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旦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是宋真宗时期执政时间最长的宰相。其为人宽厚大度,处事谨慎,治家严谨,对子女要求严格,家风俭朴,不置私产,在做人与治家上为后人做出了榜样;为政廉洁自律,深谋远虑,推贤进士,知人善任,忠心为国,公而无私,不以权为子女谋私利,为稳定北宋局势做出了贡献。
王旦一生为官近四十年,其中任宰相就达十二年之久,清廉,不贪、不骄、不奢,朝政清明,百姓安居,国家太平,史称“太平良相”。宋真宗在位一共二十五年,王旦在朝廷就连续不间断地干了十八年,其中十二年是宰相,有六年仅王旦一个宰相,可见宋真宗对王旦的信任和倚重,以至“帝久益信之,言无不听,凡大臣所请,必曰:‘王旦以为如何?’”贤才难得,贤才须德才兼备,“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王旦人品、德性极为突出,堪称一流,其德操修养与人格魅力仍令今人叹服,特别是他的为政之道及廉洁自律,忠心为国、公而无私的品质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1、崇尚儒学,忧国忧民
王旦是科举出身,进士及第,对孔孟学说信奉甚笃,在当时是公认的儒臣。宋朝初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者财产满布州城,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每逢灾荒,富豪户便乘机抬高粮价,逼迫农民卖地买粮。当时任郑州通判的王旦深以为忧,上书宋太宗建议在全国建“常平仓”,粮价低时储粮备荒,粮价高时卖出,以调节市场粮价,防止富商乘机盘剥农民。此奏获准,兼并土地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这是王旦辅国安民方略的第一次尝试。
北宋最初几个皇帝统治时期,北方辽国日益强盛,构成了对宋朝的严重威胁。宋太宗两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后,宋对辽逐步转为守势,辽对宋却开始展开攻势。当时北方民众被辽兵掳获甚众,王旦曾上书宋真宗说:“国家富有四海,平时耗费动辄亿万,现在百姓正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何不拿出几十万金帛将他们赎回?”此议虽未获准,但可以看出王旦的忧国忧民之心。
王旦在与辽、夏的和谈外交方面,显示出超人的智慧,虑事长远周密,处理得有理、有利、有节。宋辽议和后,辽又突然提出在每年应给的银绢之外,再借一些钱。王旦一眼看出这是辽故意来试探宋朝的态度,于是决定借给辽银绢各三万,并说明要在下年应给的数额中扣除,这样既回复了辽的无理要求,又使其找不到挑衅的借口。第二年,王旦又令人晓谕辽方:上年所借钱物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再扣除,今年仍按所规定之数照给,下不为例。这一有理、有利、有节的做法,使辽无隙可乘,找不到内侵的理由,辽主深为折服,感叹:“大宋朝中有能人!”
2、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在识别人才方面,王旦独具慧眼。王钦若是一个善于耍两面派的人物,他在外辱面前坚持逃跑,在皇帝面前竭力邀宠,对忠良之臣百般诋毁。史称北宋朝中有“五鬼”,王钦若就是“五鬼”之首。就是这样一个世所公认的奸诈之辈,却一度得到宋真宗的厚爱。宋真宗欲启用王钦若为宰相,王旦坚决反对,他说:“钦若遇到陛下这样的明君,得到的恩惠已经不算少了。大宋朝中还没有南方人执掌国政的先例。虽然古语说任贤不讲籍贯,但起码必须是贤人。我作为宰相,不敢轻易说人坏话,可这是朝中大臣的共同看法。”由于王旦反对,宋真宗才打消了任王钦若当宰相的念头。对寇准,王旦却是另一种态度。寇准被免去枢密使职务后,曾请求王旦向皇上推荐让他当宰相。王旦很吃惊,回答说:“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寇准很感遗憾,心有芥蒂。王旦死后,寇准很快被任为宰相,宋真宗告诉寇准,让他做宰相是王旦推荐的。原来王旦病重时,宋真宗曾派人把王旦抬进宫中,当面问他今后谁可担任治国重任。王旦说:“除寇准外,我不知道还有谁可当此重任。”寇准听说这一情况,感慨万端,自愧不如王旦。
