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迎面撞上禅2:万物有情
13425500000026

第26章 给出你自己的人生答案(2)

从谂行脚三十年,不知难倒了多少假惺惺的丛林长老,激励、锤炼出了几多后学禅客。忆往昔,在那千年前的苍茫云水间,一位仙骨鹤形的禅者飘飘而行……浙江天台山,是久负盛名的佛教名山。智者大师在此创立了天台宗。唐朝贞元前后,弥勒菩萨的化身--丰干禅师在此领众传禅。他门下有两大士:寒山,拾得。这二人性情率直,心胸豁达,行为天真,举止狂癫。他俩不但是佛教奇人,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怪才。这二人都以诗才名重当时,传扬后代。尤其是寒山,在诗歌最为繁荣的盛唐,也以其别具一格的诗风而冠绝当代。他那不同凡响的风格,甚至成了一种诗体,被誉为"寒山体",后人争相效仿。三百一十一首寒山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海洋中的一朵奇葩,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佛学上,二人的造诣更高,传说是文殊、普贤两大菩萨的化身。高山仰之,高士学之。从谂慕名来到天台山下。但见"云山叠叠连天碧,路僻林深无客游"(寒山诗句)。他奋起精神,健步入山。他沿着一条野草掩映的小路,走到山谷里哗哗啦啦的小溪旁。忽然,如梦似幻,有一阵淡若烟岚的吟诵声,飘飘游游传了过来: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从谂会心一笑。他知道,这首寒山诗,不光是一种诗歌意境,更描述了一种修行境界。他是过来人,对诗中湛然禅定,佛性自明,心境寂寂,空理自彰的禅境深有体会。

从谂驻足在了一个岔路口。一条通向山垭,另一条绕过一个幽静的碧潭,消失在花草丛中。该怎么走呢?

闲自访高僧,烟山万万重。师亲指归路,月挂一轮灯。

天上月,山中潭。月在天上,潭在山中。天月朗朗,照临大地而无心,随你有高有低,千差万别,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碧潭幽幽,映现天象而无意,任它风云变幻,日月交替,我自湛然不动,不动湛然。

--这些都是禅者亲历的心境。从谂已经识得路途了。他冲着吟唱声传来的方向双手合十,高声道:"谢谢大师指示。但不知是寒山、拾得中的哪一位在导引弟子?"寒山自寒山,拾得自拾得,凡愚岂见知,丰干却相识。

"山僧也识得。"从谂自信地说。他爬上一道山梁,眼前豁然一亮,一块辽阔的高山草地在眸子里铺展开来。路边站立着一个人。

他不穿僧衣,未着道装,一身打扮不僧不俗、不伦不类,不知他是僧,是道,是俗?他仰着脸问从谂:"你识得什么?"从谂躬身施礼道:"山僧识得寒山大士。"寒山莫名其妙地大笑起来。笑够了,他指了指身后的草地。偌大的草地上,牛蹄印迹宛然纷杂,间或点缀着一本正经故作精致状的牛屎。牛呢?抬望眼,一头牛都看不到,但是,在感觉里,仿佛又有无数头牛隐约在山林深处。

寒山道:"上座识得寒山,还识得牛吗?""不认识。"从谂的回答似乎有些莫名其妙。寒山指着众多牛遗留下来的痕迹说:"这是五百罗汉在游山。"从谂的追问声峻急如箭:"既然是大阿罗汉,早已了生脱死,永远断除了轮回之苦,为什么却又去做牛了呢?"寒山回答得更为奇特,他喊冤似的大叫:"苍天,苍天!"这次轮到从谂大笑不止。寒山问:"你笑什么?""苍天,苍天!"从谂喊过之后,飘然而去。寒山赞叹道:"这小子宛然有贤圣作略。"苍天无言,其高无穷;白云无根,自在无边。师法自然,顺其自然,道法自然。从谂就像那些见迹不见影的牛,也像见首不见尾的龙,消失在山岚缥缈之中,空山只留下了他吟唱的寒山诗韵:闲游华顶上,日朗昼光辉。四顾晴空里,白云同鹤飞。

