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13570400000026

第26章 安全边际理论的运用(4)

1988年,巴菲特第一次购买可口可乐股票的时候,人们问他:“可口可乐公司的价值在哪里?”巴菲特的回答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价值是它有市场平均值15倍的盈余和12倍的现金流量以及30%—50%的市场溢价。巴菲特为一个只有6.6%净盈余报酬的企业,付出5倍于账面的价格,原因是有可口可乐的经济商誉作保证,所以他非常乐意投资。当然,巴菲特曾经解释价格与价值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犹如其他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企业生存期间现金流量的预估值,以适当的贴现率折算成现值。

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东盈余(净现金流量)为8.28亿美元。30年期的美国政府公债(无风险利率)利率为大约是9%。如果在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东盈余,以9%的贴现率(我们要知道,巴菲特不会在贴现率中加入风险溢酬)折现,可口可乐公司的价值在当时是92亿美元。当巴菲特购买可口可乐的时候,公司的市场价值是148亿美元,巴菲特可能花了太多钱买这家公司。但是92亿美元是可口可乐公司目前股东盈余的折现价值。因为市场上的其他人乐意付上比可口可乐公司(实值92亿美元)实质价值更高的60%代价来购买它,显示买主将它未来成长的机会也视为价值的一部分。

可口可乐公司不需要额外的资金就能增加股东盈余,主要是利用无风险报酬率和股东盈余增长率相减得出的差来增加利润。分析可口可乐公司,我们可以发现1981—1988年,股东盈余每年以17.8%的增长率增长——比无风险报酬率还要快。当这种情形发生时,分析师使用两阶段折现模型(two stage discount model)。当一家公司在某几年有特殊的表现,并长期以较稳定的比例增长时,此模型就适合用来计算未来的盈余。

我们使用二阶段的流程,计算可口可口1988年的现值及其未来现金的流量。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东盈余是8.28亿美元。如果我们假设可口可乐公司在未来10年内能够以每年度15%的比例增加股东盈余(这是合理的假设,因为这个比例比公司前七年的平均值还低),第十年度股东盈余将为33.49亿美元。让我们进一步假设在第十一年度刚开始时,增长率将会减少到每年5%,使用9%的贴现率(那时的长期债券利率),我们能计算可口可乐公司的实质价值在1988年为483.77亿美元。

我们能假设不同的增长率重复这项计算。假设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东盈余在未来10年的增长率为12%之后,则每年以5%增长,以9%的贴现率计算公司现值为381.63亿美元。若在未来10年是以10%的比例增长,以后都以5%的比例增长,可口可乐的价值将为324.97亿美元。而且如果我们假设所有的增长率皆为5%,公司至少仍值207亿美元。

1988年6月,可口可乐公司的价格大约是每股10美元。之后的10个月内,巴菲特已取得9340万股,总计投资10.23亿美元,他的平均成本是每股10.96美元,到1989年年底,可口可乐已占伯克希尔普通股投资组合的35%,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举动。

从1980年葛苏达控制可口可乐公司开始,公司的股价每年都在增加。在巴菲特购买他的第一张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前五年中,可口可乐股票的股价每年上涨18%。该公司的经济状况非常好,所以巴菲特无法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任何一张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在这期间,史坦普工业指数也在上扬。可口可乐公司及股票市场都没有机会让他以低廉的价格购得股票,但巴菲特仍然依市价购买。他再次说明股价与价值之间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在1988—1989年巴菲特购买可口可乐期间,可口可乐在股票市场上的价值平均为151亿美元。但是巴菲特估计,可口可乐公司的实值大约是从207亿美元(假设股东盈余以5%的比例增长)、324亿美元(假设股东盈余以10%的比例增长)、381亿美元(假设股东盈余以12%的比例增长)到483亿美元。

