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潜规则大全集
13353900000023

第23章 动什么都别动领导的底线(3)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可谓老生常谈了,看一看周围,很多下属自认为聪明——他们总是觉得比别人多长一颗脑袋,任何方面都比他人优越。殊不知,此等人可以成就一时、做成一些小打小闹的事,但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像上述故事中的杨修和,其实,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谋士,可是他们太过于表现自己了,其锋芒盖过老板的风头,一个被杀、一个被贬的后果就可想而知。当然,刘显和杨修相比较,刘显幸运很多,当个地方官这样的结局还是挺好的。可是,如果刘显从杨修的祸事中能汲取教训,破谜后暗自心中窃喜,再装一下糊涂,和大家一起请教皇帝,不抢用命做赌注的风头,就能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官了。但是,历史就是这样的,有人创新,就有人复制。再说了,一样的错误,杨修却丧命了,刘显知足去吧。曹操麾下战将、谋士如云,单说诸多谋士,能得到曹操的赏识,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对曹操的那些小把戏,看得也很清楚。这些人知道曹操的个人风格,猜忌心又很重,很多事不便说破,有些事心知肚明即可,不能将曹操的心思说出来。杨修却不同,光怕显不着自己,常常走在“老板”前面,将老板的“光芒”挡住,处处卖弄、事事逞能,抢“老板”的掌声。在他眼里潜规则不是个事儿。这怎么能行呢?什么样的“老板”能容忍这样的人?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士,不仅要读懂老板的底线,而且要保护自己,否则,会被历史所耻笑。从古到今,无论是君臣之间、老板员工之间,还是普通人之间,交往相处,有谁希望他人能看穿自己的心思?恐怕芸芸众生中找不出来一个。心底无私,光明磊落,只能是特指某件事上这样做了。人们都知道,善意的谎言不能少。那么,怎么才能让老板觉得有面子呢,特别是在与老板会客时?对此,业内专家指出,与老板会客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会见客户时,服饰应得体,不要太过于打扮自己,不能让客户的目光完全被你吸引。谈判中,切忌不能主次颠倒,除了在衣着修饰上大方得体、不招摇之外,职业女性的言谈举止也应十分注意,不能抢老板的话头、替老板表态,在握手、行走时不能处于老板之前。

第二,在与老板一路同行时,不要走在老板的前面,需要并肩行走时,可以站在他的左侧,这样,主次分明,使老板的地位显现出来。在同老板一起与客户进行谈判时,因你处于从属地位,所以你的座位应避免居中位置。

第三,作为老板,他会时刻对自己的权威进行维护。下属替老板表态,是对其老板职权的最大挑战。任何时候,下属的这种越权行为都会让老板感到厌恶。

第四,所有的老板都希望下属能够尊重他们,尤其是面对客户时,对老板客气有加,不仅尊重了老板,而且在客户眼里,他所接触到的谈判对象就将成为他评价未来可能与之合作共事的依据。所以,此时你的行为若有不慎,轻者会使老板产生厌恶的情绪,重者会使客户对你所效力的公司印象大打折扣,甚至不利于以后的业务发展。

因此,有些下属不懂得迎合老板,而是抢尽老板的风头,脸是露了,可是老板不会给你好脸色看,所以明智的下属应懂得何时显露出老板的“锋芒”。虽然这样做会有委屈自己和逢迎拍马之嫌,但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是他的下属?做老板当然要光彩夺目,而下属相比之下自然应暗淡些,如果颠倒了,那老板自然容不下你。对于老板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无论你自己有多厉害,也绝不可擅自做主、私下处理,抹了老板的面子。

3.自己的风头别盖过老板

对于那些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求职者来说,职场禁忌是他们走向岗位总越雷池而倒下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他们总是带着在大学校园中的那份理想和信仰进入职场生活,其结果是把自己摔得粉身碎骨。因此,我提醒那些刚入道的职场人士,对自己的老板一定要尊重和爱护,因为他能给你发薪水,并给你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如果没有这个平台,那么你就不能实现你的一些想法。事实上,在每一个岗位中做好自己的工作是一个合格员工的本分。如果你总强于老板,抢了老板的风头,老板当然就高兴不起来。工作中取得了成绩,会给你带来一定的荣耀,但你一定要把这份荣耀归功于老板、把鲜花让给老板戴,让老板成为众人的焦点。否则,若是你抢了老板的风头,当然不会有好日子过了。与老板相处时从各方面维护他做老板的权威,不要恃才傲物、居功自傲,那样得不到大家喜欢。因为在职场这个大舞台中,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扮演着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决定了你的职责与定位。因此,要想扮演好这个角色,要想让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彩,就要将自己的角色认清楚,将自己定位在和自己的角色相符的尺度上。这样,才能真正融入自己角色的心里,才能真正把这个角色演好。否则,一旦有了超越角色的心理作祟,你必将受到规则的惩罚。下面这个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元帅是前苏联著名军事家,在二战中战功累累,获得了崇高威望,他甚至被人称为“军神”。但是,在1957年,他却意外地被解除了包括国防部长在内的一切职务,从而退出政治舞台。此事虽已过去50多年了,但世人还是不知道其中的秘密。2007年11月2日,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将他被解职的真正原因揭示了。

