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清廉故事
13568600000038

第38章 杨继宗 刚直孤峭,廉中之廉

明朝的清官中,杨继宗堪称佼佼者。明天顺初年(公元1457年)他考中进士,开始走上仕途,先后居官于天顺、成化、弘治三朝,那时的官场已不似明初之严整,官吏贪黩渐成风气,他身处其中,却不为之所染,以至当时掌权的太监汪直都承认:“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杨继宗虽仅官至按察使,但却名留青史,成为后世敬仰的一代贤臣,是因为他一生为官,刚正廉洁,不徇私情,敢于同权贵和恶势力作斗争,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后人将他同东汉时期著名的清官杨震相提并论,称他为“廉中之廉”。

杨继宗被授予的第一个官职是刑部主事。刑部是主管全国司法的机关,掌管法律事宜。在当时,由于伙食不善以及官吏们的虐待,狱囚病死较多。杨继宗认为,这些囚徒虽然犯了罪,但是他们已经受到了应有的处罚,不应该再虐待他们。所以,杨继宗下令为他们改善饮食,并亲自到为犯人做饭的伙房视察。为了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他还下令每三天让犯人们洗浴一次。这些措施使很多囚犯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得以继续生存。犯人们对杨继宗感恩戴德。

杨继宗还很善于断案。有一次,河间府捕获了一个江洋大盗,官府派遣乡里两个村民张文、郭礼将其押送京师。半道上,强盗趁二人不注意逃走了。按照明朝的法律,他们二人都应当被处死。为免厄运,张文对郭礼说:“强盗跑了,按照法律,我们两个人都应当同死。你母亲年老,又缺少兄弟,就让我来代替强盗,这样也许能保全你母子的性命。”郭礼流着泪听从了张文的安排。这样张文身带枷锁来到了刑部,谎称自己就是那个江洋大盗。杨继宗接管了这个案子,在审问中他发现这个案子有很多漏洞,认为张文并不是那个强盗,一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在杨继宗的一再追问下,张文这才说出了实情。杨继宗非常同情这两个人的遭遇,决定给张文和郭礼求情。刑部在一场激烈的争论后决定不对他们处以死刑。

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在吏部尚书王翱的推荐下,朝廷任命杨继宗担任嘉兴知府。嘉兴位于江南,历来是鱼米之乡,同时也是贪官污吏横行之地。杨继宗赴任的时候,只带有一个仆人,将家眷留在了京城。在处理公务之余,杨继宗还经常把乡间的父老召集到官衙来,询问他们的疾苦,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杨继宗还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兴办社学,规定民间子弟凡是年满八岁而不去上学的,就要处罚他们的父亲或者兄长。他说:“人才是国家的根本,如果不重视读书,国家将成什么样呢?”他对学校的老师非常尊重,每当遇到学校的老师时就主动行宾客之礼。学生们看到知府大人对待老师这么尊重,他们也不敢造次。一时间许多外乡的老师纷纷前来嘉兴执教,嘉兴地区的教育事业由此蒸蒸日上。杨继宗曾监考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郑重地说:“这二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文,后来果然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尊师重教是杨继宗官场生涯的重要功绩。

杨继宗对待百姓体察入微,而对待酷吏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一次,朝廷派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但是,孔儒在本职工作之外,任意处理地方上的事情,地方官敢怒而不敢言,这更助长了孔儒的嚣张气焰,他更变本加厉地虐待百姓,经常有一些人因为一点点小事被他鞭挞而死,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冤案。这些案件反映到杨继宗那里,杨继宗决定惩治一下孔儒。手下的属吏表示反对,说:“御史虽然官品不如您高,但是他们可是皇帝的心腹、皇帝的耳目啊,不要因小而失大。”杨继宗不听这些劝告,在他心中,老百姓才是大事。于是他张贴告示:“有谁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其家属来府衙报告姓名。”一时间有很多人都来到衙门报告,有的人家甚至把被孔儒打死的人的遗体抬来。孔儒听说这些事后十分气愤。杨继宗就去拜访孔儒说:“作为御史,你的职责是监察官吏,劝诫惩办官吏。而挨家挨户稽查百姓,则是地方官府的事情,不是你御史的管辖范围。”杨继宗的话是完全对的,孔儒无法同他争辩,但是心里却深为忌恨,心想:“我一定要抓住你杨继宗的把柄,找机会收拾你一下。”在他完成清理军籍的事务要离开嘉兴前,他突然闯入杨继宗的官衙中进行突击搜查,打开杨继宗的箱子察看,希望能够从中发现杨继宗贪污受贿的物证,以便抓住把柄来打击他。但是当孔儒打开箱子一看,不禁大失所望,里面除了几件破旧的衣服以外,什么都没有。孔儒这才感到杨继宗是一位正直清廉的官员,而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卑鄙,只好惭愧离开。

