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13279000000039

第39章 保持身心健康(3)

习惯并不只限于行为方面,像是绑鞋带或开车。我们的情绪反应以及感觉也决定于习惯上。如美国著名的成功学的奠基者之一马尔登所说:“你可以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有用、积极的公民,每天都有生活目标;也可把自己想成一名失败者,一个没有价值的人,这种思想方式也是一种习惯。”

习惯有好有坏。好的习惯是你的朋友,他会帮助你成功。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而坏习惯则是你的敌人,它只会让你难堪、丢丑、添麻烦、损坏健康或者事业失败。莎士比亚说得好:“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让坏习惯主宰了自己的生活,它可不就是你“最坏的主人”吗?

坏习惯,明人吕坤称之为“惯病”。他说,“任意”(这也是一种坏习惯)、“惯病”,都是很难戒除的,如果能真正在戒除它们上下功夫,(就个人的修养来说),那就像是扎针治病找准了穴位,挠痒痒找对了地方。

戒除惯病是很难的。古代有一个官儿,特别容易发怒。他下决心要改掉这毛病,便在案头上放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制怒”。这天属下来说事,他听着听着又怒了,拿起牌子便扔向了属下。

吕坤说,要戒除惯病,就要“着力”,事情的确如此。不以坚强的意志来强迫自己改正,坏习惯是很难去掉的。张学良将军年轻时染上了吸鸦片的习惯。他决意戒除,便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吩咐家人和手下人无论听到屋里有什么动静,都不许进来。他的烟瘾犯了,十分痛苦,头直撞床,大声叫唤。屋外的人听见了,怕他出意外,但谁也不敢进去。这样折腾了一天,屋里没动静了。家人进去看时,张学良静静地在床上睡着了。经过这样的几次折腾,张学良终于戒除了鸦片瘾。

对人身体的残害,莫过于毒品,张学良成功的戒掉了毒品,使其保持健康体魄,直至百岁高龄而寿终。

甘地被称为圣雄。一次,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见甘地,说自己的孩子特别爱吃糖,她想让孩子改掉这习惯,但怎么说孩子也改不掉,请甘地来劝劝孩子。甘地听了,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那母亲说:“一个星期后你再带孩子来。”过了一个星期,那母子俩如约来到。甘地对孩子说了一番话,孩子回去后便戒掉了自己的坏习惯。原来,甘地也有爱吃糖的习惯,他不能自己有这习惯,而去劝别人戒除。但多年形成的习惯不是轻易能改变的,即使是“圣雄”,甘地也要花一个星期才能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戒除坏习惯还有一难,就是“习惯成自然”后,你要改变它,可能一时奏效,但过段时间它可能又会发作。拿戒烟来说,许多烟民都多次戒了又多次“破戒”。马克·吐温曾幽默地说:“戒烟有什么难?我已经戒过一千次了。”因此,戒除坏习惯,要有打持久战的毅力。《韩非子》中讲,西门豹性格急躁,他为了改掉这毛病,就在身上佩带了一条皮带。皮子柔而韧,西门豹借此常提醒自己不要急躁。还有一个叫董安于的,是个慢性子,为了改掉这毛病,他就常佩带一根弓弦。弓弦紧而直,能提醒他办事不拖沓。这就是“韦弦”这个典故的来历。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内容更加多样。另一方面,人们承受的压力也在增大。这种情况下,我们人类的“惯病”也增加了许多“新花样”。比如酗酒和吸烟,己蔓延到女性和孩子中间。吃得太多太好造成的肥胖,已成为富裕社会的大问题。美国政府的调查显示,半数美国人起重,三分之一人患了肥胖症。最近,美国西雅图一家渡轮公司要为他们拥有的所有渡轮更换座椅,这是因为美国人普遍体积增大,原来的座椅已容不下他们的肥臀了。还有电子游戏,成为许多青少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的“惯病”。网上聊天也是如此。更有一些人沾染了更坏的“惯病”——吸毒,药物滥用,赌博,等等。

有一本外国人写的书,书名是《如何停止谋杀你自己》,讲的是戒除吸烟一类坏习惯的事。这个书名再恰当不过地说出了戒除坏习惯的重要性。坏习惯就等于自我谋杀!这还要多解释吗?

