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清廉故事
13568600000035

第35章 耶律楚材 经天纬地,匡国济民

在中国历史上的元朝统治时期,统治阶级大多数残暴昏庸、贪婪无耻,他们大都以摧残文明、烧杀掳掠为荣,以强取豪夺、戕害弱小为傲。在上层统治者中,耶律楚材作为少数民族的清官代表,出淤泥而不染,为当时昏暗的政治涂上了一抹清亮的色彩。耶律楚材的“廉”主要体现在其廉政制度建设和自身的清正廉洁上。他为元初各项制度的草创殚精竭虑,屡有建树;对保全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贡献尤多;其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勇于任事,在朝廷内外享誉很高。

耶律楚材是契丹贵族后裔,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到他祖父一辈时,成为金朝贵族。父亲耶律履博学多艺,官至尚书右亟(副宰相)。耶律楚材出生时,父亲耶律履已经年近花甲,三岁的时候,父亲病逝。耶律履平日乐善好施,死后清白遗四壁,年幼的耶律楚材不可能从父亲那里得到一份丰厚的遗产。但父亲的“重义而疏财,后世遗清白”的清正家风,却给耶律楚材以不可估量的影响。耶律楚材日后成才为官,身上所表现出的胸怀大略、清正廉明,即是得于父亲之“遗传”。

尽管没有了父亲的耳提面命,生活又是十分清苦拮据,耶律楚材仍在母亲杨氏的悉心教导下,“继夜诵诗书,废时毋博弈”。每天晚上都读书到深夜,从来不曾为了贪玩下棋而浪费时间。耶律家族虽出身契丹皇族,但接受汉文化比较早,至耶律履一代,对传统的汉文化已有极深的造诣。史称耶律履“通六经百家之书”,金世宗时,历任经史院编修官、翰林院修撰等文职,以文章行义著称于当时。耶律楚材秉承家学传统,自幼博览群书,学习汉文汉籍。及年长,才华横溢,“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无所不通。

耶律楚材成长的年代,正是元朝统一中国之前列国纷争的动乱阶段。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耶律楚材十七岁,进宫应试。而那一年也恰是铁木真统一蒙古之时,成为全蒙古的“汗”(皇帝),尊称为成吉思汗,即后来的元太祖。耶律楚材应试,金章宗亲自拟题,问了几件疑难案件的处理。一同参加考试的有十七人之多,而唯有耶律楚材的回答精辟独到,最让金章宗满意。耶律楚材脱颖而出,随后入仕,年少有为,声名远播。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5年),蒙古军攻占燕京,金廷大势已去,回天无力,耶律楚材心灰意冷之下,便自号“湛然居士”,师从高僧学习佛理,暂时“将功名之心束之高阁”,“以简易之道治一心”。其实,明珠暗藏、遁世脱俗并非耶律楚材所愿。耶律楚材素有经邦治国、辅翊英主的雄心大志,若得明君,“以仁义之道治四海”才是他平生抱负。成吉思汗得知耶律楚材才华横溢、满腹经纶,而且又是被金国所灭、与金国有仇的原辽国宗室后裔,便遣人求之,询问治国大计。耶律楚材也对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仰慕于心。成吉思汗得耶律楚材可谓如虎添翼;耶律楚材效力成吉思汗,也是如鱼得水。此后十载,他随大汗东伐西征,屡立奇功。成吉思汗是个“马上皇帝”,耶律楚材深知其弱点,便时常耐心地向他晓以治国、安民之道。成吉思汗赏识耶律楚材的才华,也总能向他虚心问道。成吉思汗常指着他对儿子窝阔台说:“此人乃天赐我家!”

元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病逝。新主未立,四子拖雷监国。当时燕京(今北京市)城内多盗贼。每天傍晚不等天黑,就有盗贼直闯富家,杀人越货之后扬长而去。耶律楚材闻报后,连忙与中使一同前往究治。经过仔细查访,耶律楚材了解到这些盗贼原来是留后(蒙元的一种官职,通常是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的代理官员)的亲属子弟。耶律楚材执法向来严明,随后,便无论亲疏贵贱,统统将他们逮捕下狱。盗贼的家属们见动了真格,这才慌了手脚,纷纷跑到中使那里去行贿请托。中使满口答应,不料,耶律楚材却是不依,向中使晓以利害、祸福,中使心中惭愧,这才听从他的意见,决定依法秉公办理。于是,几天后,十几个罪大恶极、猖狂一世的盗匪被绑赴刑场,斩首示众,杀一儆百。此后数年,燕京之地不见一个为患作乱的盗贼。盗贼绝迹,燕民始安,百姓对耶律楚材赞不绝口。

