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选贤任能(中华美德)
13491700000034

第34章 月事

鸿蒙初开,月即存焉。唯人类诞生以后,月才生出许多故事。

月下宜谈情。从古至今,有情人都喜欢在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在炎炎烈日下,有谁去倾情赴约?所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才更具情调;因为月能成其好事,所以,中国人干脆把撮合婚事的媒人称为月老,使这一以混嘴为职业的俗人也平添了几分雅致;又因月下难成眷属,所以月传达出的温度更易让旷男怨女触目惊心,一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不是分明折射出了怀春少女林黛玉情丝无法寄托的内心孤独吗月下宜饮酒。酒性刚烈,月性柔媚,正好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独酌如李白,把一生坎坷,满腔诗情付与明月,欲言又止,欲说还休。多一事一物俗矣。群饮如东坡,三五知己,在江夜泛舟饮酒,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助酒兴,喝得杯盘狼藉,不知东方既白。此境若何,少一事一物亦俗矣。此时之月,与人融为一体,是生命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月下所宜之事,不胜枚举。月下抚琴,人琴一体,从心灵里流淌出的音乐与虫鸟和鸣。如怨如诉,如歌如泣,夜愈静寂而声愈清远,琴声戛然而止而余韵袅袅不绝;月下舞剑,清辉寒光,乱影扫地,寂然无声,而舞剑之人的胸中丘壑,却已和剑气风云际合,已成雷霆万钧之力矣。月下追人,更臻绝唱。载诸史记,汉相萧何,考其一生行止,乏善可陈,唯“月下追韩信”,至今传为美谈。可以想见,在楚汉争霸的激烈过程中,他的阴险,他的狠毒,他的伎俩,他的诈变当是无所不在。独此一事,他流露了真情,因为明月,他一纵轻骑,挽留住了去意已定的赫赫大将,从而改写了历史,也定格了他虚怀若谷、求贤若渴的名臣形象。

月的千姿百态,让人浮想联翩。曹操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我们见出了他的雄才大略。苏轼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我们见出了他的豁达豪放。柳永说,杨柳岸,晓风残月。我们见出了他落魂无奈。张九龄说,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我们见出了他的绻缱缠绵……月有时间,吟哦秦时明月,让人倍增几缕怀古之幽情;月有距离,感受近水楼台,让人平添几分成功的喜悦;月有季节——春秋夏冬,不唯是岁序更迭,亦映带着人的喜怒哀乐;月有大小——亏盈缺圆,不唯是晦明变化,更寄托着人的悲欢离合。

月不仅是身体的表达,月还是思想的延伸。

中国现代史上有两位巨人,一位是政治巨人毛泽东,一位是文化巨人鲁迅。他们在如何“对月”,曾经引起过我的极大兴趣。在《毛泽东诗词集》中,凡六十七篇,有八处写月,有一处最是让我怦然心动,那是真正的“晨月”。1935年2月,娄山关前,霜晨月下,长空雁叫,毛泽东所率领的中央红军即将与敌人展开一场生死激战,此情此景,此山此月,能不在诗人的心中生出无限感慨?能不在诗人的笔下化作满纸云烟?这弯苍凉清寂的晨月,也因其见证了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苦难历程,而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诗之中。鲁迅诗文,卷帙浩繁,令人激赏的写月之处,多不胜数。这位民族苦难的承受者和国民精神的播种人,当他在“月光如水照缁衣”下徘徊,我们更加见出了他灵魂的孤独与痛苦;当他在“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下坐望,我们更加见出了他思想的深刻与清醒;当他在“窘得发自的秋月”下伫立,我们更加见出了他性格的坚韧与刚毅。

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了月球。对他个人来说,只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是经历了几千年,才迈出的一大步。人类终于把奔月神话变成了登月现实。欢呼之后,我们更加忧虑,真的有一天,我们成了月球的主人,我们是否还持一种温馨而又宁静的心境去吟诵《春江花月夜》?去观赏彩云追月?去聆听《二泉映月》……我们是否还能保证我们在地球上做的蠢事、闯的大祸不在月球上重演:战争四起,毒品泛滥,污染严重,瘟疫猖獗……我们是否还有足够的勇气和心智向孩子们讲述关于月的诗词、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