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奇效偏方治顽疾
13574900000003

第3章 心系病证(1)

组成:五味子、人参、麦冬、陈皮各90克。

用法:上药切碎。每次30克,水煎,去滓温服,每日2次。

功效:益气敛阴,宁心安神。

主治:气虚喘促,心悸,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动则益甚,失眠多梦,不思饮食,舌淡,脉细弱或细数。

说明:方中五味子敛阴益气、补益心肾、宁心安神;人参大补元气、安神益智;麦冬养阴生津、清心安神;陈皮理气化滞、健脾和胃。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心力衰竭等病,本病多由心瓣膜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扩张性心肌病等引起严重心脏代偿功能不全,致使血液和体液在体内淤积。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五味子有舒张血管和某些强心作用;人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在心功能衰竭时强心作用更强;麦冬能显着提高耐缺氧能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能抗心律失常及改善心肌收缩力。诸药共用达到强心等目的,可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等病证。

五味子汤《杏苑生春》

组成:川芎、半夏(汤泡7次)、白术各30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次12克,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80毫升,去滓温服。每日2次,不拘时候。

功效:燥湿健脾,活血通络。

主治:眩晕呕逆,头昏、头重如裹,周身困倦,口中黏腻,不欲饮食,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腻,脉弦细。

说明:方中川芎活血行气、祛风通络;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尿;甘草补气、祛痰、调药。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等病,本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血压持续高水平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眼底等并发症。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川芎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能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川芎、白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半夏能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且能降压;半夏、甘草能对抗心律失常。诸药共用达到降压、止呕等目的,可以治疗高血压等病证。

芎术汤《博济方》

组成:生远志、菊花、天麻、川芎各15克,天竺黄12克,柴胡、石菖蒲、僵蚕各10克。

用法:共为细面,装入胶囊,每次餐前半小时服2克,每日3次。

功效:化痰清热,息风宁神。

主治:眩晕头昏,头重脚轻,甚则突然晕倒,耳鸣,失眠多梦,烦躁易怒,胸胁胀闷,痰多而稠,口中黏腻,形体肥胖,或手足麻木,舌苔腻,脉弦滑而数。

说明:方中远志祛痰利窍、疏壅、安神;石菖蒲芳香化浊、开窍宁神;天麻平肝阳、熄肝风、通经络;川芎活血通络;天竺黄化痰清热、镇心宁神;僵蚕熄肝风、化痰浊;柴胡疏肝解郁。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等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远志、石菖蒲有祛痰、镇静作用,远志还能较持久地降低血压,石菖蒲还能对抗心律失常;天麻能降低外周血管、脑血管及冠状动脉血管阻力,能持久地降低血压;天竺黄有降压、抗凝血作用。

诸药共用达到降压及祛痰、镇静等目的,可以治疗高血压等病证。

远菊二天散《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人参、附子、北细辛各9克,甘草、干姜、山茱萸、防风、山药各15克。

用法:上锉散。每服12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食前服,每日2次。

功效:温阳益气,祛风止痛。

主治:阳虚眩晕,头痛,恶寒,耳鸣或耳聋,畏寒怕冷,气短神疲,自汗,腰酸,小便清长,便溏,舌淡胖,脉沉细。

说明: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安神益智;附子温补肾阳、散寒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山茱萸温补肝肾、固精;山药补脾益肾、涩精;细辛、防风祛风散寒止痛;甘草、生姜、大枣调补脾胃。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低血压等病证,本病可因精神刺激、服用药物等而急性发作,也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贫血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山茱萸、干姜有升高血压作用;人参、山药、山茱萸均能增强免疫功能;人参、附子、山茱萸、细辛均有强心作用;人参能抗疲劳,促进造血系统功能,调节高级神经系统;附子、干姜、甘草、细辛、防风有镇痛、镇静作用。诸药共用达到升压、强心及抗贫血等目的,可以治疗低血压等病证。

三五七散《世医得效方》

补心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远志、蒲黄、人参、茯苓各12克。

用法:以上4味切碎,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补心,消瘀安神。

主治:心气不足,心痛惊恐,发作有时,过劳加重,心悸怔忡,失眠,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舌淡紫,脉细弱或结代。

说明:方中蒲黄行血通经、消瘀止痛;远志交通心肾、安神定志;人参补心安神;茯苓渗湿健脾、安神。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等病,本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功能性改变(痉挛)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以心绞痛较常见。此外,本方还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蒲黄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蒲黄、人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蒲黄能降压、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微循环,且能镇痛、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人参能促进造血、抗凝血,能调节血压、抗心律失常;五味子有血管舒张和一定的强心作用;远志有镇静、催眠及降压作用;茯苓能增加心肌收缩力,且具镇静作用。诸药共用达到强心、镇痛、镇静、降压等目的,可以治疗冠心病等病证。

