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们是那种更愿意顺水推舟的人——
对于羞怯要逆来顺受。也就是说,我们不应在意自己的害羞。例如,在一次陌生人多的聚会上,我们应坦然承认自己害羞,并心安理得,这样反而有一种从容自信的姿态。
扬长避短——
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假如不愿意多讲话,可以多微笑,以友善真诚的姿态对人。
预先了解——
假如在某些场合,想让自己从容一点,可以非常认真地记住别人的名字,或者一些相关的事情,有了了解和把握,就可以非常自然避免局促。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取得的成就越多,得到别人的认可就越多,就越自信,而自信可以带来从容大方。
不怕犯错——
犯的错越多,越不那么在意,反倒放开了,自信了,不害羞了。
去除先天因素外,羞怯的另一个大的本源是我们缺乏自信的能力。
自尊的原则
很多现代人都有奇妙的自尊心,尽管程度有所差异,却常常成为相对自尊心的奴隶。在一般人共同的观念中,所谓自尊心就是这种相对的自尊心,真正拥有绝对自尊心的人很少,尤其是在知识阶层中,可谓少如雨夜之星。
很多都用各自的尺度、意识认识自我的长短,还在其中寻求自尊心的依据,他们所用的尺度,多得不可胜数,比如,财富、地位、家庭、学历、成绩、教养、能力、外貌、体能等世俗惯用的尺度,也有正义感、道德观、宗教信仰等精神上的尺度。
假若这些尺度都用得正确且又恰当,倒也无可厚非,关键是当今病态的社会造成了病态的自尊心,使许多人将颠倒是非的价值观念作为自尊心的根据,比如,一些年轻人喜欢夸耀自己拥有众多男友或女友,黑社会的混混喜欢用坐牢的次数当做自己资格的依据。此外,听说在一个医院里,也常可以见到住院患者们相互夸张地说他们的病有多严重。
一位留德“音乐家”就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他有“跟所有人比较所有事物优劣”的习惯,当他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如人的时候,他就要用强硬的手段否认价值尺度。一次,当朋友们正在高高兴兴的谈论政治,将他冷落一旁时,他就用不屑的口气说:“政治这种东西不是人做的,一点儿价值也没有!”假如有一天,当他认识到自己和文学奖无缘时,恐怕也将否定文学奖的价值吧!高中生甲也是这样,他不能与同学们和谐相处,为了坚持自己的价值,便否定整个学校的价值。这就是这些人精神状况的本质,在这个世界上,这种全以自我为主的偏差自尊心不胜枚举。
当下,让我们思考一下这些相对的自尊心是从哪一种母胎中诞生出来的。
在古代的奴隶制度社会和封建制度社会里,一个人的身份、阶级是由家门所决定的,并且这亦是固定不变的,在那种年代里,从没有个人的价值意识掠过人们的脑际。
近代社会里,那种固定的身份阶层已消失殆尽,很多的财富、地位及阶级等会因个人的努力而取得,这种社会构造使得个人的价值观念随之产生。又由于种种东西都可以用个人的努力获得,因此,“能力意识”便占据了价值意识核心的宝座,这也就形成了自我意识,亦即可称为价值上有自我认识的精神构造。
生活在现代的人,从年幼的时候就暴露在具有权威尺度的裁判下,靠着考核学历,越到高等的学校,考试越多、越严厉。大多数观念不正确的父母,自认为有如法官般,君临子女之上。学生们步出校门,还必须经过考试,由公司裁判能力和学历后才可以获得一官半职;在公司里,每年每月都得面对上司的考核;等到谈论婚嫁时,又会用各种尺度测量对方的价值,同时也被对方测量;等到日趋年迈,或许其已成人的子女也要来评价他们的价值。在现代的社会中,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受到能力和价值的考核,此种情形可说是我们的社会特点。你是否意识到,有很多出版社所印的书,只限于以考生为对象,并且他们全可以维持其正常经营。这种情形,在其他国家实为少见,这可说是最具代表性的实例。
我们生长在这种社会,并且也要在这种社会中活下去,“相对的自信心”只怕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谁也不可例外。
然而,我们真能如此断言吗?
