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中国最好看的微型小说
13533600000065

第65章 真情花瓣(9)

她当然是成熟了。在她细嫩的皮肤里,脉动着青春的液浆。

然而她是苍白的、孱弱的。她的衣衫俭朴,不事修饰。因有两个弟弟需要照顾,那日子很是寒酸。

一天傍晚,正当各家电台播放晚间新闻时,她提出要求说:“给我拉支曲子《梁山伯与祝英台》吧!”

他说这不合适。街头巷尾到处是“红海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哩!

“呃……”她用鼻音来撒娇,完全像个小姑娘。

那是无法违抗的,他终于演奏了。春的欢歌,秋的哀泣,蝴蝶织成的没有挂牵的梦。她的慧目里反映着这一切变化,而面颊如桃花般嫣红。

那些夜里,他很难成眠了。恰值端阳,她送来一盘粽子,说:“帮我照顾几天弟弟吧!我要出远门,到房山去拉练了。”

他忽觉眼眶湿润,一阵心酸。在波折动荡的大时代里,人们多么需要互相扶持啊!她那么年轻,那么荏弱,就像风波里的菱枝。

她走了,却是没有走到尽头。她回来了,却是不能再回去了。

令他几乎惊厥的是一周后的深夜,他被召到医院急救室。她已经不行了,急性心包炎。她浑身水肿,头如斗大,拼命发出生命的呼喊:“救救我,大夫,救救我!”

没有任何一个医护人员漠视了她。没有任何人不珍惜待放的花。但,延误的时间太久了,太久了。

她的母亲也在那夜赶到,内行人的目光立刻迸射出绝望。母亲毅然决定:切开女儿雪白的乳房,用双手去按摩心脏。最后,她昏倒在女儿扩大的瞳孔前,被人们拉走。

死亡的帷幕降下来,就是这么快当。从此,他觉得生命薄如蝉翼,有常即是无常。尔后十多年的白驹过隙,无论其道路的曲直,总有锥心的、黏着的悲哀伴随了。

如今,她的弟弟把她的旧琴送来,还送来新发现的她的遗书。那遗书是几行秀丽的字:

总有一天,我要把琴送给叶老师的。

叶老师应该知道:我太苦了,没有人爱我。

他喷吐的烟圈凌乱了。屋内已经完全黑暗。却见窗外槐树的一角,钩挂起一弯新月。他因而心中默念:但愿凄凉彳亍的魂灵,能乘上天空中的小船吧!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刘继明

女高音在春天即将过去的时候,被一场致命的疾病击倒。她整日卧病在床,回忆自己刚刚绽放的青春年华和艺术生命如窗外天幕上一闪即逝的流星,心里充满了忧伤。那些日子,她不止一次地支撑着虚弱的身体走到钢琴边,但她的手指已经无力掀动琴盖。她只能任凭往昔的音乐在脑子里发出空洞的回响,然后又无可挽回地弥散、消失,彻底地归于冥寂……

而小偷将在这个故事里不可避免地出现。小偷的出现显然带有极大的偶然性,由于故事本身的逻辑,他拿着一束塑料玫瑰花在一个细雨蒙蒙的黄昏敲开了一扇关闭多日的门。而在此之前,这个手拿玫瑰的小偷已经走遍了这座城市的大部分私人住宅区,并且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偷窃。他作案的主要伎俩是当确信室内空无一人时,便毫不犹豫地撬门而入;而倘若门不幸被敲开,他便捧着那束玫瑰花,彬彬有礼地问:请问您要花吗?

