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奇效偏方治顽疾
13574900000021

第21章 妇科病证(2)

主治:一般适用肝郁气滞所致的月经不调,前后不一,或经行后期、月经量少、经前乳胀、经行胁痛等证。

说明:本方药着重在理气解郁,兼有调经之功,其方解有如吴谦所说:“夫人以气为本,气和则上下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病从何生?若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喜怒无常,忧思五度,使冲和之气升降失常,以胃郁不思饮食,脾郁不消水,气郁胸腹胀满,血郁胸膈刺痛,湿郁痰饮,火郁为热,呕吐恶心,吞酸吐酸,嘈杂嗳气,百病丛生。故用香附以开气郁,苍术以除湿郁,抚芎以开血郁,山栀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此朱震亨因五郁之法,而变通者也,五药相须,共收五郁之效。然当问何郁病甚,便当以何药为主。”所以临床上亦着重理气为主,去山栀、川芎,加入丹皮、山楂以代之,然又加入广郁金,增强理气解郁之力,又加入青陈皮以泄肝和胃。鉴于妇科必须以调经为要,故又加入丹参、赤白芍,达到理气调经的目的。

越鞠丸《丹溪心法》

组成:制香附9克,川楝子9克,五灵脂9克,延胡索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疏肝理气,祛瘀止痛。

主治:腹痛,赤白带下,症见腹痛隐隐,腰痛,白带量多者。

说明:方中制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川楝子、五灵脂、延胡索活血行气,化瘀止痛,4药合用则疏肝理气,祛瘀止痛。该方主要用于现代医学的盆腔炎,其发病机制多由于感染所致。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香附除对子宫的收缩有抑制作用之外,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川楝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且可促使巨噬细胞数量增加及吞噬功能增加,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延胡索、五灵脂则有解痉镇痛作用。诸药合用,可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缓解疼痛,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有利于机体抗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发挥,所以能治疗盆腔炎。

盆腔逐瘀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红藤、败酱草各20克,丹参、赤白芍各12克,蒲公英30克,广木香9克,苡仁30克,延胡12克,寄生12克,土茯苓15克,山楂10克,五灵脂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主治:急慢性盆腔炎:腰酸,少腹一侧或两侧隐隐作痛,劳累则加剧,卧则疼痛不佳,或伴带下较多,色黄白,质黏稠,或伴低热,神疲乏力,妇科检查等确诊为“盆腔炎”者。

说明:本方药是以复方红藤煎衍化而来。方中以红藤、败酱草为主药,红藤又名大血藤,具有明显的活血通络的作用,同时亦有一定的清利作用;败酱草清利湿热,败脓祛毒。

两者结合,故为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方剂,我们用来治疗急慢性盆腔炎,同样获效。急性盆腔炎的湿热瘀毒极为明显,常伴有发热,故应加入蒲公英、土茯苓等以助清解,同时又加入丹参、赤芍、延胡、五灵脂化瘀止痛,茯苓、苡仁以除湿浊。慢性盆腔炎以气滞血瘀为主,湿热为次,脾弱肾虚亦逐渐上升,故治疗中红藤、败酱草虽亦为主,加味红藤败酱散《妇科临证方药十五讲》用丹参、赤芍、五灵脂、延胡、广木香等,茯苓、苡仁等利湿浊排脓以佐之。鉴于慢性盆腔炎病程长,反复发作,脾弱肾虚者多,且逐渐上升为主要证型,故在慢性盆腔炎中加入寄生,或者再加川断以补肾,广木香、茯苓以健脾利湿,虚实兼顾,寒热同调,故为临床上治疗盆腔炎的验方。

组成:怀山药、炒芡实各12克,炒黄柏10克,车前子(包布)9克,白果10克,制苍术10克,薏米仁15克,墓头回10克,桑寄生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易肾。

