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脉圈大全集
13421900000046

第46章 师生圈是人生的精神支柱(3)

1998年,河北沧州某单位女职工张兰因为故意伤人被送进了监狱。根据她在法庭上的陈述,被害人吴某(女)是她的同事,因为她比吴某参加工作时间长,懂得多,所以她经常在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给吴某有益的指导和帮助,相处得也挺愉快。但是,吴某有个毛病,就是喜欢揭别人的伤疤。自从吴某得知张兰曾经因为丈夫与街头暗娼有过接触而与他争吵的事情后,就经常在别的同事面前谈论这件事。这令张兰对此十分不满,她告诉吴某,不要把她的家丑到处宣扬。但是吴某好像根本没有听进去,依旧经常在别人面前提起这件事。张兰很恼火,并且因为此事与丈夫又争吵了几次。张兰在家里受了气,就越发憎恶吴某,于是她决定给吴某一点教训看看。1998年6月23日上班的时候,张兰在厂门口碰到吴某,再次警告她不要到处宣扬她的事。吴某不以为然,反而嘲笑她:“做了还怕别人说,你这人真怪!”张兰一怒之下,从口袋里拿出一只装有硫酸的瓶子,把里面的硫酸全都泼在了吴某的脸上。

避免碰触尊者的“逆鳞”,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逆鳞”因人而异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籍贯、不同遭遇、不同性格、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有不同的忌讳。比如,女性朋友尤其避讳关于大龄未婚女性朋友的年龄的问题,这是我们都明白的“逆鳞”。

了解了不同人的不同“逆鳞”,在交往时就可以尽量不提。比如在垂暮老人面前,应少谈生死哲理;在失恋朋友面前,不要肆意宣扬自己的情感;在文化程度低的朋友面前,不要多谈学院生活、学术问题;在社会地位较高的朋友面前,不要因为某个贪官的个例而说做官的都是得人钱财,与人消灾的坏人……

2.说话时小心谨慎

不仅不可直接说出贵人有忌讳的话,也不能随意说出可能让人引起不快联想的话语。如果一个人足够善解人意的话,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3.及时处理

一旦一不留神说错话,也就不要想着多说些话去弥补,因为说出的话如泼出的水,越描就越黑,反而会起到反效果。不如直接引向其他话题,岔开话头,转移对方的注意力。这样,这句忌讳的话也许就不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尴尬了。

同学是重要的人脉资源

除了老师,同学圈也是一个重要的人脉资源。在众多的成功故事中,在许多成功者的身后都有很多默默为他加油给他鼓励的同学,有从开始上学到毕业走出校门的很多同学,甚至还有各种成人班、进修班、研修班上的同学。

小布什是耶鲁大学的学生,他爸爸老布什也是,前国务卿赖斯也是,就连美国前国土资源部部长也是耶鲁大学的学生。绝非纯属巧合。赫赫有名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中南存辉和胡成中就是小学和中学时的同学,一个是班长,一个是体育委员,起初两人共同奋斗开创事业,在企业做大以后才各立门户,分别成立了著名的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

在泰国是否拥有良好的同学关系与战友关系决定着能否出人头地。而且,泰国讲究的同学关系是留学的同学关系,最好是共同留学过那些名校如剑桥、牛津、哈佛、耶鲁的同学。同样,在日本,东京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几乎都在日本最重要的公务员岗位工作。

究竟是什么让同学圈子如此紧密?那就是同窗战友般的情谊。因为年轻,因为纯真,因为我们曾经洒下了青春的激情,拥有最美好和灿烂的时光,所以同学之间的感情是最纯粹而不含任何杂质的。试想一下,谁不曾经历过峥嵘岁月,谁不曾有过风华正茂,谁不曾凭书生意气大谈人生理想、前途抱负?纵使理想的激情快要消磨殆尽,但是我们的身边还有一帮朋友在支持着鼓励着我们。

俞敏洪最初创办“新东方”的时候开的是“夫妻店”,学校初具规模,俞敏洪最先想到的就是请自己的大学同学过来帮忙。创业路上的辛酸与孤单,有兄弟陪在身边才能走下去,徐小平、王强、包凡一这三个名字一直记在他的心上。

当时,三人海外发展得也不错,单纯从收入上来说,比俞敏洪要高得多。但是俞敏洪通过“三顾茅庐”的坚持不懈努力,不远万里跑到国外去邀请他们加盟新东方。那时“北大人”特有的激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们很快做出了回国的决定,怀着理想主义的激情和对自由的憧憬,进了“新东方”的“大门”——俞敏洪租来的两间平房。靠着这种白手起家,兄弟齐上阵的方式,借着当时英语学习热和出国热,新东方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春天”。

这几个同学的再度聚首,绝非因为“利益”那么简单。回国创业对于“海归”来说虽然可能是个有利可图的机会,但他的考虑最多的还是彼此之间的情谊。在这一点上,十几年来一直扎根“新东方”的包凡一给予十分肯定的回答。俞敏洪和包凡一是昔日的北大校友。当年,包凡一睡下铺,上铺空着,俞敏洪对包凡一说想睡下铺。包凡一毫不犹豫就搬到上铺去了,从此包凡一成为俞敏洪“睡在上铺的兄弟”。因此有人开玩笑,说他能当上新东方的领导,完全是因为当初给俞敏洪腾出了下铺。对此,包凡一并不介意,他说老俞总是说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

