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13192900000055

第55章 拜伦

天才诗人

(1788—1824)

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哈罗尔业德游记》、《唐璜》等作品,被誉为欧洲文学界的一面旗帜。

小拜伦的脚是跛的,这一缺陷给他后来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痛苦。有一次他在街上散步时,一个妇人经过他旁边,看着拜伦说:“呀!多么漂亮的孩子!可惜是个瘸子!”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拜伦的心,虽然他很年幼,但他很懂世故的偏颇和对残疾者的歧视,每当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残疾,他的心就会像受刀割一样的痛苦。

更不幸的是,他父母的关系很糟,彼此都对婚姻感到失望。拜伦就是在这种失望的深渊里出生的,拜伦两岁时,父母开始分居,拜伦由母亲抚养,他父亲为了躲债逃到法国,第二年便在贫困交加中死去。由于家庭的不幸。使得他母亲的性情变得非常暴躁,常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而拜伦便成了母亲发泄愤怒和不满的对象,母亲有时候把他当作掌上明珠一样地爱抚,有时候发起神经来,便顺手拿起盘子、火箸等向拜伦投去。年幼的拜伦每天都被喝骂,到后来,连碟子、茶杯都在屋子里飞舞,新衣裳也在愤怒的情绪下哗啦哗啦地撕破。在抱怨自己的残疾这种剧烈的感情以外,还要忍受母亲神经的脾气,对于这个生来就比别人加倍敏感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负担是过于沉重了,他的性格逐渐地变得忧郁。

尽管拜伦在默默地忍耐着,但是燃烧的愤怒却沸腾在他的脑里,到后来,默默地发怒的习惯已经成为这孩子的癖性。

拜伦在将近5岁时,被母亲送进学校。他是个记忆力很好的学生,经常一幅忧郁的表情。拜伦以善谈吐和多读书为人所知,因为他从自己的家庭教师那里学了不少历史和拉丁语,自己还常常随手翻读各种书籍。

1788年1月22日,拜伦出生在伦敦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拜伦生下来就是个美男子,卷曲的头发,白净的小脸,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可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右脚有一点畸形,而这一缺陷给他后来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痛苦。

每当拜伦受到打骂的时候他总是去找姐姐说一说,姐姐是他唯一可以倾诉恐惧痛苦的人。这个时候姐姐就会安慰他,让他一定要成为一个勇敢的男子汉,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垂头丧气。渐渐地拜伦变得勇敢了,同时也变得孤僻了。

7岁那一年,拜伦上学了,在学校,拜伦很少跟同学们在一起玩耍,他表情忧郁沉默寡言,而且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喜欢把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坐位安排在最后面,拜伦从来就没有坐过这样的位置。

不仅如此拜伦还爱跟同学们吵架和打架,因为同学们经常取笑他身上的残疾。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拜伦常常在打架中留下疤痕。

拜伦学习虽然不好,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对课外书的阅读,他常常捧着《一千零一夜》、《堂吉诃德》等课外书籍。

10岁那一年,拜伦的叔父去世了,因为他没有亲生的儿子,所以拜伦便继承了他的爵位和庄园,这样一来拜伦一下身价百倍,从此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贵族了,在学校里原先看不起他的同学也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大家都巴结地叫他“拜伦男爵”,尽管这些同学开始对他好起来了,但是拜伦仍然没有改变自己原先的忧郁和孤僻。

1805年,拜伦进人了剑桥大学,学习文学和历史,本来拜伦非常喜欢这两门功课,他在学习上也特别的用功,但学校里死板的教课方法却让拜伦十分失望,他开始不去上课了,经常躲在图书馆里看课外书籍,在这里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历史、哲学的书籍。爱好体育的他还经常去射击、游泳,有时到郊外去打猎和旅行。他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18〇7年,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的拜伦开始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这些诗主要反映了拜伦对上流社会的蔑视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底层人民的关爱与同情。

在生活中拜伦从来不巴结上流社会的人物,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的贵族,进入了英国的贵族院,当了一名议员,那一天,拜伦就职宣誓仪式结束以后,议长上前来跟他握手,可是他只用手指点了一下议长的手心。下来以后,有朋友提醒他说:

“你怎么能够这样对议长不礼貌呢?”

可是拜伦却说:“我可不愿跟他站在一边。”

1811年,英国工人掀起了反压迫剥削的斗争,在斗争中有些工人为了发泄对剥削者的义愤,他们把工厂里的机器给捣毁了。后来议会决定要把这些捣毁机器设备的人处以死刑。在议会上拜伦坚决反对这一决定。

“难道我们要把那些挨冻受饿的人们关到监狱里去吗?我们不可能在全国设上绞刑架,最关键的是,这并不是解决那些挨冻受饿人民的最好法律。”

可是拜伦在议会上所有的言辞和努力都落空了,最后议会还是通过了那项惩治工人的法案。为了发泄他的愤怒,拜伦便写下了《“反对破坏机器法案”制定者颂》。结果,拜伦成了当权者的眼中钉,一些人到处乱造他的谣言,甚至还收买流氓往他家的花园里扔石头之类的东西。保守的报纸还发表文章攻击他,甚至连他的跛脚都成了攻击的对象。

拜伦再也没法住下去了,他只好离开f自己的祖国,1816年4月,拜伦迁到瑞士居住,在那里他认识了英国诗人雪莱,并且和雪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来到瑞士的拜伦继续写他的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它歌颂西班牙人民的正义斗争,同时也歌颂了热爱自由的希腊人。诗中写道:

美丽的希腊,一度灿烂而凄凉的遗迹!

