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奇效偏方治顽疾
13574900000022

第22章 妇科病证(3)

功效:补肾助阳,暖宫促孕。

主治:肾阳偏虚之不孕不育病证、肾阳不足之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说明:不孕不育病证,大多与肾有关,而且阳虚宫寒,尤为常见。所以补肾助阳,温煦子宫,乃为种子之要法。本方药是在张景岳的毓麟珠的基础上加减而来,毓麟珠原为血中补阳的方剂,姑方中用丹参、赤白芍,亦即是以四物汤为基础,之所以加入山药、山萸肉者乃滋阴补肝肾之意也。我们认为,欲助阳者,先当滋阴,此乃阴生阳长之意也,且山药亦有恢复黄体激素的作用。川断、菟丝子、紫河车有平补肾阳的作用,黄体功能不健全,虽与肾阳不足有关,但确切地说,应与癸阳之水有关。阳水,补肾助孕汤《妇科临证方药十五讲》

含在血液中,故血中助阳,就必在血液中滋阴助阳。川断、菟丝子、紫河车皆血中之阴阳药也,但偏于阳,故又常加入紫石英,紫石英助阳暖宫,且助孕汤必须重用紫石英,所以用量较多。又鉴于黄体功能不健全者,绝大多数伴有肝郁气滞的病证,故方药中又当加入炒柴胡、绿萼梅以疏肝解郁,不仅缓解了肝郁的症状,而且通过疏肝解郁,达到理气化瘀的目的,这完全是基于治疗临床病证的需要而用。

组成:当归10克,川芎6克,赤白芍各10克,柏子仁12克,茺蔚子15克,紫河车10克,山药10克,熟地10克,菟丝子10克,肉苁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个月经周期。

功效:补肾育宫。

主治:月经后期量少,妇科检查示子宫发育不良者。

说明:本方滋阴助阳,但以滋养肾水为主。方中熟地、山药、柏子仁、白芍补血养血,加入紫河车血肉有情之品以充养子宫;菟丝子、肉苁蓉补肾阳以养精,乃“阴得阳助,泉源不竭”之意;茺蔚子、当归、川芎活血化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子宫收缩,扩张子宫而助发育。本方重用紫河车,入肝肾二经,大补气血,滋养肝肾。诸药合用,补肾育宫。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紫河车有激素样作用,有人以此药为主进行动物测试,发现它有增加小鼠子宫重量的作用,说明本品确有发育子宫的作用;菟丝子、肉苁蓉可增强下丘脑-垂体-卵巢的促黄体功能,提高垂体对LRH的反应性及卵巢对LH的反应性。本方是针对子宫发育不良而设,子宫发育不良,除月经后期量少、不孕症状之外,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子宫发育不良较轻者,有时月经的后期量少症状也不明显,故通过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所测知的子宫发育欠佳者,即为本方的适应证。

育宫汤《实用妇科方剂学》

组成:炒当归、赤白芍、淮山药、熟地、丹皮、茯苓各10克,山萸肉6克,川续断、菟丝子、鹿角片先煎各10克,五灵脂10克,红花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分服,经间期服用。

功效:补肾助阳,活血促排卵。

主治:排卵功能不良、月经失调、闭经崩漏、不孕症等。

说明:补肾促排卵汤,重在补肾,通过补肾结合调理气血以促进排卵,故方中以归芍地黄汤为基础。众所周知,经间排卵期者,重阴必阳的转化,是以肾阴充实,癸水高涨为基础,故肾阴癸水是排卵的基础。且归芍者,乃血药也,血中养阴,乃是妇科之特点,因为阴者为癸水样物质,通过血液才能到达子宫冲任,为排卵受孕奠定基础。之所以又适当加入川断、菟丝子、鹿角片者,为温补肾阳也。温补肾阳在本方药中有两个目的:

其一是阳中扶阴,此乃阴阳互根之意也,特别当阴长至重的必须要有阳的扶助;其二是为阳长服务,因补肾促排卵汤《妇科临证方药十五讲》

为当重阴转阳时,还应考虑到转阳后的阳长着想。鹿角片,不仅有温阳助阳的作用,而且还有一定的通利作用,协助活血化瘀药力促动排卵。但临床上使用时,有时常用紫石英代替,紫石英温阳暖宫,对不孕不育而言,似为较好,复用当归、赤芍、五灵脂、红花活血化瘀,以促排卵,实际上是促顺利转化,使重阴转阳的顺利,从而也保证排卵的顺利,这是一张极为常用的有效方剂。

