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加西亚。”有人对总统说。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罗文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质袋子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以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失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之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徒步走过一个危险重重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
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提出任何疑问:他在什么地方?他是谁?还活着吗?怎样去?为什么要找他?给我什么报酬?
——没有问题,没有条件,更没有抱怨,只有行动,积极、坚决的行动!
罗文为利希特这句名言,作了最好的注脚:“只有行动赋予生命以力量。”人是自己行为的总和。行动最终体现了人的价值。
据说,在美国一个小城的广场上,塑着一个老人的铜像。他一生从没有说过一句表白的话,也没有听过一句赞美之辞,他只是凭“行动”二字,使平凡的人生永垂不朽!他既不是什么名人,也没有任何辉煌的业绩和惊人的举动。他只是该城一个餐馆端菜送水的普通服务员。但他对客人无微不至的服务,令人们永生难忘!
“劳动创造了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即人的潜能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劳动中逐渐被开发。这个论断广泛应用在成功学上,即“行动创造了人”。
行动发挥潜能。科学已经证明,人的潜能几乎是无穷的。行动,潜能就会增加;不行动,潜能就会减退。行动促使潜能发展,潜能的发展必然又带来更大的行动。
在《新约·马太福音》中,耶稣坐在橄榄山上,给门徒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贵族,他要到远方去。临行前,他把仆人们召集起来,按着各人的才干,分给他们银子。
后来,这个贵族回国了,就把仆人叫到身边,问他们:“你们是怎样使用那些银子的?”
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五千两银子,我马上去投入做生意,很快又赚回了五千两。”
贵族听了很高兴,赞赏地说:“好,善良的仆人,你既然在赚钱的事上对我很忠诚,又这样有才能,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
第二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两千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两千两。”
主人也很高兴,赞赏这个仆人说:“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给你管理。”
第三个仆人来到主人面前,打开包得整整齐齐的手绢说:“尊敬的主人,看哪,您的一千两银子还在这里。我把它埋在地里,听说您回来,我就把它掘了出来。”
主人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说:“你这个懒惰的仆人,你浪费了我的钱!”
于是要回他这一千两,给了那个有五千两的仆人。
埋没钱财,就是浪费。第三个仆人不善于行动,也就是潜能最大的浪费。所以说行动创造财富,行动会使你走向成功。那么马上行动吧,现在就开始行动。
任何伟大的目标和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成功始于行动,一个人制定的目标再伟大,如果不去落实,也永远只能是空想。制定目标是为达到目标,目标制定好之后,就要付诸行动去实现它。如果只有目标而不去行动,那么所制定的目标也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这好比是一次赛车,明确的目标只相当于给你的赛车加满了油,有了前进的方向和路线,要抵达目的地,还得把车开动起来,并保持足够的马力。
对于每个人来说,一直在想而不去做,就根本完成不了任何事情。世界上每一件东西,大到航空母舰、高楼大厦,小到一针一线,都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实施所得的结果。只想不做的人只能徒劳无功。成功好比一把梯子,那些把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永远也爬不上去的。因此,凡事只要想去做就要立即行动。
对于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来说,他会力图不让任何一个想法溜掉。当他产生了新的灵感时,会立即把它记下来。即使是在深夜,他也会这样做。他的这个习惯十分自然,毫不费力。对他来说,这就像是你想到一个令人愉快的念头时,你就会不觉地笑起来一样。
对于一个优秀的员工来说,当早晨六点闹钟闹响时,即使是睡意正浓,他也会立即按时起床,而不是像一些人起身关掉闹钟,再回到床上去睡。对于优秀员工来说,“立即行动”就是他的座右铭。
许多人都为自己制定过不止一个目标,但是有些人往往一个也实现不了。因为相对来说制定目标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难的是付诸行动。制定目标可以坐下来用脑子去想,实现目标则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
土耳其有一句谚语是: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一头雄狮。此话的意思为:每个人都可以像雄狮一样快速行动。行动起来的准则,不止适用于人类,在动物界也广泛存在着。
人们常说一个人做自己要做的事,应该有这样的态度: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最好。其实“做”比“做得最好”重要。因为“尽力做好”这种误区会使一个人既不能尝试新的活动,也不能欣赏目前正在从事的活动。
相比之下,很多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做运动,不学习,不成长,每天在抱怨一些负面的事情,他们哪来的行动力?记住:永远是你采取了多少行动让你获得成功,而不是你知道了多少。
所有的知识必须化为行动,因为行动才有力量。
不管你现在决定要做什么事,不管你现在设定了多少目标,请你一定要立刻行动。
如果没有“现在”为你提供精力能源,让你充满希望,则赋予你人生意义的系统都会失去了作用。
比方将现况分为两个阶段来看。你并不喜欢现在所处的阶段,但想使自身能力迅速提高,身价上扬,就非运用目前的阶段不可。目前阶段便是使你的身价能够上升的支柱。如果不去想这些,而纯粹只是一时对现况不满的话,便无法脱离现状。
真正的成功者不论他们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都懂得活用现在的处境来作为提升自我身价的跳板。他们勇敢地面对现状:“这就是我今日的处境,我唯一得以解救的就是在目前环境中展开活动。”如此一来事情就有了急速的变化。他们只要每天在“目前环境”中开始行动就会发生奇迹,人生便向他绽放异彩,散播希望。
只有去做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是从现在开始去做,而不是从“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开始去做。
“现在”这个词对成功而言妙用无穷。如果你时时想到“现在”,就会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你就一事无成。歌德说:“把握住现在的瞬间,把你想要完成的事物或理想,从现在开始做起。只有勇敢的人身上才会拥有天才、能力和魅力。因此,只要做下去就好,在做的过程当中,你的心态就会越来越成熟。能够有开始的话,那么,不久之后你的工作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马上去做,拖延的习惯让你一事无成
成功的秘诀是行动,立即行动!
