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要读心理学:让你快乐、健康又长寿的心灵处方
13345900000022

第22章 饮食心理与健康(3)

2.食物端上餐桌时,尽管并不是很饿,但仍表现得坐立不安或是待食物一端上来就立即开始狼吞虎咽的人,大多曾经吃过苦,或小时家贫。

3.饮汤以及咀嚼食物时发出声音的人,不但令旁人产生厌恶的感觉,还显示他们有根深蒂固的孤僻倾向。

4.有的人吃饭时唠叨不停,急于跟人交谈,以致于来不及将食物吞下肚。此类人在处事时往往比较性急,并且咄咄逼人。

5.进餐时一声不响的人,可能是个美食家,一心一意放在食物上,也可能是害羞或孤僻,也可能是心情不好。

6.匆匆进餐后立即离开的人,对别人为准备食物所花的时间和心思视若无睹,通常以自我为中心。

7.食物一端上餐桌,在完全未试过味的情况下,便乱加调味品的人,喜欢冒险,做事可能会比较草率。

(第6节)饮食心理与疾病

饮食心理与肥胖

据国外科学家的研究,人的食欲不仅受特殊生化过程的影响,而且受情感意志的影响。肥胖者的食欲心理与一般人不同,可以说有点病态,也是导致其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减肥,必须纠正略带病态的食欲心理,从根本上改变肥胖者对饿与饱的病态心理感觉。

下面是科学家最新发现的几种饮食心理与肥胖的关系及纠正方法。

(一)追求口味

有学者做过这样的实验,将肥胖实验者的双眼遮蔽起来,然后让他们判断各种不同的味道。结果发现,60%的肥胖者都能对不同的味道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这表明,敏锐的味觉和对美味食物的热望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肥胖者对食物往往比正常体重的人有着较为强烈的追求,追求种类和口味。他们会不断地吃东西以得到满足。这是一种病态食欲心理。

建议肥胖者选择一些口味强烈但低热量的食物进食,同时生产部门应该配合生产新型食物味道增强佐料。

(二)紧张与咀嚼

根据美国学者的调查,当心理紧张时,48%的被调查者说他们比平时吃得少,44%的人说比平时吃得多,只有8%的人说没有改变。他们又对动物进行了调查,发现胃的满足和事物的味道都无助于消除心理紧张,仅仅咀嚼的动作就足够了。

肥胖的人有这么一种病态的食欲心理,就是当心理紧张时便想到吃东西。其实他们并不需要补充营养或能量,需要的是消除紧张的咀嚼动作,可东西毕竟是吃下去消化了,所以越来越胖。所以,当肥胖者紧张时,应当选择一些高纤维、低热量的咀嚼型食物,这样可以两全其美。

(三)碳水化合物偏好

研究发现,某些肥胖者有一种由碳水化合物引起的特殊的饥饿感,喜欢吃甜饼、糖果、蛋糕等碳水化合物食物。如果所吃食物含低水平碳水化合物,他们就会感到烦躁不安,非常饥饿,甚至不能入睡、不能集中精力工作和学习。而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导致体内热量聚积而发生肥胖。

(四)对食物信息的强烈反应

食物信息包括食物的形状、气味、色泽等等。研究发现,有些人对食物信息非常敏感。这些人体内往往有较高水平的胰岛素,并且只要想到或见到食物就会提高胰岛素水平,进而产生进食反应。每当此时,建议肥胖者运用注意力转移法,比如散步、喝水等等,或许可以抑制这种强烈的进食反应。

饮食不当引发心理病

我国儿童孤独症患者数目惊人,而且有增加趋势。据我国儿童心理卫生学专家的调查,国内儿童孤独症患者已超过50万。过去一般认为儿童孤独症是由于脑部机能障碍及后天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可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及发展机理与过量食用“酸性食物”也有密切关系。

正常人的血液呈弱碱性,pH值为7.35左右。“酸碱平衡”的膳食有益于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各种代谢功能的协调进行。肉类、糖类等属酸性食品,若过量食用,易使体液pH值过低而呈现“酸性体质”。

儿童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注意少食酸性食品。若过量食用,会逐渐出现容易感冒、手足发凉、皮肤抵抗力降低、哭闹不安、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损害大脑机能。因为钾、钠、钙、锌等碱性矿物质离子是大脑发育和维持其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物质,而酸性食品中含量少,过多食用就会使这些矿物质摄入量过少,导致思维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

现在生活中,食品越做越精细,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膳食增多,粗粮正逐渐被取代,食物类型也在改变。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多,吃过多的糖果、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零食,很容易形成“酸性体质”。

在现代生活条件下,应该重视儿童孤独症的预防。婴儿应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独生子女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这些做法可以预防儿童孤独症。

