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迎面撞上禅2:万物有情
13425500000006

第6章 寻常日子里的大道理(5)

形成宇宙的能量来自哪里?形成能量的东西又源自何处?……可以肯定它不是上帝造的,而是本来就有的。所以佛陀说,没有第一因,不生亦不灭。

假如,我们以地球人类自己的形象为标准,我们永远也找不到地外文明;假如,我们用习惯的思维方式探索宇宙乃至人自己的生命,我们必将面临无数歧路!

芥子纳须弥,是禅者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美妙的禅机,能体会到禅的神奇。

心语

佛教类似于"芥子纳须弥"的文句,还有:一粒沙中藏世界,毛孔收刹海,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等等。

在禅的思维中,没有分别,泯灭对待(对立),认为宇宙万象,相即相入,互融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空间上,一粒微尘,即与广博的宇宙相即;在时间上,一念之中,亦与千百万年相即。所以,不但须弥纳芥子,芥子也可以纳须弥。

芥子与须弥山可以互相包容,禅的理念自然也能与社会相通。茫茫大地,芸芸众生,我们每一个个体,犹如微不足道的芥子。如果我们只是关注自我,沉湎自我,芥子永远只是芥子;若是我们将自己融入社会,胸襟广阔,心系苍生,便可包容宇宙。你融入世界之中,世界也就融入你的心中。对一个胸怀天下的人说来,须弥山真的不过是一粒小小的芥子;个人之间的种种恩怨,种种不平,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水坦然平,敲冰来煮茶。

这首偈子,是南朝著名居士傅翕(xī)所写。傅翕乃弥勒菩萨的化身,故而人称"傅大士"。傅大士此偈,幽默调皮,却又真性宛然,妙理深远。无独有偶,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1〕(WilliamBlake)也写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

3.不是众生不是佛

兴善惟宽禅师,拜谒马祖得其心要后,从大唐贞元六年(790年),开始历练禅道于吴越之间,行化传禅于大江南北。贞元一十三年,他行脚来到了少林寺,被僧众留了下来,住持在这禅宗最早的祖庭。

有僧人问:"狗子有佛性吗?"佛说,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僧明知故问,自有其用意。惟宽禅师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有故意横身虎口,才能看清猛虎究竟有几颗利齿!他不动声色地说:"有。""和尚,请问你有佛性吗?"这僧像是头顶一把大伞,无法(发)且无天,露出了伶牙俐齿。

惟宽禅师出人意料地说道:"这个嘛,我倒是没有佛性。"僧人一愣,坠入五里雾里了:"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和尚你为什么没有?"惟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因为我不是一切众生!""既然不是众生,莫非你是佛?"惟宽禅师大摇其头:"我也不是佛。"

"不是众生,不是佛,那你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惟宽心如止水,说:"我也不是东西。"这学僧毕竟习禅有时,似有所悟,隐隐约约感到师父是在引导他契入禅机,马上追问:"不是众生不是佛不是物,可以看见、可以思虑吗?"惟宽禅师见火候已到,将禅机之微妙和盘托出:"思虑不能到达,拟议不能认识,所以叫不可思议。"这僧恍然大悟。

禅,是知识,却不单单是一种知识;因此,禅的意境不是单靠理性思维、逻辑推理、比拟想象所能明白的,它更需要我们以自己的心灵去贴近,去体验。也正是因为如此,惟宽禅师堵死了那学僧的一切思路,让他欲进不得,欲退无路,欲罢不能,从而翻然顿悟!

元和四年(809年),唐宪宗李纯请惟宽禅师进京,住持皇家寺院大兴善寺。由此,他被称作"兴善惟宽"。

皇帝老子崇敬有加,朝中大臣、社会名流自然更是趋之若鹜,争先恐后。一时间,到兴善寺学禅问道的名士、巨卿来来往往,不绝于途,车如流水,马若游龙。这其中,就有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大才子、大诗人白居易。

宪宗李纯是唐朝中后期少有的比较清明的皇帝之一,他开创的元和中兴,使得一度苦难深重的中国老百姓过了一段幸福时光。他登基不久,亲自出题选拔人才。就是这次考试,使得中国文学史上两位重量级的人物--元稹和白居易脱颖而出。那时候,白居易仅仅是个九品的皇家图书馆的校对员(校书郎)。他所撰写的一百多首乐府长诗,对时事多有规劝讽刺。唐宪宗看后不但不生气,反而擢升他为翰林学士。

