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读者文摘精选全集——夏
13194800000026

第26章 社会关注(1)

社会写真

“退化”的说明书

芬必得/文

人的想象力越丰富,说明书要列举的注意事项就越多;说明书显得越弱智,能够避免的突发状况就越多。

可德国媒体两年前曾做过统计,发现中国40%的人都不愿意看说明书。

聪明人选择不看说明书,理由很多。与其浪费时间,他们更愿意摆脱说明书,钻研一个新奇的产品,以此来提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不那么聪明的人同样不愿意看说明书,原因是看不懂或者懒,碰上新奇事物便指望有个人能来教导自己一番。

某杂志曾刊登过一篇“聪明人不看说明书”的文章,列举了美国产品说明书中几十条“弱智”的说明条目。比如,有个牌子的吹风机说明书里就有一条“请勿在睡眠时使用”;一家旅馆免费提供的淋浴帽上印着:“仅限一个脑袋使用”;罐装花生的瓶贴上警告每一位购买者:内含花生;儿童止咳糖浆的说明书上写道:“服用后请勿驾驶汽车”;在冷冻蔬菜的标签上写着“请化冻后再食用”;一把电锯的使用说明写道:“请勿用手阻止电锯运转”。

没过多久,一个叫郑玫的香港人看到了这篇文章,又写了一篇“看说明书的才是聪明人”。按照他的说法,之所以会产生歧义是因为中美文化差异。在美国,16岁以上的少年就能驾驶汽车上街,所以儿童止咳糖浆上写有“服用后请勿驾驶汽车”。在冷冻蔬菜上印有“请化冻后再食用”的标签,同样是为了提醒儿童注意,这不能说明美国的说明书弱智,相反证明美国人对待事物要求更严苛,照顾更周全,毕竟这个世界还是会经常有人做出令人哭笑不得的举动。

法国的一位老太太,有一天给自己的爱猫洗澡,猫洗完后毛发没干,冻得直发抖,老太太就把猫放进微波炉烤了3分钟——悲剧发生了。老太太伤心欲绝,投诉生产该微波炉的公司:“你们当初卖给我的时候为什么不告诉我不能烤猫?”接着事情进入司法程序,双方激烈地辩驳后,老太太赢了官司。

这则案例当年轰动法国,一时成为街头巷尾的趣谈之一。人们关心说明书问题甚过事件本身。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麦当劳里“小心地滑”的警示牌。算是“地板说明书”。在没有这个警示牌之前,一位老太太进入刚刚清洗过地板的麦当劳里就餐,不小心摔倒了。老太太及其家人随后就把麦当劳告上了法庭,怒斥麦当劳没有提醒顾客注意安全并要求作出相应的赔偿。自那以后,无论中国美国,无论地板干湿,麦当劳的地板上永远耸立着“小心地滑”的黄色警示牌。越是有这样的事发生,说明书就显得越“弱智”,它所要承担的责任也越多。人在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权益,说明书也在不断“以退为进”。

穷人是如何变富的

搜财/文

投资致富的先决条件是将资产投资于高报酬率的投资标的上,而存放在银行无异于虚耗光阴、浪费资源。穷人之所以穷,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没有梦想,而是没有去把梦想变成现实。

有1万元钱,5个人分,每人可得2000元,谁也不穷,谁也不富。要是其中的两个人用自己的2000元去做生意,每人又赚了1万元,那么这个社会的财富总量就达到了3万元,而其中的两个富人拥有2.4万元,占80%,三个穷人拥有6000元,占20%。

不仅如此,两个富人在给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三个穷人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劳动收入。那样,在两个富人每人的财富总额达到1.2万元的时候,三个穷人每人的财富也就可能不再是2000元,而是3000元或者5000元。

通常对富人之所以能致富,较负面的想法是认为他们运气好或从事不正当的行业,较正面的想法是认为他们更努力或克勤克俭。但万万没想到,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理财习惯不同。

穷人的钱不是资本,一个人用100元钱买了50双拖鞋,再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卖得150元。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都要从社会福利局领取100元的生活补贴,他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换种方式,每个月给穷人200元,让他可以用余下的100元去做卖拖鞋的生意,一个月下来就有150元。下个月还给他200元,他就可以用250元来买卖拖鞋,又可嫌125元。到第三个月,这个穷人手里已经有了375元,除去100元生活费,还有275元资本金,你不用再给他任何救济了……

