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不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很复杂、很多,有客观的环境因素,也有主观的心理因素,很多人经常将发生的原因归之于前者,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际关系不好与一些不好的特质有关。
譬如,有的人的“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有极强的优越感,总认为自己要比他人强,要高明,事事、时时都显示出一付盛气凌人的样子,自以为是,对他人说起话来总有种居高临下的味道,平时的一言一行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高人一等的样子。而人,一般都喜欢被他人尊重,都不喜欢被他人歧视,因而对这种高傲无理的人,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人都躲得远远的。在这种情况下怎能处好人际关系呢?
有的人看自己是一朵花,看别人是豆腐渣。自己浑身是优点,他人满身是错误,因而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责任总在他人,错误总在他人,有时他自己也很明白自己理亏,但是由于太爱面子,强词夺理,无理狡辩,一有矛盾、争执,总与他人闹个天翻地覆,这样,不仅矛盾化解不了,反而更加激化,人际关系自然也就越来越紧张。
有的人有刻板、偏见的毛病。如果他一旦产生对某个人的坏印象,怎么都扭转不了,别人的一举一动都让他别扭,别人的一言一行都让他不舒服,总想找个茬去刺激别人,无端地攻击别人,让别人不舒服。有时,明明是对方做了好事,也总往不好的方向想,总认为对方动机不对,出发点有问题;而那些与自己关系好的人,他们不管做什么,都是顺心舒心的,有时这些人犯了错误,也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处理问题一点都没原则。不能一视同仁,怎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有的人很虚伪,擅长“伟大的谦虚”。他从不说真话,让人猜不透、摸不着。他说起话来装腔作势,明明是在攻击他人,还要假装是在帮助他人,明明自己是在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可是却装出一副维护真理的嘴脸,这类人因惯于油嘴滑舌,惯于奉承谄媚,惯于背信弃义,惯于暗算他人。时间一长,人们对这类人自然是百倍地警惕、提防,他们自然也就搞不好人际关系了。
有的人心胸狭窄、不够宽容。违反了与人交往中这样的一个“黄金规则”:只能希望朋友做什么,而不能要求朋友做什么。这类人对他人的要求总是又严又高,自己怎么样他人也必须怎么样,总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做,若是对方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他就会感到难受,就会不由自主地指责他人。他们不允许别人犯错误,一犯错误就将别人往坏的方向想;他们还“得理不饶人”,譬如明明知道对方很爱面子,却故意在大庭广众之中批评、指责他人,揭他人的短,让他人没面子,下不了台。这些人因为不懂俗话所说的“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处理矛盾、冲突时采取这种过于笨拙的方法,结果是冤越来越多,“仇”越陷越深,与他人的关系怎么能不紧张呢。
当然,在处理不好与他人关系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有些人私心太重,做什么都是自己的个人利益为重,见名利就争,见荣誉就抢,有时还要用一点“小手段”、“小名堂”去算计他人,以不正当竞争去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大家想一想,盘中的“蛋糕”总是那么大,而他们总想自己的一份多点、大点,那其他人的蛋糕该怎么办?这必然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当他们以不择手段的方式被他人识破以后,别人也必定会对他们采取警惕、防备的态度,人与人的关系一定是很糟糕的。
那么,究竟该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呢?这的确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不过,依我之见,最重要的是,若是我们能达到老革命家陶铸所说的一句话的境界——心底无私天地宽,那么,人际关系一定没有问题。
一个人只有“心底无私”了,才会“寡欲”,才不会为“名利”两字与他人拼个你死我活,才能减少人与之间的矛盾、冲突。
一个人只有“心底无私”,才会“天地宽”,才会变得豁达大度,就能“‘君子’不计‘小人’之过”,就会“得让人处就让人”。
一个人只有“心底无私”,才不会无端地猜疑他人,才不会无事生非,才能主动与他人沟通,及时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做到和谐融洽。
一个人只有“心底无私”,才会设身处地为他人想一想,才会当他人需要自己帮助时,毫不犹豫地伸出自己的手,解决他人的困难。
总之,能做到“心底无私”了,人际关系一定会很好的。不过,话又得说回来,真正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也是极不容易的。