蒙古统治者常年忙于对外用兵,无暇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派往各地的长官往往都是生杀随性任情,劫财掠货,抢人妻女,无所不为。燕京留后长官咸得卜,就是其中之一。咸得卜贪暴妄为,在他的辖内,百姓动辄得咎,敢怒不敢言。咸得卜杀人盈市,耶律楚材听说后不觉涕泪俱下,深以百姓为忧。随后,他便上奏大汗,请求严禁各州郡长官如无朝廷诏令,不得擅自处死囚犯。有违反者,其罪当死,决不轻贷。如此一来,各地贪暴之风,稍见收敛。

蒙元时期,民风剽悍。蒙古上层连年用兵,更是将战争、杀人视同儿戏。蒙古军每攻下一座城池,往往都要进行大规模的屠城。耶律楚材有仁爱之心,几次随军出征,见蒙古军滥杀无辜,百姓哀号遍野,每每以死谏阻。百姓因他而活命的,不计其数。元太宗三年(公元1231年),蒙古军将征河南,耶律楚材为保中原居民性命,上奏窝阔台将他们迁往西域开采金银、栽种葡萄。次年春,大军南征,陕洛等地人民纷纷跑到远方逃难。有蒙古贵族建议说:“这些人逼得急了就投降,缓了就逃走,不把他们杀掉,一旦为敌人所用,早晚是个祸害。”耶律楚材听后,大不以为然,极力请求召回逃难人民,让他们到蒙古军控制的州郡去种田。元太宗四年(公元1232年),蒙古军大将速不台攻打金朝开封府,即将攻下开封城时,速不台派人向窝阔台汗奏请说:“金人抗拒持久,以致我军死伤惨重。城破之日,请求屠城。”耶律楚材听说后,忙向窝阔台汗劝谏:“我军将士在外征战数十年,想要的不过是土地和人民。如今有了土地,却没有人民,又有什么用处呢?”窝阔台汗听后仍犹豫不决。耶律楚材见状便进一步劝谏道:“城中不乏能工巧匠和富贵之家。如果把他们全都杀了,我们岂不是一无所获,那这个仗岂不是白打了。”窝阔台汗点头称是,于是诏命:“除金朝皇族完颜氏其罪不赦外,其余商贾百姓一概不予追究。”避乱城中的一百四十七万男女老幼,由此免遭丧命之虞。此后,蒙古又几次对南宋用兵。攻取淮汉诸城时,只诛“首恶”,不再“屠城”,渐成定例。除此之外,耶律楚材还谏阻蒙古人改中原农田为牧场,掠中原百姓为俘虏。这为保全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耶律楚材为蒙古效力日久,几次以“马上可得天下,但马上不可以治天下”的道理劝谏窝阔台汗,请求试用儒臣、试行汉法仁政。当时,蒙古建国不久,诸事革创,百端待举,耶律楚材在立朝仪、定制度、议礼乐,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创建。耶律楚材从成吉思汗至窝阔台汗,受重用三十多年,国家的典章制度大多由他拟定。为了敦风厉俗、传扬汉学文化,耶律楚材还编印儒家经典书籍。一时间,四海承风,政令教化通行于天下。蒙古上层也在耶律楚材的感化和影响下,开始在重视斩将折旗的武将的同时,日益关注儒臣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蒙古攻下汴京时,耶律楚材在城中求得孔子的五十一代孙孔元措,让他袭封“衍圣公”,并许以世代传袭,以示尊崇。元太宗九年(公元1237年),耶律楚材更以“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为由,建议窝阔台汗“用儒术选士”,恢复唐宋以来的科举考试。这年八月,窝阔台汗听取耶律楚材建议,命令宣德州课使刘中等人以经义、辞赋、论三科,在各地考试取士。并特意恩准被蒙古贵族俘虏为奴的儒士参加,明令主人不得压制。单此一次考试,就得儒士四千余人,其中昨日还为奴隶之身的儒士就占了四分之一。庞大的儒生队伍从此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直接改善了蒙古政权的官员结构,对蒙古政权由武功到文治的转变,对于以后元朝的统一、特别是一向疏于文教的蒙古族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耶律楚材虽有功于社稷,但从不骄傲自得。如遇夸赞,也从不自鸣得意。窝阔台汗一次曾褒扬他说:“你没离我的左右,却使国用充足,四海升平。别的地方也有你这样的人才吗?”耶律楚材款款答道:“其他地方有很多比我优秀的大臣。臣不才,所以才留守燕京。”窝阔台汗不料想耶律楚材竟然如此谦逊,欣喜之下亲自赐酒给他,当日即拜他为中书令(宰相)。以后事无巨细,都交耶律楚材裁夺。耶律楚材不负窝阔台汗所望,果然将朝政治理得条条是道,百官皆服。元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春,窝阔台汗宴请西域诸国及高丽使者,指着耶律楚材问他们说:“你们国内也有这种人才吗?”各国来使连忙推说:“耶律中书令堪称神人,我们国家当然没有这样的人才。”窝阔台汗听后,心中大喜道:“我猜你们也不可能有这等人才。”席间,他亲自举杯为耶律楚材赐酒。并说:“我之所以如此信任你,乃是遵照先帝遗命。如果没有你,中原就不会有今日。如果不是你的功劳,我也不能这般高枕无忧。”