巴菲特低价买进,这个“低价”是相比较于实质价值而言的。在价格远远低于其实质价值时,巴菲特就会毫不犹豫地买进。

如我们所知,巴菲特先发现要买什么,再决定价格是否正确。巴菲特拿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事做类比,就像是“格雷厄姆到折价商店进行廉价采购,任何廉价的东西都好,只要是廉价的。你一定知道这种感觉,当你走进一家商店,在你眼前的是个从259美元降到25美元的铲雪机,即使你住在佛罗里达,从来不会用到铲雪机,但价格低到让你舍不得放弃。那就是格雷厄姆选择投资项目的方式。”巴菲特的方法是事先决定他所要购买的,等到它开始拍卖时才买。所以,唯一会在折价商店发现巴菲特的时候是他正在检查他所需要的东西是否正在拍卖。巴菲特以同样的方法在市场中进行安全运作。他已经知道想要拥有什么样的公司了,所等待的就是适当的价格。对巴菲特来说,买什么和用什么价格买是不同的问题。他会先决定买什么,再决定它是否处于适当的价格。

7.以合理的价位买进

不管你打算持有你所投资的股票多长期间,有一点非常明确的是,扎实而且可预测的盈余是重要的考虑要素。如果你购买一只每股25美元的股票,它最近一年的每股盈余是每股5美元(等于20%的投资报酬率),而如果下一年度公司不配发任何盈余,那么你的年回报率为零。

——沃伦·巴菲特

如果你要买一个公司,你可能需要知道一年可赚多少钱,买价是多少。有这两个数据你就可算出你的投资报酬率,即用该公司每年所赚的钱除以买价。因此不管是百分之百买下一个企业,或只投资一股,巴菲特都用所赚的钱除以买价。因此,不管是百分之百买下一个企业,或只投资一股,巴菲特都用相同的评估方法,即用买价决定报酬率的高低。

让我们先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有人愿意卖给你一个在年底收到1100美元的权利,你最高愿意付多少钱在年初买下这个权利?如果你付出1100美元,而在年底又付你1100美元,你在该年的投资报酬率等于零。

然而如果你年初付出1000美元,在年底收到1100美元,你的获利即为100美元,年回报率为10%。现在你的下一个问题是,10%的年回报率与其他投资报酬率相比,是否是好的报酬率。为了做此决定,你该货比三家。你可能发现银行提供你7%的存款利息,这表示你借给银行1000美元,一年后你将得到1070美元。很明显地,10%的报酬率高于7%。如果你比较许多不同的投资,仍发现10%的报酬率最高,你可以下此结论:我这样投资得到的报酬高于其他。

然后,回到我们的问题上,今天你愿意付出多少价钱,以取得年底回收1100美元的权利?如果你至少要求10%的报酬率,最高价格你只应该付1000美元。如果你的价格提高,例如付出1050美元,你的获利将减少50美元,报酬率随之下降(50÷1050=4.7%)。如果你付出较低,如950美元,你的获利将是150美元,则报酬率上升(150÷950=15.7%)。由此可知,买价愈高报酬率愈低,买价格愈低报酬率愈高。付的愈多获利愈少,付的愈少获利愈多。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的买价决定投资报酬率的高低,投资者应该时时把这个关键牢记在心。”

巴菲特评估一个企业的价值时,其思考流程是,找出每股年盈余,并将这个盈余视为他的投资报酬率。所以如果一个公司的每股盈余为5美元,股票市价为每股25美元,巴菲特的看法是他的年投资报酬率为20%(5÷25=20%)。而这5美元可以配发给股东当作现金股利,或保留在公司内作为企业扩充及营运之用。

因此,如果你每股付出40美元,该股每年配发5美元股利,那么巴菲特计算投资该公司的投资报酬率为12.5%(5÷40=12.5%)。基于此思考,一股市价10美元的股票,每年配发每股5美元股利,投资该公司的报酬率是50%(5÷10=50%)。再一次证明:你付出的买价将决定投资报酬率的高低。

不管你打算持有你所投资的股票多长期间,有一点非常明确的是,扎实而且可预测的盈余是重要的考虑要素。如果你购买一只每股25美元的股票,它最近一年的每股盈余是每股5美元(等于20%的投资报酬率),而如果下一年度公司不配发任何盈余,那么你的年回报率为零。巴菲特所要投资的公司是经济状况及管理层都非常扎实健全,并能创造可以合理推估的盈余。只有完全符合这些条件,巴菲特才可能预估该公司的未来投资报酬率及投资该公司的价值。

