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谍影憧憧:新世纪间谍暗战揭秘
13511500000041

第41章 情报大战,惊心动魄(3)

这时已经是同年的9月了。这天,美国海军情报部从佐世保雇用的一艘大型日本渔轮按时出海了。渔轮上悬挂着日本旗帜,船员们也都是日本水产公司的渔业职工。美国的情报官、驯兽员,以及间谍海豚,就隐藏在这艘渔轮上。渔轮穿过对马海峡,沿日本海北行,一直来到大彼得湾的南部。海湾的对面即是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母港了。这是预定的位置,可以影影绰绰地望见军港内的舰船。船舱内,美国情报官打开无线高速发报机向岸上发出了联络信号。很快,对岸作出反应,传来同样的信号。这说明派往军港进行现场观察的间谍,已经到达了指定位置,并且,苏联新型核潜艇正停泊在军港内,暂时无离港出海的迹象。情况正常,可以行动了。美国情况官向收买的日本驯兽员下了行动指令。

驯兽员在船员们的协助下,用绞车将盛海豚的大水箱放入海中。憋屈了许久的海豚,立刻蹿出水箱,在大海里畅游嬉戏起来。驯兽员接着下渔轮,坐上了一只机动小艇。他驾驶着小艇,一边招呼着欢悦蹿跳的海豚,一边向大彼得湾行驶。

距离军港越来越近了。港内停泊的舰船已变得相当清晰。驯兽员停住小艇,将海豚招呼到跟前来,把特制微型探测仪送到嘴边让它叼住,然后轻轻地摸摸它的后背,向前一推。训练有素的海豚立刻领悟了主人的意思,叼着微型探测仪朝前方的军港游去。

间谍海豚顺利地游进了军港。港内停泊着许多军舰,海豚一时间找不到它所熟悉的那三个长而圆的东西(核潜艇模型)。它叼着微型探测仪,在港内舰艇之间来回穿梭游动,寻找目标。海豚在港内无拘无束地转悠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核潜艇的停泊位置,于是欢快地游过去。它虽然不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却知道只要把嘴里叼的小东西(探测仪)往那三个长而圆的大东西(潜艇模型)底部一贴,主人就会奖励自己好吃的。它游到最近的一艘核潜艇旁边,把嘴里的探测仪往底部一贴,立刻掉头游向大海深处。

在日本渔轮上焦急等待的美国海军情报人员收到信号后,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虽然海豚完成了任务,没有辜负主人的希望,但这并不等于美国情报人员已经取得了最后胜利。因为那只微型探测仪就像飞机上的黑匣子,虽能记录核潜艇活动时的各种信息,却不能及时把所录取的信息自动传回来。这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客观环境不允许它自动发回电波信号。显而易见,若给微型探测仪设置了自动发射信号的功能,美国情报人员虽然能够及时收到信息,但苏联潜艇的传感系统也能收到,这样事情就会败露。美国人必须让苏联人毫无知觉。

安置完毕探测仪,美国情报人员带着间谍海豚,又乘坐日本渔轮返回了佐世保。接着是耐心等待苏联新型核潜艇出海活动。

苏联核潜艇终于离港出海了。它们静悄悄地驶出大彼得湾,经日本海,穿过宗谷海峡,驶入辽阔的太平洋。

几个星期后,苏联核潜艇完成了出海任务,又返回军港停泊。美国海军情报人员立刻又乘日本渔轮出海了。他们像前一次一样,把间谍海豚派了出去。海豚毫不费力地找到了核潜艇的停泊位置,用嘴把那个微型探测仪从核潜艇底部取下来,叼着游回了主人身边。至此,“海豚行动计划”全部完成。

接下来,美国人对探测仪获取的信息进行了彻底的研究分析。他们很快就得出了结论:苏联新型核潜艇之所以噪音低、速度快,主要是制造潜艇推进器的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推进器的精密程度,基本赶上了西方国家的水平。但是,苏联人的制造技术为什么会提高得这么快呢?美国人却百思不得其解。

为了搞清原因,于1986年年初,美国国防部派出了许多间谍,秘密地潜入苏联境内进行调查。很快,他们便把原因查清楚了。原来“罪魁祸首”是日本的东芝机械公司和挪威的孔斯贝格公司。这两家大公司合谋,于1982年12月至1983年6月,以77亿日元的价格,向苏联出售了4台可以制造核潜艇推进器的大型电脑控制先进机床,助了苏联一臂之力,使得苏联的核潜艇制造技术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不用说,这笔机床生意自然是在令美国头疼的苏联克格勃的暗中保护下干的。