小偷敲开故事中的那扇门时,看到的是一双美丽的令人心悸的濒死者的眼睛。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完全超出了小偷的经验范围。就在他还未来得及问“请问您要花吗?”的当儿,他手里拿着的那束塑料玫瑰已被轻轻地接去了。好香的玫瑰呀!小偷听见她凑近塑料花认真嗅嗅,说。小偷一时有点儿惶惑。是刚采的吗?她捧着塑料花往里走时又回眸一笑。太谢谢了。她再次把脸贴近塑料花,陶醉地闭上眼睛。待她睁开眼睛时,刚才还苍白得没有一点儿血色的脸上奇迹般显出两抹淡淡的红晕。您还站在门口干吗?请进来呀。小偷觉得她的声音像水晶一样透明。他的腿僵立在门口,仍然有点儿不知所措。他想悄悄地溜走,但怎么也迈不动步。您喝点儿什么?咖啡?还是茶?他吭哧了半天,终于说:我还是走吧。但是茶已经端上来了,热气腾腾,散发着一缕茉莉花香。他只好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小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显得拘束不安。您看这花放在哪儿好?她捧着那束塑料花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好久没人给我送花了,连花瓶也不知丢到哪儿去了。您看过我演的哪部歌剧?《杜兰朵公主》?《卡门》?还是《原野》?噢,那您是听过我的音乐会了。她总算找到了一个空罐头瓶。您看把花插在这里面行吗?我这儿空罐头瓶有的是。可就是没那么多的花。她又喘息似的笑了笑。您从哪儿知道我喜欢玫瑰的?我可从来没对人说起过。她忽然偏过脸,孩子气地把双手合在胸前。您猜猜看,我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小偷摇了摇头。

弹钢琴。她轻轻吐出三个字。我好久没摸过琴键了。她朝他看了一眼。您能帮我掀起琴盖吗?她不好意思的垂下眼睑,手指互相绞在一起。您知道我现在连这点儿力气都没有了。

小偷犹豫了一下,还是过去帮她掀起了琴盖。您真好。她坐在钢琴旁喃喃地说。她的手指按在琴键上。琴声蚕丝一样从她手指下滑出来,显得软绵无力。您能听得出来是哪一首曲子吗?她说。我的手指柔弱得像棉絮,您没法想象我十五岁的时候就是靠这支曲子走进音乐学院的——《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您听出来了吗?可惜我不能唱了,大学时我唱它得过大奖。她的手指在琴键上无力地垂下。您在听吗?

我该走了。小偷从沙发上站起身,语气显得很坚决地说。当他穿过客厅,快步向门口走去时,他听见身后传来一种异常的声音,您……还来吗?他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这束花儿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要是每天都闻到清新的玫瑰该多好。她又把脸贴近那束放在罐头瓶里的塑料玫瑰,自言自语地说。

三天以后,他又来了,怀里抱着满满一大束鲜花。这回不是塑料的,而是芳香四溢的真正的玫瑰。她怀里抱着这些玫瑰,病恹恹的脸上荡漾出幸福的微笑。噢!她吻着那些娇艳的花朵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玫瑰。她因兴奋过度,呼吸有些困难起来。他把她扶到床上躺下,又将插上玫瑰的空罐头瓶围绕床的四周摆了一圈。她默默地看着他做完这些。您知道吗,我还以为您不会来了。她说。

我也是这么想,他说。

可您还是来了,她说,您不知道我有多么高兴。可惜我不能给您唱歌了,她又说,您不会见怪吧?

怎么会呢,他目光看着别处说。

我本来可以给您把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弹完,可我的手越来越不听使唤了,她说。我大学时录过一盘磁带,这几天我一直在找那盘磁带,可总找不着。她说。您在看什么呢?

我在看墙上那幅画。

您认出来那是我了吗?

我正这么想来着。

那时候我刚刚成名,您看我笑得多甜。

你笑的时候像我的一位同学,中学时我们一直同桌。他目光有些阴郁地看着墙上那幅画。后来她出国了,他说,我可以抽烟吗?抽吧。

从这以后,小偷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这使房间里很长一段时间散发着奇异的花香。她久病不愈的脸一度焕发出淡淡的红润。她再次产生弹完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的念头。但这种淡淡的红润并没有维持多久。直到有一天她坐在钢琴旁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始终未听到她所熟悉的敲门声。而这时罐头瓶里的玫瑰已明显地枯萎下来。她的心情突然沮丧到极点。就在那天夜里,她的脸变得比往常更加苍白……

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小偷终于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了。他胡子拉碴,目光变得更加阴郁。那天他跑遍了大半个城市,才在一个偏僻的花市买到一束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这大概真是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了,他想。