景深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这首诗系布袋和尚--弥勒佛的化身所作,是禅僧云游行脚的真实写照。古代丛林,行脚参学是禅人必不可少的修行。拜谒长老,游方观风,可博采众家之长,弥补自己之短。法战斗机,历练禅道;诸方唱和,宗风高扬。俊鸟栖高木,幽兰馨深涧。高僧大德大都隐居在高山之巅,大川之畔,学僧在寻访投缘对机的明师过程中,必须跋涉万水千山,历经千辛万苦。这本身就是磨炼意志、增长道心的重要修行。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禅僧芒鞋锡杖,竹笠瓦钵,孤身一人,或云游于青山碧水之间,或漫步在苍莽原野之上,穿密林,蝉鸣鸟语说禅意;涉溪流,浪飞石滑有禅机。花开花落,体悟自然韵律;风吹云卷,领会天道玄机……师法自然,山山水水自有不尽禅机。从谂行遍天下,法布天下,也激发磨砺出了天下无双的"赵州门风"。无独有偶,在近代中国,出现了一位与赵州从谂十分神似的高僧。他就是虚云老和尚。

虚云大师出生于1840年7月29日。他十九岁出家之后,一直隐居深山修苦行,饥食野果,渴饮涧水,数年未沾人间烟火;睡石板,居岩洞,幕天席地,无论冬夏一件衲衣。三十一岁以后出山学教习禅,越有所得,越感惭愧。为报父母之恩,更是为了磨炼自己,1882年7月10日,已过不惑之年的虚云,决心一步一拜,跪礼清凉。

从南海普陀到山西五台山,遥遥数千里,就是步行,也得一年半载;而虚云大师却要一步一拜,一步一叩首,其艰难,其困苦可想而知。漫漫黄沙故道,苍苍寂寥莽野,他孤独一人,用自己的身体做尺,一下下丈量大地,丈量岁月,也丈量着自己的生命!到1883年腊月初二,他终于跪拜到了黄河岸边。晚上,他寄宿在一个破草棚中。一夜北风呼啸,大雪纷纷扬扬,到天明已经深可埋膝。雪仍在下个不停,天上玉龙翻飞,地上雪雾迷蒙,天地之间一团茫茫的混沌。身无粒米,又无火种的虚云被风雪所阻,困在了这个四面透风的破草棚里。一日,两日,三日,三天来,他水米未进。雪在下,风还刮,风雪交加;天愈寒,饥更甚,饥寒交迫。病魔趁火打劫,无情地侵入了虚云孱弱的身体。他时而被冻醒,时而陷入昏迷……第五天,好像是随着雪从天上掉下来的,仿佛是风从地里刮出来的,草棚里忽然来了一个乞丐模样的人。他拽来棚草生起一堆火,才将虚云暖醒。天晓得这乞丐有什么神通,他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些小米,熬了一锅热粥,喂进虚云空了整整五天的肚子里。体暖腹果,他总算活了过来。

乞丐自称文吉,从五台到长安去。他煮黄米粥时,取雪代水。他指着釜中雪问虚云:"你从南海来,南海有这个吗?"虚云说没有。他又问吃什么,虚云说吃水。少焉,雪融,文吉指着釜中水问:"是什么?"虚云感到了凛然的禅机扑面而来,急出了一身白汗,却无言以对。

一个月之后,一直勉强拖着虚弱的病体,坚持跪行拜香的虚云终因痢疾彻底垮了,昏死在了黄沙岭的一座破庙里。正是元宵节前后,荒山无人行走,他只有瞑目待毙……恍惚中,破庙里有人燃火。天下竟有这样的巧事,是文吉。又是文吉!难道,他是上苍特地派来拯救虚云的性命的么?文吉为虚云更换了沾满屎尿的污衣,给他洗去身垢,又喂食驱寒,也不知他从什么地方怎么弄来了一杯什么药,一饮病愈。文吉说他从长安返五台。他来去何其神速!虚云问他家住五台何处,他说五台山每一个寺庙都认识他。