明朝宦官横行,地方官员都对他们毕恭毕敬,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好一点的官员对待他们最多也就是敬而远之。但是杨继宗却从不苟同。有一次,一个太监路过嘉兴,杨继宗就礼节性地送给他一些当地出产的菱角之类的物产。这个太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很是生气,心中暗骂杨继宗不懂得规矩。他不甘心,又多次向杨继宗暗示。但是杨继宗却佯装不懂。这个太监急了,就明说向他索要钱财。杨继宗也不含糊,当即发出文书,派人到库房中领取金银。太监很高兴,以为又能够捞一笔外快了。然而杨继宗对太监说:“钱都在这里,请给我写个字据。”太监吓得连忙后退,不敢接受,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一次,杨继宗到京城朝见皇帝。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汪直听说过杨继宗的大名,想要见一见他。汪直是明宪宗身边的第一红人,别人想见都见不到,这次却主动来邀请杨继宗,如果换成别人,一定非常高兴马上前往。但是杨继宗却不肯,他认为汪直就是一个太监,没有官员要前往去拜见一个太监的道理。汪直因此怀恨在心。后来明宪宗问汪直:“来朝见的这些官员中谁最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怀恨杨继宗的汪直尚且都这么说,可见杨继宗的确是相当清廉了。

杨继宗担任嘉兴知府期满后,被升迁为浙江按察使。在嘉兴离任时,他的好友张宁来为他送行。张宁对他说:“杨震以清白著称于世,尚有送上门的重金可以推辞。你治理一方,始终没有一个人敢趁夜登门行贿!”杨震名垂青史,而杨继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后人称他为“廉中之廉”。在浙江按察使任上,他多次因为公事冒犯太监张庆。张庆就将这些事情告诉在司礼监任职的哥哥张敏,于是张敏就经常在明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明宪宗说道:“你所说的人不就是那个不贪一文钱的杨继宗吗?”张敏一听,知道皇帝很器重他,马上写信给张庆说:“你要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知道他这个人了。”

杨继宗刚直孤峭、奉公无私、是非分明、明察秋毫。有一次,有几十个管理仓库的小官吏因为仓库少了粮食而被逮捕入狱。按规定,只有弥补库中的亏缺才能保证他们不受到处罚。但是由于库中亏空的粮食太多,以至于倾家荡产甚至卖儿卖女都没有办法还清。杨继宗推测其中定有蹊跷,但又一时找不到原因。有一天,下属给他送来俸粮,他看了一眼,发觉好像多了不少,就让人称量一下,果然发现超出了原来规定的数量,检查别的官吏也是如此。他终于悟出了仓库缺粮的原因。他准备向朝廷报告这件事,这样一来其他的官吏都很害怕,纷纷向杨继宗求情,希望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代替那些管理仓库的官吏们赔偿粮食。就这样,十多名仓吏都被放了出来。

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行,走的时候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清理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还乡。守丧结束后,他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府。顺天有许多权贵的庄园,只要这些土地有从老百姓地方抢来的,他就把它没收还给百姓。杨继宗又上书陈述宦官和文武诸臣贪污残暴的状况,还请求将镇守边关和要塞的宦官召回朝廷。权贵们一天比一天恨他,终于找了个机会向皇帝进谗言,他被贬官云南。明孝宗即位后,杨继宗被任命为湖广按察使,这里贪腐之风甚烈,一到衙门,他马上命令人打来水把厅衙冲洗得一尘不染,然后再处理事务。他说:“我这是在清除污秽。”可见杨继宗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在任不久,杨继宗又被任命为佥都御史巡抚云南。在云南有许多杨继宗以前的老部下,大家一听他要来担任云南巡抚都分外高兴,准备摆筵席欢庆一晚。但是相见后,大家寒暄了一会儿,杨继宗就离开座位向这些属下揖礼说道:“明天还要处理公事,希望各位能够给予谅解。”到了第二天,杨继宗就弹劾了八个不称职的老部下。其他的地方官员看到杨继宗对自己的老部下都毫不留情面,也就不再存徇私枉法之想,开始认真办公,恪尽职守。这使得云南的吏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风气焕然一新。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杨继宗病逝在云南巡抚任上,朝廷追赠谥号为“贞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