实际上,很多穷人不会按你给他安排的道路前进。你给他100元,他会去买米;给他200元,他会去买酒买肉;给他500元,他会去买件好衣服,最后只剩下10元也要买几注彩票。哪怕你给他100万元,他也想立刻把钱变成房子、车子,风风光光地去兜风,好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不是穷人了……穷人不仅是没有资本,更可悲的是没有资本意识。

往“人情味”淡的地方走

陈大超/文

“我准备离开这个城市了,我来向你告别。”一个朋友坐下说。“那你要到哪里去发展呢?”我问。“我要往人情味淡的地方走,我终于下定决心要离开内地的城市了。这里看着人情味浓,但干了这么多年,一点机会也没有。”朋友说这一次他一定要走远,“走到南方的海边边上去都行。”

我说:“你说的往人情味淡的地方走,这句话很有意思。看来人情味浓的地方,反而留不住人啊。”他笑笑说:“关键是很难赚到钱。我在这里一个月只能赚到一千元左右,除了吃住用,基本上存不下钱。所以我都三十几岁的人了,还是光棍一个。根本不敢谈恋爱。”他摇摇头又说:“原来我的同学都叫我别留在内地,我说我是个重感情的人,喜欢内地那种浓浓的人情味。没想到七八年过去了,我跟那些同学相比,他们都比我混得好。特别是那个出了国的,他去年回来,那种精神状态,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我笑着说:“是呀,某些国家连夫妻到餐馆里吃饭都要AA制;孩子一到18岁,就再也不管他了,那可真是没有人情味。可是却有那么多的人,挤破脑袋钻到那里去发展,可见你说的人要往人情味淡的地方走,是多么正确。”朋友点点头说:“这些年在内地的几个城市漂来漂去,我发现人情味浓厚的地方,人们的规则意识、法制意识就差,大家在嘴巴上说得都很甜,谁都把话说得叫人听起来充满希望,但是要动真格办实事了,那些话却往往很难当真。我也就得出结论:再好听再感人的话,如果没有规则与法律在里面垫底,要让它们算数,很难。这浪费了不少时间。”

看来,他是真的“觉醒”了。一个说话负责的人,一个法制观念强的人,说话之前,往往会掂量他的话是否会潜藏着法律上的后果。这么一掂量,很多过头的亲热话、人情话就不能说了。所以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说话做事很谨慎。谨慎的结果,就是一些不讲原则不讲后果的人情味淡了。但正是在这种地方,经济的秩序,才是那么明朗,抓在手里的机会,才是那么牢靠。从某种意义上说,机会与财富,往往就在人情味淡的地方“藏”着啊。

朋友走的时候,握着我的手说:“没想到我这个一向重感情的人,最终还是要铁下心来往人情味淡的地方走,想一想,连我自己都觉得意味深长。”他的这番话让我觉得,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人情味”,重新认识我们的“人情味”。

关系啊,关系

方丹敏陈惊鸿曹晓里/文

凭借自身实力和良好的人际素质打造的“新关系”,已经不再是灰溜溜的“走后门”、“托人情”了。积累社会资本,培养人脉资源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扎实打桩,搭建广阔的“社会网络”

大学的高墙固然让校园和社会形成一定的隔阂,但是大学生们仍有机会通过各种活动,诸如实习、参加社团、打工,以自身实力获得和社会资本联机的机会。

张媛,这个来自南方小县城,毕业于北京普通高校的26岁的女孩子,已经在一家著名企业打拼出了一片天地。不管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甚至是跳槽,都有单位直接向她抛来橄榄枝。“大四一开始,学院的书记就问我愿不愿意留校工作。后来我还是决定考研。研究生毕业前十个月,我曾经短期实习的一个单位的领导让我考虑直接去他们公司上班。工作一年后我想跳槽,也是朋友介绍的,从递交简历到正式入职,不过是半个月的时间。”

张媛的秘密武器,就是她在北京读书期间,白手起家搭建起来的“社会网络”。用她的话说,成长就像渡过一条条宽阔的河流,那些桥,就是能给你提供帮助的人,然而,建立桥的桩子,要你自己去打,并力所能及将每一个桩子都打得扎实。

