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你不可不知的100个经典养生秘诀
13355600000053

第53章 饮食有节调养法

经典说法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必须做到有序有节、适时适量,其中包括:定时饮食,忌饥饱无度;适量饮食,忌暴饮暴食;按需饮食,忌随心所欲。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日常饮食在追求“吃得好”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关注吃得科学、吃得合理、吃得健康。

养生秘诀

定时饮食,忌饥饱无度:中医主张“食哉惟时”“不时,不食”,意思是说,人们每天进食应该有较为固定的时间,不到进食的时间就绝不随意吃东西,更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这种定时饮食的习惯有利于脾胃协调配合、有张有弛,适应正常的进食规律,每到一定时候就会自然做好消化食物的各种准备,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进行。那种零食不断、随意添食的习惯非常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适量饮食,忌暴饮暴食:人们在日常饮食中要管住自己的嘴,做到饥饱适中、恰到好处,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要贪吃贪喝、暴饮暴食。若饮食过度,势必加重胃肠负担,破坏胃、肠、胰、胆等消化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引发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甚至诱发心脏病、肥胖症等,严重损害身体健康。《东谷赘言》一书中明确指出饮食过量对人的具体危害:“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反之,饮食过少、片面减肥节食,也同样有损于健康。不科学的节食、减肥只会使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变得虚弱不堪,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按需饮食,忌随心所欲:着名养生学家陶弘景曾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觉得口渴而勉强自己喝水就会使胃部胀满,如果没有觉得饥饿而勉强自己吃东西就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损害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按需进食是人们为了适应生理、心理和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种自然而理性的饮食方式,与那种随心所欲、随意进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完全是两回事。

箴言: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语译:善于养生的人,常是先觉有饥饿感时才进食,先觉有口渴感时才饮水;进食时每天次数可适当多一点,但每次食量宜少一些,而不宜每日饱食一顿,那样就较难消化吸收了。

延伸阅读

俗话说:“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清代马齐在《陆地仙经》中提到:“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按照现代养生的观点,根据人的正常活动规律,一天三餐的食物分配比例是:早餐应占全天总热量的30%~35%,中餐占40%,晚餐占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