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13359600000003

第3章 忠告一记住!理性压倒感性才能屹立股市不倒(2)

由此可见,巴菲特将恪守安全线作为成功投资的要诀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不给自己设定一个安全的投资界限,划定一个足够的盈利空间,即使买入了业绩优秀的股票,也会由于购入价格过高而导致盈利空间被压缩得太小,而且同时还会承受巨大的风险。因此,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往往将投资目光专注于那些被市场低估价值的企业的股票上,因为股票被低估的价值越多,其盈利的空间也就越大,同时它使投资者面临的失败的风险也会被大大降低。

对于那些苦苦等待安全线以内的投资机会的投资者们,巴菲特鼓励他们要耐心等待:“投资成功的前提是不要冒巨大的风险。如果你心中的安全线以内的投资机会迟迟没有出现,那么就更应该耐心等候。因为任何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所做的也仅仅只是持有大量现金,然后耐心等待而已。”

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往往具有周期性,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必然会有安全性很高的投资对象出现。而这正是投资者出手投资的最佳时机。因为安全线内投资的核心就是掌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样的长期投资策略必定会得到高额的回报。同时,能否运用好这一投资策略也是投资者是否能在股市中立足的关键所在。因为投资就如同战争,生存才是胜利的保障。

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曾经告诫过巴菲特:“无论将来你的事业发展得多么巨大,永远也不要忘记‘安全第一,赚钱第二’的投资原则。”巴菲特在多年的投资实践中一直坚持贯彻了这个原则,而且这也是他长期以来成功投资的重要保障之一。

股市风云变幻莫测,处处潜藏着令人防不胜防的风险,投资者往往一不小心就会掉入陷阱。对于这样的情况,巴菲特有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方法。他认为投资股票和投资实业有相同的原理,只要建立在对自己的投资对象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理性看待股票投资,就不必害怕落入市场的陷阱。

事实上,很多投资者往往只在股票市场的低迷时期才表现出安全意识——出手谨慎,甚至过于保守,即使看到股票价格的最低点也不敢出手购买;而在股市一路飚涨的时候却往往被眼前的巨大利益所迷惑,疯狂追求利润,完全失去了对风险的警惕。

巴菲特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在股市价格下跌时投资风险最低,往往隐藏着众多投资机会,正好符合了“安全第一,赚钱第二”的投资原则。因此,巴菲特对于下跌股市中的投资机会往往能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反地,在市场中的股票价格普遍呈现上升趋势时,巴菲特反而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采取更为谨慎而保守的投资策略。由于股市的这种繁荣背后往往就跟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他宁可失去一些赚钱的机会,也绝不轻易以身试险。而且,他还常常提醒投资者在投资时首先必须考虑到可能遭遇的风险与自身的承受能力,其次才是投资的盈利。不过,同时他也指出,过度谨慎和过度激进的投资都是不可取的极端行为。

在投资时,巴菲特总能很好地把握住风险和利润的平衡点。

美国于1973年到1974年爆发了金融灾难,崩溃中的美国股市将投资者们纷纷推入了绝望的深渊。然而,这一切在巴菲特眼中却是另一番景象——一个蕴含着无数投资机遇的绝佳时刻来临。因此,他果断地以低价购入大量优质企业的股票,甚至花费4000万美元购买了《华盛顿邮报》的股份。尽管此举在当时曾遭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质疑,但巴菲特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投资。因为他对《华盛顿邮报》关注已久,了解到其资产总值实际上超过4亿美元并诚信良好,员工素质也很高。因此,可以说是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给巴菲特带来了这个绝佳的投资机会,使得他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收购这家优秀企业的股票,在安全线内进行投资,从而避免了高价位投资的风险,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在投资安全性这一点上,巴菲特总是反复告诫伯克希尔公司的员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制定投资策略。”因为安全是投资赢利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市场上的投资机会,不管其可能带来如何巨大的利润收益,一旦风险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那么也就意味着投资同时也具有带来毁灭性打击的可能性。因此,投资者必须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事实上,巴菲特在进行投资前不仅会对股票可能出现的波动作出预测,而且他还会考察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等众多因素,综合考虑之后再作出决策。在选择股票时,巴菲特总是青睐那些低于实际价值的优质股,而绝不购买被市场追捧哄抬起来的高价股。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才能在长年的投资生涯中数次躲过了股市崩盘的灾难,并且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益。