组成:党参10克,制苍白术、山药、丹皮、茯苓、川续断、菟丝子各10克,紫石英(先煎)12克,佩兰10克,煨木香9克,五灵脂10克。

用法:经间排卵期服,每日1剂,水煎分服。

功效:健脾补肾,温阳化湿,以促排卵。

主治:用于脾肾不足,湿浊内阻之不孕不育证,症见腹胀矢气,大便偏溏,经间期锦丝状带下略少,头昏,腰酸,神疲乏力等症。

说明:脾肾不足,湿浊内阻,从而影响经间期的重阴转阳。故方中以党参、白术、茯苓、煨木香为基础,参术虽重在补脾,但亦有健脾之意,木香、茯苓运脾理气。脾者贵在于运,动则运,脾动者,理气也,再加入川断、菟丝子、紫石英以温补肾阳,助阳则能运脾,火能暖土也,复加苍术、佩兰以燥湿理气,亦有助于推动气血活动。五灵脂入肝经少腹部、卵巢处,活血化瘀以促发排卵,且伍以苍术、佩兰理气化湿浊,加强活血以排卵,再佐以丹皮以清心肝,山药性虽滋腻,但亦有调治脾肾的作用,且此药原为滋阴药物,在健脾补肾诸阳药中用之,亦有“阴中求阳”,“助阳不忘阴”

的意义在内,且在诸助阳燥湿药中用之,亦可稍减燥药之弊耳。本方药与补肾促排卵汤一阴一阳,有较大的差别性。

健脾补肾促排卵汤《妇科临证方药十五讲》

组成:炒当归、赤白芍、熟地黄、丹皮、茯苓各10克,川桂枝12克,川续断15克,红花10克,五灵脂10克,鹿角片(先煎)10克,制苍术9克,山楂10克。

用法:经间排卵期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温阳化瘀,促发排卵。

主治:寒瘀内阻性排卵功能障碍,以致痛经量少,不孕不育证,一般可见经行后期,经量偏少,色紫黑有大血块,小腹冷痛,肢节酸痛,腰腿酸软,平时带多色白质黏腻,脉象细弦,舌苔白腻等症。

说明:阳虚瘀阻,或者寒瘀交阻,从而影响排卵,应运用本方药。本方药实际上是《金匮要略》的温经汤和《妇人大全良方》的红花当归散及桂枝桃仁汤加减而来的。《金匮要略》的温经汤,是为虚寒瘀阻而设;《妇人大全良方》的红花当归散、桂枝桃仁汤,着重在活血通络,调理月经,推动气血的显着活动,从而促发排卵。

此三方药作用、目的不同,意义也不一致,有着虚实的分别,但组合起来则虚实兼用,温经活血。

方中重用桂枝、鹿角片以温经助阳,促动排卵,亦为排卵后的阳温阳促排卵汤《妇科临证方药十五讲》

长服务。之所以要加入红花、五灵脂、山楂等活血化瘀,乃补肾排卵汤之意也,有利于血行并能促排卵,亦即是加强状活动,同时又加入苍术、茯苓燥湿健脾,再加入赤白芍、熟地、当归之四物汤以养血滋阴,各方面均照顾之,才能真正地达到排卵要求。

组成:制苍术、制香附、丹皮、山楂各10克,陈皮、川芎各6克,制南星、炒枳壳各9克,丹参、赤白芍、五灵脂、紫石英(先煎)各10克。

用法:经间排卵期服,每日1剂,水煎分服。

功效:化痰燥湿,活血助阳,促动排卵。

主治:痰湿瘀阻型排卵功能障碍,以致月经量少,不孕不育病证,且形体肥胖,胸闷烦躁,口腻多痰等等。

说明:痰瘀型月经稀发或闭经,有痰有瘀,以痰湿为主,由痰湿阻滞血气活动,故当以化痰湿为主,本方是在苍附导痰丸、星芎丸、越鞠二陈丸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苍附导痰丸、星芎丸、越鞠二陈丸是化痰调经的着名方剂。在本方药中之所以用化痰湿药者,就是通过化痰燥湿,排除阻碍气血活动的障碍物。所以本方重用苍术、陈皮、制南星、枳壳等化痰湿的药物,同时又加入丹参、赤芍、五灵脂、川芎等活血之品。之所以又用紫石英者,有3个作用:其一是通过助阳,有助于增强气血活动;其二是有助于化痰湿,因为痰湿者阴浊也。阳之不足,才能促使津液脂肪转化为痰浊,因而燥湿化痰的诸多药物只能治其标,助阳才能治本,尤其是肾阳回复,才能从根本上祛除生殖系统的痰浊;三是为转阳后的阳长服务,亦为暖宫受孕服务,即本方药之意也。

化痰促排卵汤《妇科临证方药十五讲》

组成:炒当归、赤白芍、山药、山萸肉各10克,熟地黄12克,制鳖甲(先煎)12克,红花6克,川芎5克,山楂10克,川断5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