1953年3月,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去世后,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马林科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任兼外长的莫洛托夫、赫鲁晓夫(苏共十九大被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兼中央书记)等人都想上台执政。但是,由于斯大林在世时树立了个人权威制没有得到他的许可,任何人对其他部门的工作都不能插手,这样就造成了某些权力机构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像克格勃就被贝利亚垄断。贝利亚可以随时调动克格勃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很容易就能除掉马林科夫。为了夺权,赫鲁晓夫决定动用军队先把贝利亚除掉。此时,他想到了早在战前在他担任乌克兰第一书记时就已熟识的朱可夫(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是布尔加宁)。实际上,朱可夫与贝利亚早在斯大林在世时就有矛盾。当时,贝利亚怕受到朱可夫的威胁,将朱可夫列入了一个“军人阴谋集团”。斯大林对打倒朱可夫持反对意见,他对贝利亚说:“你不要找朱可夫的麻烦了。我了解他,他不是叛徒。”朱可夫因为斯大林的这句话得救了,但从此朱可夫就与贝利亚结下了仇。

于是,赫鲁晓夫给朱可夫打了电话:“中央主席团会议要讨论贝利亚的问题,可能要逮捕他,你随时做好准备的行动。”1953年6月的一天,中央主席团会议顺利召开,一切都在赫鲁晓夫的掌控中,在朱可夫的帮助下,贝利亚被逮捕。赫鲁晓夫利用军队顺利地取得了斯大林逝世后第一次党内斗争的胜利。苏联军队则首次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踏上了政坛之旅。

在如此条件下,朱可夫顺势异军突起。1955年,根据赫鲁晓夫的提名,朱可夫接替布尔加宁出任国防部长。在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中央委员、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都由朱可夫担任。

在拿下贝利亚后,在重大方案政策下,赫鲁晓夫与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等人的矛盾日趋尖锐。赫鲁晓夫力排众议,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投了反对票,造成苏联国内政局混乱,并诱发了国际上的一系列反苏事件,激化了双方的矛盾。苏共中央主席团内部大多数都对赫鲁晓夫不满。他们频频密谋,准备一举罢免赫鲁晓夫的职务。

1957年6月上旬,以马林科夫为首,包括莫洛托夫等人在内的高层人士趁赫鲁晓夫不在国内,制订了一个逼赫鲁晓夫让位的计划。赫鲁晓夫出访一回来,就被告知要召开一个主席团会议,内容是讨论“庆祝列宁格勒建城250周年”。可是,刚一坐下,马林科夫第一个发言,批评赫鲁晓夫的内政外交政策。紧接着,其他几位也纷纷出击,对赫鲁晓夫倡导的各项方案都否定了,攻击赫鲁晓夫违反集体领导原则,独断专行。当马林科夫等人提出将赫鲁晓夫的第一书记职务免去进行表决时,赫鲁晓夫抗议:“中央主席团无权罢免第一书记,这个权力只属于中央委员会!”

就在斗争进行得最激烈之时,朱可夫走了进来。他对与会的主席团委员说:“同志们,今天开会前一个小时,马林科夫为了拉拢我而找我谈话了!要我站在他那边!”听到这话,会议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会议主持人布尔加宁见势不好,只得宣布休会,将在第二天继续举行会议。这样,马林科夫等人的计划进行并不顺利。赫鲁晓夫在朱可夫的帮助下,于1957年6月22日召开了苏共中央全会,最终马林科夫集团的每个人都被加上了“反党集团分子”的帽子。在赫鲁晓夫论功行赏的名单中,第一位功臣肯定是朱可夫。他获得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升迁:从候补主席团委员晋升为主席团正式委员,从而进入了苏共中央的最高决策圈。朱可夫走到了他政治生涯最辉煌的时刻。

不过,顶峰是下降的前兆,朱可夫这位在政治上不甘寂寞的老帅也不例外。1957年10月4日,离开莫斯科的朱可夫,先乘飞机去塞瓦斯托波尔港,然后,从那里坐苏联巡洋舰“古比雪夫号”赴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进行正式访问。