他又敲响了那扇门。他敲了半天。但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人。

老人瞥了一眼他手里的玫瑰花,漠然地说:你是找那位女歌唱家吗?她两个月以前就死了。

依偎那片阳光

丁肃清

一位穿着病号衫的老人徘徊在医院门前的林荫路上,那么多军功章坠在他的胸前,耀眼夺目,叮当脆响。

他向我伸出右手,右手仅剩下两根指头。

他脱下鞋向我展示右脚,右脚掌上凹凸不齐一根脚趾也没有。

然后,他又指指他的左耳,其实他并没有左耳,仅仅剩下一个耳墩。

他说这都是战争留下的纪念。他讲他曾同敌人拼过七次刺刀,讲弹皮划破小腹,肠子拖出体外,他愣是用手塞进腹内爬着靠近敌人碉堡而拉响炸药包。

我蓦地觉得从前书本里读到的历史是那么苍白,眼前的这位老战士从头到脚不就是一部民族解放的生动编年史吗!然而如今他也仅仅是一个普通农民。

我惶惑困解,昔日戎马疆场置枪林弹雨而不顾的他,竟是为了今天向别人炫耀他的那一堆奖章吗!以后见到的事情使我更深地陷入惶惑和困解的沼泽而不能自拔。

透过玻璃,我看见那间空旷的病号房里,曾向我炫耀过他的过去的那位老人席地而坐,花白的头深深地伏在胸前,用一根根五彩塑条编篮子。一次、两次……每次我路过这窗前都忍不住向里望两眼,老人总是那副姿势盘腿席地,埋头弯腰,像一尊塑像。只有那彩条在他的额下欢快地跑。

我和医院办公室的张主任谈论我们合作的那篇报告文学素材时,有人敲门:笃笃,笃笃。

他走了进来,把一只编好的菜篮放在张主任的桌上:“我编的,编得不好,我想你用得着。”说完,微笑着退出门去。我印象中大谈自己辉煌历史的英雄居然也送礼,居然也讨好别人来!

“他是想在医院长住。”张主任介绍说,这所医院是民政系统的荣军医院,治病不拿钱。怕撵他出院,他这才编篮送礼讨好别人,而且他还每天四点起床到伙房帮厨。他想让别人知道他对医院有用处。

我还了解到这位老人从来没有结过婚。战争结束复员回家,年龄已大,家境又贫,且成了四肢不全的残废人,只好在空门冷户孤灯下守护着风烛残年罢了。无力耕耘、无钱医治,也许正是他赖在医院的理由呢。

老人仍旧坐在那间屋子里编、编……他究竟要编多少只菜篮,送多少次人情?他依偎在医院如同依偎阳光。谁忍心揭去老人身上的这片阳光呢!

夺门而入我去采访老人。

“也写我吗?”他一激灵站起身,伸出双手握我的手,他的手在战栗。

我抚摸着他那粗硬硌人苍老的手,这是怎样的手啊,两个手掌上七根指头,每根指头上裂口条条浸着血渍。他痛吗?

我想起初见他时别在他胸前的军功章。如果全社会都像战争年代那样敬佩英雄,他还会把那些荣耀向人展示吗!

“这菜篮给你。”他愣塞到我手里。多好看的篮儿啊!玲珑剔透,大方别致。我敢肯定地讲这一次送篮绝不是在讨好什么人。

我给他的仅仅是文弱书生的一丝理解。他回送我的是什么?仅仅是一只菜篮吗?

太阳语

方英文

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一排二层砖楼的底层中间。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底层的居民多半都患上了关节炎。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阳光了。这样倒也有个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只是大白天浪费些电而已。

早点过后。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了。累了乏了,就喝口茶,点支烟,抬头看窗外的楼群,和那逼仄的一线天空。一天早晨,我正写到妙处,窗纱忽然穿进一束强烈的光芒,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个宁静的斗室弄得一片光明,宛若火光四溅的铁匠炉子。我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住我的脸,动也不动,使我无法睁开眼睛。我有点气恼,猛地举起拳头,那束阳光一下子不见了。我睁开眼,却是一团黑洞。过了一阵子才隐约发现,那是个孩子,晃着小圆镜,玩太阳呢。我也不去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了进来,在我的额上锯过来锯过去的。

