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谍影憧憧:新世纪间谍暗战揭秘
13511500000042

第42章 情报大战,惊心动魄(4)

此外,谢尔日还希望得到法国最新的代号分别为“西尔瓦”和“普柳里尔”的国民计划与军事计划方面的情报。

然而坦珀维尔这时却另有打算。几年来,他靠出卖情报已经捞了个钵满袋鼓,暗暗打算洗手不干,找个地方躲起来。于是坦珀维尔于1991年7月辞掉了在原子能中心的工作,在距巴黎不远处的艾松镇开办了一所物理学校。他重操旧业,又走上讲台讲起课来。

“那些日子,我昼夜都在想如何与谢尔日断绝来往,但同时又担心他决不会轻易地放过我。”被捕后坦维尔仍心有余悸地这样对检察官说。

的确是这样。不论到哪儿,他都逃不脱克格勃的手心,谢尔日照旧死死地盯着他。经过多方努力和奔走,两个月以后,坦珀维尔总算在法南部城市奥尔斯落下脚。他本想可以安下心过轻闲日子了,可没料到,谢尔日又像鬼影一样紧紧跟来。

转眼到了1991年12月,这时苏联宣告解体,俄罗斯全盘接过了克格勃在法国的活动。谢尔日也把与坦珀维尔联系的事交给了他的一个同事。此人自报家门,说叫列涅,其实他叫瓦廉京·马卡罗夫,系俄罗斯情报机关军官,当时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代表处三等秘书。此后,坦珀维尔依然没有打消摆脱俄国人纠缠的念头。

他曾这样回忆:“列涅待人接物不像谢尔日那样生硬,所以我感到我能逃离这地狱般的陷阱。像谢尔日一样,列涅也常对我发号施令,但许多事我都一口回绝了。整个1992年间,我都在暗暗考虑向谁说我打算甩掉列涅这恶魔,可我就是不知道该去找什么人。”

法国政府对坦珀维尔间谍案立即作出了反应。官方人士惊呼:“这是二战后军事间谍活动中最重大、最严重的事件。”值得指出的是,本案着实有点奇特,坦珀维尔本人也实在糊涂得可以,因为直到入狱,他多半还不知谢尔日和列涅到底是何许人,更不知道他们向他要这要那的真实企图。不过有一点他是不糊涂的,这就是捞钱。

法国情报部门认为,坦珀维尔在1987年至1992年期间大约获得俄国人200万法郎的报酬。对坦珀维尔来说,每个法郎都像是久旱的甘露。他对钱是多多益善。

坦珀维尔被囚禁在巴黎某监狱的一个单人牢房里,因“向外国间谍提供情报罪”,他必须在这里度过15年的铁窗岁月。

★“集装箱”窃走苏联军事情报

该套设备可以发现放射源、记录和积累中子和伽马射线的强度、频谱组成及总剂量,记录经过的距离、大气压、温度,能准确判定地理坐标,并且沿集装箱经过的地方进行全景照相。

1986年年初,前苏联克格勃的反间谍机关破获了一起前所未有的反苏间谍情报活动。从日本发出,经苏联国土——由远东的纳霍得卡运到苏联西部的列宁格勒,再运到德国汉堡的一只集装箱,货物名称为陶器,而实际上集装箱内装有一整套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用以自动侦察苏联由东到西铁路沿线的一系列重要的有关核武器生产、运输、储存、部署的军事情报。

这是一起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日本和德国情报部门参与的情报活动,但是事发后谁也不肯为这一事件承担责任。

原苏联克格勃“苏联国土内反美间谍活动侦察处”处长克拉西里尼柯夫少将公布了在他领导下侦破这一事件的详细过程。

1985年深秋,苏联的克格勃对外侦查部门获取到关于境外间谍机关将利用集装箱对苏联进行间谍活动的情报。

情报指出将有一只装有电子侦察设备的集装箱由日本发出,经苏联转运至西方,只此而已。

此类集装箱有上千只,想从中找出一只可疑的集装箱颇为困难,因为不可能打开所有集装箱的铅封逐个查看。

侦查人员仔细研究了同类集装箱的外观,分析了对方可能使用的侦察设备及其工作方法、可能使用的伪装方式及同其他上千只集装箱相比可能出现的不同之处。经过长时间耐心的寻找,终于发现一只可疑的集装箱,它的四面都有一个窄小的窗口,估计并不是普通的通风口。仔细观察后发现通过窗口可以看到集装箱里照相机镜头。

