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脉圈大全集
13421900000047

第47章 师生圈是人生的精神支柱(4)

同学资源是值得珍惜的人脉资源,如果你能够有效地加以利用,那么每个有所作为的同学都可能成为你成功路上的贵人,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助力器。

在当代大学校园中,一些人不能很好地处理同学关系,在相聚的时候表现得十分冷漠,分开后更是“老死不相往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等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想起同学,那就太晚了!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加深了对各种人际关系的认知。很多人在和同学分别后,还常保持联络,例如成立校友会,这确实是一个能积攒人脉的方法。一年一小聚,十年一大聚,不会因为各自有各自的事而忘记了曾经的友谊,只要有“聚”,那份情就不会枯竭。

同学之间要保持联系,从陌生人到朋友,关系进展的速度和接触的频率成正比。想继续经营良好的同学之谊,你就应该主动和同学们保持联系。有时间给远在他乡的同学打个电话,发个邮件,询问一下对方的工作、学习情况,介绍自己的情况,看似简单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收到同学的人生大事的邀请,若有空要尽量参加,实在脱不开身就亲自与朋友说明原因或托人带点什么,否则,会因此产生误会也说不定。

同样,当听说同学家里有人生病或者遭遇不幸的事,要竭尽所能对朋友进行安慰和帮助。平常因为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太多时间出来相聚,可是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一定要给予帮助或安慰,这才是真正检验你们友谊的时候。“患难见真情”,关键的时刻拉同学一把,同学自然会将这份情铭记于心。

与同学保持联系,好处是不言自明的。例如,你在工作中遇到烦心事,可以跟同学聊聊,发泄一下心中的积怨,而他很有可能帮你拨开你心中的弦,化解你的不快。

同学之间交际的重要原则就是通过不间断地联系来加深同学关系。原则上要多和同学不时小聚一次,只要见面,就能从中学到些东西。况且现在通讯发达,只要有心,交流的方式很多。

与同学交往,最好不要给对方带来负担。如果赠送礼物太过贵重或直接给钱,很有可能让同学觉得你别有用心;不合时宜也会让对方误会。

不论是周末还是节日,去拜访同学的家人,也是与同学增进关系的好办法,不需要语言太过客套,与他家人谈谈家常,一回生,二回熟,逐渐建立深厚情感。

同学关系处理好了,让同学在事业上助自己一臂之力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巧用同窗情谊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同学间经常用来互相激励的诗句,也充分显示同学关系的重要和特殊。当今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有十余年甚至更长的求学经历,回想一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与自己同班的就已经成百上千个,同校的就更多了。同学之间有着共同的美好回忆、共同的奋斗拼搏经历、共同的成长环境,这也是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

前段时间,有一篇名为“年薪二十万以上的本科生都是什么人”的帖子在网上成为了热帖,该帖子举了这样两个实例:

麦肯锡,咨询业(咨询业是紧随投资银行业之后的一个高薪行业)行业龙头,无人能比。但是公司给新来的本科生起步薪水并不高,其商业分析师的起步薪水只有11万外加奖金,月薪也才六七千元,相对这样的企业来说,并不高。不过,就冲着它这块金字招牌,每年前来应聘的高手络绎不绝。今年麦肯锡在整个上海,本、硕、博加起来才招了5个人。其中,有一个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而麦肯锡之所以对上海外国语大学有所青睐,原因是麦肯锡的高层中有一个是上外毕业的,这就成为上外毕业生进入麦肯锡的桥梁。

贝恩,咨询业行业排名老三,待遇甚至优于麦肯锡,年薪18万外加奖金,贝恩的人力资源总监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的一个十分有姿色的美女,这得以让上海外国语大学进入贝恩的招聘学校的名单中。

从上述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细节:在这些著名跨国公司眼里,像上海外国语大学之类的高校本来是不能进入他们视野的,而这两所高校之所以能有毕业生被聘用,是因为早已有人成功落脚在这些跨国公司中:在麦肯锡,是因为有一名高层管理人员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的;而在贝恩,同样有一位出身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人力资源总监。

需要注意的是,在那篇网络文章中,那些幸运的毕业生与他们的学长只是简单一层校友关系,甚至互不相识,更没有去主动求对方为自己办事,同学、校友关系的能量之大,确实让人不敢小觑。

同窗之情,在某种程度上堪比手足之情。同学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提携,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千万不要把这种宝贵的人脉资源弃之不理,而要学会挖掘它蕴含的能量。

和同学联络感情的要点:

1.主动组织同学聚会,以求关键时刻帮把手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同学关系的重要,因此人们自然会想到以各种方式来维持这份友谊。如今,在很多地方,“同学会”已经成了一种流行趋势和不可或缺的聚会方式,一年一小聚,三年一中聚,五年一大聚,使同学间的友谊也会在不断的相聚中愈加深厚,进而才能够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同学关系在关键的时刻可以发挥出巨大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前提是,平时一定要注意和同学培养、联络感情,积极参加各种同学聚会。因为只有平时经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至于疏远,当遇到困难时,才会有同学真心实意的支援。如果长时间不主动与同学联系,彼此也会变得生疏,甚至形同路人。在这种情况下,再去托对方办事,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2.适时向同学求助