坦然面对弱点
春秋时代楚国人伍子胥想觐见吴王僚,却没能见到。王子光的门客知道后,想推荐他,但王子光却因伍子胥相貌丑陋,谢绝与他见面。门客把这话告诉了伍子胥,伍子胥说:“这好办。你可以让王子光坐在堂上,我在帷幕之后,只露出衣服和手来与他谈话。”王子光答应了。于是两人隔着帷幕交谈,伍子胥还未将话说完,王子光便掀起帷幕,紧握伍子胥的手,并肩长谈。这事过后,两人互相欣赏。伍子胥认为将来享有吴国的,必定是王子光。七年后,王子光果然取代吴王僚成为吴国的君王,并重用伍子胥。
王子光因为伍子胥面貌丑陋,差点错失了一位良才。幸而伍子胥并未因此自暴自弃,反而坦然面对自己的相貌,还主动争取出人头地的机会。他能冷静地想出好主意,建议让自己藏身于帷幕后。以不露面的方式与王子光谈话,来展现自己。果然,因真才实学而受到赏识。
有些弱点是先天的、无法改变的事实,即使一味否认,它们还是存在。倒不如坦然面对、承认与接受。
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
日本有位青年乙武匡郎,天生四肢残缺。原先人们常把焦点放在他的缺点上,可长久相处之后,便感受到他活泼的性格、敏锐的思维与健全的人生观而喜欢同他来往。就因为他以正常的心接受自己,也因此帮助了他人接受他。
人们应该懂得,美丽的白天鹅是从丑小鸭变来的,一个人现在很贫贱,不代表他以后就不能富贵,反之,一个人现在很风光,不能证明他以后就不会窘迫。
过分相信自己的眼睛的人,通常看事情不会深刻,因为眼睛只能看得到表面的东西。
以貌取人的人,很少有人能取对的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访问楚国。楚王依仗国势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却见大门关闭,让他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讲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去问一下,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可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你说吧。”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比较低下,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干笑几声。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此时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他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会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认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可知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反让大夫取笑了呀。”
楚王以貌取人,反而自取其辱。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以貌取人的人,很少有人能取对的。很多有才有德之人也是相貌平平,甚至其貌不扬的。
评价别人的时候要谨慎
有一次,一对老夫妇来到哈佛大学,女的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是穿着布制的便宜西装。当时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老土根本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
先生轻声地说:“我们要见校长。”
秘书很不礼貌地说:“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说:“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钟头。秘书一直不理他们,但他们却一直等在那里。
秘书终于决定通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
校长不耐烦地同意了。
女士告诉校长:“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书,他十分喜欢这儿,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要在校园里为他立一座纪念物。”
校长并没有被感动,却粗鲁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读过哈佛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若这样我们的校园看起来会像墓园一样。”
女士很快地说:“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
校长仔细看了一下这对夫妇身上的条纹棉衣及粗布西装,然后讲:“建大楼要花很多钱的,我们学校的建筑物超过七百五十万元。”
这时,这位女士沉默不讲话了。校长很高兴,总算可以把他们打发了。
这时只见这位女士转向她丈夫说:“只要七百五十万就可以建一座大楼?那我们也建一座来缅怀儿子?”