耶律楚材于法令面前,诛不避贵;于任上,见权贵行事骄横,也曾采取措施抑制权贵势力,结果遭人怨恨。咸得卜早先杀人无忌,就曾遭耶律楚材奏劾。所以,事后咸得卜几次在窝阔台汗面前诋毁耶律楚材,说他对蒙古怀有二心,请求元太宗尽早诛杀之,以除后患。窝阔台汗派人查办,结果发现咸得卜语多不实,于是作罢。不久,有人来耶律楚材的官署举报不法之人,所告之人恰是咸得卜。耶律楚材向窝阔台汗请示,窝阔台汗见证据确凿,勃然大怒,随即命耶律楚材将咸得卜逮捕下狱再行讯问。旁人都想,耶律楚材这回可要报前日之仇了。孰料,耶律楚材却上奏皇帝说:“咸得卜为人倨傲无礼,这才容易招人谤议。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时,请求陛下宽贷。日后如有不法,再作追究不迟。”窝阔台汗推崇耶律楚材德行仁厚,私不及公。此后常对左右说:“耶律楚材不计较私仇,真乃宽厚长者。你们都应向他学习才是。”

耶律楚材一生官居高位,却不贪财不好色。早年随成吉思汗南征西夏,攻下灵武时,将士们都疯抢金银珠宝、美女娇人,只有耶律楚材单取城中的书籍和药材。当时人们都嘲笑他,说那些东西根本没用。然而不久,蒙古军中流行疾疫,耶律楚材收集的药材就派上了用场,药到病除。他主持政务二十余年,却未徇私情让自己家中的子弟亲属做官,还常常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分给族人和亲戚。平时吃饭他手里拿着菜根,用来蘸着油和盐吃糙米饭,从不觉得苦。

清廉自守,洁身自好,是耶律楚材一贯的为官准则。在他为相期间,曾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投之以桃,想假借耶律楚材之手投机钻营。然而耶律楚材为人正直,无论金银财帛,一概不受。元太宗十三年(公元1241年),窝阔台汗驾崩,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奸臣奥都剌合蛮受皇后宠信,把持朝政。朝臣多因畏惧而前往依附,唯独耶律楚材不加苟合,行事不改往日作风,眼见不公不义,仍是仗义执言。奥都剌合蛮无奈,为了收买耶律楚材,便派人送给他五万两白银。但“千金难移楚材志”,耶律楚材见到银两后,反将来者一顿臭骂。奥都剌合蛮碰了一鼻子灰,又羞又恼,便胡乱编造,在皇后乃马真氏面前告了耶律楚材的恶状。不久,乃马真氏下旨:“奥都剌合蛮提出的建议,如果有人胆敢不照办,就断其手。”耶律楚材接旨后凛然不惧:“于国家有利,自然遵行;否则,我死且不避,还怕断手吗?”作为一个忠正老臣,久见朝纲难申,国运不振,终日忧思,乃马真氏三年(公元1244年),忧愤成疾的耶律楚材抱恨而逝,终年五十五岁。消息传出,全国震悼,好多地方绝音乐、罢市数日,特别是那些儒生们,听到噩耗,无不落泪。而他的对手却诬告其为相多年,天下贡赋半入其家。皇后乃马真氏命人搜查,仅见十几把木琴和数千卷书。

元世祖忽必烈曾问朝中众臣:“南北宰相孰贤?”群臣曰:“北人莫如耶律楚材,南人莫如文天祥。”耶律楚材为政贤能,一生清正廉明,有口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