我愤怒了,就起身出门,快步上完几十级台阶。我要教训教训那个顽童。然而,一见我来了,那孩子却一脸愉快的表情;而我也不好发作的,因为他是个瘫子。我冲他笑了笑,依然回到书房,写作起来,以免灵感走失。

可是,一连几天的早晨,只要我一坐到书案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它虽无声响,却有一种吵闹烦人的效果。我想我应该跟孩子谈谈:有意打扰别人的工作是不礼貌的,缺乏教养的。我知道这个不幸的孩子,父母只管他的吃穿睡,其余就不过问了;他们上班时,就把轮椅推到门外,让孩子晒太阳,看楼房。

“瓦片,”我叫着孩子的名字,“你干吗要往我房间里照太阳呢?”

“我跟你说话呀,叔叔。”

我惊讶不已。

“我天天看你,好长好长时间了。人家都是一伙儿一伙儿地上班去了,只有你是一个人,在黑房子里。我天天看你的头,头低着——你在里边哭吧?可怜的,又没人和你说话。我让妈妈给我买个小镜子,她说:‘男孩照镜子,多丢人!’爷爷从乡下来了,我才请他给我买了一个……叔叔你干吗哭了?你别哭呀,只要出太阳,我天天早上都给你说话,你不会急死的……”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知道了阳光还有一种语言功能。而告诉我这一知识的,竟是一个下肢瘫痪且一字不识的八岁的男孩!我深感羞愧和渺小,就发奋学习,不耻下问。在那束每天早晨降临的、时断时续的阳光的陪伴下,我慢慢领悟了人类的美好和人类的渴望。终于,我的一部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那天清晨,电视台来了两个人采访我,问我是怎么成功的。我说:“走,到我的书房后,你们就明白了。”我领着客人下到我那霉而黑的房间。然后,我坐到书案前,请他们安静,安静地观赏那束定时出现的阳光。可是,十几分钟过去了,却没一点动静。我忍不住了,就跑出去找那孩子。只见他手里拿着小圆镜,所不同的是,小圆镜被一块白手绢包得严严的。

“瓦片,你今天干吗不跟我‘说话’呀?”

“我,我今天,”孩子露出灿烂而幸福的微笑,“今天有他们跟你说话,我就用不着照太阳啦。”

身后的记者早将这一切录入镜头,而我却丝毫没有感觉。

黑蝴蝶

刘国芳

那时候儿子依偎在他的怀抱里,有蝴蝶飞过来,是黑色的,很大。儿子从他怀抱里挣脱出来,歪歪地跑着去捉。蝴蝶没捉到,倒是他跑过去把儿子捉到了。他说:“莫捉蝴蝶。”

儿子仰着头,问他:“为什么?”

“蝴蝶是人死了之后变的。”

儿子说:“人死了都变蝴蝶吗?”

他说:“都变蝴蝶。”’

“爸爸以后也变蝴蝶吗?”

“莫乱说。”

儿子仍要去捉蝴蝶。他把儿子的一双手捉牢来。这儿蝴蝶蛮多,在他们头顶上翩翩起舞。儿子于是抬着头转来转去,大喊:“这么多人都变了蝴蝶呀!”

他把儿子捉回了家去。

这以后他不大和儿子在一起了。他在外面交了个相好,很漂亮的一个女孩,女孩喜欢他,天天和他在一起。有一回女孩对他说:“我们结婚吧。”

他说:“我舍不得儿子。”

女孩说:“以后我给你生就是。”

他发半晌呆,然后点了一下头。

于是就先和妻子办离婚。办了离婚再收拾东西往外走,儿子拉着他的手,问:“爸爸,你去哪?”

他扯了个谎,说:“出远门。”

儿子说:“爸爸以后不要我了。”

他不好作声。

这时候有一只蝴蝶飞来了。黑色的,很大。他看见儿子盯着它,一动不动。黑蝴蝶晃来晃去飞走了。

他也走了。

以后他便见不着儿子了。他很想儿子。在他想儿子的时候他的新婚妻子便拍着肚皮对他说:“莫慌嘛,我帮你生。”

他想只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