你可能会说,我也知道有些习惯不好,甚至很坏,我也试着改掉它,但我发现改不掉。

真的改不掉吗?美国有一个已故的邓勒普博士花了很多年来研究习惯问题,并协助很多人改掉了咬指甲及吮大拇指的坏习惯。北京有一个年轻的出租车司机,经过努力,戒掉了毒瘾,他还把自己的体会写成了书。

马尔登说:“你可以改变你的习惯,当然不像滚动木头那样简单,但是你可以办得到,只要你真心希望这样做。”他提出了六条建议:

(1)首先相信你可以改变你的习惯。对你自我控制的能力要有信心,如此才能为你的基本个性带来积极的改变。

(2)彻底了解这些坏习惯对你身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使你愿意去承受暂时的损失——甚至痛苦——而培养出要求改变的强烈愿望。面对这些可怕的事实:体重过重会使你的重要器官不堪负荷;酒精会破坏你的身体组织;过度工作(这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可能会使你的死期提早来临等等。

(3)找出某种令你感到满意的事物,用来暂时安慰自己。因为你在戒除一项长期的习惯之后,必会经历一段痛苦的时期,这时就要找些事物来安慰你,像摄影、园艺或弹钢琴这些嗜好,可能会协助你不抽太多香烟。

(4)发掘将你逼到这种情况的基本问题。你的挫折究竟是什么?你是否低估了自己的价值?为何对自己如此敌视?(这是针对那些因挫折或失败而有了酗酒、多食、吸毒等坏习惯的情况而言的。)

(5)认真处理这些问题,调整你的思想,接受你的失败,重新发掘你的胜利。

(6)引导你自己迈向积极的习惯,这将使你的生活获益。为你自己制定新的目标。在积极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感觉,这将发挥你的能力与热诚。

改掉你的坏习惯吧——假如你有。当你在改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动摇,就请重温一下马尔登的建议。因为这对你的健康、事业、生活乃至一生都受益无穷。

6.常给自己“减压”

人有一定的耐压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锻炼意志,使人不致过于脆弱。但是,压力过大则绝非好事,你会吃不消的,你会陷入紧张、焦躁、疲劳,到一定程度,就会麻木、迟钝,严重的会使身心崩溃……

压力本身并非人生的目的,我们要过的是一种健康、丰富、惬意的人生,而非一味承受压力、精神紧张。

根据自己的实际,一步一步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要减压,就要为自己选择一份“此身做得来”的工作,不去攀比,而是“但求此心过得去”。

我们听惯了评书,看惯了小说,其中里面常有的一句话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工作了,成家立业了,步入社会这个“江湖”了,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很难轻松下来,快节奏的生活,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迫使我们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我们就像现代社会这个大机器上的一颗颗螺丝钉,为了能紧跟它飞速运转,我们的身心都在承受着巨大的负荷。一位歌星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地睡个懒觉。”我们感受到了沉重的生存压力、工作压力。

有一项调查证实,现代人的各种病症中,约有90%以上都是与工作压力有关的生理紊乱。“劳累过度而亡”的事例已不鲜见,由此可见,过重的压力的确严重影响人的健康。

压力=定时炸弹?

就像我们不能逃避生活一样,我们也无法逃避压力。有压力并非坏事。铁人王进喜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毫无压力的生活,会使我们怠惰、空虚、厌倦。一定的压力则会使我们振奋,激发创造力,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人有一定的耐压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锻炼意志,使人不致过于脆弱。但是,压力过大则绝非好事,你会吃不消的,你会陷入紧张、焦躁、疲劳,到一定程度,就会麻木、迟钝,严重的会使身心崩溃……

再说,压力本身并非人生的目的,我们要过的是一种健康、丰富、惬意的人生,而非一味承受压力、精神紧张。既然压力是不可免的,我们就要学会自我减压,使压力保持在我们能承受的限度内,不要发生“水压过大胀爆水管”的可怕事故。

如何减压?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态平衡,量力而行。《围炉夜话》里的一则格言讲得很有道理:做事有什么确定的理由吗?那就是问心无愧,自己心上通得过。成就事业不在大小,总之是要自己力量能够做得到。

有一个在外企工作的人,自称是“睁着眼睛睡觉的人”。他说:“别看我每天上下班‘的’来‘的’去的,吃喝用的都上档次够水平,可谁又知道,我每天晚上担心得只敢闭着一只眼睛睡觉呢。我在一家美资企业做印刷机销售。年初,洋老板给我们每人销售定额3000万人民币,能完成的,年终奖励30万人民币,完不成的,只发11个半月的生活费。开完会出来,我们好几个人的内衣都汗湿了。”这位老弟的工作压力可谓大矣!一个季度的时间眼看就要拜拜了,这位老弟却“战果”不佳。他忧心忡忡。他说:“不提工作,横眼一瞄,让人晕得更快。大学同学有的开公司,有的出国,眼看一个个富得冒油,而我——工作啊工作!我尽我的一切力量,但你可一定要让我年终闭着双眼睡个踏实觉呀!”

看了他的“自由”,我们真替他担心,长期这样“睁着眼睛睡觉”,他能顶得住这沉重的压力吗?他实在是应该减减压了。首先是把心态放平,不要一心一意总“瞄”着那些富得冒油的同学。每个人的能力、机遇不同,立业的大小也自然不同。不要自己给自己加压,非要做个“超人”、“百万富翁”不可。他需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实际,一步一步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另外,高薪高奖金固然能带来上档次的生活水平,但也意味着自己更多的付出。如果为此而“透支”了自己的健康和青春,使自己的全部生活内容单调到只有不断地推销、推销……这生活还有什么乐趣?