1986年年末,美国国防部正式向日本提供了有关东芝公司出售给苏联先进机床的材料。日本政府不敢怠慢,一方面严厉处罚东芝公司,一方面派人向美国道歉。与此同时,日本警视厅也出动警力,逮捕了参与机床交易的有关人员,查抄了公司事务所和14名职员的家,4个人被起诉到法院。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也被逼“引咎辞职”。这就是曾轰动一时的“东芝事件”。

★原子能专家出卖法国核机密

坦珀维尔的间谍活动有时看起来简直到了可笑而又原始的地步。他多次在原子能中心秘书处办公室,放心大胆地复印一份又一份机密文件,居然没一个人过问或注意他在那里干什么。

1992年夏天,伦敦有个自称叫奥钦柯的人(前克格勃招募的间谍)向英国情报部门提供了前克格勃在法国从事间谍活动的有关情况,其中涉及坦珀维尔。9月11日,英国内务部长致函法国司法部长,向他通报了奥钦柯的上述供词。信中特别指出:“有迹象表明,俄国最高领导人已下达命令,要其情报人员在严格遵守一切必要防范措施的前提下,继续与坦珀维尔保持联络。”

法方接此情报后立即采取紧急行动,第二天就派出两名特工在坦珀维尔所在地奥尔斯市对其进行严密跟踪。

1992年9月14日上午9时,坦珀维尔一脚刚迈出家门,这两名特工和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察突然冲出来。这人还没回过神来,他们便蜂拥而上,用手铐死死地将他铐住。

挡不住的金钱诱惑

坦珀维尔出生在法国北部一个小城。他9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自幼聪明过人。从踏进小学校门到大学毕业连连跳级,学习成绩一向全优。大学毕业前夕,他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在刚开始工作时就已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核物理学家了。他的优异成绩是来之不易的。因家庭生活拮据,他边上课边在一所私立学校代课。他好像天生就是当教师的料儿。他那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讲解总是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每每赢得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和交口称誉。

一分辛苦,一分收获。讲课挣来的钱不仅解决了坦珀维尔的学费,而且口袋里还有足够的零花钱,再也不像昔日那样囊中羞涩了。他就这样完全靠自力更生上完了大学。坦珀维尔也许是从这讲课中尝到了甜头吧,被分配到萨克尔研究院(法国原子能中心分院)工作后,仍然继续抽业余时间在一所学校讲课。但坦珀维尔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会由教学而跌入陷阱不能自拔。

一切都得从1987年年初讲起。

一天,一个自称叫谢尔日的人亲自找上门来。这人1.8米以上的个头,西装革履,风度潇洒。一见面,他就彬彬有礼、满脸笑容地说是慕名而来,因为他早就听说坦珀维尔学识渊博,课讲得生动活泼,常常博得学生满堂喝彩。接着谢尔日又异常谦虚地说他的物理学成绩还马马虎虎,但对数学却完全外行,因此他想请坦珀维尔为他补习一下数学。每堂课他愿支付300~400法郎,而且还是现金。至于其他情况,谢尔日一概避而不谈。坦珀维尔也不是好奇之人,所以也就未加细问。

听这人的口音,坦珀维尔竟认为他是英国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商人。实际上,谢尔日的真名叫谢尔盖·斯米廖夫,系克格勃军官,时任苏联驻巴黎使馆二等秘书。他的任务是在法国原子能中心及其下属单位物色合适人选为克格勃充当间谍,进而提供法国有关核武器研究与试验等方面的情报。

尽管此时的坦珀维尔出有轿车,入有华室,早已不是学生时代的那种穷酸相,他对谢尔日刚才的“报价”仍然怦然心动,于是便爽快地答应了这位不速之客的请求。

谢尔日心中窃喜,第二天便来听课了。这位新“学员”勤学好问,竭力与坦珀维尔套近乎。他借口学习需要,待混熟后便开始向这位老师索取一些文件资料。坦珀维尔对他这位学生用功学习深表钦佩,很乐意满足他的要求。

但起初他向谢尔日提供的资料仅限于各种杂志、工作报告及其他一般性科技资料。这些都不涉及法国在核物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就。谢尔日并不以此为满足。为博得坦珀维尔更大的信任,谢尔日除按时支付“学费”外,每次都特意多给一些,隔三差五还请坦珀维尔到饭馆吃喝一顿。