(第7节)饮食得当,心理健康

饮食得当,缓解心理压力

“人是铁饭是钢”,这是人们都知道的道理。在一定情况下,选择最佳食物,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和负担,这个道理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营养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发现食物因素对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状态有较大的影响。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摄入含糖高的食物后,会使血管收缩素“五·羟色胺”在大脑中的水平不断增加,进而使人的精神状况变好。因此,含糖量高的食物对忧郁、紧张和易怒行为或心理状态有缓解作用。

德国营养学家福尔克·帕德尔教授研究发现,新鲜香蕉中含有一种类似化学“信使”的物质,能够帮助大脑产生“五·羟色胺”。这种“信使”物质能将信号传送到大脑的神经末梢,使人的心情变得安宁、快活。因此,如果你遇到难题,思虑过度或紧张不安,甚至发生严重失眠的话,建议在睡觉前喝点脱脂牛奶或加蜂蜜的麦粥,并吃些香蕉。这些香甜可口的食物会帮助你安定心情、顺利入眠,并且会睡得更香。

当受到某些刺激或恐吓,心理压力过重、情绪欠佳之时,无论男女老幼,体内所消耗的维生素C会比平时多八倍。这时候,建议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或者干脆服用适当的维生素C片。这样有助于调理心情,消除情绪障碍。粗面粉制品、谷物颗粒、酿啤酒的酵母、动物肝脏及水果等富含维生素B类的食物,对调理情绪不佳、抑郁症等也有明显的效果,尤其是维生素B类中所含的一种烟酸,具有减轻焦虑、疲倦、失眠及头痛症状的明显作用。

当无名火攻上心头,无缘无故地想发脾气的时候,要多吃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乳酪、鱼干及虾皮之类,或者直接服用肠道容易吸收的钙片。过不了多久,你便会感到自己的脾气渐渐变得好了起来。

当因不胜酒力而心理压力增大时,可以多吃些肉类、蛋类、豆腐、鱼虾、奶酪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可以有效缓解醉酒心理压力。尤其是牛奶,还会在胃壁内形成一层保护膜,既能护胃又能避免或缓解醉酒。

要想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除了要注意自身心理修养和维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外,还要善于选择能够改善低落情绪的膳食,让食物帮助你打理不佳情绪、消除心理障碍。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容易罹患更年期忧郁症的中老年人,运用食疗调理心理法,有助于他们从低沉忧郁的心境中解脱出来,从而能够美好地生活下去。

饮食紊乱的心理治疗

从事编辑工作的张小姐总觉得自己不够苗条,尽管她的体重属于正常,但她一直通过节食来减肥。她什么主食都不吃,每天就吃几个苹果和黄瓜充饥,结果她被饥饿折磨得无法忍受,且心情非常压抑。但为了能减肥,她忍住了,不多吃东西。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体重减去九公斤。可是长时间的节食使她精神恍惚,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于是,张小姐开始吃点主食。谁知一吃就不可收拾。“吃”成了她每天的头等大事。每天她至少吃五顿,而且还抓紧点滴时间消灭自己随身携带的零食。在体重迅速反弹的同时,她也患上神经性贪食症。

临床上患神经性贪食症者多为年轻女性。患者发作时有不可抗拒的进食欲望。她们虽然常常担心自己吃得过多,于是不断告诫自己不可失控,然而见到食物就把所有戒律抛之脑后。每次暴食许多食物,如七八个蛋糕,十来个鸡蛋,一两斤面条,暴食反复出现,周期不等。

过度贪食导致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无法保证减肥倒在其次,胃溃疡、消化不良、全身衰竭等病症都有可能出现,令人痛苦不堪。上海曾经有一例病人因为过度贪食导致全身衰竭,最终死亡。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还有较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更为突出的情绪障碍,如自责,焦虑,抑郁等,因此神经性贪食症与抑郁症的关系很密切。一旦患上一定要找心理医师诊治。

神经性贪食症病程较长,患者症状波动起伏,治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患者必须密切配合,才有望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及家人要认识到这是一种疾病,而不要认为这只是嘴馋或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以便及早发现和诊治。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一般都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药物常用一些抗抑郁或抗精神药物。心理治疗中除用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外,主要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即从患者的进食问题入手,纠正其异常的行为和观念。

饮食纠正性格偏执

人们每天所吃的食物,不仅提供身体所必须的各种营养,而且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性格。根据科学研究,某些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可能会纠正一些性格偏执。

(一)“胡乱猜疑”性格的饮食建议

喜欢胡乱猜疑的人整天疑神疑鬼,搞得精神紧张、寝食不安,既有损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容易给周围的亲人或朋友造成伤害。具有此性格偏执的人应该多吃些诸如蛋类、鱼类、牛肉、猪肉及牛奶制品等高蛋白的食物。如果能坚持每天进食此类食物,胡乱猜疑的性格缺陷就会逐渐得到改善。