另外一个使间谍集装箱暴露的特征是它的序列编号——CTIU-1317221。不仅其数字排列有差异,制作方法也不同,不像通常那样用白漆写上去,而是印在纸上贴上去的,初看起来,同用白漆写上去的一模一样。

打开箱之后,又发现一些印好的带编号的标签,这些备份的标签可保证在使用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在需要时也可以贴在其他集装箱上。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集装箱到达目的地后,再一次经苏联领土反方向运回,贴上已准备好的新标签。

小心打开铅封和集装箱的门,首先看到的是码到顶棚的纸箱,箱内装有装饰用的陶器,看到这些工艺品,谁也不会想到这些货物同间谍活动有关。

取出两排货物之后,露出了木制的隔墙。拆去隔墙,人们大吃一惊,这简直是一套奇妙的试验室。

根据克格勃专家的结论,这是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的、处于工作状态的设备,其罕见的技术功能使人震惊。该套设备可以发现放射源、记录和积累中子和伽马射线的强度、频谱组成及总剂量,记录经过的距离、大气压、温度,能准确判定地理坐标,并且沿集装箱经过的地方进行全景照相。

由此可见,这套设备的任务是侦查与生产、储存、运输核材料包括核武器和装备核武器有关的军事目标。

经过计算机对两台专门制作的执行器里面已经积累的信息分析,计算机可以显示带有坐标系的沿铁路运送的核弹药和弹头、带有核武器的装置及其他放射源的位置。

所有信息记录在有加密功能的磁带里,其容量允许记录0~1000次放射源资料。所带电源可以保证设备不间断工作三个月。

这套间谍设备是1982年生产的,后来又予以改进。所用仪器标有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公司的商标,主要部分是美国公司的产品,如计算机是“NCR”公司和“RSI”公司的产品;电瓶是“NP”和“MRC”公司的产品,电池产自“NRC”和“TNC”公司,这些企业和公司所提供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生产标记。但这并不能就说明是这些公司或者他们国家的情报机关参与了这次行动。

是谁制造和拼装了这套复杂而稀有的设备?是谁设计了利用间谍集装箱沿遥远的西伯利亚干线进行侦察行动的计划?谁找的日本发货人和汉堡的收货人?又是谁作出这样冒险的决策?

集装箱的“旅行”由日本开始到德国汉堡结束。集装箱应该是在日本领土上精心伪装和安装的。箱中装有非标准货物——数吨重的间谍设备,安装这些设备需要时间,要有专门的场地以便掩人耳目,需要懂行的熟练人手。

很明显,没有官方的参与或默许是办不到的。但是日本政府对苏联官方就间谍集装箱提出的交涉实际上没有作出答复。

日本的集装箱运输公司“CNENPD-MAPY”可以从嫌疑人名单排除,因为它只是将已铅封的集装箱运到苏联港口。

作为中间人和转运人的“TKK”、“C·H”公司也只是接触到已封闭和铅封的集装箱,何况“TKK”本身也是受害者。

因为由于这一事件给苏方造成了损失(未预见的海关支出、集装箱总站的“多余”工作、集装箱的滞留),苏联当局对“TKK”公司罚款50万美元。

1987年2月5日“TKK”公司向日本东京地区法院起诉“C·H”公司(发货人)和“MCY”公司(海关代理和理货员),因欺骗货物中转人并为其带来损失而要求赔偿1亿日元。

1990年4月,经过三年的审理,该案件以无结果而告终。法院无法找到间谍集装箱的装配和发货人;无法确定集装箱中23的陶器是怎样被换成间谍设备的;边防和海关官员怎么能放过这样的货物也成为解不开的秘密。

法庭曾经提到一名叫霍利·卡多罗的人——陶器的实际发货人,他是亚洲马鲁得金运输公司的业主,日本人,50岁,加利福尼亚大学附属商业学校毕业。1968年成为美国公民,住在夏威夷岛火奴鲁鲁市。

该人1985年12月6日和7日将陶器装入由美国“h”公司租来的集装箱内,12月9日用“TKK”公司提供的铅封封好箱子,然后将集装箱运至横滨港集装箱总站,并经过“MCY”公司转给“TKK”公司。

当苏联克格勃截获间谍集装箱后,霍利·卡多罗失去踪影,从地面上蒸发了一样再也无法找到他,无法传唤到东京。克格勃曾试图找到这位在非常关键的时刻消失无踪的人,但未能如愿。

显然,美国中央情报局不会再让他出头露面,这是整个间谍行动的关键环节。只有这一招才会使这一事件在暴露之后无从查找,不了了之。

那么从收货人那一方能否查出线索呢?

