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谍影憧憧:新世纪间谍暗战揭秘
13511500000006

第6章 战争中的“撒手锏”(2)

以色列认为,埃及方面不过是吹吹牛而已,其实根本不敢向以色列发动进攻。就这样,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在以色列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完成了战备部署。

以色列间谍情报机构摩萨德的特工向来以行动迅猛、准确、险中求胜而闻名于世。以色列军队在几次中东战争中获胜,均离不开摩萨德特工及时、准确的情报,但摩萨德特工也有“翻船”的时候。

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前,埃及一个“双料间谍”用错误的情报欺骗了摩萨德,使以色列军队在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军队的突然袭击面前毫无防备,在战争早期就付出了惨重代价。

这个埃及间谍是埃及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据说还是当时埃及总统萨达特的心腹。20世纪70年代初,他在英国访问时,与以色列驻英使馆的摩萨德特工接上了头,表示愿意为以色列提供情报。

摩萨德特工在核实了他的身份后,欣喜若狂,答应了他的金钱要求。不久,这个间谍提供的情报源源不断地被送到以色列总理、国防部部长、总参谋长和军事情报局局长的案头,使以色列及时了解了埃及的许多情况。根据这位间谍的情报,以色列得知,埃及总统萨达特1971年3月访问苏联时曾要求苏联提供包括飞毛腿导弹在内的新式器,但苏联人虽然答应了埃方的要求,却迟迟不向埃方供货,使萨达特回击以色列的战略计划落空。以色列因此而松了一口气,认为埃及根本没有能力向以色列发动一场“愚蠢的战争”。事实证明,这个埃及间谍提供的情报是准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竟然成了摩萨德信得过的“王牌间谍”。

这个埃及间谍所担负的特殊使命实际上是埃及特工部门安排的。埃及方面通过他,故意向以色列透露,埃及将在1973年5月15日向以色列发动进攻,为此埃及在当年春天举行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并征召了预备役人员。摩萨德从其他方面也证实了这个消息,于是以色列宣布全国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虽然后来埃及军队没有发动进攻,但摩萨德还是非常相信埃及间谍的情报。同年8月19日,以色列军队出于同样原因再次进入紧急备战状态,但埃及军队还是没有发动进攻。两次备战使以色列官兵白白耗费了大量精力,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500万美元,也使以色列认为,埃及方面不过是吹吹牛而已,其实根本不敢向以色列发动进攻。就这样,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在以色列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完成了战备部署。

为了进一步麻痹以色列,埃及特工部门指示那个间谍在1973年10月5日,也就是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军队发动进攻的前一天,与摩萨德特工头目在伦敦举行了一次紧急会面,告诉以色列一个“十万火急的情报”: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军队将在10月6日下午6点向以色列发动进攻。可笑的是,摩萨德以为这又是埃及方面虚张声势,没把埃及间谍的情报放在心上。结果,10月6日下午2点,埃及和叙利亚等国的军队突然向以色列军队发起猛烈进攻,仅用6个小时就突破了以军苦心经营多年的“巴列夫防线”。以军措手不及,其损失之惨重可想而知。

★间谍卫星,美国称霸世界的“新武器”

新一代的间谍卫星将装备性能更优良的雷达和望远镜系统,能在任何气候条件下拍摄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军事设施的高清晰度照片。

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美国于1960年成立了全国侦察办公室。这是美国最秘密和最重要的军事机构之一,专门负责间谍卫星的建造和管理工作,每年预算高达60亿美元。

目前,美国政府耗资250亿美元正在实施一项绝密计划,计划研制新一代间谍卫星,以大力提升今后20年内美国卫星侦察和收集军事情报的能力。

此计划由美国秘密军事机构全国侦察办公室于1999年开始实施,其规模超过了美国当年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新一代的间谍卫星将装备性能更优良的雷达和望远镜系统,能在任何气候条件下拍摄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军事设施的高清晰度照片。卫星将在更高的太空轨道上运行,因此隐蔽性大大增强,而且卫星停留在某个区域上空的时间将会更长,从而拍摄照片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

有关专家认为,该计划可能会制造12至24颗新型间谍卫星,其数目将是美国现有间谍卫星数量的2至4倍。目前的间谍卫星每颗重达15吨,造价10亿美元,建造时间长达18个月。估计新一代间谍卫星体积将会变得很小,造价也更低。

为了尽快实现这项计划,许多大公司鼎力加盟,有波音公司、雷神公司、柯达公司和哈里斯公司。波音公司是在长达3年的激烈竞标中击败洛克希德公司后赢得这项卫星制造合同的,有关间谍卫星的设计工作则由政府资助的航天公司承担。雷神公司负责雷达成像和卫星地面控制系统,柯达公司负责制造卫星的照片处理系统,哈里斯公司可能负责研制卫星的通信系统。

★苏联潜艇“做客”瑞典

瑞典军方立即派出直升机在空中监视,周围海岸上的士兵,也一个个全副武装,进入了实战状态。苏联见此情景,只好老老实实龟缩原处。

瑞典是一个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的国家,苏联间谍机构——克格勃为了窃取瑞典的海域情报,经常出动潜艇对其进行海底窥探。