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当“立刻去做”从潜意识中浮现时,立即付诸行动。
从小的事情开始,立即去做!养成习惯,机会出现时,你就能立即行动。
威尔斯是多产的作家,他从来不让任何一个灵感溜走。他的方法是立刻写下来。即使在半夜,他也会打开电灯,拿起放在床头的纸和笔,记下灵感,然后再睡。
二战期间,日军在马尼拉登陆时,菲律宾海军的一名文职雇员被捕后关进了一个旅馆,两天后又被送往一个集中营,他叫卡蒙。
就在到达集中营的第一天,卡蒙看见一个难友的枕头底下有一本励志书,难友把这本书借给了他。
在卡蒙阅读这本书之前,他的情绪很坏。他恐惧地想在那个集中营里可能遭受的折磨,甚至死亡。但是,当他读了这本书时,他就被希望所鼓舞了。他渴望拥有这本书,让它同自己一起去迎接前面那些可怕的日子。
卡蒙在同难友讨论书中的问题时,认识到这本书是他自己的一笔巨大财富。
“让我抄这本书吧!”他说。
“当然可以。你开始抄吧!”这是回答。
卡蒙立即开始抄书。一字又一字,一页又一页,一章又一章,他紧张地抄着。他时刻陷在可能随时失去这本书的苦恼中,这本书会在任何时候被拿走,但这种苦恼激励他日夜工作。
真是幸运,卡蒙在抄完书的最后一页后不久,他就被转移到臭名昭著的圣多·托马斯城集中营。卡蒙之所以能完成抄书工作,乃是因为他能及时开始这项工作,分秒必争。卡蒙在三年零一个月的囚犯生活中随时都带着这本书,把它读了又读,这本书给了他丰富的精神食粮,鼓舞他生发勇气,制订未来计划,保持和增进心理和生理健康。圣多·托马斯监狱的囚徒在生理和心理上遭受了巨大的伤害——既恐惧现在,也恐惧未来。“但是,我在离开圣多·托马斯时比我做见习医生时还要觉得好些。在哪儿,我更好地为生活做了准备,心理上也更加活跃了。”在卡蒙的谈话中,你可以感受到他的主要思想:“成功必须立即行动,否则它会长上翅膀,远走高飞。”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经历:清晨,闹钟把你从睡梦中惊醒,你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留恋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犹犹豫豫之中,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
拖延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如果哪天你把一天的时间记录一下,会惊讶地发现,“拖延”耗掉了我们很多的时间。
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事业来说,不肯专心,没有决心,不愿吃苦,不付诸行动,就绝不会有成功的希望。获得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下定决心、全力以赴地去做。
世上最误人的习惯莫过于拖延的习惯,世间有许多人都是因为被这种习惯所累而陷入困境的。拖延的习惯,最能损害及减低人的做事能力。你应该极力避免拖延的习惯,就像避免一种罪恶的引诱一样。事实上,人一旦决定要做的事情,就应该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不应该随意改变目标。
李欣有个坏习惯,做事总喜欢拖延。如果有什么事今天做可以,明天做也行,那他绝对会拖到明天去做,所以朋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磨蹭大王”。在学校里,这个习惯还没给他带来多大影响,顶多是晚交报告被教授说几句,但到了社会上,他却因此吃了不少苦头。毕业后,李欣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一天一个同学告诉他一个消息:某市公开招聘三名电台主持人。听到这个消息,李欣高兴坏了,他的语言及外形都没问题,而他的学历也颇具优势,当电台主持人是他最大的理想,这可真是天赐良机。那什么时候去报名呢?李欣想:“过两天吧!我总要准备准备啊!”于是一天拖过一天,五天后,他终于决定行动了!然而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到某市时,电台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三天前报名就截止了。于是李欣只好怀着遗憾回了家,他自己也明白,以后很难再碰到这样好的机会了!
