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必备的9种心态
13296200000006

第6章 心态之二勤勉谦恭(2)

这些痴梦者在梦中找到自己的世界,他们只有在被生活所迫的时候,才偶尔拿起笔来挥舞一番,创造一点生活的条件,但是只要生活境况稍一改善,就重新回到以前的状态,开始贪图享乐起来;或者是另一种情况,他们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要么是到处游荡,要么就在床上胡思乱想。

英国著名画家雷诺兹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他对天才的理解是:“天才除了全身心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进行忘我的工作以外,与常人无异。”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说:“有时候人们觉得我的成功是因为天赋,但据我所知,所谓的天赋不过就是努力工作而已。”

“我实际上比任何一位在田野里耕耘的农夫都更苦更累。”英国画家密莱斯说。因为他作画的时候总是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当他提到年轻人的时候,他说:“我对所有年轻人的忠告是:‘去工作吧!’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但是人人都能工作。不工作的人,即使是天赋极高、绝顶聪明,也没什么出息。

“我也不要求别人做一名艺术家,如果一个孩子具有成为真正艺术家的天赋,即使没人引路,他也一定会成为艺术家的。很多人把孩子带来,问我是否应该把孩子培养成画家。我总是回答:‘当然不。’但是不管这个孩子长大后想干什么?他都必须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从小到大,他要做许多琐碎的工作,不管多么乏味,都要耐心对待。”

著名的《圣经》的译者、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就把“每天都要完成一些工作。”作为他的座右铭。

特纳也有和马丁·路德同样的想法,他通过艰苦的工作取得了丰厚的回报后,还一直不忘他的老师约舒亚·雷诺德说过的话“那些想要超过别人的人,每时每刻都必须努力,不管愿意不愿意,他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娱乐,只有艰苦的工作。”

日本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通过自己的勤奋取得成功的人,他说:“我小时候,学徒的七年当中,都是勤奋努力的学习,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这种习惯,所有他人不愿意做的工作,而我自己却不觉得辛苦并且自觉的做下去,甚至有人认为‘太辛苦’的工作,我却反觉得很快乐。事实上,在这个社会里,对有勤奋努力习惯的人,不太被人称赞是尊贵或伟大,也不会认为他们很有价值,但是,我认为大家应该无所顾及地提升对具有这种良好习性者的评价,这样才算真正对勤奋习性的价值有所认识。”

中国有句成语:勤能补拙。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有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许多成大事者几乎都是在走过艰辛漫长的勤奋之路后才攀上成功高峰的。

对成就大事只有一番期望的人,他们只要作一次即兴发挥的精彩演说,写一篇表现出很高构思技巧的文章,或者是经商过程中偶尔的出色表现。只是会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就期望在某一个特殊时刻,一夜成名,但从来就无视尽心尽力工作的作用,也没有对工作坚持不懈的信念,更不理解经年累月的辛勤劳作可以创造出奇迹的道理。

历史上记载着无数勤奋的事例:大作家艾略特长年累月刻苦阅读,笔耕不辍,才写出她的成名作《亚当·比德》;但丁说自己在写作《神曲》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天天消瘦下去;歌德为了能给读者一个震撼的故事,一本《浮士德》就花去他五十八年的时间;诗人席勒常常用“勤奋一生但壮志未酬”来勉励自己……

如果他们没有经过勤奋的努力,没有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来完成他们的工作,能给后人留下如此珍贵的遗产吗?我们能够肯定地说:不能。勤奋能够出成果,勤奋能点燃智慧的火把。那些只知道悲叹自己处境低劣的懒惰者,永远也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变得聪明起来。

“就我所知,在任何知识领域,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哪一种文学作品,或者哪一种艺术流派,没有经过长期艰苦的创作就获得流芳百世的名声。”比彻激动的说,“天才需要勤奋,就像勤奋成就天才一样。”在英国小说家特罗洛普的写作生涯之初,一个作家的建议使他受益颇多,因此,他常常记得这位作家的话“如果只为钱而写作,而不用心灵来写作,即使他有写作的天赋,强迫自己每天写字,风雨无阻,也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小说家。”后来,他又把这句话送给了好友罗伯特·布坎南。他说:“如果你想成为伟大的作家,在坐下来写作之前,先放一点鞋匠的黏胶在椅子上,只有具备这样的精神才行。”

著名作品《荒村》在问世之前,不知道耗费了哥尔德斯密斯多少精力,他觉得自己一天能写出四行诗就很不错了,“一个人如果养成一种持之以恒的写作习惯,那么他思想的缜密程度、写作方式的成熟程度,是那些零星写作的人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即使那些人本身的天赋比他高出十倍。”