你消失了,然而不朽;

倾圮了,然而伟大!

现在,还有谁能唤起你的儿孙,

领导他们去打落那缠身的锁枷?

1817年,拜伦又迁居到意大利,当时意大利正遭受着奥地利的奴役。来到意大利以后,他不仅继续写诗,而且他还参加了意大利的秘密组织烧炭党,支持意大利反对奥地利的奴役和压迫。他在日记中写道:

只要意大利能获得自由,我要尽量用我的钱、物以及我自己来帮助他们争取。

1823年,拜伦开始创作他—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唐璜》,《唐璜》是一部诗体长篇小说,拜伦通过主人翁唐璜的爱情和生活中的一些遭遇反映了整个欧洲的历史。

德国的诗人歌德对拜伦的《唐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唐璜》是彻底的天才作品,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温柔到了最纤细动人的地步。”

1823年7月,当拜伦听到希腊人民又爆发起义的消息时,他激动得卖掉了自己的庄园,买了“赫库利斯号”战舰和两门大炮、5匹马、许多枪支弹药,坐上“赫库利斯号”战舰向希腊出发。1824年初,他来到了希腊的迈索隆尼翁,他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并且军队还向他行鸣炮礼,总督亲自出面迎接他的到来,希腊政府任命他为远征军总司令。

1824年1月22日,这是拜伦的生日,他写下了《今天我度过了三十六年》,在诗中他表达了自己渴望战斗、为自由献身的理想:

是时候了,这颗心无所牵挂,

既然它已不再感动人心;

看,刀剑、军旗,辽阔的战场,荣誉和希腊就在周身沸腾!那由盾牌抬回的斯巴达人,何曾有过这种驰骋。

醒来!(不,希腊已经觉醒)醒来,我的灵魂!

寻求一个战士的归宿吗,这样的归宿对你最适宜;

看一看四周,选择一块地方。

然后静静地安息。

写完这首诗拜伦就奔赴了战场,不久,他就真的离开了人世。

拜伦与《唐璜》

没有完成的长篇诗体小说《唐璜》(1823)是拜伦一生中最重要、最光辉的作品。作为社会政治讽刺诗,它具有巨大的揭发力量和艺术价值。按照作者的意图,西班牙青年贵族唐璜在欧洲各地旅行了一次,经历了恋爱、围城、交战、谈判等等事件,使拜伦有机会指出各国社会的可笑弊端。唐璜所接受的一整套贵族式的道德教育,一遇异性勾引,就彻底垮台,这正是讽刺欧洲上流社会的虚伪礼教;拜伦以极大的诗意描写唐璜和海盗女儿的自由恋爱,借以嘲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买卖婚姻。

拜伦愤怒地揭发了神圣同盟所干的种种坏事,认为不正义的侵略战争是神圣同盟的反动政策所导致的后果,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人民遭受深刻的痛苦。

拜伦在揭露封建专制的同时,特别指出欧洲反动政权已与金融资本相勾结,他把金钱描写为统治阶级政治中的决定性力量。他说,在现代世界上,资本在宫廷和军营中都居于统治地位。

拜伦对他祖国的批判是长诗中最有力的部分。他认为欧洲最反动的力量来自英国——那个贪得无厌的商人和银行家的国家,那个欧洲自由的叛徒,各族人民可恨的狱吏;他把英国首相喻为海盗,把英国比作住着凶禽猛兽的动物园。

在《唐璜》中,拜伦还以机智的诗句纵横议论哲学、宗教、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问题。他嘲笑“湖畔派”诗人的奴才哲学、宗教、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问题。痛斥他们是政治上的叛徒。他驳斥柏克莱的唯心主义,讽刺他把门徒们带上了唯我论的绝路。

诗人拜伦以他幽默讽刺的语言,回给这位“很清楚”自己身价的富人,人在帮助他人之后,虽然不一定要求回馈,但谚语“吃人一碗,还人一斗”,今日你帮助了别人,哪天在你需要帮助时就会有人帮助你。

拜伦的《唐璜》写的是18世纪末西班牙一个贵族青年的冒险故事,作品透过主人翁唐璜在西班牙、希腊、土耳其、俄国、英国等不同国家的生活经历,从多方面展现欧洲社会历史生活,他在许多国家与地方的冒险奇遇,呈现这些国家的社会生活以及道德风尚。这部作品展现了十九世纪欧洲社会政治,涉及人类生活的许多现象,是一部“讽刺现代社会的积弊”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