有一年,王旦以景灵宫朝修使的身份去兖州,宦官周怀政同行多次要私见王旦,王旦却一定要等到其他人在场,才穿戴整齐在大厅见面,说完事情就走,从不与之私谈。很多人对王旦此举不理解。后周怀政因私结党,事败被杀,大家才知道王旦对周怀政早有了解,怕涉嫌受牵连才有意疏远之。
王旦任人唯贤,宽宏大量,尊重人才,不以权谋私,而以江山社稷为重。他不计较个人恩怨,推荐人才,持慎重态度,既不盲目定论,也不求全责备。对那些言语间流露出才华或一向知名的人,他不忙于推荐,而是先暗中察其言行,日后再叫来谈话,询问对朝政利弊的看法,有的则让写成文字呈上,从中选出较为优秀的,暗中把名字记下来。以后其人再来,则不与见面,只是到了需要提拔任命官员的时候,就秘密地写上三四个人的名字交给皇帝,由皇帝亲自决定是否录用。王旦推荐人,不图被荐人报答,外人很少知道内情。王旦死后,史官撰修《真宗实录》,检阅内廷保存的奏章底稿,才发现朝中的官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王旦推荐提拔的。
从以上几件小事,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王旦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特点。宋真宗曾对王旦说:“我朝大臣,各自都有点长处,但全才却不多见。我想唐代贤人层出不穷,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多贤人呢?”王旦回答说:“今日天下也不是没有贤人,恐怕是我们没有发现重用。前代人求贤,不责备求全,不以小过掩大德。当今的士大夫,谁能没点过错。如果听信流言,责其一点不及其余,即使有人才也不能得以重用。如果陛下能公鉴明察,大概就不会有人怀才不遇了。”王旦的话既是对宋真宗的进谏,也是对自己人才观的很好的概括。
3、严以责己,宽以待人
王旦严以责己,宽以待人,有宰相度量。有一年宫中发生火灾,宋真宗惋惜地说:“前两朝积累的财富,朕从不敢妄自花费,一场火几乎烧尽,实在可惜。”王旦说:“整个国家都是陛下的,毁点财物不可怕,可怕的是政令方面赏罚不当。我身居宰相之位,发生了这样的灾害,实为失职,应当免去我的宰相职位。”接着便上表请罪,宋真宗却下诏自己承担责任,并准许内外官员上书指出朝政的得失。后来查明火灾是荣王宫一侍婢盗卖金器,恐被发觉,故意纵火所致。纵火者被处死,失职与知情不报者也当斩首,案件涉及一百多人。王旦对宋真宗说:“侍婢处死,罪犯已受到应有的惩罚。对此事,皇上承担了责任,我们这些大臣也都上书请罪,如再归咎别人,岂不失信于民?”王旦一番话,使一百多人得以幸免于死。
有一段时间,寇准常在宋真宗面前说王旦的短处,王旦却不断称赞寇准。宋真宗对王旦说:“你常说他好,他却专说你坏。”王旦不在意地说:“这是必然的,我做宰相时间长了,处理政事时一定会有不少失误。寇准在皇上面前不隐瞒自己的看法,正说明他忠诚直率,这也是我敬重寇准的原因。”后来,王旦执掌的中书省往寇准掌管的枢密院送的文稿中有些失误,寇准告诉了宋真宗,宋真宗责备了王旦,有关人员也由此受到了处罚。时隔不久,枢密院送往中书省的文稿也出现了失误,办事人员高兴地拿给王旦看,想让王旦乘机报复寇准一下,王旦却让手下人送回枢密院改正后再拿来。寇准知道后很惭愧,见了王旦赞叹说:“老朋友,你怎么有如此大的度量?”王旦一笑了之。低调、沉稳、大度、包容,这就是王旦,这是典型的好宰相的形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称职的宰相必须具有超出常人的胸怀,王旦“闻过则喜”的容人之量非同寻常。
王旦的女婿苏耆参加科举考试,殿试时,宋真宗问王旦:“此人如何?”王旦不置可否,苏耆因此没能选中。后枢密院知事陈尧叟埋怨他说:“你说一句话,苏耆就能入选,为什么闭口不言?”王旦说:“国家以才选士,自有一定标准,我身为宰相,岂能自荐亲属。”王旦的另一个女婿韩亿也曾献文应试,宋真宗欲召试加官,王旦力辞得免。后韩亿按惯例被派到蜀都任职,王旦劝自己的女儿说:“韩亿入川后,你可回娘家住,不必忧虑。我若请皇帝让韩亿在朝中做官,岂不为天下耻笑?”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王旦确有对己严、对人宽的可贵风格和包容万物的宰相度量。《宋史·王旦传》中说:“旦任事久,人有谤之者,辄引咎不辩;至人有过失,虽人主盛怒,可辩者辩之,必得而后已。”这是对王旦人格的公正概括。正因为如此,宋真宗信任他,依赖他,维护他,臣僚们敬重他,佩服他,服从他。王旦连续执政那么多年,始终以“贤”闻名,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4、清廉节俭,至死不渝