大二的时候,张媛还不过是学院记者团的一个小记者。一次学院书记在开会的时候提到,希望小记者们能去多了解了解其他高校的就业情况。张媛动了心思,写了一本调查报告的提纲,直接去办公室找了书记。书记仔细看了张媛的提纲,发现在他的一点设想之上,竟然还有了很多新的好创意、好想法。接下来的两个月,张媛每到周末,就跑到各个高校去调查,吃了很多闭门羹。甚至还被看门的阿姨骂过。最终她把厚厚一摞报告交上去的时候,学院书记真的对这个小女孩刮目相看。从此之后,几乎在成长的每一个关口,这位书记老师都成为张媛坚实的后盾。“他让我留校而我想考研,老师也没生气。相反,他还主动写了一封推荐信给我的老师,为我的复试加分不少。我的很多人脉,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当第一次交往时,我总是尽力做到最好,让这个同盟成立。往后,一个稳定的同盟就会源源不断地给我回报。现在,我和书记老师,还有我曾经为之工作过的老师和单位领导还都是很好的朋友。我常去拜访、探望他们。”

常璐,一个小女孩赤手空拳在北京闯出了前程,并构建了平常人看来很难企及的中高层人脉。如今她已经是新华社国内部可以独当一面的记者了。和张媛的稳扎稳打不同的是,她的社会资本积累“胜经”是“细节决定成败”。

上学期间,她曾作为辅助翻译人员参加了广电总局主办的一次展会。展会前一天,一个美国大公司的正式翻译人员还没有到场,工作人员正忙着布置展台。常璐就自告奋勇跑去帮忙,当起了翻译。这活可不好做,因为涉及太多专业的网络用语。常璐又说又比画,连纸笔都用上,还搬来大部头的专业辞典救急,累得满头大汗。

展会第四天,常璐自己都没有想到,她会被公司的总裁“钦点”为私人翻译,一起巡馆。原来,前三天她做的工作都被老总看在眼里。由于这家美国大公司是主要参展厂商之一,有了总裁的赞赏和推荐,常璐不到两天时间就和大部分其他展商打成了一片。展会结束后,她还依然与他们保持着联系。每个月都有E—mail来往,过年过节的时候发一些贺卡或者日历,恰到好处地祝贺他/她的生日,有最新的照片就放到网上与朋友共享。而这些外国朋友,每次到北京都会打电话约她吃饭或者聊天,彼此的交流帮她开拓了眼界,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切水到渠成,在她本科毕业的时候,多家跨国企业的Offer,也纷至沓来了。

2004年6月,常璐参加了“与外交官同行”活动,担任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的翻译。活动结束的那一天,她意外地收到了韩国公使亲自递给她的一张名片。韩国公使说,这几天的工作中,他看到她不管是对大使还是一般的服务人员,都非常耐心,因此希望她能来当他的中文教师。常璐答应了,每次备课都在细节上精益求精,这样,两个人的友情渐渐深厚。不久,经公使介绍,常璐与各国大使一起游览九寨沟。她又热心地给大家当翻译,做导游。很多大使及夫人都喜欢上了这个能干、热情又踏实的孩子。常璐就这样在驻北京各国大使中打开了自己的社交圈子,这成为她进入新华社的一把屠龙宝刀。实际上,也正因为这高含金量的社会资本,她往往能得到第一手的最新信息和采访资源,并源源不断地写出优秀的稿子。

一位就业指导专家说:“不断累积自己的社会资本,是学生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专业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再加上‘关系网’,这样的就业模式在实践中是非常有效的。”

发现,“长板”,积累有效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也就是我们称的“新型关系”,究竟在实际的就业中占据了多大的江山?一位公司HR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很多求职者找一份工作很难,其实企业找到求职者更难,往往花了很多费用、人力、物力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而经朋友同事推荐来面试的,往往是针对这个工作的一把好手,简直不费吹灰之力。根据统计,该公司的招聘有83%的比例通过介绍,这个介绍人往往并不是亲戚,更多的是朋友、同学,甚至是曾经的短期工作伙伴。

所以,现在的所谓“关系”,已经不再是“走后门”的同义词了。“介绍”同样要经过面试筛选,同样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成绩才能坐稳位置。新就业形势下的“关系”,起到了一种沟通有效信息,提供信誉保证和促进双方彼此了解的作用。它预防“有病乱投医”或者有效信息和人才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