主治:湿热型带下。

说明:易黄汤者,是改变黄带的颜色,使不正常的黄带转变为正常的生理性带下。《傅青主女科》所谓“带下俱是湿证”,治带下之病,必须把燥湿放在第一位。方中黄柏、车前子清泄下焦湿热,热清湿去则带下自减;山药平补脾肾;芡实、白果健脾固带;墓头回清热利湿,以助黄柏消炎止带;苍术、薏米仁健脾燥湿;桑寄生既有补肾之功,又有除湿固带之效。全方健脾固带,清热利湿,是治疗湿热带下的常用方。

本证主要见于生殖系统的炎症及妇科肿瘤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黄柏、车前子、墓头回、白果等均有显着的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炎作用;墓头回还有治疗宫颈癌的作用;芡实则有收敛滋养作用,故对黄白带下,质黏稠,或有腥臭以及妊娠瘙痒等症状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加减易黄汤《妇科临证方药十五讲》

组成:橘核9克,荔枝核9克,小茴香9克,葫芦巴9克,延胡索9克,五灵脂9克,川楝子9克,制香附9克,乌药9克。

用法:每日1剂,一日2次。

功效:疏散寒湿,温暖胞宫,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慢性盆腔炎属下焦寒湿,气血凝结者,或用于宫冷不孕等证。

说明:本方中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葫芦巴温经散寒以除下焦寒湿;制香附、川楝子、乌药、延胡索、五灵脂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诸药合用,则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化瘀定痛,适用于下焦寒湿之慢性盆腔炎,症见腰痛、少腹发凉,隐隐作痛、白带清稀、畏寒喜暖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方中橘核、香附、川楝子等均有抗菌抗炎的作用,橘核、香附还有抑制子宫的作用;乌药具有抗组胺作用。故本方除适用于下焦寒湿型慢性盆腔炎之外,对于寒湿带下,宫冷不孕等证,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暖宫定痛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制香附9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9克,五灵脂9克,没药3克,枳壳5克,木香5克,当归9克,乌药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腹痛,赤白带下,属气滞血瘀者,症见腰、腹疼痛,或寒热难辨而又以腰腹痛为主症者。

说明:方中香附、川楝子、延胡索、五灵脂、没药、乌药行气活血止痛;枳壳、木香理气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全方药量不大而药力集中,共奏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效。该方主要用于现代医学慢性盆腔炎。其发病机制多因体虚感染等因素所致。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香附、川楝子、枳壳、木香等均有抗菌抗炎的作用,香附能抑制子宫,而枳壳对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能使子宫收缩节律增加;延胡索、五灵脂则有解痉镇痛作用;乌药具有抗组胺作用;当归则能镇痛,抗炎,改善微循环,且对子宫有双向调节作用。诸药合用,可起到抗菌抗炎,改善微循环,解痉镇痛的作用,所以本方能治疗腹痛、赤白带下等证。

疏气定痛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炒当归12克,川芎5克,桃仁9克,炮姜、炙甘草各3克,山楂10克,炒荆芥6克,益母草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分服,经间期服用。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主治:治疗产后恶露不行,或行而不畅,淋漓不尽,夹有血块,腹中疼痛,舌质淡紫,脉细而涩。

说明:本方药所治之产后恶露不行,或恶露淋漓不绝,小腹冷痛,是因为血瘀内阻夹塞所致。故治当以活血化瘀,活血化瘀者,含有2种意义:其一是通过活血化瘀,使膨大的子宫收缩而恢复原来的状态,谓之复旧;其二是通过化瘀祛旧,促进新生,即瘀去新生,在动态状态中使身体恢复。

所以方中重用当归补血活血,祛瘀生新为主药;川芎活血行气,血中之气药,且佐当归以缩宫复旧,故亦为主药;桃仁活血祛瘀,祛瘀生新,为辅药;炮姜温经止痛,而且有助于生新;炙甘草调和诸药,且甘草炙之,有助于温中之用,虽为佐使之药,但亦寓有深意。而我们今天又加入荆芥以疏肝解郁,协助归芎以缩宫;山楂者,化瘀生新;益母草是产后调理的要药,不仅有化瘀缩宫的作用,而且还有化瘀生新的意义。故诸药相合,共同组成活血化瘀,缩宫生新,温经止痛的方剂。

