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13192900000050

第50章 但丁

意大利复兴的先驱

(1265—1321)

早年参加新兴市民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曾当选为佛罗伦萨共和国六大行政长官之一,用托斯卡纳方言写成长诗《神曲》。

但丁5岁时,母亲便去世了。也是这一年里经商的父亲给他请了一位很著名的学者、哲学家布鲁内托·拉丁尼教他读书,拉丁尼不仅教但丁拉丁文,同时还教但丁学习修辞学和古典作品。在拉丁尼的引导下,但丁10岁以前便读遍了古罗马大作家维吉尔、奥维德和贺拉斯等名家的作品。

自从母亲去世以后,但丁就有一个怪癖,那就是不与任何人说话,哪怕是跟父亲在一起,他也从来不主动说一句。

开始拉丁尼还以为但丁是哑巴。因为刚上课的时候拉丁尼问他什么,他除了睁大眼睛听以外,一句话也不答。后来知道,是由于母亲的离去给幼小的但丁带来的创伤以后,拉丁尼开始对这个孩子采取了另一种教学方式,那就是给但丁爱和关怀。有一天,拉丁尼摸着但丁的头说:

“今天我们不上课了,我们到草地里去捉蝴蝶好吗?”

但丁看着拉丁尼微笑着点了点头,拉丁尼第一次看到了但丁的笑容。

拉丁尼带着但丁来到了草地上,看着但丁自由自在地在草地捉蝴蝶,拉丁尼感觉到爱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抓住蝴蝶的但丁,总是高兴地来到老师的身边把自己抓住的蝴蝶给拉丁尼看,跑累了的但丁终于来到拉丁尼的身边坐了下来。

“孩子,你平时怎么不爱说话呢?”

“妈妈不在了,没有人爱我,爸爸根本就没有时间管我。”

“可是你不说话,不是更难受吗?以后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跟老师说,好吗?”

但丁点了点头。从此以后,但丁便把拉丁尼当成了自己的父亲一样,有什么就跟拉丁尼说什么,并且十分喜欢自己的这位老师。

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他在12纪年5月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破落贵族家庭里。但丁幼年时,他母亲就去世了,从此但丁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但他十分聪明好学,喜欢沉思。

但丁自幼拜著名学者拉丁尼为师,学习拉丁文、古典文学、诗文、修辞学,后来又勤奋自修,接触到拉丁诗人的作品、法国骑士传奇和普罗旺斯抒情诗。

18岁时但丁已经是一位有着渊博知识的人了,他学会了做诗,写出了许多流畅动人的诗歌,他出众的才华很快就远近闻名。他的诗被一些音乐家谱上曲子在意大利的许多地方传唱。但不久,他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但丁成了孤儿。

但丁并不是书斋里的学者,而是迎着新时代的风暴,英勇斗争的由战士。但丁的故乡佛罗伦萨是意大利当时最繁荣的工商业和文化中心,也是新兴的市民阶级同封建贵族激烈斗争的中心。但丁代表新兴的市民阶级,和旧的封建贵族作斗争,后来,他被推选为长老,成为佛罗伦萨六位执政官之一。不久,由新兴的市民阶级组成的执政党分化成黑、白两党,两党纷争不已。

但丁从维护佛罗伦萨的独立、自主,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国家的立场出发,谴责黑、白两党之争。

1302年,代表教会反动势力的黑党得势,他们以贪污和反对教皇的罪名,判处但丁终身流放,没收其全部家产。为了返回故乡,同时也为了推翻黑党的反动统治,但丁发动12次武装斗争,结果都失败了。在此期间,但丁周游许多城市,到处访友、讲学,广泛接触到意大利动乱的现实和平民阶层困苦的生活,加深了对祖国命运与人民生活的忧虑。他一方面对故乡深切思念,一方面又对现实状况极为不满,满怀愤怒和忧伤的但丁创作了大量作品《论俗语》、《帝制论》、《绘宴》、《神曲》,其中犹以《神曲》最为著名。

但丁与《神曲》

《神曲》代表了中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就,这样、部划时代的巨著得以产生,是与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状况、诗人所具有的深厚学识和独特的个人经历分不开的。

首先,但丁生活的时代,孕育了伟大的诗人。13世纪时,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等地,由于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随着早期资产阶级日益强大,并建立了城邦共和国,取得了自治权。但丁在政治倾向上,是与意大利的资产阶级相一致的。