法国道德学家儒贝尔也有这样的表示,他说:“伟大的作品来自天才的灵感,但是,只有辛勤的工作才能把它变成现实。”

“没有艰辛就没有成就。如果你想取得成功,除了努力工作别无他法。”这是英籍荷兰著名画家阿尔玛·埃德马阐述的观点。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如果说我为人类做出了贡献的话,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我的勤奋工作和耐心思考。”

当有人问起,你是否崇拜过谁,是一位英雄?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艺术家……那就随你的愿望了,你可以祟拜这些成功者,也可以用敬畏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心目中的大人物,钦佩他们的丰功伟绩。但是我们要记住这一点:并不是用一颗触景生情的心,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使你成为席勒。而是勤奋写作和坚持不懈地推敲,才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天才也只是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并不能带给其他人什么。

“千万不要依靠自己的天赋。如果你有着很高的才华,勤奋会让它绽放无限光彩。”雷诺兹说,“如果说你智力与能力一般,勤奋就是对你不足的最好补偿。如果做到了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勤奋会让你成功。如果没有勤奋工作,你终将一无所获。”

我们并不是说如果没有一点点天赋,光靠勤奋本身就可以创造出天才。但也并不是强调具备非凡天赋和很高能力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即使一个智商平常的人,只要能付出艰辛的劳动,认真锻炼自己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技巧,同样能够成就大事。

高尔基说:“一个智力平常的人,只要能够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勤奋努力,也要比不曾付出的天才更值得尊敬与赞扬。”约瑟夫·库克也说过这样的话:“机智灵活又踏实肯干的平凡人,比天才更易出成绩,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有些人的确天赋很高,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勤能补拙。天赋如果不和判断力、逻辑推理能力、专业知识以及工作联系起来,对于个人和社会就毫无意义。那些天资聪慧却疏于劳作的人,只能期待奇迹会出现,而不是付出劳动去争取,最终只能是两手空空,毫无收获。

在现代社会里,若想做出一番事业,同样也是要靠勤奋,光靠“天赋”是无法达到成功的。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要避免耍小聪明,因为,想靠小聪明就赢得成功是根本不可能的。

有一种不幸,那就是你总是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是个天才,觉得“一切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应该尽快放弃这种错觉,一定要意识到:在有助于成功的种种因素中,勤奋工作总是最有效的,只有勤奋的工作才会使你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已经是个从事工作的人了,如果你也想象那些成大事者一样达到成功,你就应该学会用勤奋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有些时候你不妨问问自己“我努力工作了吗?”用它来激励自己去认真的对待一切事物。因为你明白自己是个平常人,即便有过人的才干,如果不采取任何有价值的实际行动,最终也会一事无成。

4.勤奋造就成功,懒惰摧毁天才

许多人都在寻找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之后,才发现“勤”是成大事的要诀之一。

“路边草青无人问,书房常有诵经文”古人尚能如此,今人就更应倍加努力。

天道酬勤。没有一个人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勤奋,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在每个成功者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勤劳的好习惯。

“成事在勤”这是俗语,也是真理。做一项事业,人的行动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付出,生活就会有相应的成就回报你。如果以勤付出,回报你的,也必将是丰厚的硕果。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成事在勤”实不为过。所以,对于每个青年人来说都应该养成勤的好习惯。

鲁迅先生常常用诙谐的语调说:“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在别人称他为天才的时候,他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创作上。”

笨鸟先飞,尚可领先,何况并非人人都是“笨鸟”。勤奋使青年人如虎添翼,能飞又能闯。

任何事情,惟有不停前进方可有生命力,学习更是如此,不前进就是后退。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才云集,竞争对手太多太强大。快节奏的生活,高度的竞争又时刻令人体会到一种莫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又潜移默化地催人上进。

成绩的得来可不像老鹰抓小鸡那样容易,而是通过勤奋努力得来的。只要停滞一步便会落后于人。

有人将人生比作一段旅程,是因为人生的艰难曲折,人在旅途上,每个人都肩负着人生的使命,每个人都要向前走,不停地走,一直走到人生的终点,勤勉努力的奋斗,人生才有意义。

旅途上的食粮是勤奋。没有它,一个人不可能在旅途上走多远,即使能走远,也是碌碌无为,走了很长的路,却依然两手空空。只有拥有勤奋,才能走好人生的路,获得事业的辉煌。所以说成功者不是天生的,都是勤奋造就的。