用法:经后期经间排卵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滋阴养血,活血化瘀。

主治:阴虚血瘀性排卵功能障碍,以致不孕不育。可见月经后期,经行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或少腹作痛,经间期锦丝状带下偏少,B超探查,卵泡发育较差,脉象细涩,舌质边紫等症。

说明:阴虚血少,夹有血瘀者,临床亦颇为多见,但滋阴养血与活血化瘀本身存在着矛盾。滋阴养血者,静也,守而不走;活血化瘀者,动也,走而不守。滋阴大多有凝滞血液的作用,而活血化瘀又将损耗一定的阴血,但是在经后期阴长的过程中,有时又不得不合而用之,也即是求得对立统一的意义。本方药以归芍地黄汤为基础,方中用归芍、地黄、山药、山萸肉等为要药,期望奠定阴长运动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内有血滋阴活血生精汤《妇科临证方药十五讲》

瘀,或者血滞,影响阴长,需要加入当归、赤芍、川芎、红花、丹皮等品活血化瘀,动态反应,以促进阴长。特别是卵巢卵泡区有血瘀痰湿蕴阻者,通过活血化瘀,穿经入络,将阴血输入卵泡之内,促进生长,故名之曰生精。鳖甲一药,原为滋阴要药,但鳖甲又有活络软坚的作用,故入乎肝经,既补且化,具有滋阴活血的两重性,是本方中的要药。

组成:炒当归、赤白芍、怀山药、炒丹皮、茯苓各10克,干地黄12克,山萸肉12克,甘草5克,钩藤15克,炒柴胡5克,苎麻根15克,蒲黄6克,白花蛇舌草12克。

用法:月经干净后,开始服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午后夜晚服。

功效:滋阴降火,清热利湿。

主治:阴虚性免疫不孕,抗精抗体呈阳性反应者。

说明:免疫性不孕,抗精抗体呈阳性反应者,必须应用抑制抗体的方药。本方药是从滋肾生肝饮的方剂中加减而来,滋肾生肝饮则由六味地黄汤合逍遥散而成。方中为了病情的需要,既要滋肾调肝,调节免疫功能,又要抑制对抗反应,所以从滋肾生肝饮中去五味子、白术,加入苎麻根、蒲黄、白花蛇舌草清利以抑亢。其中苎麻根清热以扶正,原为保胎之药,合白芍、山萸肉,有助提高免疫功能;蒲黄、白花蛇舌草有清利湿热的作用,合茯苓,其清利湿热之功更强,湿热亦是导致抗体产生的因素,故清利湿热亦有助于抑制抗体;之所以又加入钩藤者,主要在于降火,降火者,亦才能抑制抗体。全方虽然在于滋阴,但重点亦在于调肝、清肝。养阴者也应以肝阴为重点,肝火平,湿热已,才能达到真正地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过亢的免疫反应,并还有促进受孕的作用。

滋阴抑亢汤《妇科临证方药十五讲》

组成:黄芪、党参各30克,鹿角片(先煎)10克,炙甘草6克,怀山药、丹参、赤白芍、五灵脂、山楂各10克,茯苓12克。

用法:一般于经前期服,每日1剂,水煎2次服。

功效:益气助阳,化瘀抑亢。

主治:阳气虚弱所致抗体阳性的免疫性不孕,抗精抗体呈阳性反应者。常可伴月经先期或后期,行经量多,色紫红,有血块或烂肉样血块,小腹作痛,腰酸形寒,脉细,舌质淡红,苔白腻。

说明:本方药适应证为阳虚瘀阻性抗体阳性病证,所以一方面要补气助阳,一方面又要抑亢。本方药中首先以黄芪、党参为益气健脾要药。黄芪、党参是扶正补气的重要药物,其中黄芪是扶正补气更为重要的药物,就免疫而言,亦为重要的药物。川断、鹿角是助阳补肾不可缺少的药物,且川断、鹿角不仅有助阳补肾的作用,还有通利血脉、分化湿浊的作用。故以此两类药物组合可以恢复脾肾阳虚后丧失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助阳抑亢汤《妇科临证方药十五讲》

这是最为主要的方面,加入炙甘草有利于血液的运行,湿浊的分利。因为脾肾阳虚之后,就妇科而言,常有湿热瘀阻的因素存在,正由于有这类因素的存在,故易出现抗体阳性的反应,是以又必加入丹参、赤芍、五灵脂、山楂、茯苓等品,既可以化瘀利湿,推动血行,解决相对性的局部因素,又可以通过血行加速,促进新血化生,反过来有助于阳气功能的调节。本方药整体、局部均有所照顾,是治疗阳虚性抗体的有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