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要读心理学:让你快乐、健康又长寿的心灵处方
13345900000009

第9章 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营养素(5)

3.矛盾性需求。经过自省,患者不难发现自己是“鱼与熊掌兼而得之”的主张者,这也是违反基本的生活法则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相互矛盾性需要的存在并不会带来消极的作用,强行压制一方满足另一方,则会导致心理失去平衡而发生冲突。

(三)正确认识神经衰弱的本质

已患神经衰弱的人,首先要认识到症状是一种信号,它告诉你:“大脑太累了,压力太大了,需要休息调整了。”这时,想一下子消除症状肯定是无济于事的。应该先冷静地分析一下,这种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来自何方。从表面上看,神经衰弱确实影响了学习和工作,可实质上它及时地停止了你超负荷运转,使你暂时摆脱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获得了一个休整、喘息的机会。同时也使你获得了一次直接面对痛苦、甚至设法超越痛苦的机会。有许多人就是从神经症衰弱的痛苦和束缚中彻底解脱出来,成了一个全新的、富于创造性的、能够释放全部潜能的人的。

(四)增加自己的心理自由度

在认识到自己内心冲突的来源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消解工作。患者会发现,自卑、自我设障的矛盾性需求都是自己造成的。其实,一个人尽管受环境的制约,但他在心理上是完全自由的。

1.“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实中永远有着机会和挑战。”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意味着患者正是自己剥夺了自己的自由,要想战胜因此而带来的疾病,必须自己给自己增加自由,至少在认识上要做到。

2.允许自己有缺点。造成自卑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允许自己有缺点的完美主义观点是根本的一条。事实上世上是不存在完人的。“人生最大的缺陷是人生有缺陷。”只有当一个人学会坦然地说“我错了”、“这一点我不如你”的时候,他才可以放松自我,自由自在地表现自我、享受生活。

3.不怕使别人失望。害怕让别人失望而压抑自我的做法常常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事实上,一个人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所有人的愿望,更何况许多自认为“必须”、“应该”的事情也往往出自个人主观的判断。只要自己尽了力,所作所为合乎社会规范(法律、道德等),那么就不必介意别人失望与否。

4.允许矛盾感情同时存在。矛盾性的需求引起矛盾性的感情。正像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人的感情永远具有两极性,永远不会统一。爱与恨、苦与乐、勇敢与懦弱、信任与怀疑总是结伴而行。一个人在心理上同时具有矛盾性的需求并不证明其人格的卑劣,承认这是人之常情就不至于徒增紧张,然后进行理智的抉择,客观的矛盾便会迎刃而解。

(五)打破神经衰弱的恶性循环

恶性循环形成的关键是患者想用人为的努力直接消除神经衰弱的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恼等。但人为的努力不但无效,反而越发固定了注意力,越想努力消除,症状越重。相信患者对此一定体会很深。要想打破恶性循环,需做到:

1.把注意力集中于这些症状。

2.去有意识地直接消除症状。

实现上述两点的惟一办法就是行动,带着症状去做事,可以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因为神经衰弱不是精神或体力的残疾,所以总有能做的事,如打扫室内卫生、买菜购物、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和书籍、欣赏音乐、给朋友写信等等。如果你下决心找事做,就不愁没事做。惟一的要求就是不想病、不谈病,带着痛苦找事情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所做的事情尽量不要太单一,尽量做一些比较消耗体力的、不太费脑筋的、自己喜欢的、收效很快的事情,逐渐增加做事的种类和加大脑力消耗。长此坚持下去,神经衰弱的苦恼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逝。这样做的道理似乎难以理解,但只要亲自实践,定会有所领悟。如果你真的有决心从神经衰弱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就从现在开始做起吧。

(六)放松训练

在解决认知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改变身体的活动状况,做一些自我调节机体运行的体操,会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1.深度呼吸练习。患者常感到疲乏、头痛、头晕,实际上是由于紧张而导致的。有意识地进行深度呼吸练习可有效地解除上述症状,令人神清气爽、精神焕发。练习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操作程序是尽可能深吸一口气,气沉腹底,然后屏气,感到有点憋闷时再缓缓呼出,呼气要尽可能彻底些。如此循环20次左右,一般就可起到平缓紧张情绪的作用。