(二)“顽固不化”性格的饮食建议

顽固不化也是一种性格偏执。这样的人往往不容易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影响工作和生活。固执性格的人应该注意少吃咸盐,多吃鱼类食物,特别要多吃生鱼片,还要适量吃些其他肉类食物及以绿色和黄色为主的蔬菜。

(三)“消极依赖”性格的饮食建议

此类人缺乏独立性,耐受力差,依赖性强,不易在工作和生活上取得成功及幸福。此类人应该适当节制甜食品,比如蛋糕、甜饮料等;要多吃些含钙和维生素B比较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胚芽、大豆制品、猪肉、羊肉以及鱼、贝类等。这些食物有加强独立性及耐受力的作用。

(四)“见异思迁”性格的饮食建议

见异思迁性格的人,一般喜欢追求新奇,对新事物特别敏感,但是往往做事时虎头蛇尾,没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因而很难有所成就。此类性格的人,要尽量少吃肉类食物,应该多吃卷心菜、扁豆、辣椒、菜花、苦瓜、番茄、柠檬、柑橘、胡萝卜、田螺、牡蛎、鸡肝等食品。

(五)“暴躁易怒”性格的饮食建议

俗话说“气大伤身”,生气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可偏偏有的人暴躁易怒,动不动就火冒三丈,喜欢争吵乃至动手打架。具有此类性格的人应该少吃零食,少摄取盐分和糖分;多吃些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如茄子、南瓜、黄花菜、豆芽、香蕉、苹果、玉米、莲藕、大蒜、油菜、土豆、鲢鱼、草鱼等,同时要多吃些含钙高的牛奶制品及贝、虾、蟹、鱼和海带等海产品。

(六)“优柔寡断”性格的饮食建议

有的人遇事喜欢深思熟虑,但是又往往陷于优柔寡断而坐失良机。优柔寡断的性格会影响事业的成功。具有这样性格的人应建立以肉食为中心的饮食习惯,同时要特别注意多吃些含维生素A、B、C丰富的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七)“抑郁健忘”性格的饮食建议

抑郁健忘的人,常常心情压抑、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时常处于不可名状的恐惧之中,并感到身体疲乏无力。长久如此,身心健康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此类人平时应该多吃一些干果和甲壳类动物肉,以及柠檬、生菜、土豆,带麦麸的面包和燕麦片等。

(八)“内向孤僻”性格的饮食建议

内向孤僻的人喜欢独处,不善言谈,不善交际,所以少有朋友。他们往往具有遇事从不求人的信念。这使得其难以与周围的人团结协作,不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少有成功。有这种性格的人,要多吃一些蜜糖和果汁,也可少量地饮一点酒。

(第8节)厌食症的预防与心理调节

小心患上厌食症

某初一少女,偶然听到同学说她胖后,便每天仅吃少量零食和水果,吃饭时不是推说已吃过了就是吃后再悄悄抠出吐掉。三个月下来,体重从95斤降至60斤,并出现食欲消失,情绪明显抑郁,但该少女还不认为自己瘦,仍坚持控制体重。其母发现后带她前往医院求治,经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

还有一位女学生,体重100余斤,自觉过胖,便盲目节食减肥,几乎达到了不吃食物的程度。不到两个月,体重锐减至65斤,但伴随而来的还有营养不良性水肿和神经厌食症。这是明显的矫枉过正。

神经性厌食是一种自己有意造成和维持的,以节食造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甚至厌食为特征的进食障碍,常引起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及躯体功能紊乱。神经性厌食症最基本的症状是厌食,食欲极度缺乏,身体消瘦。这种症状的产生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并不是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此病的发病年龄为10~30岁,多数为15~23岁。女性患者高于男性约10~20倍。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病率因为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变化而出现大幅增减。急性精神创伤或心情持续抑郁,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导致此病。

哪些因素会导致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尚不明确。有关的因素,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心理因素

对青春期性发育的恐惧:13岁以后,正是性的生理及性的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对于性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女孩,对自身的第二性征发育和日益丰腴的体形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羞怯感,有强烈的愿望要使自己的体形保持或恢复到发育前的“苗条”。在英国,曾对女学生进行调查,有60%~70%的女中学生想减体重,在女大学生中为75%。这个比率远远高于小学生及30岁以后的人群。而这一阶段恰恰是该病发生的高峰年龄。

(二)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的压力可严重地影响个人的观念及行为是毋庸置疑的。理想体形是受社会文化因素左右的。在较不发达的时代(贫穷状态),丰满、肥胖是作为富有的标志,被人羡慕;而现代社会中以身材苗条作为有能力、高雅、有吸引力的标志,使体重偏低受到人们的青睐。近三十年来,神经性厌食症患病率呈明显的逐步上升趋势,尤其在某些职业中,如芭蕾舞演员、时装模特中,该症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同龄)的3~4倍,表明该病的发生与社会文化因素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