半年以后,虚云一步一叩,终于到达五台,然而,他问遍全山,竟然无人认识文吉。一老僧指了指文殊菩萨塑像,虚云恍然: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每座寺庙都供奉文殊……虚云深深下拜:"文殊菩萨吉祥!"历时三年半,曲折五千里;九死余一生,壮举惊天地!然而,虚云大师并未到此止步。他从五台西行两千里,登华山,游长安,在玄奘大师亲负砖石建造的大雁塔下,一个更宏伟的计划从他心中悄然而生。他,要效仿唐僧西天取经之举,做现代的玄奘!经过在终南山两年的禅修准备,1887年,虚云大师就像一片轻灵洒脱的白云,长空万里任逍遥,乘清风而舒展:太白仙境留不住,峨嵋秀奇掠眼过;大渡河,金沙江,江河隔不断西行壮志;贡嘎山,唐古拉,雪山挡不住求道恒心。虚云只身入藏,谒十三世达赖,参九世班禅,朝礼珠穆朗玛:何物横天地,晴空入望中?这般银世界,无异玉玲珑。

他由亚东出境,不丹,锡金,坎坷山路他用脚掌量过;印度,尼泊尔,每一处佛祖圣迹他以心灵去贴近;斯里兰卡,缅甸,古老的佛寺他虔诚参礼……1889年7月,他从云南腊戌汉龙关回到了祖国。虚云大师孤身几万里,其艰苦,其凶险,自不待言,单单是那份寂寞,就足以令人望而却步。然而,大师道心坚如磐石,境风日变,心月孤悬,越是艰辛越是心安。因为他知道,消一分习气,得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烦恼,方证少分菩提。况且,大师禅心灵明,一痕远山,印出梦中诗情画意;几缕淡烟,唤醒心儿寻觅归途。遭遇狂风暴雨,体会人生之无常;经历冰雪无情,惊叹轮回之飘零;目睹星光灿烂,收获天道之精华;耳闻鸟语猿啼,感受大地之神韵……众生茫茫都是我亲朋,万物纷纷皆为我法侣。经过数十年风雨洗礼,虚云大师功行圆满,终于迎来了开悟的契机。1895年腊月,在扬州高旻寺禅七期间,开水烫手,茶杯坠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歇。

十年之后,虚云大师在六十一岁时,再次出游:由江浙而五台,而终南,而峨嵋,而云南鸡足山。行程又是大半个中国。

一次夜宿荒庙,庙中只有一口旧棺材。他便卧于棺盖之上。夜半,棺内窸窣有声,不知是人是鬼,高呼:"我要出去!"大师行直心正胆壮,揭开棺盖,得一蓬头乞丐……虚云大师禅功道行深不可测。1902年初,他隐居终南山潜修,一次入定,半月方出。1907年讲经泰国曼谷,趺坐入定九日,轰动了泰国朝野,国王王后亲自供养,虔诚皈依,拜他为师。

为重振宗风,续佛慧命,虚云大师身承禅宗五家血脉,将之流传后世,发扬光大。他老人家历坐十五座道场,中兴六大祖庭,修建大小寺庙庵堂八十余处,建树卓越,影响深远。到1959年,世缘已尽,于云居山安然示寂。老人与赵州从谂一样,住世一百二十年。

大师弘法度生百余年,正式皈依弟子有国王,有总统,也有走卒贩夫,遍布世界各地,总数高达数百万。现在活跃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禅宗高僧大德,许许多多都是他的徒弟、法孙。从某种角度来说,没有虚云老和尚,也就没有现在中国禅宗日益兴盛的局面。正如大师在云居山的侍者,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所写:云山苍苍,修水泱泱;法乳之恩,山高水长。