她的丈夫点头同意。
但校长不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还是把他们打发走了。
就这样。斯坦福先生、夫人离开了哈佛,来到加州,建了斯坦福大学来纪念他们的儿子。
评价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因为古龙说得好:“只有穷人才会把全部家当穿戴在身上。”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老板以貌取人,最通常发生的一种情况就是真正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许多人才也只是相貌平平,甚至长得歪瓜裂枣的也不在少数。三国时期与诸葛亮齐名、号称“凤雏”的庞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才,因貌不佳,差点就被历史埋没了。
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力荐庞统。孙权听后先是大喜,但见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面容古怪,加之庞统不推崇孙权一向器重的周瑜,孙权便认为庞统只是一个粗鲁之人。
鲁肃提醒孙权,庞统在赤壁大战的时候曾献连环计,立了大功,以期说服孙权。而孙权却不听劝说,最终把庞统从江南逼走。
鲁肃见事已至此,转而把庞统推荐给刘备,可刘备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也不高兴,只让他当了个小小的县令。有旷世之才的庞统,只因外表不佳不被重用,报国无门。后来还是张飞了解了他的真才实学后极力推荐,刘备才委以副军师的职务。
现在的老板中,喜欢以貌取人之法依旧存在。某知名公司的总裁在复旦大学讲用人之道时,特别强调了自己会看面相,并凭面相来判断用人与否,令人惊异。
老板喜欢以貌取人,手下当然就只能投其所好了,因此绣花枕头当道也就不奇怪了。这从当前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遭遇就可以看出几分来。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一代圣人孔子尚且会犯这样的错,我们也要小心。任何人和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在对待人和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看表面。不要以貌取人,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对人和事物从本质上分析、判断,只有掌握了这样的方法,才可以做出正确决策。
领导者要关心、尊重、理解下属
日本松下公司把创造培育人才作为公司经营的根本指导思想,十分重视对“创造产品的人”的培育和训练。公司把“训练和职业发展”作为方针,公司20多万职工,每一名员工都接受了较长时间的培训。另外,公司对各部门的负责人更加严格要求,每6个月就要进行一次标准化的成绩考核。
通过对公司员工的培训,不仅训练出具有高度生产能力的工人,而且培育出一批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又有丰富生产和销售经验的人才,这些人才成为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不仅在企业正常发展时如此,就是在公司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经营受挫时,松下公司也没有松懈对职工的培训。如松下集团在新加坡开设的分公司曾一度销售额下降,生产量压缩,但他们没有简单地裁员,而是对1300多名工人进行综合教育与业务培训,不仅提高了工人的生产技术水平,而且使广大员工感到公司在困难之时没有抛弃他们,密切了员工与公司的关系。
令松下幸之助引为自豪的就是他能从平凡人身上发现不平凡的品质。松下幸之助从不去著名大学里选拔人才,而是用心从公司内部职工中发现人才,量才使用。在使用中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不以亲私作为评价标准。他把许多年轻人直接提拔到重要工作岗位上,如1986年松下幸之助提拔名不见经传的山下俊彦出任松下公司总经理,而将原总经理自己的女婿松下正治改任总董事长。这次人事安排令人十分惊讶,因山下俊彦不仅与松下幸之助毫无血缘关系,而且十分年轻。但松下幸之助慧眼识英才,山下俊彦出任总经理后,根据世界市场形势的变化和家用电器发展趋势,果断地改变原公司生产体制,由生产家用电器单一制造系统扩展为生产电子科技产品等多门类的生产体系,使公司销售额逐年增加,造就了松下电器公司属于俊彦自己的发展阶段——“山下时代”,也奠定了松下电器公司稳步迈向21世纪的基础。
企业经营者注重善待员工,把对人的管理放在首位。资方不再把工人简单地当做劳动力的出卖者,而是当做为完成共同目标只是分工不同的合作者,给予他们参与决策的机会,尊重他们的人格。只有这样,劳资双方才能共同维护公司利益。
人是企业中最宝贵的因素。钞票没有了可以赚回来,机器坏了可以换回来,但如果失去了职工的向心力,这样的损失恐怕永远无法弥补。只有赢得了人心,才能“士为知己者死”,从而最终赢得企业的成功。
领导者要分工授权,用人不疑
所谓分工授权也就是将大权集中,小权分散,把职务、权力、责任、目标四位一体授给合适的各级负责人,这是用人的要诀。“事无巨细皆决之”“事必躬亲”,不适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用人之道就是要明其责,授其权。
管理界有句行话:“有责无权活地狱。”把权力授予敢负责任的下属,既能做到人尽其才,又能提高管理效能,这才是有效的领导者。所以,西方管理学者卡尼奇曾说:“当一个人体会到他请别人帮他一起做一件工作,其效果要比他单独去干好得多时,他便在生活中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