加入新东方之前,包凡一在加拿大待了九年,他有一份很体面的工作: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审计员。包凡一认定,是“情谊”二字让老俞不远万里飞到加拿大邀请他回国,也是“情谊”二字让他没有多想就辞去来之不易的工作毅然回国。俞敏洪在邀请包凡一回国的时候声明不给发工资,而是要他自己寻找赢利的项目,包凡一说:“老俞虽然在说服徐小平、王强和我的时候都说先不会给我们发固定的工资,要我们自己找赢利的项目,但我们心里都非常清楚,他是不会让我们白干的,他这么说是完全靠彼此的信任。”正是这份源自于友谊的信任,才有了今天大放异彩的“新东方”。

如果说舍友这种特殊的情谊能够成为同学圈的纽带,与其相比还有一种“同学圈”更能在事业上给予我们实质的帮助,即参加各种培训或讲座认识的同学。著名的长江商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以“为中国企业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企业家”为己任,要为大中华地区造就一大批“世界级商界领袖”。于是,大批的知名企业家都纷纷到此学习,除了学习新的管理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在这里学习进而积攒人脉,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打开长江商学院的网站,你能看到他们的“学生”中有金融、餐饮、传媒、实业、企业等各行业的精英人物,从牛根生、朱新礼,到陈发树、郭广昌,从赵本山、陈鲁豫,到马云、南存辉,一个个人们眼中的名人精英都曾在这里学习。这个关系圈不仅是为了炫耀这个学校的名气,更重要的是这种校友关系,成为了他们更加成功的助力器。

2008年是蒙牛老总牛根生“悲惨”的一年,先是三聚氰胺事件使牛奶下架,紧接着就是股市暴跌,导致蒙牛抵押给摩根士丹利的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照这种形势,“蒙牛”这个牌子很可能就被国外的资本大鳄买走了。

紧要关头,牛根生对所有自己曾经的校友们声泪俱下地写下“万言信”,向他们倾诉自己的窘境。信一发出,曾经的校友们纷纷采取行动,柳传志连夜召开董事会,48小时之内就将2亿元钱打到了“老牛投资”的账户上;俞敏洪读了那封信,火速送来5000万元。傅成玉先生也打来电话说,中海油为他筹集了25亿元,田溯宁、江南春、马云、郭广昌、虞峰、王玉锁等人也纷纷带来慰问,随时可以伸手援助。一时间知名企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同学圈子成了“老牛”的救命稻草。

从哈佛商学院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还有其他各种挂着金字招牌的学院,它们的门口停车排起了长龙,课堂里总是坐满了学生。难道他们需要的只是这一纸文凭或一本证书吗?当然不是,他们更需要的是他们身边的人脉关系。培训班名声,不仅仅由课程本身的含金量来决定的,更是由来上课的人的含金量,是这条人脉的含金量来决定的!妥善经营好这个同学圈子,无疑是在自己的人脉账户里存入了一大笔资金,是成功道路上的奠基石。

让同学助自己一臂之力

同学之间的友谊往往更加单纯,而且有可能更加长久和牢固。因为在学生时代,大家单纯开朗、热情奔放,对人生未来充满理想,拥有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而且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彼此的性格和爱好都互相了解。因此,在同学中能够找到彼此欣赏的朋友。通过彼此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成为长久的友谊。

在同学中寻找和建立朋友关系也是有技巧的。例如大家多年不见,彼此的工作领域也相距甚远,学生时代的稚气已经褪去,那就需要找适合实际的共同话题。原则上,只要拥有进取心,努力奋斗的人就可以成为朋友的人选。即使对方在学生时期与你交情一般,你也可以主动向他表示友好。如果你很幸运地找到了喜欢热心助人的那个人,那就更容易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

如果你在学生时期不太引人注目,交友的范围也很有限,但是你完全可以打破这种状态,主动扩展自己的交友圈子。每个人踏入社会后,都需要经历挫折和磨炼,绝大多数人会因此得以蜕变,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越来越得心应手,因此即使与完全陌生的人来往,不久之后也能相处得很好。经过这样的改变,再加上曾经拥有的同学关系,你完全可以重新塑造自己的人脉资源。

另外,不论你处于怎样的行业或涉及怎样的领域,都还应与原来的同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保持联系,再从这里不断挖掘出新的人脉资源扩大交往范围。因此,不妨多运用同学的人脉资源,增加成功的筹码。

同学关系,可以说是人际关系中最纯洁的一种,也是你人际圈中最重要的人脉关系之一。因为同学之间往往都拥有同一段美好的回忆,或者可以说知根知底,而且重要的是,同学之间很少存在利益上的问题。因此,这种友谊比起一般朋友更纯洁、更可靠。

对于校友之间的相互提携的作用不可小视。在我国法律界有一个著名的“西政现象”,充分验证了同学关系在人脉资源中的重要作用。西南政法大学的毕业生遍布中国司法界和学术界,据说最高法院中有一半人都是从西政毕业的。正是由于同学之间仍然保持着联系,如果有适合对方的机会也会互相推荐,才使得多数人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现在人们已经能充分地认识到同学是重要的人脉资源,因此,在校时间常常用于组织同学网,工作的人也纷纷想用各种办法联系老朋友或参与各种培训。有的学校甚至在招生简章中就打出这样的招牌,经过培训将会得到更广阔的人脉网络,吸引更多学生前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