渴望生活得富足,是人正常的欲望。但不要使这欲望无限加大。一位美国作家提出:“在欲望上加一个屋顶。”他指出:“欲望的屋顶是自我的提醒,一种与自我设定的轻松、非正式、弹性十足的约定。”“要能说出‘多未必是好’或‘多并不会带给我快乐’、‘我已经够了’这类的话,是需要一点智慧的。”这位美国人说,实行这个策略,你会有一个美妙的人生,你的生活会很单纯,而且很好处理,你的压力自然减轻了。对那位压力太太的老弟,我的劝告是,他应该考虑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如果实在完不成定额,就拿那11个半月的生活费好了,不要因此而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人总不能为了那30万人民币而永远“睁着眼睛睡觉”。

要减压,就要为自己选择一份“此身做得来”的工作,不去攀比,而是“但求此心过得去”。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你想真正地灰心丧气,就把自己的目标制定得高不可攀吧!”另外,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进程表,有劳有逸,健康地生活。还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面对压力,不要还没干事,就心理压力过大。你只需尽力去做,做成什么成绩,就是什么成绩,但求问心无愧;不必太苛求自己。

记住,谦和轻松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有位作家介绍经验时说:“当我感到紧张,压力大的时候,我就不会试图写哪怕一个字;但当我恢复了轻松平和的状体后,我笔下的文章就源源不断地产生了。”

压力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疲劳。而疲劳容易影响我们的情绪,使我们忧虑、紧张,烦躁不安。因此,减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防止疲劳。在这方面,卡耐基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办法。

(1)在你感到疲倦之前就休息。“休息并不是绝对什么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补。”(《为什么要疲倦?》)在短短的一点、休息时间里,就能有很强的修补能力,即使只打五分钟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劳。美国棒球名将康黎·马克说,每次出赛之前如果他不睡一个午觉的话,到第五局就会觉得筋疲力尽了。爱迪生认为他无穷的精力和耐力,都来自他能随时想睡就睡的习惯。80岁的亨利·福特健康的秘诀是:“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美国陆军的办法是:常常休息,照你心脏做事的办法去做。

(2)放松你的情绪。《为什么要疲倦?》的作者丹尼尔·何西林说:“……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愈是困难的工作,愈是要有一种用力的感觉,否则做出来的成绩就不够好。”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使我们一集中精神就皱起了眉头,耸起了肩膀,要所有的肌肉都来“用力”。事实上这对我们的思考根本没有丝毫帮助。威廉·詹姆士在“论放松情绪”一文中说:“美国人过度紧张、坐立不安、着急以及紧张痛苦的表情……是种坏习惯,不折不扣的坏习惯。”我们要养成放松的好习惯。任何时候你能够放松,任何地方你也能够放松。你应该先放松你的肌肉,要使你自己像孩子一样,完全没有紧张的感觉。随时放松自己,使你的身体“软得像一只旧袜子”。

家庭主妇有一点强过别人的地方——只要想躺下随时就可以躺下,而且还可以躺在地上。奇怪的是,硬地板比席梦思床更有助于你放松自己。地板给你的抵抗力比较大,对脊椎骨大有益处。

还有几种良好的工作习惯,有助于消除疲劳,减轻压力。

第一种:清理你桌上所有的纸张,只留下和你正要处理的问题有关的。

第二种: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

第三种:当你碰到问题时,如果必须作决定,就当场解决,不要迟疑不决。

第四种:学会如何组织、分层管理和监督。

只要我们学会了自我减压,人在江湖,也能做到“身由自己”,健康,自由的生活才是根本,背负沉重的压力,生活终究不踏实,还时间掉压力,轻松面对一切,这才是生活的根本。

7.要有“髀肉复生”的危机感

太过于安逸的生活会把人的韧劲儿磨蚀掉。

饱暖是人们都向往的,但如果上生只知享受饱暖,而浑浑噩噩,胸无大志,那能有什么出息呢?饥寒是人们不愿得到的,但只有能承受住饥寒,使得意志坚强、身心健壮,才能做出一番事业。

古时苏轼说过,人不能吃得苦菜根,就难以担当大事业。

饱暖,安逸,轻松自在,无劳无累……这样的生活在一般人看来,绝对是“幸福的生活”。但世上偏偏有那么一些人,不甘心过这种生活,非要自己给自己找些累、找些忍饥挨饿或劳作辛苦的事去做。这种人是傻还是聪明?他们为什么要“自讨苦吃”?

其实,这其中包含了“另类健康”,所谓“另类健康”,就是生活过的充实,富有激情、挑战。因为太过于安逸的生活会把人的韧劲儿磨蚀掉。

33岁的英国人嘉塞德曾是下个大学心理系的学生,1991年12月7****从伦敦出发,决心跑完世界上周。当时,他的多数亲友认为他疯了,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却要去做在常人看来是吃苦受累的事,真是不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