间谍集装箱的收货人是汉堡的居民,名字是拉曼·格列斯·普莱斯,公开身份是几家小餐馆的业主,但据说经济状况不太好。

1985年年底为了购买和运输这批装饰陶器,普莱斯向日本C·H公司董事长支付了一笔巨款。有趣的是“丢失”装有彩陶的集装箱之后,他并没有去报失和查找。

就间谍集装箱一事苏方曾正式向德国当局通报,并要求查明收货人普莱斯的情况,但是迟迟没有回复。

这一间谍故事由于当事人——发货人卡多罗和收货人普莱斯都无从查找,苏联当局只能自认倒霉。

★美国务院隔墙有耳

联邦调查人员携带经过伪装的探测仪,在高八层,占地两个街区的国务院方形大楼的走廊里秘密搜寻了几个星期,才发现无线电信号是大楼内一个会议室的窃听器发给外部间谍的。

2000年12月,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显示,自夏天以来,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馆二等秘书古谢夫窃听了美国国务院50~100次的会议内容。

古谢夫年方55岁,系莫斯科间谍机关技术部雇员。在被发现操控一个安置在美国国务院高层会议室内的窃听器后,古谢夫在美国国务院附近被联邦调查局及国务院安全部门的特工逮捕,并受到了短暂的拘禁。不过,由于他享有外交豁免权,所以没有被起诉,但他已被美国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物”,而必须在10天内离境。

美国特工从2000年夏初注意到,一名俄国外交官开始定期光顾美国国务院外围的街道。通过对他每周一次的活动进行周密观察之后发现,他停放汽车的位置表明似乎是在接收电子信号。联邦调查人员携带经过伪装的探测仪,在高八层,占地两个街区的国务院方形大楼的走廊里秘密搜寻了几个星期,才发现无线电信号是大楼内一个会议室的窃听器发给外部间谍的。一名官员说,为了激发窃听装置启动工作,俄国间谍必须把汽车停得很近,也只有在这时才能搜寻它的位置。为此美国采用反间谍手段查到了古谢夫的秘密——联邦调查局和国务院官员在国务院会议室假装开会,故意让古谢夫窃听,引诱他上钩,最后终于挖出了他。

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表示,虽然俄罗斯间谍在美国务院安装了窃听器,但窃听器并未安装在经常讨论重要事务的办公室,俄间谍未偷听到高度机密的情报。

窃听器安装在国务院大楼七层,进行海洋、国际自然环境和科学等问题研究的会议室墙边木缝里,那儿离奥尔布赖特的办公室很远。一些官员说,他们对俄国间谍选择在这个房问里安装窃听器感到很困惑,因为那里所发出的消息可能是外国毫无兴趣的。尽管这个办公室偶尔也会用作讨论别的问题。

窃听器的安装手法十分专业,而且还特意涂成与会议室相近的颜色,普通人难以发现。令人奇怪的是,美国调查人员至今仍未发现有任何证据显示,古谢夫曾经进入过国务院大楼,所以在楼内安装窃听器的无疑是另一个人。调查人员相信俄间谍一定得到大楼里的人的帮助,因为安装窃听器不是进入大楼一两次就能办到的。而且安装窃听器的手法不像是俄间谍干的,因为他们不会将窃听器安装在那么硬的木头里,还涂上迷惑人的色彩。

美国调查人员已经与国务院大楼内的几百名官员分别谈过话,力图发现这一窃听器是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安装的,但一无所获,只好在报告中说大楼里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嫌疑。在联邦调查局和国务院安全部门的官员紧张地追查后,国务院发言人吉姆·科雷说,经过大规模的搜查,相信大楼里已没有第二个窃听器了。

为加强防备,一位美国资深官员要求每个官员进入国务院会议室开会前都要接受检查,每次会议开始前对会议室进行检测、录像,并将所有的材料封存以备事后审查。

在莫斯科,俄罗斯外交部一官员则指责华盛顿此举不过是在玩“以眼还眼”的游戏,是为了对在此之前一个月一名美国外交官被俄罗斯驱逐出境而作出报复,他还声称华盛顿对古谢夫作出的指控“站不住脚”。白宫高级官员也听取了这起事件的简报,但没有立即发表评论。这起间谍案被视为美俄两国在冷战时期间谍案活动高峰的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