白居易诗名动天下,文章冠九州,是百年罕见的大才子,又刚刚得到当朝天子赏识,可谓春风得意。因此,他在惟宽禅师面前说起话来也是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禅宗号称"不立文字"。你是禅师,为什么还要说法?"面对这无理的问难,惟宽禅师宽容地一笑。他知道,像白居易这样恃才傲物的读书人,虽然聪明盖世,学博天下,却也偏执得可爱。若是逆其锋芒,挫其锐气,适得其反,必然引发无休无止的争论;并且,他们还酸得可以,往往为了面子而固执己见。因此,惟宽禅师对白居易晓之以理,娓娓道来:"佛的最高智慧,体现于身,是为"律";讲说于口,则为"法";作用于心,就是"禅"。律,法,禅,这三者之间是三而一,一而三,应用虽有三种,其源流却是一致的。这就如同江、河、淮、汉,四条江河的名称虽然不同,但水的性质并无多大的差别。因此,在悟道的人看来,律就是法,法不离禅。白翰林你何必要在它们中间妄加分别呢?"白居易认识一位宗实和尚。这个宗实本是当朝位居人臣最高的三公之一樊司空之子,他本人也曾官拜翰林,是白居易的前辈。白居易对他甚是敬佩,曾赠诗曰:"荣华恩爱弃成唾,戒定真如和作香。今古虽殊同一法,瞿昙抛却转轮王。"瞿昙,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俗名。由此可见,白居易对佛教,对禅宗甚有了解。所以,他听了惟宽的一番话之后,略微思索了一会,说:"既然没有分别,那么,用什么来修心呢?""此心本来没有损伤,为什么要修理?禅心空空灵灵,无论是污染还是清净,一切思虑、念头都不要产生。"为了强调这一独特的观念,惟宽禅师说了一首偈子: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无论垢与净,一切勿念起。

到这里,白居易就不懂了。如同我们不懂六祖的"不思善,不思恶"一样。恶的是不应该想,难道善的也不能思量吗?一千二百多年前,善解人意的白居易为我们也为他自己问道:"污垢的自然不可思念,难道连清净也不可思念吗?"惟宽禅师见白居易憨直得可爱,笑了笑,似乎不着边际地问道:"白翰林,金屑是不是很珍贵?"白居易变成了和尚--变成了身高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他不太明白惟宽禅师的用意,只好据实而答"金银珠宝,金子排在所有贵重财物之首,当然很珍贵了。"惟宽又问:"金屑既然很珍贵,将它放入你眼中如何?"我们每一个人都体会过眼里落入异物的滋味吧?俗话说,眼里容不得沙子。

不管是金沙石沙,落入眼中都只有一个的结果--难受。是啊,若是一块陨石砸到你头上,你是否还会挑拣它是石质、还是铁质乃至金质?

惟宽禅师不紧不慢地说:"禅心无念,无住,犹如人的眼睛,任何东西都不能存留。金屑虽然珍贵,落入眼里也就成了病。"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贵,在眼亦为病。

惟宽禅师所说的道理,白居易虽然懂了,但他还有一点疑惑不解:"既不修心,也不要思虑,还不能起心动念,这与凡夫俗子有什么区别?""凡夫虚妄执著,局限于自己的见解,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所以烦恼不断。若是去除无明与执著,就是真正的修行。而真正修行的人既不能太勤快,又不能太倦忘。过分勤快就近似于执著,倦忘则落入愚痴。这就是修禅的心法要领。"白居易从此深信佛法。他在写给神照禅师的诗中说:"心如定水随形应,口似悬河逐病治。曾向众中先礼拜,西方去日莫相遗。"他对禅宗更是崇敬十分,为政之余精诚参究。

后来,马祖道一的另一位弟子--佛光如满禅师,被皇帝老子请入宫中宣讲禅旨。白居易正式拜佛光如满禅师为师,号香山居士。他由如满禅师传授了心法,潜心参禅,终于心开得悟,成为如满禅师的禀法弟子。而且,他还受了大乘金刚宝戒〔2〕,成了一名虔诚的居士。也正是禅悟启迪了他的般若之智,他的诗文变得更加平白,内涵却愈发深邃。