李欣的拖延,使他失去了圆梦的机会,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的话,他还将失去更多。很多人在年轻时就养成了拖延的习惯,而一份分析了1000名男女的失败报告中显示:拖延的习惯高居众多失败原因中的榜首,如果我们能够立刻行动的话,那么人生成功的几率会更高。
因此,你应该将“拖延”当做你最可怕的敌人,因为它要窃取你的时间、品格、能力、机会与自由,最终使你成为他的奴隶。
如果对于某一件事,你发觉自己有着拖延的倾向,你应该跳起来,立刻动手去做,不要畏难、不要偷安。久而久之,你就能改正拖延的倾向。
拖延大多是由于考虑过多、犹豫不决造成的。比如,有一个方案即使在会议上已经通过,经理还在考虑万一员工有意见怎么办,上级领导万一有看法怎么办,非要再拖它一时半天才去实施。诸如此类的事情每一天都在我们的身边发生。
适当的谨慎是必要的,但谨慎过头就是优柔寡断。所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最好的办法是立刻动手去做。多拖延一分,就足以使事情难做一分。“想到了就去做!”这是成功人士的格言。凡是将这句格言作为座右铭的青年,永远不会有悲惨的结局。凡是应该做的事,拖延而不立刻做,留着将来再做,有着这种不良习惯的人总是弱者。今天的事不做而想留到明天做,就在这个拖延中所耗去的时间、精力,实际上也够将那件事做好。
凡是决定去做的事,不应拖延着不去做,如果你一心想着留待将来去做,你注定是人生角斗场上的弱者。凡是有力量,有成功经历的人,总是那些在目标确定后就满腔热忱地去做的人。
有几句歌词写得好:“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的确,说到不如做到。放眼看这世间的成功人士,哪一位不是有着极强的实践能力?哪一位不是在目标制定后热情、积极地去实施行动?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让你梦想成真,让目标实现,才能让你摆脱没钱,没背景,没经验的境遇!
每天有每天的事,每天有每天的计划去完成。今天的事是今天的事,不应留待明天去做。拖延的习惯是成功的天敌。有的人不认为怠于行动是缺点,认为是自己的优点:慎重、做事稳重,总是三思而行。谨慎过了头,就错矣!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烦恼:有几件事本应早几天或早几周做,可当初一拖就拖到现在,现在硬着头皮将他们干完后,又懊丧的发现在现在做过去的事情时,又将现在的事情拖到了将来。于是,懊丧影响了效率,效率低下又导致了混乱,混乱导致了失败。
有目标、有计划而不去执行、实施,一味地拖延,无疑会使成功烟消云散;而“立刻行动”、“全力以赴”却总能让人感到成功的欣慰,并再一次点燃下一支行动之烛,让生命的黑夜,永远有光明。
记住:现在去做意味着成功,将来某一天去做意味着失败。
有的人喜欢拖延,每当想要做的时候,就立刻把想法做转换,转换为没有设定完成期限。这就是拖延的根源,如果已经设定了期限,就不会拖延,而且,那个期限如果是一定要完成的,无法再更动的,这样一来,就没有了拖延的借口。
拖延是一种习惯,行动也是一种习惯,不好的习惯要用好的习惯来代替。
仔细思考一下,拖延的事情迟早要做,为什么要等一下再做呢?现在做完等一下可以休息,有什么不好?现在休息,也许等一下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想想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事情是你最喜欢拖延的,现在就下定决心,将它改掉。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国王做事喜欢拖延,有一次他收到一封潜伏在敌国的间谍发回来的紧急情报,他没有把情报拆开,而是随手放在了餐桌上,心想:“明天再处理吧!”第二天,在吃早餐的时候他看见了那封紧急情报,仍然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等会再说,于是先让侍臣为他斟上了一杯香醇的美酒,喝完之后,他才慢慢拆开信件。看完信,他立刻跳了起来,原来上面说:国王的侍臣中有间谍,他接到了毒杀国王的命令。国王想召集侍卫,可是已经太晚了,鲜血从他的嘴角流下来,他刚才喝的正是那杯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