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选贤任能(中华美德)
13491700000041

第41章 一个人的瓦尔登湖

如果有哪一天,肯定会有这一天,你厌烦了都市生活,想去远郊或是乡村去荡涤一下不堪重负不甚清爽的心灵,结果却发现竟找不到一处理想的所在时,也许有一个人可以带你去一个地方。

那儿不是天堂,胜似天堂那儿的风景很美,但并不宏伟,甚至是卑微的。不常去游玩的人,不住在它附近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住,但它却以清澈和深邃著称。它半英里长,圆周约一英里又四分之三,面积约六十一英亩半。它岁月悠长,处在四周围是松树林和橡树林的中央。曾经有一个游人在那儿这样度过他的一天又一天……在温和的黄昏中,我坐在船里弄笛,看到鲈鱼游泳在我的四周,好似我的笛音迷住了它们一样。而月光旅行在肋骨似的水波上,那上面还凌乱地散布着破碎的森林。

我一次次探险似的来到这个湖上,在夏天的黑夜里,在水边生了一堆火,又在钓丝钩上放了虫子作鱼饵,钓起一条条鳘鱼……这样一直到深夜——是深夜!才把火棒高高地抛掷到空中,看它们像流星焰火一样,从空中落进湖里,发出一些响亮的咝咝声,熄灭……于是我就在完全的黑暗中摸索。我没有一丝害怕,我完全享受着此刻和当下。我用口哨吹着歌,穿过黑暗又上路回到人类的集合处。可是现在我已经在湖岸上有了自己的家。一个人的森林,一个人的湖;一个人的村子,一个人的家。

——梭罗。瓦尔登湖。

出生于康科德城20岁就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梭罗,1845~1847年,形单影只,拿了一柄斧头,在无人居住的山林中的瓦尔登湖畔住了2年。1862年,44岁的梭罗病逝,留下了日记39卷。他的一生如此简单而孤独,却馥郁而芬芳。《瓦尔登湖》在1854年出版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注意,甚至还受到詹姆斯·洛厄尔以及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的讥讽和批评。但著名作家乔治·艾略特在1856年1月,却在《西敏寺周报》上,给它以“深沉而敏感的抒情”和“超凡入圣”的好评。

如果你是一个自以为是,只知道要按照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来规规矩矩地生活,你肯定受不了你所毫不理解的事物的价值,并会很自然甚至鄙夷地把梭罗那种有历史意义的“离群索居”行为,看做不切实际的幻梦虚妄我们的城市太大,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我们的欲求太多,我们的精神压力太重!因为,我们不甘寂寞,更有一颗不满足的心我的一位白领朋友,年薪30万,房子、车子、妻子、孩子、票子都有了。有一次他对我说,一天晚上,很晚很晚了,他还睡不着觉!于是起床,踱到阳台,推开窗,看到的是眼前依然灯火通明的水泥森林,这令他更加烦躁。

——你知道午夜那刻,我最想看到的是什么?他问我。

——家乡的麦子……望着朋友镜片后疲惫的双眼和因压力过大而早秃的大脑门,我一下子看到也理解了他内心的真实。

《瓦尔登湖》,一本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有独到之处的智慧之书,静静读它,一定能在浮躁的社会,在喧嚣的都市,在你难以入睡的午夜为你绽开一片宁静的“麦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也许在当下社会,我们很难做到像梭罗那样。但是每个人心中始终应该辟有一隅,留给真实安静的自己,留给“瓦尔登湖”,留给家乡麦子沁人的香……——梭罗。瓦尔登湖。一个人的湖。

——平静和简单,你也可以试着去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