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间岛铁骑
13572800000010

第10章 红颜拦路

戏终人散,又是那男人最后出剧场。

今天的终场戏是《梁红玉击鼓抗金兵》,没老旦的事,余秀无须上台,只是在后台打杂,终场一身淡装素衣从后台出来,随着观众走出剧场,夹在一些小姐太太中,那风度、气质依然与众不同,这等玉树临风、袅袅婷婷的身影,能不引起后面人的注意吗?

几个戏迷发现了是奉天着名老旦余秀,便苍蝇见血一般围上来。这个喊余小姐,那个叫余老板,寒喧的、奉承的、调笑的,她一律不理睬,反而侧过身来,径直朝最后一个观众走去。到他跟前,玉臂微微一抬:“大人,请留步。”

快到剧场门了,吴禄贞被人拦住,而且是被人前呼后拥着的一个青年女子拦住,好生奇怪。见她居然叫住了一个“大人”,围绕着她的人倏地散去,只是远远地观望。高高的台阶上,只剩下两个青年男女,吴禄贞有点不自在,却又被她独特的气质吸引,不得不端详起来。

这个女子不同凡俗,若说是青楼女子,可又满身正气。穿一袭豆绿宫绦旗袍,稀疏地布了几朵翡翠撒花,削肩细腰、秀骨姗姗;若说是小家碧玉,却又落落大方,楚楚精神,全无畏惧羞涩之态,脸晕眉痕,都带着一股逼人的英气;若说是大家闺秀,却少了几分妩媚娴静,多了几丝清明灵秀,淡妆天韵,使她的修眉俊眼都带着一股侠气,怎么孤身一个女子在这里抛头露面?

久看失礼,他连忙将视线转移到她的手上,修长的右手中指戴一枚翡翠的宝石戒,虽精美却不昂贵,心中有数了:“小姐叫我么?有何贵干?”

“大人是跟徐总督从京城来的吗?”那声音十分苍老,仿佛熟悉。

吴禄贞礼貌地回答:“在下是总督府上新来的军事参议。”

“嘿嘿。”那女子冷笑一声。

狭长的媚眼眸子一闪,那份冷漠与轻蔑也似曾见过,可她胸前油黑的独辫又让他颇为困惑,吴禄贞便也漠然相对,“小姐有何见教?”

“哼,参议参议,不参不议,来到东北,天天看戏。”余秀见的官员太多了,哪个不是当人面道貌岸然,背着人卑鄙萎缩,他现在正色相对,也不过台阶下有人看着罢了。

这个女子有点见识,她怎知道我天天看戏?莫非她也天天进戏院?不看戏干什么?他七月四日就以“军事参议”的身份赴奉天来了,到任以后,却只是个清客幕僚,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他急得慌、闷得慌,半个多月来,只有天天看戏打发日子。

女子的讥讽勾起他的郁闷,又好气又好笑地反问:“不错,我看了半个月的戏了,请问这剧场每日里都上演些什么戏呢?”

“你天天看还不知道?当然是爱国戏啊。”

“既然是爱国戏,就为了激励人的爱国豪情,在下不才,却也自认为是大清国的志士,自然与剧中的英雄豪杰产生共鸣,前来接受感召有何不可?”

“这……”吴禄贞一席话,竟让余秀无言可对。

原来,间岛争端虽然未能正式挑起,可是舆论大哗,世人皆知,东三省的民众无不义愤填膺。剧场也不例外,连月连日排演爱国戏剧,一部精忠报国的《杨家将》就唱了十几天,一直演到昨天的《十二寡妇征西》,余秀饰演的佘老太君大义凛然,慷慨激昂,唱得红透了东北。

看戏也是爱国,每天剧场爆满,演员全身心投入,没人在意台下观众。只是那扮演穆桂英的花旦发现了奥妙,候台时对她说:“妹妹,来了个新戏迷,天天来看你的戏哟。”

她浑然不知:“哪里?”

“前二排当中的,天天都坐那里,看来是包位的,长得好英武啊。”

当时往下一看,果然有个青年,二十几岁,面容清癯,眉目轩昂,骨骼并不高大,穿身便装,手拿大蒲扇,身姿却又坐得端正笔直,儒雅中透出一股阳刚之气,台上正演着,他却在闭目养神。

此人不凡。余秀笑了:“人家是来看花旦的。”

花旦有几分嫉妒:“看他几天了,他只盯着你看。”

余秀不信,轮她上台了,果然就见台下青年双目圆睁,全神贯注地盯着自己。开唱的时候,他蒲扇的摇动也和着板眼,看来是知音啊,她莫名地心动了一下。以后再看,果然如此,他是把那位儿包了的。散场时,他沉浸在剧情中不能自己,经常是最后一个出剧院。

他迷上哪个角儿了?不可能是自己吧?余秀想,别人都是给花旦、小旦、青衣捧场,她们扮相俊美、嗓音清亮,唱腔优雅,人见人爱呀。当台下掌声如雷时,却难得见到他附和,更没听过他叫好。有几个看上出演老太太的?台上老旦白发苍苍,皱纹满面,弯腰驼背,声音苍老,他看中的是什么呢?

但是自己一曲唱下来,总是他带头鼓掌。余其是上演《十二寡妇征西》时,他看得全神贯注。这剧情是:宋仁宗时,西夏进犯,三关主帅杨宗保中箭殉国,此时天波府正为庆贺宗保五十寿辰大排宴席。噩耗传来,阖府悲哀,百岁老人佘太君坚强地承受重创,以国家安危为重,毅然挂帅,率领一门十二寡妇及曾孙文广共赴国难。杨门女将英勇奋战,终于一举歼敌,班师回朝。

那天,自己唱道:“沙场征战千百回,哪一仗不死我杨家人”一句时,根据剧情需要,也因为心潮难平,自己声音嘶哑了,热泪长流,台下一片叫好声。这时台下的这个人却一动不动,怎么了?没有打动他?可仔细一看,他的脸上却有一线亮光,那是眼泪啊。一个大老爷们,居然在大庭广众下哭,可见是真性情人,看来他是知音了。想到“知音”这个词,余秀暗暗脸红。

再看他的外表:既无市井青年的俗气,也无达官显贵的傲慢,更无纨绔子弟的轻浮,却有文武兼备的气质。一次幕间休息,听他站起来与什么人打招呼,竟说一口南方官话,顿生好奇心,托人打听,原来是总督府的军官,她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