巴菲特的忠告

出于安全考虑,投资者要避免短线投机行为。企图依靠频繁的短线交易来谋取暴利的行为面临的风险无疑是最大的,一旦失败往往就会使得投资者血本无归。

3.学会数字运营:时时刻刻计算损益比率

我的致富经验中重要的东西是理性。我总是把智商和天资看做发动机的马力,但产量(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则取决于理性。许多人拥有一台枷马力的发动机,但只获得100马力的产出。如果拥有一台200马力的发动机,并使它开足马力,这是更好的途径。

——巴菲特

巴菲特在一次家庭聚会上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你们必须要牢记,在投资时你们要时时刻刻计算损益比率。因为这一点对投资成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巴菲特所有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每天至少工作18个小时,分析各家上市企业的情况——在巴菲特看来,时间是金钱,而每一分每一秒都意味着赢利的可能。他自然不会让那些没有价值的事情浪费掉自己的时间,甚至有时一天24小时他都在思考着如何投资。正因为如此专注地投入精力,巴菲特的财产才一直持续稳定地迅速增长,并最终让他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

巴菲特说:“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必须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很多投资大师都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密切关注上市公司的情况、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等信息,并且及时地从中捕捉到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已经作为他们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被长期保持着。

而对那些初涉股市的普通投资者来说,不应该只看到成功者的收获,更应该看到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并且衡量自己是否能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坚持做好这件事,培养良好的投资习惯。

除了对时间和精力的规划,投资者还要对自己持有的资金进行规划,拟定出一个全面详尽的投资计划。很多投资者进行投资完全是一种随意行为,对市场风险的认识极为肤浅,因而过于乐观地轻易将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投入其中,甚至不惜贷款进行投资。这样的做法无疑会让投资者承担巨大的投资风险。虽然股票投资在家庭理财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但是投资者应当考虑到高风险性,坚持只用富余的资金进行投资,避免投资失败的损失对自己的家庭生活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巴菲特提出:“投资者应该时时刻刻计算损益比率。”事实上,他几十年来一直都坚持着这一原则。在旁人看来,巴菲特对每一笔投资的成败几率总是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可谓料事如神,他把这一切都归功于自己平时喜爱的游戏之一——桥牌。他花费在桥牌上的时间每周大概有12个小时。他甚至还开玩笑说:“如果一间牢房里住着三个很会打桥牌的高手,那么我很乐意被判无期徒刑。”他精湛的牌艺也备受牌友的称赞,大家甚至认为:如果巴菲特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打桥牌的话,他一定会成为美国顶尖的桥牌选手之一。

巴菲特之所以如此钟爱桥牌,是因为在他看来,打桥牌和股票投资有太多相似之处——首先是海量的信息收集;然后随着事态的发展逐渐得到新的信息;最后通过对其进行全面整合,作出正确的判断。他说:“在投资前,我们都应当根据自己手中掌握的各种情报,通过分析计算出投资成功的几率,再作出决策。而且,在每一次获取到新的信息之后,我们都要对自己的具体投资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重新计算出调整后的成功几率。”

如果对巴菲特打桥牌的风格稍作研究,人们就能发现其中有他投资股票的风格。敏锐的直觉和准确的判断力正是桥牌高手与投资大师的共同特点,而且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无时无刻不在计算着胜出的几率。谈到对桥牌的看法,巴菲特说:“桥牌是提高大脑思维能力的最佳训练方式。在这个游戏中,基本上每10分钟我就需要重新审视局势。打桥牌时每一次审时度势就如同股票投资时衡量成功与失败的几率,它们两者都要求选手或投资者时刻保持分析计算状态。”投资者作出的投资决策并非基于市场变化,而是基于投资者对市场变化的理性判断。事实上,很多投资专家在作出决定之前,都会将自己的时间用在对投资分析与决策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在华尔街素有“时间管理大师”称号的巴菲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如果某一件事情不值得去做,那么就无须为它花费时间。”