心语

云朵伴着我的脚步月亮流泻着幽光我将星辰抛在身后让它们照亮你的天空请你温柔地放手因为我必须远走虽然列车载我去远方但我的心会留在故乡……

悲伤的萨克斯,低沉的法国号,凄美苍凉的旋律引领着我的思绪步入北方辽阔的荒野,站在苍莽穹庐下,静静倾听一个即将远行的孤单身影,吟唱着离别……家里有一台电脑是儿子用过的,储存着他下载的一些英文歌曲。那天,无意中点开了马修·连恩〔1〕MatthewLien演唱的这首《布列瑟农》(Bressanone),《布列瑟农》是他的代表作。

一种淡淡的伤感袭上心头--两年前,儿子就是这样踏上到大洋彼岸留学之路的吗?由是,想起了他刚到美国的第一个夜晚,因没有预先找好宿舍差点露宿街头的无助;想起他第一次上"爵士乐历史"课,连一句话都没听懂的茫然……也想到了他成为全系三个最高奖获得者的兴奋,想到了他参加全美大学生数学竞赛的紧张……

笔者接触过许许多多80后、90后年轻人,他们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都有出去闯一闯的冲动。一位毕业一年的大学生说:"我现在的单位是父母花钱、托关系找的,稳定、安逸,很多人羡慕。可是,我不喜欢这种按部就班、死气沉沉的工作,一点都不愉快。我年轻,心里有许多想法,总想出去闯一闯。很多人说我幼稚,不成熟。可是,我实在不想这样混一辈子,我该怎么办?"一位上海女生说:"我是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就对我关爱备至,愿意满足我各种各样的愿望。但唯独有一条,他们无论如何都不答应我到外地读书。他们拒绝我的理由有很多: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外面生活,怕我被人欺负,上海这么发达,别的地方都比不上……甚至说我叛逆,为了摆脱他们才生出这样的念头。

其实,我是想挑战自己,而不仅仅是叛逆。我想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开阔眼界,并学会独立。毕竟在父母羽翼下长大的人,永远不会有什么出息。"……

和这些小青年一样,笔者年轻的时候,未知的远方像梦幻一样,也对我充满着诱惑。时至今日,只要一想起去远方,心里就会产生莫名的冲动,恨不得马上背起行囊,走出家门……去远方,是每一代年轻人不变的梦想;去远方,是每一个青年永恒的渴望。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出去闯一闯。或许,漂泊的路途异常坎坷;或许,会头破血流失望而归;然而,新的路途会让人见识从未经历的风景,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成长,挫折磨砺会让人生更加有滋有味。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温柔地放手",让小鸟去自由飞翔。

3.人生天真值万金

会昌五年(845年),年仅三十二岁的唐武宗,因长期服用道士赵归真等人"成仙长寿"的丹药,中毒日深,病入膏肓。在他临死的前一年,更是丸丹须臾不离。那真是汞噬神经,铅侵血脉,剧毒攻心,痛苦异常。武宗整个人不但变得迟钝、呆傻,而且喜怒无常,精神失控。用现在标准来衡量,纯粹一个白痴再加精神病患者。试想,这样一个傻子加疯子作为一国之主,作为说一不二的皇帝,鬼晓得朝廷、国家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最倒霉的当属佛教了。武宗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灭佛运动。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全国拆毁大型寺院四千六百余座,废除修行道场四万多所,强迫僧尼二十六万还俗……佛教人、财、物,百中仅存一二。当时,河北一带(河朔三镇)成半独立状态,所以五台山的僧人大都逃往幽州(今北京)。幽州节度使张仲武受到来自皇家的巨大压力,干脆交给居庸关守将两把大刀,说:"光头入境,杀!"从谂禅师在浩劫乍起之时,隐匿于故乡的徂(cú)徕(lái)山,岩栖,涧汲,草衣,木食。好在他苦行已成习惯,行云流水的禅僧,不恋甘逸,也不拒苦难。他操守之坚,气节之贞,有口皆碑。第二年,唐武宗演完了最后的疯狂,一命呜呼。曾当过小沙弥、因在佛教寺庙出家而躲过武宗迫害的宣宗登基。他被后人誉为"小太宗",开创了唐王朝最后一个太平盛世--大中之治。

〔1〕马修·连恩,加拿大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