2.进行肌肉放松训练。情绪状态与肌肉活动之间,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情绪紧张的同时伴随着肌肉的绷紧,而绷紧的肌肉会通过神经作用导致情绪的紧张。如能主动地放松肌肉,便会使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此训练要求患者在安静状态下想像一幅记忆清晰的令人松弛和愉快的自然风景,同时自我暗示,依次放松全身每一块肌肉。训练要领是先收紧某一部位的肌肉(如紧握拳头),并体会紧张的感觉,持续10秒钟左右,然后放松,并体会放松时的感觉。如果做了一遍还达不到平静情绪的效果,可再做一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便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全身放松状态,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

(七)妥善安排好工作、学习和生活

注意劳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坚持锻炼身体,适当参加文娱活动,既注意消极的休息(睡眠,安静的休息等),更应注意积极的休息(文体活动等),以巩固疗效和防止再复发。

(八)改善睡眠

要想改善睡眠,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注意生活有规律。晚饭不宜过饱,临睡前不要进食,不饮用具有兴奋作用的饮料,不要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不听节奏感太强的音乐等,不睡觉时尽量不进入卧室,没有睡意时不上床。有些病人害怕失眠而提早就寝或由于失眠而导致晚起均是不可取的。要认识到睡眠是一个自然过程,是生理现象,是由生物钟决定的本能现象,人为的努力不但无法奏效,而且越是为入睡焦虑,大脑皮层越兴奋,越难以入睡。患者为入睡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往往收到完全相反的效果。每当你下决心不睡,希望能熬个通宵时,却偏又睡意绵绵。所以,人应该顺从自然,不要强迫自己赶快入睡,应采取能睡多久便睡多久,躺着就是休息的态度。人体会自动调整所需的睡眠时间,假如不去考虑睡着睡不着的问题,自然就会较快地入睡。

(九)中医中药和养生疗法

针灸和中药:可应用一般的针疗、耳针、梅花针或中草药治疗,如养血安神丸、酸枣仁汤等。

恒温水浴对促进睡眠疗效很好,轻微的体力劳动或体育疗法,气功和太极拳均是有效的。

(第9节)癔症的自我调节

癔症种种

病例1:某男,29岁,突然外出漫游52天,醒后不能回忆。

病人父母为其选好女友并写信催其回家见面成亲,但因施工紧张,领导未能准假。1992年2月5日,当再次向领导请假未准时,病人即觉愤怒、委屈,当即将家信撕毁,对领导说:“有人害我,老哥帮帮我。”第二天病人给领导下跪说:“如果不借钱给我做路费,我可能见不到父母面。”因当日是阴历年初三,当地风俗认为这天讲不吉利话不好,故领导打了病人一个耳光。当晚11时,发现病人失踪。同年3月30日在重庆市火车站发现病人。病人当时满面污垢、衣服破烂、双下肢肿胀,不能认识同乡好友,带其回家后也不与亲人打招呼,情感反应平淡。两天后病人突然清醒,对自己在家中感到莫名其妙,对离开单位前及出走情况不能回忆,即送来医院。

本例诊断为:分离性漫游症,也称为癔症性漫游症。

癔症性漫游症是分离性癔症的一种特殊形式,常在急剧的精神刺激作用下发病。病人几乎总是从不顺心的住所出走,到外地旅行,旅行地点可能是以往熟悉和有情感意义的地方。此时病人意识范围缩小,但日常的基本生活(如饮食起居)能力和简单的社交接触(如购票、乘车、问路等)依然保持,他人看不出其言行外表有明显异常,历时几十分钟到几天,清醒之后对病中经过不能回忆或仅能片断回忆。

病例2:小李姑娘暑假里与同学到海边游玩,回来的路上目睹了一起汽车轧死行人的交通事故,回家后一直感到害怕,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一星期后,她突然间看不见东西。到医院求医,经医生仔细检查,她的视觉器官正常,无任何器质性损伤或病变。最终确诊为癔病性失明,后来经医生运用催眠暗示法治疗,少女终于“重见光明”。

癔症的表现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类型。它是因心理——社会刺激引起的。其典型的症状是患者自己认为失去身体某部分的功能,而且也确实表现出身体某一部分功能的丧失。如有的人认为自己失明、失听、失语、肢瘫了,确实就表现出失明、失听、失语、肢瘫的症状。但各种检查又表明根本没有相应器官的损伤或病变。其症状轻重、持续时间长短与暗示相关联。

癔病的病征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觉障碍

1.感觉缺失。患者对强烈的刺激只能轻微感觉,甚至完全没有感知,其特征是不按解剖部位分布,不能用神经病理学的知识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