向,也许是习惯了听从家长的安排,也许是被父亲暴跳如雷的样子吓坏了,秦莉报考了高中。对女儿,秦大力是发自内心的爱,但是,人们常常忘了,爱比恨更能理直气壮地扼杀一个人。

上了高中,初中轻而易举得第一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即使是考前10名也要费不少力气。秦大力很不满意:“别人能考第一,你为什么不能?我看你就是不专心,成天不知想些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是不是搞对象了?”

从此之后,严加管束换来的却是消极抵抗的结果。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秦莉交了白卷。一天,政治课上老师问:“什么叫幸福?”有人答功成名就,有人说乐于奉献。秦莉小声说:“死了才幸福呢。”一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从心理卫生的角度讲,厌学是腐蚀学生心灵的腐蚀剂。一个学生如果长期缺乏学习热情,感到精神疲倦,最终会对一切学习活动兴趣索然,从而出现逃学或者其他一些问题。

如何矫正孩子的厌学情绪呢?家长和老师需要针对孩子厌学的具体原因加以分析,采取具体的对策。比如,有的孩子厌学主要是家庭气氛不和、家庭环境不良、家长行为存在严重问题等。父母就应从孩子的前途出发,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改善家庭的不良环境和家庭气氛,给孩子温暖和理解,渐渐改变孩子的厌学状况,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有些孩子厌学是认为学习是苦差事,很没劲。要解决这些孩子的学习动机问题,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要有正确的看法和评价,要用具体的实例说明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自己将来能为社会作贡献。要把这些道理讲细、讲清,对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会有帮助。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解决孩子厌学的重要方法。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自己爱学的科目入手,强化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少厌学的孩子学习方法不对头,他们既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不主动学习别的同学的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题海面前束手无策,产生厌学的情绪。各门功课的学习方法不同,家长应帮助孩子从具体的学习内容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孩子有了正确的方法,效率就会提高,也会培养起学习兴趣来。

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追本溯源还在家长、老师的教育。如果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果学生一入学老师就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学生一出现心理波动,家长、老师都能及时发现,科学地引导,学生厌学现象即使不会降为零,也不会成为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

快乐学习

晨读一遍的效果,会比白天在嘈杂声中读10遍都好。正因为如此,古人、今人都有晨读和晨练的习惯,也才有那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经典之言。

一位高中同学在一篇名叫《快乐的晨读》的作文中这样写道:“清晨,我被窗外竹林中清脆婉转的声声鸟鸣唤醒,睁开双眼,已见一抹晨曦从窗户中射进来。我赶紧起床,搞好个人卫生,便拿了书坐到向着东方的阳台上,细细读起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读着读着,我竟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做功课,因为老师布置了这一课《荷塘月色》的精彩段落要求默写。

“我这时读来,感觉是在清爽宜人的晨曦中享受名作,品味生活,毫无一点累与闷,反而是一种快乐,两遍读完,我竟可以背会。我又一次享受了晨读的美妙。我于是在心里感谢我的爸妈和我自己,让我从上初中起,就养成了这一良好的晨读习惯。”

这位叫李娜的同学说,几年来的每日晨读,她从未间断过。她为自己算了一笔晨读的账:她每天晨读15分钟,一年便相当于有了将近122节课的快乐的阅读。几年来,她有相当于几百节晨读的阅读。几年来,不仅熟悉了课文、定理、定律,更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课外阅读——诗词阅读、名人名言与名著的阅读。

这使她真正尝到了读书破万卷的好处。在晨读中,她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积累了大量的词汇,陶冶了美好的情操,享受了清新怡人的空气,这不仅有助于学习,也培养了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

人是有惰性的,必须要凭借一种毅力,来战胜自己的惰性。做到自觉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只有建立在这些基础上,你的成绩才会更好。

作业不再是累赘

于菲菲已经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了,但是,她做作业却有一个有始无终的坏习惯。于菲菲做作业的情景经常是这样的:匆匆忙忙地、飞快地将作业写完,不管对错,将笔往桌上一扔,像脱离魔爪一样,迅速地离开书桌,跑向电视机前或奔向门外。

书桌上,满摊着作业本、练习册、课本以及笔。通常是菲菲的妈妈先将书桌整理清楚,将课本、铅笔盒等一一放好,然后再认真地将她的作业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用铅笔将错误的地方勾出来(通常总会有错误,而且不会太少),再将孩子叫回来改正。对于妈妈指出的错误,于菲菲想都不想,也不问为什么错了,拿过来就改。时常,改过的作业还是错的。当她再次被叫回来改错时,她就会不耐烦,大声嚷着:“你说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