朱可夫一动身,赫鲁晓夫就立刻回到了莫斯科。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基辅军区。在那里,赫鲁晓夫不断地动用各种方式,让军人们看出他试图罢免朱可夫的意图。稳定了军队后,赫鲁晓夫离开军区回到了首都,在1957年10月19日主持召开主席团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苏联陆、海军党的政治工作的决议》。然后,迅速在各军区、舰队,以及各加盟共和国和地区召开的党的积极分子会议进行传达学习。《决议》无可置疑针对的是朱可夫。

1957年10月25日,苏共中央主席团通过决议,苏共中央全会将在3天后召开,讨论如何加强苏联陆、海军的政治思想工作。接到通知的人都明白,朱可夫将要被免职了。10月26日,回到莫斯科的朱可夫参加了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后来的苏共中央全会对他提出了严厉批评。赫鲁晓夫发言称:“在对待朱可夫的问题上一定不能手软。任何人如果不服从党的利益,党是不会宽恕他的,无论他的功劳有多大。这应当成为党的生活中的一条法则。”最后,按照既定的程序,就是把朱可夫的一切职务都免去了。

据《独立军事评论》披露,苏共中央全会通过的决议,朱可夫的罪行有以下几条:(l)破坏苏共有关军队建设的原则,使部队没有被党领导;(2)在军队中搞个人崇拜;(3)党性不纯,没有正确地对党对他过去功绩的评价进行理解;(4)在理解苏联外交政策和领导国防部工作方面,都倾向于冒险主义。归纳这几点,重点在于——朱可夫在军队中没有服从党的领导。

赫鲁晓夫当时决定让党来领导军队,加强军队中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让政委的权力高于军事指挥员。朱可夫对中央的这个方针坚决不执行,坚持军队首长制,反对在军队中建立党的领导,这完全违背了赫鲁晓夫的想法。另外,朱可夫的另一个罪状是,在中央主席团没有同意的条件下,擅自成立了一所敌后袭击特种学校,并招收了2000多名学员,这所学校直接隶属于国防部。对此,赫鲁晓夫表示:“敌后破坏,鬼才知道他真正的意图,鬼知道他们会实施什么样的破坏行动。”言下之意是,朱可夫可能别有用心。

后来,朱可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承认,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不能成立这一学校,但他否认这一学校是在秘密情况下建立的。因为他曾先后两次就此问题向赫鲁晓夫做过汇报,但赫鲁晓夫却不承认。由于没有旁证,朱可夫已无任何证词。另外,朱可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我的命令,才能动用军队的一兵一卒。”他此言明显是将自己的权力凌驾于党的领导之上,也难怪赫鲁晓夫非常不满。

赫鲁晓夫后来回忆到,在击败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反党集团”之后,朱可夫的权力太大了,这开始使领导层的其他成员忧心忡忡。他们认为,朱可夫正企图夺权,国家面临军事政变的危险,并称,朱可夫在一次同军区司令的谈话中,将这种意图流露了出来。国家领导人不可能让朱可夫在苏联发动这种军事政变。赫鲁晓夫这一说法使朱可夫的罪名更加严重,这就不仅仅是要军队不服从党的领导,而是要篡权夺位的罪名。这场突变给了朱可夫当头一棒,从此以后他赋闲在家。即使1964年勃列日涅夫将赫鲁晓夫赶下台后,朱可夫也没有被起用。朱可夫在凄凉中度过了他的晚年。

在职场中,作为下级,就要有下级的心理定位,不能因为一时的得意而将这种心理定位越过。在与上级的相处中,更是要将这种心理定位掌握好,把握住自己不越位。实际上,赫鲁晓夫之所以要将朱可夫的职务免去,是因为两人在军队改革问题上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赫鲁晓夫以改革者自居,军队的改革是他全盘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朱可夫则抱紧军队死死不放,不让赫鲁晓夫有插手的机会,更不允许他搞改革。于是,两人顿时势成水火。朱可夫的功劳在于他曾两次用军队帮助赫鲁晓夫巩固政权。但是,在战胜了敌手之后,赫鲁晓夫也感到了恐惧。因为赫鲁晓夫明白,朱可夫也可能会背叛自己,将自己放倒,因为他有这个实力。就这样,赫鲁晓夫开始怀疑起了威望日增、权倾一时的朱可夫,这就是他要解除朱可夫国防部长职务的根本原因。朱可夫元帅死前也未被平反,不仅如此,继勃列日涅夫之后执政的契尔年科、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等历届领导人都未能帮朱可夫平反。直到1995年5月,俄罗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才恢复了朱可夫的名誉,他的大型青铜塑像被竖立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的马涅什广场,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亲自为塑像主持了揭幕仪式。人民不会忘记那些为人类做出了贡献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