宋朝统一天下不久,就刮起了一股奢靡腐败之风,一些朝官公然贪污行贿,把搜罗的钱财拿来大肆挥霍。在王旦之前任宰相的吕蒙正,据说每天必吃鸡舌汤,弄得鸡毛堆成山。在王旦之后任宰相的丁谓,勾结宦官,贪污挥霍,密令皇宫后苑工匠制作金酒器。宋仁宗时的宋祁点华灯拥歌妓醉饮,有人看不过去,捎信问他:“你还记得求学时吃咸菜的事吗?”宋祁大笑道:“当年吃咸菜,不就为了今天做官享福吗?”王钦若知贡举时,公然和妻子李氏受贿卖官,一个进士就卖银三百五十两。淮南转运使魏兼到南方赈灾,却把灾民赶到庙里关起来,自己则不分昼夜地饮宴作乐,以至当地出现了“绕梁歌妓唱,动地饥民哭”的民谣。这类穷奢极欲的情况,史书中多有记载,不胜枚举。而王旦在朝十八年、宰执十二年,史书中却没有一点贪赃奢侈的评议,有的只是对王旦廉洁节俭的赞赏。
王旦为官清廉,生活节俭。他培养的这种家风对王氏后代人有很深的影响。据史书记载,王旦家中的被服用具务求朴素,不尚华丽。家里人想用绸子把常坐的毡垫包起来,王旦坚决不同意。王旦的弟弟王旭想买一条玉带,王旦问:“你系上后自己看着怎么样?好看吗?”王旭说:“玉带系在我自己身上,怎么能看得出好不好。”王旦说:“系上这么重的东西,自己看不见,只能让别人看,这不是自找苦吃吗?”王旭恍然大悟,打消了买玉带的念头。
王旦不买田地,不多建宅院。他常说:“子孙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家立业,我多置田宅没好处,弄不好会使他们为争田宅做出不仁不义的事来。”在当时豪绅大户兼并土地成风、建庄园成风的情况下,王旦的这种让后代自立的思想不能不说是一种独特的远见。宋真宗见王旦的住房过于简陋,多次想帮他营建。王旦说:“这是祖上前辈的旧居,拆掉是不孝,我也不忍心住到别的地方。”以此为由,多次推辞。门墙坏了,管事的人施工修缮,临时在旁边开个小门出入,王旦骑马回家经过小门,低头俯鞍而过,无一句怨言。
王旦待家人十分和气,从不发怒责人。他生性好洁,如饮食偶然不干净,他仅是不用,从不因此而训斥别人。家中人想看看王旦到底有多大的气量,就故意在肉汤中弄上一点灰,看他怎么办,谁知王旦却只吃饭,不喝汤。问他为什么不喝,他说:“我这几天不大喜欢吃肉。”后来又故意在饭里弄上一点灰,王旦仍然不发怒,只是说:“我今天不想吃饭,可再煮些粥来。”
王旦位高名显,却终生只娶一妻赵氏,不纳妾、不蓄妓。给子女订婚,从不讲门当户对。这在门阀观念很重的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王旦身为宰相,家中自然宾客络绎不绝,《宋史·王旦传》中说:“旦为相,宾客满堂,无敢以私情。”却没有人敢请求王旦为自己办私事,这说明朝中百官和亲友深知王旦为人。王旦不收任何人的东西,也不利用职权为任何人谋私利。
王旦临终时,在遗书中再三声明:“我虽然做宰相这么多年,但不能在临死时为亲友求官,遗书中只是叙述我的生平经历,希望皇上勤政爱民,任用贤良,把国家治理好。”宋真宗读到遗书时,“泣下久之”。王旦以国家为怀,不谋私利的风格可以说是至死不渝。在遗书中,王旦还告诫子弟:“我们王家素有清名,你们一定要保持廉洁勤俭的门风,任何时候都不能奢侈腐化。我死后,不要厚葬,棺中不许装金银珠宝,纸衣瓦棺即可。”宋真宗赐给王旦白银五千两,他坚持不受,请人代写奏章向宋真宗申明自己的态度,并亲自在奏章后面加了四句话:“益惧多藏,况无所用,见欲散施,以息咎殃。”意思是说:金银乃身外之物,多了也没有什么用外,我想把这些东西分散给大家,以免因此招来祸殃。写完之后,派人连同金银一起送到宫中,全数“还献”。王旦的清廉节俭之风,对王氏子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族中相继为官者甚多,多是经科举之路进入仕途,大都能以廉洁勤勉之名闻于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