从文化领域看,基督教的严密控制到12世纪时已显出力不从心。在其神学探讨过程中,常需借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的观念与逻辑论证方法,证明和论述神的存在及属性,阐述尘世与彼岸的关系。12世纪后,更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古希腊罗马时期著作的汇编。教会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神学理论寻找方法论和依据,但研究者们却从中发现了与基督教理论完全不同的另一重文化境界。意大利出现了西欧最早的一批古典学者,但丁就是其中最博学者之一。作为新旧交替时期的诗人,但丁不可能不接受中世纪文化的洗礼,但《神曲》中表现出的深刻批判精神和新思想的萌芽,则使诗人成为文艺复兴新时期即将到来的预言者。但丁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先贤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维吉尔等人由衷地赞佩,肯定这些异教时期灿烂文化的代表者,肯定知识和理性精神,客观上就批判了中世纪的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尽管作为一个基督徒,但丁不可能将他们直接安排进天堂,但是在《神曲》中却把这些“高贵的”异教徒放进地狱中一个毫不受苦的美丽幽静之处。但丁还同情为爱情而遭残杀在地狱中受苦的保罗和弗兰采斯加,批判了教会的禁欲主义。长诗多处流露出期待结束党派纷争,实现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对祖国的挚爱,常使诗人情不自禁。

其次,但丁从小刻苦自学,获得了广博的知识储备。但丁早年曾师从著名学者布鲁内托.拉蒂尼,系统学习拉丁文、修辞学、诗学和古典文学,对罗马大诗人维吉尔推崇备至。10岁前,但丁就读完了古代罗马作家维吉尔、奥维德和贺拉斯等人的作品。在《神曲》中称维吉尔为“智慧的海洋”,把他看成理性的象征,成为引导但丁走出人生迷途的第一位导师。在绘画、音乐领域,但丁也造诣不凡。此外,但丁精心研究神学和哲学,古代教父圣·奥古斯丁的思想对他影响尤深。但丁青年时代曾到帕都亚等地的大学去深造。他对绘画、音乐、哲学都很有研究,成为他那个时代最博学的人之一。

最后,但丁独特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他的盛名。1.但丁少年时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其文学创作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那是在他的少年时代,他随父参加友人聚会,遇上一位名叫贝阿特丽齐的少女。少女的端庄、贞淑与优雅的气质令但丁对她一见钟情,再不能忘。遗憾的是贝阿特丽齐后来遵从父命嫁予他人,婚后数年竟因病夭亡。哀伤不已的但丁将自己几年来陆续写给贝阿特丽齐的31首抒情诗以散文相连缀,取名《新生》结集出版。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少女深挚的感情,纯真的爱恋和绵绵无尽的思念,风格清新自然,细腻委婉。这部诗集是当时意大利文坛上“温柔的新体”诗派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迹,公开隐秘情感的自传性诗作。他在书中发誓要为她写一部传世之作,这就是后来的《神曲》。贝阿特丽齐在《神曲》中是引导但丁进入天堂的导师。但丁对贝阿特丽齐的精神恋爱是他的重要生活经验之一。诗人对初恋的执着和由此产生的神奇的创作动力,是文学史上的佳话。

2.辛酸的流亡生活使他扩大了视野,增长了阅历,丰富了经验。但丁的重要作品几乎全部是在流亡中写成的,其中以《神曲》最为著名。曾有学者将但丁与我国的屈原相比,谓屈原被逐乃赋《离骚》,但丁流放才有《神曲》。

在但丁的《神曲》中,地狱分为九层,形状如漏斗,越往下越小。有些层又分若干圈。罪人的灵魂依照生前罪孽的轻重,分别被放在不同的圈层中受苦刑惩罚,罪行愈大者愈居于下层。但丁按照基督教的观点,把生前贪色、贪吃、易怒和邪教徒的亡灵放在地狱中受苦,但他更把那些社会上各种作恶的人放在地狱的下层。如第八层里受罪的是淫媒和诱奸者、阿谀者、贪官污吏、买卖圣职者、占卜者、高利贷者、伪君子、盗贼、诱人作恶者、挑拨离间者、诬告害人者、伪造者以及罗马教皇。在第九层受罪的则是叛国卖主的人,被冻在冰湖里,他们是但丁所痛恨的人。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阳光洒在阿尔诺河上,波光闪闪,把河上的廊桥和桥畔的行人映衬得更加光彩夺目。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少女在侍女的陪伴下向老桥走来。此时,但丁正从廊桥的另一头迎着少女走上廊桥,两人在桥上不期而遇。但丁凝视着少女,既惊喜又怅然;而少女却手持鲜花,双目直视前方,径直从但丁身边走过,仿佛没有看见但丁。但她的眼里放射出的异样的光芒和脸上泛起的潮红却透露出少女情动的信息。这是著名画家亨利.豪里达在他的油画《但丁与贝阿特丽齐邂逅》中所描绘的但丁与贝阿特丽齐相遇并一见钟情的情景。画中手持鲜花的少女就是诗人但丁的梦中情人。但是,贝阿特丽齐最终并没有嫁给但丁,夭亡后贝阿特丽齐带走了但丁的梦想,也把美丽和哀伤留给了但丁。但丁是个对爱情矢志不渝的人,他一直爱恋着她,永志一生。这样的哀伤和思念,成就了他早年诗作《新生》。《新生》又为他晚年创作《神曲》作了情感和素材的准备。而这一切都源于廊桥的一次邂逅。正是在廊桥的这一次相遇造就了文学巨匠但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