加减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当归9克,川芎6克,羌独活各6克,防风6克,威灵仙9克,穿山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养血散寒,通络止痛主治:产后关节痛,症见周身疼痛,体虚畏寒者。

说明:方中当归养血活血;羌活、防风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独活、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穿山甲性善走窜,活血通经。诸药合用,则养血散寒,通络止痛。该方主要用于现代医学产后关节痛。其发病机制主要为产后抵抗力下降,关节炎性病变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当归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作用,能扩张血管,改善外周循环,此外,还有镇静、镇痛、抗炎、抗缺氧等作用;川芎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加肢体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可预防血栓的形成;羌活、独活有抗关节炎、解热、镇痛等作用;穿山甲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威灵仙则有镇痛作用。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故可治疗产后关节痛。

产后通络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蒲黄6克,五灵脂6克,益母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止痛,逐瘀缩宫主治:产后恶露不尽,伴有腹痛者。

说明:方中蒲黄、五灵脂即为失笑散,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伍以妇科要药益母草活血逐瘀缩宫,三药相合用,则活血止痛,逐瘀缩宫。该方主要用于现代医学的产后恶露不尽。胎儿出生后,胎盘也随之娩出。之后,阴道会排出一些棕红色的液体,其中含有血液、坏死的蜕膜组织、细菌及黏液等,医学上称之为“恶露”,2周左右流出物减少或停止流出,如果长时期从阴道内流出上述物质或其他腥臭液体,则为恶露不尽。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蒲黄对子宫平滑肌有作用,可使产后子宫收缩力加强或紧张度增强,此外蒲黄对凝血过程也有影响,能明显缩短血液凝固时间;五灵脂可缓解平滑肌痉挛,可改善血液循环;益母草则对产后子宫有兴奋作用。诸药共用能促进子宫收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故可治疗产后恶露不尽。

产后逐瘀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瞿麦12克,萹蓄12克,车前子12克,黄芩9克,黄柏6克,鸭跖草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主治:产后尿闭,少腹胀满者。

说明:方中瞿麦、萹蓄、车前子利尿通淋;黄芩、黄柏清下焦湿热;鸭跖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之效。该方主要用于现代医学的产后尿潴留。尿潴留是产褥期常见的不适病证之一,其原因主要和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张力变低或腹壁松弛,无力排尿或外阴创伤疼痛,反射性地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或与产前、产程中应用大剂量解痉镇静药有关。产后尿潴留不仅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现代药理研究:

瞿麦、萹蓄、车前子均有显着利尿作用;黄芩、黄柏、鸭跖草则均有解热、抗菌、利尿作用。诸药合用,清热利尿,可以治疗产后尿闭,少腹胀满等病证。

产后启闭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山甲片10克,天仙藤15克,苏木9克,炒当归、赤白芍各12克,路路通6克,丝瓜络6克,鸡血藤15克,川续断12克,炒柴胡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如月经量过多者,行经期停服。

功效:活血化瘀,疏肝通络。

主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慢性盆腔炎、包括附件积水、盆腔粘连等。

说明:输卵管炎症性不孕症,主要在于脉络阻塞,因而活血化瘀,疏通输卵管之阻塞,非常必要。故本方药中用山甲片、天仙藤活血通络为主,佐以苏木、路路通、丝瓜络化瘀通络,且路路通、丝瓜络擅长于通络,是通络之妙品;当归、赤白芍、苏木是活血化瘀的要药;鸡血藤也是活血化瘀的要药,其活血化瘀作用,并不亚于桃仁、红花;川续断既有补肾的作用,又有帮助化瘀通络作用;柴胡有疏肝解郁的作用,且柴胡入厥阴肝经,附件主要指输卵管,位处于少腹部,系厥阴肝经所在地,因此柴胡一药还可引诸活血通络药物入于附件部位,达到疏通的作用。

通管汤《妇科临证方药十五讲》

组成:丹参、赤白芍、山药、丹皮、茯苓各10克,紫石英先煎15克,川断、菟丝子各12克,紫河车9克,柴胡5克,绿萼梅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经间排卵期后服,直至行经期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