真诚是同学之间交往最宝贵的,对于一些关系较好的同学,如果自己遇到了同学可以助上一臂之力的难处时,就不要一个人强扛着,可以大方地去向同学求助。落难之时谁都有,向同学求助并不失脸面,不要害怕欠下人情债。同学帮助之情,可以在对方有难之时再帮助他,以便作为回报。

3.请某位同学帮忙时,找一个人作“掩护”

当求关系不是很“铁”的同学办事时,遭到对方拒绝通常都是让人担心的。对于这种情况,你就要先了解清楚你所求助的那位同学通常与哪位同学关系较密切,然后,再请出第三方一同前去求同学帮忙。“不看僧面看佛面”,也许那位同学不会给你的面子,但他会顾忌自己最亲近的那位同学面子,如果连那位同学的面子也不给,这样的同学不交往也罢。当然,这是极少出现的状况,通常情况下,同学都会乐于帮助。

4.祝贺有喜事的同学

毕业之后,同学们相继都会成家立业。因此,遇到同学的这些人生大事,祝贺恭喜是必需的,最好要亲自前往参加庆典,这是一个绝好的联络感情的机会。如果实在有事耽搁了,也应该向对方仔细说明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切记,纵使人不到,礼数也要做周全。

善于利用同学资源

当今社会,爱卖弄同学关系的大有人在,我们常常听闻某省委书记是我的高中同学,某某高干是我的大学同学之类的话语。一旦你与某位名人攀上同学关系,也会大大提高你的地位。阿倍仲麻吕奉命遣唐留学,归国后,他非常自豪地说,大诗人李白是我的同学,我们还相互赠送了诗。20世纪,张五常留学芝加哥,回来后说,他的学长是弗里德曼。连一向以低调著称的李开复也在最近出版的自传中声称奥巴马是他的大学同学。看来,这些人全都意识到:同学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资源,就看你如何运用了。

我们从上千个成功者案例中清楚地发现,许多成功者的同学也是为大众所熟知的名人,有从开始上学到毕业走出校门的很多同学,还有很多是各种培训班上的同学。

如果把你从小学到大学同学的联络方式都汇聚一起,不难发现,这已经是一张编织得异常庞大的网了。何况还有机会与同学的其他朋友建立关系,这张网越织越开阔。

晓晨已经是商界名人了,但他始终保持一个与众不同的习惯,无论身处何方,他都会随身携带“同学录”。已经攻读下MBA的他,同学遍布海内外。平时每到一处,他总是抽出时间和老同学聚一聚,相互了解一下。也许目前并不需要同学们帮忙,反倒还要帮助他们,但是他深知,若能经营好同学关系,将来受益无穷。

同学关系需要精心维护,要经常联系,不能只在需要帮忙的时候才想起人家。

同学关系常聚常新

常话说得好:“一辈同学三辈亲,三辈同学辈辈亲”“十年寒窗半生缘”。因此,同窗之情,假如处得恰当,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胜过手足之情、朋友之情。能为同窗,在这个世界中,也算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同窗之情纯洁、朴实,是人一生中难得的财富。

在现代社会,不乏同学之间互相帮忙、互相提拔的实例。在一个单位里,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同学或校友常常形成“××大学帮”。假如其中有一个晋升到领导的职位,那么,很短时间内,这些同学或校友往往都有机会提升晋职。

良好的同学关系的确能在困难时期助自己一臂之力,尤为重要的是,平时一定要注意和同学联络、培养感情。只有平时常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会疏远,同学才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如果你与同学分开之后,从不联系,你去请求他办事时,如果一些关乎他的利益的事情,他就可能委婉推脱或直接拒绝。

有很多种与同学保持联系的方式。有空给远在异地的同学们打打电话,发发短信,询问一下对方近来的工作、学习生活,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碰上同学的人生大事比如结婚等,如果有空亲自参加比较好;如果实在脱不开身,至少也得写信或托人带点什么。不然的话,同学之间的感情怎么不会变淡。

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更应加强联系。许多人总喜欢向同学汇报自己的喜事,但是遇到困难时却不好意思开口,其实完全可以像往常一样,该说就说。

当听到同学家有人生病或遇上不幸的事时,应马上想办法去看看。平日尽管因工作忙、学习重没有很多时间来往,但朋友有困难时打声招呼就鼎力相助,才显出你们之间的深厚感情来。关键时刻拉人一把,别人会倍加珍惜。

现代社会中,人们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同学之间交往的重要性。为了大家经常保持联络,加深合作,在一些城市里,“同学聚会”已成为一种时尚,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一年一小会,五年一中会,十年一大会,关系愈聚愈“铁”,愈聚愈紧,相互照应,形成良性循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种在中国出现的独特人脉关系,充分说明了同学关系已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只要有“聚”,在“聚”中情感越加深厚,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谓,“黄金虽多有时尽,朋友一成无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