景深

大诗人白居易未悟道之前,在做杭州太守时,听说城外秦望山上,有一位长年住在树上的鸟巢禅师。鸟巢不但行为奇特,禅法更是神奇莫测。于是,白居易带着随从前来拜访。

果然,在一株亭亭如盖的巨大松树上,有一个小小的简易木屋,屋檐下盘腿坐着一位神态悠闲的禅僧。一阵风吹来,树干摇动,小木屋宛若汪洋大海上飘摇的小舟。禅僧呢,活像一枚随时都有可能跌落下来的落叶……白居易说:"禅师的住处很危险啊!"鸟巢禅师剥开一只松子,抛向空中,张开嘴去接……没想到,斜刺里飞来一只喜鹊,在半空中劫获了松子,飞到更高处的松枝上享用去了。鸟巢禅师习以为常地一笑,对树下的白居易说:"太守比老僧更危险!"白居易环视了众多随从一圈,不以为然地说道:"我身为朝廷命官,位镇江山,有何危险?"鸟巢禅师说:"官场倾轧,烦恼不断,你整天恰恰像是在油锅里遭受熬煎一样。何况各种俗务如薪火交加,你心中的焦虑一刻也不停息,岂不是很危险?"这时,叼走鸟巢禅师的松子的那只喜鹊,从高处飞了下来,落在了鸟巢禅师的膝盖上,咕咕有声,似乎与他谈心一样。这幅恬淡和谐的画面,让白居易心中很受触动。他想了想,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鸟巢禅师告诉他两句话: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感到非常失望,一撇嘴,不屑地说:"这算什么最深奥的佛法?连三岁的小儿都晓得!"禅师说:"三岁小儿虽晓得,百岁老翁行不得!"白居易低头想了想,的确是这个道理。他在杭州城里建造了一座雅致、清幽的精舍〔3〕,时常请鸟巢禅师来暂住,谈禅,指导修行。因此,他的禅学造诣突飞猛进。在此期间,他曾经写了一首境界很高的般若诗篇: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妄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求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心语

六年前,朋友的儿子参加高考。朋友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人们对健康会越来越重视,医生是一个前途远大的职业。那孩子将近640分的优异成绩,保证他如愿以偿被中国最好的医学院录取了。

然而,第一个学期那孩子就挂了三科--他对医学不感兴趣,想退学复习重考。朋友苦口婆心,说医生职业如何好,怎样受人尊重,甚至连医生收红包的诱惑都拿了出来。胳膊拧不过大腿,那孩子为了他爹又回到了学校读了五年,最终也没有拿到毕业证,当然也没有从事医疗行业。

金屑虽贵,入目成翳。别人都觉得好的选择,不见得适合你。所以,大学生挑选专业,个人兴趣最为重要;而工作,适合自己乃是最佳选择。曹洞宗禅师投子义青道:珍馐美馔,饱汉不吃。因而,我们不但要懂得选择,还要敢于放弃。1984年十八岁的迈克尔·戴尔从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退学,以一千美元开始创业。2010年,戴尔公司在世界财富五百强中名列第131位。

如果说,选择是一种智慧,放弃则标志着成熟。人生之路,既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迈,也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该舍弃的,无论多么珍贵都必须放弃。没有旧的舍弃,就没有新的获得。

4.每个人都能开窍成才

五台隐峰禅师,俗姓邓,所以后人也称他为邓隐峰。他小时候有些智障,七八岁了,不但不识一二三,连大小辈都分不清。人家故意逗他,问他弟兄几人,他反问道:"连我爹吗?我爹算不算一个?"父母对这个白吃粮食,一无是处,讨债鬼一样的孩子非常厌恶。为了彻底摆脱这个终生的累赘,索性将他送到了寺庙里,出家当了和尚。

马祖不嫌弃这个孩子,留他做了徒弟。马祖在江西辗转住持了几十个道场,一直将他带在身旁。不但把他养大成人,还要传他禅法,将他培养成明心见性的禅师。

〔1〕威廉·布莱克(1757-1827),是18世纪诗人,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2〕大乘金刚宝戒,《梵网经》所说之大乘戒也。又称一心金刚宝戒。〔3〕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