巴菲特深知时间的宝贵,他对待工作的热情不亚于其他很多领域的杰出人物,甚至还可能更狂热。他坚信时间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而且他坚信时间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自从1965年巴菲特开始掌管伯克希尔公司迄今的四十多年里,他从不在开会上浪费时间。虽然伯克希尔公司旗下拥有63家企业,但是巴菲特却从来不召开任何会议。他只在每年年初以公开信的方式向这63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下达工作目标等指示,并且一再叮嘱他们不要让股东们亏损。

除了必要的生活之外,巴菲特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工作上(他常常为了收集更多信息而通宵达旦地工作),以致他手下的员工曾这样评价过他:“巴菲特似乎每天都要花费24小时研究各种上市公司。”

由于大量的时间都倾注在了工作上,所以巴菲特对家庭和日常生活的关注非常少。因为他认为,与其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自己没有兴趣的活动上,不如专注于进行企业和投资的研究。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巴菲特毫不关心。他几乎从不去商店购物,或者花大量时间去享用丰盛的晚餐,而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生活上那些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他的观念里,时间的流逝就如同财富的流失,会让他心痛不已。因此,他从不在自己认为不值得关注的事情上浪费一分一秒。巴菲特的女儿对此深有感触,她曾经说:“我爸爸到现在也不懂怎样使用铲草机来整理门前的草坪。”

巴菲特的朋友几乎都知道他拥有不喜欢应酬交际的个性。因为在他看来,投资和社交应酬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实际联系。曾有一次,巴菲特和妻子苏茜应邀到一个刚从埃及旅游归来的朋友家参加宴会。在享用过丰盛的午餐之后,主人兴致勃勃地拿出幻灯机向来客们展示自己拍摄的金字塔照片,这时巴菲特却提出让妻子陪同主人观赏照片,自己却躲到另一个房间去读某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去了。甚至连克林顿总统的邀请,都被巴菲特以“没有时间”为理由推辞了。

除了社交应酬,巴菲特对旅游也同样不感兴趣。除了工作或者学习研究的需要,巴菲特几乎不曾离开位于奥马哈市的家。甚至早在年轻的时候,巴菲特就开始在家工作——在家中分析各个企业的情况和拟定投资策略。而且他很少搬家,因为他认为那样会花掉自己大量的时间。直到多年以后,他才将自己的工作地迁到离家仅几分钟脚程的写字楼里,一来可以节省上下班途中耗费的时间,二来能避免家人对他工作的干扰。

正是因为巴菲特对时间的珍惜甚至达到了吝啬的程度,将大量的时间都倾注在对投资的研究上,他才能够更及时更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时刻对投资损益比率作出判断,从而在股票投资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985年9月,《广场协议》签订,美元兑日元大幅贬值。当巴菲特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他果断迅速地抛出了手中的大量美元,从而成功地避免了这场意外的风险本应带来的损失。当时,美元兑日元汇率持续在1美元兑250日元的水平线上波动,然而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短短三个月内就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跌幅达到20%;到1986年底,汇率更是跌至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跌到1美元兑120日元的谷底。不到三年的时间,美元兑日元贬值50%。对此,巴菲特万分庆幸自己将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各种投资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上,时刻计算投资损益比率,及时调整投资计划,从而成功地避免了巨额亏损的后果。

巴菲特的忠告

时刻计算投资损益比率,及时调整投资计划,这不仅是成功避免巨额亏损的关键,还是投资者获取利润最不可或缺的要素。

4.最聪明的投资者总是会让自己的投资“密不透风”

既然交易活跃的市场周期性地在我们面前展现出少之又少的机会,我们的投资方法就在于把握和利用这种机会。

——巴菲特

股票投资是一场博弈。投资策略在股票投资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能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成败。与此同时,投资策略的独立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者获取利润的多少。试想,如果投资者广泛搜集大量信息、花费诸多心血经过长时间的分析研究,最终制定出来的投资策略不小心泄露出去,被人捷足先登,那么就必然会对自己的投资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不仅可能徒劳无功,甚至还很可能因为信息的泄漏引起投资环境的改变使得自己的投资失败。因此,投资者必须认识到投资策略保密的重要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将自己的投资策略透露给任何人。对于这一点,巴菲特有极其深刻的认识。他经常会对经营农场的大儿子霍华德说:“真正的投资者是绝对不会透露出自己的投资策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