通灵散《医学入门》

组成:蒲黄、五灵脂各30克,木通、赤芍各15克。

用法:上药共为末。每服12克,加水煎,临熟入盐少许,每日2次。

功效:祛瘀止痛,清热利尿。

主治:诸种心痛,疼痛剧烈,痛如针刺,甚则心痛彻背,心悸胸闷,失眠多梦,发热夜甚,面色灰暗,小便不利,舌紫暗,脉结代或弦涩而数。

说明:方中蒲黄行血通经、消瘀止痛;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木通利尿清心、通行经络;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以及慢性心力衰竭等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蒲黄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蒲黄、五灵脂均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耐缺氧能力及改善微循环,蒲黄还能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镇痛、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五灵脂还能降低血黏度;赤芍能提高对缺氧的耐受力、增加心灌流量,能抗凝、减轻血栓干重,且有镇静、止痛、解痉作用。诸药共用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缺氧、血管腔阻塞及镇痛、解痉等目的,可以治疗诸种心痛等病证。

桃红饮《类证治裁》

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尾、威灵仙各6克。

用法:水煎,加麝香少许冲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通络,祛瘀止痛。

主治:败血入络,四肢麻木疼痛。

说明:方中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润燥;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当归补血润燥、活血止痛;威灵仙祛风通络止痛;麝香辛香通经止痛。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动脉粥样硬化等病,本病是动脉内膜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化和钙化,从而引起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所致。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桃仁、川芎能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能增加脑血流量;红花、桃仁、川芎、当归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红花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红花、川芎、威灵仙能降低血压;红花、川芎、当归能降低冠状动脉阻力、改善心肌缺血及提高耐缺氧能力;红花、桃仁、川芎、威灵仙有镇静或镇痛作用。诸药共用达到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血栓形成及镇痛、镇静等目的,可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病证。

丁香止痛散《丹溪心法》

组成:高良姜150克,茴香(炒)、甘草各45克,丁香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开水调服。每日2次。

功效:温通开滞,散寒止痛。

主治:心气痛不可忍,胸闷心悸,四肢关节疼痛,遇寒加剧,面白无华,舌淡胖,脉沉迟。

说明:方中高良姜、茴香、丁香辛散温通、散寒止痛;甘草味甘缓急止痛。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心脏病等病,本病是指风湿热(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急性发作或反复发作后引起心脏瓣膜病变,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能使血液输送障碍,可导致心室和心房扩大。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高良姜、丁香均能抑制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生长,有镇痛抗炎、抗血栓形成作用;高良姜、甘草能降低耗氧量、提高对缺氧的耐受力;丁香能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茴香、甘草有镇痛作用,甘草能抗心律失常。诸药共用达到抑菌、镇痛及抗血栓形成等目的,可以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等病证。

胜金散《济阳纲目》

组成:五灵脂(水淘,炒)30克,玄胡索、桂枝、当归(酒洗)、炒香附各21克,没药、草果各15克。

用法:上药细末。每次9克,食前温酒调服。每日2次。

功效: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瘀阻心胸,胸闷,心悸气短,四肢关节疼痛,口唇指甲青紫。

说明:方中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玄胡索活血行气止痛;没药散血祛瘀止痛;当归补血润燥、活血止痛;桂枝温通经脉;香附开郁散气止痛;草果辛温行气、芳香辟秽。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五灵脂、当归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耐缺氧能力及改善微循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玄胡索、桂枝有显着的镇痛、镇静、安定作用;玄胡索、当归能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冠状动脉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心肌缺血,玄胡索还能对抗心律失常及扩张外周血管;没药能防止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桂枝、香附有强心作用。诸药共用达到强心、抗凝及镇痛、镇静等目的,可以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等病证。

怔忡饮《仙拈集》

组成:半夏30克,茯苓30克,人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痰化饮,补心安神。

主治:痰饮内停凌心,心惧怯,如人将捕之状,眩晕恶心,失眠多梦,痰多,倦怠乏力,舌苔滑或腻,脉结代或细滑。

说明:方中半夏化痰降逆、和胃安神;茯苓利水渗湿、安神;人参补益心气、安神。该方常用于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等病,本病主要与窦房结功能异常、传导异常、折返形成、自律性异常增高及触发效应有关,严重者可致心输出量减少、器官灌注不足,多见于各种心脏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半夏、人参对心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人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及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能促进造血、抗凝血;茯苓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有利尿作用。

诸药共用达到抗心律失常、增加心输出量等目的,可以治疗心律失常等病证。

养心托毒颗粒《中医杂志》2002,2:27组成:人参6克,黄芪20克,甘草9克,桂枝6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麦冬12克,紫草9克。

用法:按原方比例经制成颗粒剂,每包15克,每次1-

2包,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一般服2个疗程。

功效:益气养心,解毒凉血。

主治:心悸怔忡,胸闷或胸痛,气短乏力,头昏目眩,动则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