由上可知,巴菲特思考的基本方式不外乎两方面:其一,你付出的买价决定投资报酬率的高低;其二,为了决定你的投资报酬率,你必须先合理地推算企业的未来盈余。

8.止损关键在于意志坚定

巴菲特认为止损操作的关键在于意志坚定,在应该止损时决不要心存侥幸,决不能用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放弃或推迟实施止损计划,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操盘纪律。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选股纯粹是从个股基本面出发的,很少考虑其技术面,其所选股票的特征是优质股。

巴菲特的止损理念有两个要点:

1.止损的依据

一般来说,止损的依据是个股的亏损额,即当某一股票的亏损达到一定程度时,应斩仓出局;但止损的依据也可以是某个投资者的资金市值,这往往是针对投资者的整个股票投资组合而言的。当总的亏损额超过预定数值时,应减仓(减少持股)或清仓(完全离场);止损的依据还可以是股市大势(即股指),即当股指跌破预定点位时,应减仓或清仓。巴菲特认为在制定止损计划时,投资者首先应根据自身的投资状况确定止损的依据。

2.止损位的设置

止损位的设置是止损理念的关键,一般根据有关技术位和投资者的资金状况确定。但在不同的止损依据下,设置止损位考虑的重点也有所区别。例如,对个股止损一般根据个股的技术位和投资者对亏损的承受能力来设置,奥尼尔则简单地规定亏损7%为止损位;对股指止损,则根据大盘的技术位和投资者对亏损的承受能力来设置;资金止损,则主要根据投资者对亏损的承受能力来设置。不论哪种止损计划,需要考虑的莫过于亏损承受力和技术因素。前者是因人而异的,也无客观的标准可言,可以是奥尼尔的7%,也可以是你自己企业的10%;但技术因素则涉及技巧和经验。常见的方法是结合技术位来设置止损位,比如,某个股因利好传闻而创出近期新高10.80美元(假设原高点是10美元),投资者在技术性回调过程中以10.20美元买入,一般可考虑在股价跌破原高点10美元时止损,但基于破位有效性的考虑,可确定低于原高点一定幅度(如3%或5%)的价格为止损位(如9.70美元或9.50美元)。究竟取什么幅度,则往往取决于投资者的经验和对该股股性的了解。此外,确定止损幅度(指止损位与买入价的距离)还应考虑排除日常价格波动的影响,短线投资的止损幅度要小于长线投资,较高风险状态下的止损幅度要小于较低风险状态。止损幅度过大,则丧失了止损的本意,使一次错误就造成很大的损失;可是止损幅度过小,很可能形成无谓的损失,由于这种情况下,止损位容易在股价的正常波动中触及。所以,确定合适的止损幅度几乎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巴菲特认为止损操作的关键在于意志坚定,在应该止损时决不要心存侥幸,决不能用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放弃或推迟实施止损计划,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操盘纪律。国外有些股票市场允许下“止损单”,即在持有某股票的情况下可以下达这样的指令单:当股价低于指定价格时,即刻以市价卖出或限价卖出(分别称为“市价止损单”和“限价止损单”);如允许下“止损单”,那么止损操作的最佳方式就是在第一时间下止损单(即在确认股票已买入后马上下止损单)。但目前国内股市尚不允许下止损单,这就更要依靠我们的意志和纪律性来完成止损操作。当然,止损计划的实施也可以随行情的变化而适当调整,但必须牢记的是,只能在有利情况下才能调整止损位,即只允许当原投资决策正确时,股价已有一定涨幅后,方能随行情的发展逐步调整原定的止损位,在保证既得利益的同时,尽量赚取更多的利润,这种经调整的“止损计划”有时可称为“止赚计划”。但决不能调低止损位,因为这无异于不实施(至少是推迟实施)止损,彻底违背了止损计划的初衷;而提高止损位不会使亏损扩大,相反只会使亏损减少,乃至确保一定的盈利,没有违背止损计划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