北京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这里的勤奋学习气氛,应该对青年人有所启发。北大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学生都已经养成了普遍勤奋学习的学风。很多学生早上六点就起床,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去图书馆、教学楼苦读,长年不懈。

北大人不但勤于学习,还勤于思索,勤于社会实践活动。“先天下之忧而忧”始终是北大精魂里长流不息的血液,激奋着他们思考着人生、思考着社会……,并为之付出相应的行动和努力。

每逢寒暑假,他们都不放过学习的大好机会,或留在校园中读各类书籍,以强化专业、拓展学识;或积极投身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走南闯北,了解祖国各地的方方面面,大有一番“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比如,中西部发展协会,在1997年寒假期间就曾奔赴湖南沅陵做社会凋查,以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在北大,有很多人物故事(即使他们是平常的一名学生),都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

钱穆,中国的一代国学大师,他与同代其他思想家、学问家不同,他没有念过大学,非学院派;他没有留过洋,他非西洋派;他甚至比长期生活在文化政治中心的梁漱溟都不如,他来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乡村。他是从乡土中完全靠自身的努力走出来的史学巨擎。他在中小学任教之余,利用一切时间,博览群书,经、史、手、集无不涉猎,考据、训诂亦极嗜好,终身以史学为归宿。他的勤奋很有特点,也很有代表性。他无论是吃饭、课间休息、还是上厕所都要看书,不分严寒酷暑。夏天为防蚊叮,他学父亲把双足放在水中坚持夜读。又效仿古人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方法,定于每日清晨必读经、子等难读之书,夜晚后开始读史书,中间上下午读一些闲杂书,科学安排时间。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有时间思考问题,1918年他学会了静坐,每天下午四点后必在寝室静坐,体悟到人生最大学问在求能虚此心,心虚才能静,才能排除杂念,专心攻读和思考。

语言学专家王力教授也有一番激人奋进的经历。

王力教授常常向青年一代传授他的治学之道。他的成功来自于刻苦勤奋。他年轻时夜以继日地看书,天文地理、经史子集,博览群书,打下了后来做学问的基础。他24岁学英语,27岁学法语,50岁学俄语,80高龄开始学日语。这种精神使他后来精通六国语言和几十种中国方言。****期间,王力遭到批斗,晚上坚持著书立说。1976年以后,他加快了研究的进度,每天坚持工作8小时以上。正是勤奋刻苦地学习,才使得王力教授博学多才并且硕果累累。

王力教授一生写了40多种学术著作;近200篇科学论文,共上千万字(译著不计在内)。他的研究涉及语言学的广阔领域,无论是语法、音韵和词汇,无论是汉语的现状和历史,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切,无不是用勤劳学习而获得的。

王力非常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文字改革、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还积极领导汉语教研室对语言文字教学的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从1964年出版至今,一直是全国高等院校不可替代的好教材。

如果说天才,王力教授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天才了。可这天才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通过勤奋学来的;如果说成功,王力教授也可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了,而这成功的途径,是用辛勤刻苦的汗水走过来的。惟有勤奋、努力,不停地学习,进步、成功的征途才会少一些弯路,才会少一些曲折。

勤奋是一笔价值远远超过黄金的财富,纵然你有黄金万两,但坐吃山空,你总会有穷困的一天,惟有勤奋才是永不枯竭的财源,这一点,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勤奋能使人走向成功。聪明的人,知道勤能成就大事业,而比较愚笨的人,如果也能以勤为本,笨鸟先飞,同样也是成功的赢家。

记得《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窗,同时就又给你打开了另一扇窗。你应该记住,勤奋实际上就是弥补你自己某一方面缺陷的良药。

自古以来,惟有勤奋才是无往不胜的成功秘诀。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闻鸡起舞……无不体现着一个“勤”字。青年人要养成勤的习惯,惟有如此,才能取得成功。

5.养成勤奋的习惯会终生受益

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幸福,能像成大事者一样事业有成;能像新婚燕尔一样家庭美满……对于成大事者而言,最大的幸福却是能够劳有所获。

千金唾手得,一勤最难求。

辛勤的劳动是成功的阶梯,勤劳的习惯是成功的动力。80年代的一首歌唱到:“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地工作中,它在美好的祝愿里。啊……幸福,就在辛勤的汗水里……”

从前有一位老农,临死的时候,他把三个儿子召集到床前,对他们说:“我老了,马上就要离开你们了,我不知道你们能否在我去世之后比现在过得更好?我担心将来你们会受苦,因此,在我们家的那块地里,埋下了一坛金子,这是我一辈子积攒得来的,我死后,你们就把它挖出来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