1981年10月28日早晨,瑞典一条渔船发现水中有一个奇怪的东西,马上报告了有关当局。

瑞典军方立即出动军舰、飞机,将它围了个水泄不通。

原来,这是一艘“威士忌”级苏联潜艇,上有苏联海军官兵56人,是一种用于侦察的常规潜艇。

27日夜间,它悄悄潜入瑞典卡尔斯克鲁纳海军基地附近的军事禁区。不知什么原因,潜艇搁浅了。它曾试图开足马力,迅速逃跑,可是没有成功,只好半露半掩地停在水中。

在它的指挥塔上,还挂着一面苏联国旗。苏军在得悉这一事件之后,马上集结了十多艘海军船只,准备前来救援。

苏联驻瑞典大使也要求瑞典政府允许四艘苏联船只前去救助这艘潜艇,但瑞典方面没有答应。

瑞典外交大臣古斯塔夫松还召见苏联大使,对苏联的入侵行径表示愤慨。

对此,苏联实在觉得颜面丢尽,坚决不予接受。但是,潜艇还搁浅在人家的海域,毕竟没有道理。30日晚上,苏联驻瑞典大使只好前往瑞典外交部,言不由衷地表示了“歉意”。

11月1日凌晨,苏联潜艇打算强行潜逃。

这时,瑞典军方立即派出直升机在空中监视,周围海岸上的士兵,也一个个全副武装,进入了实战状态。苏联见此情景,只好老老实实龟缩原处。

由于瑞典政府得理不饶人,苏联艇长和一名导航军官只好到军事禁区外的一艘瑞典鱼雷艇上,接受连续七个小时的讯问。

苏联艇长的解释是,由于“罗盘失灵”,“导致失误”而闯入了瑞典的领海。

可是了解情况的人都认为这纯粹是诡辩。

因为卡尔斯克鲁纳海军基地周围水道狭窄,暗礁丛生,没有高超的驾驶本领,是无法避过设防,闯入军事禁区附近水域的。

为了尽快平息事态,苏联多方向瑞典施加压力。然而,瑞典政府毫不让步。

苏联的无理行为,激起了瑞典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纷纷给政府拍发电报,表示支持政府的立场,坚决与苏联的行为作斗争。

11月5日下午,瑞典首相费尔丁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按照我们所作的调查,这艘苏联潜艇很可能装载有核武器……实际上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瑞典最引人注目的侵犯。”

首相的话当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瑞典有关方面的专家曾进行了调查。他们经过多次放射性测试后得出上述结论,估计艇上装有10公斤的铀238,可能是一种带有核弹头的鱼雷。

瑞典首相发表讲话的第二天,在别国海域停留了十天左右的苏联潜艇,终于摆脱尴尬境地,匆匆忙忙驶回自己的国家。

经过这次教训,克格勃并未有所收敛,他们仍在想方设法窃取瑞典方面的情报。

1982年10月2日,瑞典穆斯克主岛上阳光明媚,微风轻拂,阵阵花香随风而来,沁人心脾。两位巡逻的士兵无意中发现海面上有个东西在迅速移动,并激起朵朵雪白的浪花。

他们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不由得失声惊叫:“天哪!那不是潜艇的潜望镜吗?”

情况立即汇报到海军中将儒德贝格的办公室。

这位将军得悉报告,也不敢怠慢,立即跑步上楼,向总司令荣上将报告。

于是,一场紧张的猎潜战开始了。

瑞典海军出动许多舰艇和直升机,仔细地进行搜索侦听,并投下了第一颗深水炸弹。

可是,这些措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因为当时正值深秋,海水温度较低,而水中含盐量和分层等情况都比夏天复杂得多,给直升机的声呐侦听带来了严重阻碍。

一位水兵嘟囔着说:“好像潜艇专门选择这个时间和瑞典作对似的。”

无奈之下,指挥部只好下令封闭海湾。

由于30多年来的和平生活使一些人早已失去了警惕,他们甚至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神经过敏,把一条鲸鱼说成了潜艇。

但是,专家们都断言:这是一艘外国潜艇,很可能是苏联的,而绝不是鲸鱼。

第二天,直升机又收到水下潜艇移动的信号,他们马上投下两颗深水炸弹,并加紧封锁海湾,以切断这个“不速之客”的逃跑路线。

然而,到了第三天,海面恢复了往常的平静。第四天,潜艇又开始活动起来,直升机观察到水中出现翻滚的气泡、浑浊的水流,并收到了声呐的回声。

这一次,瑞典海军下了狠心,先后投放了12颗深水炸弹。不久,直升机发现水面上浮着近50平方米的油迹。

第五天,瑞典军政要员举行了一次会议,认真研究情况。第六天,带着高度灵敏的声呐装置的打捞舰——“波劳斯”号奉命从演习中赶了回来,直升机的探照灯把海面照得亮如白昼。

荣上将还下令在外层出海口敷设水雷。

下午,两颗每颗重600公斤的重磅大水雷在出海口爆炸,黄昏时分又炸了两颗。

儒德贝格中将欣喜万分,以为潜艇已经触雷。实际上,那艘潜艇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13日,荣上将只好向报界宣布:由于瑞典猎潜设备落后,这艘舰艇可能已逃出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