谈到这个问题,仍然可说是由精神的主体性为根据,将人划分到两条不一样的道路上去,这也就是两种自尊心的区别。
相对自尊心的成因,是来自有权威的“他人”对自己优劣的审判。可是我们已经知道,一定要先有自己,然后才有他人的存在,他人只不过是在自己的外在,因此,假如我们还要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还要模仿他,这就变成了“借用别人的眼光看自己”,也就是失去了个人的主体性。除非我们能不管别人对自己有何种看法,否则就不能说是拥有主体精神的人,因此,我们不能用由别人裁判我们能力和价值的社会习性当为相对自尊心存在的借口。
再说,凡是无法摆脱价值上自我认识的人,全会认为财产、收入、地位、学历等都是自己的所有物,更喜欢和别人对比自己所有物的价值,这种情形,正是当今社会的实际。想一下,那些价值充其量也只不过是所有物的价值,人们却把它错误的当成是个人本身的价值,因此常常沉溺在优越感之中或被自卑感所折磨,这种情形不是非常不值得吗?
只要能了解这种实际,就可以知道,那些拥有相对自尊心者就是以“取”为人生目的的人。以“取”为目的,测量自己价值的唯一尺度就是取了多少,因此,若对别人的关心也用这种尺度去衡量,最终就会变成用自己所有物的优劣去对比自己和他人的优劣。
这种错觉的魅力,常常附身。绝大部分当代人误认为,所有物的价值就是人的价值;念过大学的人,就认为自己的价值比高中毕业生高;科长也认为自己比普通职员有价值,老板之于伙计情况也是一样。在社区中,假若自己家里没有洗衣机,就会感觉比别人差了一截,就会想尽办法也立马去买一台。外出有自己的车,也很大程度地满足了自己的优越感。另外,拥有自己的房子,也足以引起个人能力意识的价值判断。
诸如此类原本就是所有物或类似商标纸的东西,却让人把它当做人的价值,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真相。
让我们来看看这种世相的根本所在。常人几乎把金钱这种东西当成万能之物,而金钱的收入却又和地位、学历等有直接联系,因此,这种尺度才有可能成为评断人的价值观念。
假如你不信这种说法,我们可以来试试看,假设一个单位从科长下到工友,尽管有地位、职务的区别,然而月薪全一样,那么,这个公司员工之中就绝对不可能有相对自尊心存在,也不可能有优劣的自卑感存在。简单地说,金钱收入的不平均就是断定个人价值的错误观念之母胎。
我们能否对金钱这种身外之物坚持一个人的主体态度呢?这个问题的重点恐怕就是能否成为相对自尊心之奴隶的根本分歧点。既然以取为目的,就不会有一个人的主体性,只有从属于金钱价值的意图,结果就有了打肿脸充胖子式的自尊心。
假如你做回假想中的盲人,那你是否还有对比你我优劣的念头呢?你的所有物和商标纸的价值还可能成为问题吗?恐怕不可能吧!原因很简单,由于瞎了眼之后,你就不可能再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了,此时,你才能超越那些价值尺度。
现代人生活在忙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因此,只能从自己和别人的家庭及社会关系中来考察自己,但假若你想要有真正的自尊心,你就一定要将自己视为自然物,到宇宙空间去抓住自己才是。
现在有一个“东西”,把“自己”二字当做代表,它存在于这个空间中,还占据了无限的空间的一部分,正由于自己是一部分,因此和外界一切紧密相连。
再想一下,自己所占据的这个空间是绝对的,并且自己亦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自我存在的绝对性”就在此。我们一贯尊重这一个存在——这是人的自尊心。所谓“尊重自己”并不是尊重附加在自己身上的所有物和商标纸,而是尊重自己的存在,除此之外,无任何一件东西值得尊重。存在则是价值,真正绝对不动摇的自尊心也在于此。
自己作为宇宙空间的一部分,并遵从自我存在的绝对性,这种心态就是自尊心。
有许多人问“生存的意义”到底在哪。意义在于正在生存着这个事实本身就拥有绝对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