就这样一来二往,他们两人的关系日渐亲密,后来简直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精明的谢尔日眼看时机已经成熟,便趁势向坦珀维尔提出更多的要求。那口气也变得不容置疑,越发具有威胁性了。由此坦珀维尔跌入谢尔日煞费苦心设置的陷阱。

1988年1月至9月间,谢尔日和坦珀维尔每两个月接一次头。会面地点是巴黎市郊的一些小酒馆,时间是晚上8点到9点。几乎每次都是坦珀维尔前脚刚通过小酒馆的门槛儿,谢尔日就像是突然从天而降似的,后脚紧紧地跟了进来。

他们装作普通顾客,一边美餐对酌,一边开怀畅谈,说到兴头时,毫无顾忌地纵声大笑。每当酒足饭饱走出酒馆,坦珀维尔总要在浓重的夜色里,将从萨克尔研究院带出的机密文件不动声色地悄悄递给谢尔日。作为回报,谢尔日每次都塞给坦珀维尔一个鼓鼓囊囊的纸包,内装两千至四万法郎现钞。

越陷越深

“为提高谢尔日的专业知识水平,我曾多次向他提供机密文件。谢尔日说他是在一个什么科研部门工作,但他没说单位名称,我也没问。”

被捕后,坦珀维尔这样回忆说:“当然,我意识到我这样做无疑是卷进了一种危险的游戏。但谢尔日威胁说,即使我躲到天涯海角,他也能把我找回来。我总感到他对我的私生活简直是了如指掌,远远不是我对他讲的那些。我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谢尔日的手心中了。”坦珀维尔就这样欲罢不能,只好硬着头皮干下去。

坦珀维尔在待人接物方面很会耍手腕。他善交际,人缘好,博得了人们的好感。平素他过的完全是单身汉生活,爱爵士乐,人称“快乐单身汉”。坦珀维尔酷爱读书,博学多才,工作出色,深得上司赏识和重用。

1989年10月1日,坦珀维尔正式上调到了法国原子能中心。到任后又经严格审查,他获准接触国防机密。谢尔日得知后高兴极了,不禁又对他大大夸赞了一番。不久,坦珀维尔便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同其他核物理学家一起研究法国在穆鲁罗瓦岛历次核试验的结果。随后他又获准接触法国在太平洋地区多次进行核试验的代号为“火山”的大量情报资料。

谍海畅游,得心应手,坦珀维尔喜不自胜,从此便越发无所顾忌,大胆放手了。

1989年9月至翌年4月,坦珀维尔先后向谢尔日提供40多份机密文件,其中有原子能研究中心年鉴。年鉴明白无误地记载了法国在军事方面实际利用原子能的详细情况。

坦伯维尔在为苏俄充当间谍期间,先后向其提供的各种机密文件达6000多页,其中大部分标有“火山作战计划”字样。这些文件包括“火山作战计划”工作总结、1979至1990年穆鲁罗瓦岛近40次核爆炸分析报告以及1991年4次核爆炸指标。

虽然以上文件只涉及到法国一种核武器的有关情况,只字未提其制造方法,但透过这些情况却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法国在1989年至1990年间所达到的技术水平,从而使获得这些文件的国家得以借此改进其核武器或从事核武器研制。以上核心机密的泄露对法国国防无疑是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

坦珀维尔的间谍活动有时看起来简直到了可笑而又原始的地步。他多次在原子能中心秘书处办公室,放心大胆地复印一份又一份机密文件,居然没一个人过问或注意他在那里干什么。坦珀维尔把复印好的文件(内有许多是照相复制件)装到日常用的塑料袋里,下班后大模大样地走出原子能中心,谁也没想到去搜查他。这一切不禁使人联想起一部很糟糕的间谍影片,甚至约定的暗号也像是取自这部影片似的。比如奥尔斯市一个游泳池旁的电话亭跟前放的橙子皮表示应紧急会面。如果谢尔日有什么问题要找坦珀维尔,他就把一些玫瑰花瓣撒到奥尔斯桥下。当谢尔日将坦珀维尔放置的文件包取走时,他就放下一盒“丹希尔”牌香烟。随着时间的推移,谢尔日的要求越来越高,胃口越来越大。他不再仅仅要坦珀维尔提供法国核试验方面的情报。1991年6月的一天,谢尔日一见到坦珀维尔就急不可耐地要他设法调往拉哈格核材料加工厂工作,因为该厂引起了克格勃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