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13192900000048

第48章 卓别林

喜剧大师

(1889—1977)

卓别林一生拍摄了80多部影片,而且大多是他自编自导的,至今这些影片我们看起来仍然大笑不止。他用他毕生的精力给全世界的人民以欢乐,人们永远记得这位伟大的幽默艺术大师。

1938年10月,卓别林写了一部剧本名叫《独裁者》,这是一部以讽刺和揭露希特勒为主题的电影剧本。

来年电影要开拍了,派拉蒙电影公司以侵犯到著作权,来跟卓别林谈判,派拉蒙电影公司说:

“先生,你知道理査德·哈定·戴维斯曾经以《独裁者》为名,写过一出戏剧。所以说,《独裁者》这个名字,归派拉蒙公司所有,如果先生执意要用此名,那么就必须付出两万五千美元的转让费,否则就是侵犯著作权,必须诉诸法律。”

卓别林几番和派拉蒙谈判都没有达成共识,恼怒之情溢于言表,不过他灵机一动,当即在《独裁者》前面加上了一个“大”字。

幽默大师卓别林说:

“你们写的是一般的独裁者,而我写的是大独裁者,两者可说是风马牛不相及,所以根本不会有所谓的侵犯著作权的问题。”说完,卓别林即扬长而去,留下一脸错愕的派拉蒙老板。

这样幽默的大师,在碰到危险时的反应果真也和他人不一样。曾经有一次,卓别林走在路上,走着走着碰到歹徒要洗劫他,天才的卓别林被歹徒用枪指着头打劫。卓别林知道处于弱势,所以不做无谓抵抗,乖乖奉上钱包。不过他却心生一计,运用他天生幽默的表演技巧。

他要求抢匪说:“这位大哥,这些钱不是我的,是我们老板的,现在这些钱被你抢走,我们老板一定认为我私吞公款。不如这样好了,我和你打个商量,拜托您在我的帽子上打两枪,证明我遭打劫了。”

歹徒心想,有了这笔巨款,子弹钱算便宜了,于是便对着帽子射两枪。

卓别林再次恳求:“大哥,可否在衣服、裤子再各补一枪,让我的老板更深信不疑。”

愣头愣脑、被钱冲昏头的抢匪,统统照做,六发子弹全射光了。这时,卓别林一拳挥去,打昏了歹徒,赶紧取回钱包,笑嘻嘻的走了。

还有一次卓别林在看电影,邻座的一个小偷趁机把手伸进他的口袋中,想偷他的皮包,不过被卓别林给发现了。

小偷赶紧辩解说:“哎呀!真对不起,我想掏手帕,却掏错了口袋。”

过了一会儿,卓别林重重的一个耳光打在小偷的脸上,随即反应地说:

“唉,我想打死我脸上的蚊子,却打错了地方。”

1889年4月16日,査尔斯·斯宾塞·卓别林诞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卓别林的父母都是杂剧场的喜剧演员。卓别林出生一年后,他的父母便离了婚。此后,他和哥哥同母亲生活在一起。

小卓别林长得聪明伶俐,非常喜欢唱歌跳舞。母亲每次演出都要把他带到剧院,让他站在舞台幕后观看演出。卓别林3岁那年的一天,母亲正在台上演唱时,嗓子忽然哑了,唱不出声来。不幸的是,她再也没能恢复,不久,她便失业了。

自从母亲失业后,家境越来越贫困,他们一再搬迁,最后,他们不得不住进了贫民收容所。3周后,兄弟俩又被送入汉威尔贫民孤儿院,此后,母子三人更是难得一聚。

一年后,他们的母亲终于再次被厄运方倒,她患上了精神病,被送进疯人院。后来,母亲病愈后,她靠给人做针线活赚些钱,把卓别林送进了学校。卓别林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他总是有一种冲动,他要把自己的才能向同学们展示出来,他很喜欢诗歌和音乐。可是好景不长,迫于生计,卓别林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喜爱的学校。经过父亲推荐,不满10岁的卓别林参加了兰开夏童伶舞蹈班。在这里,卓别林不仅学习了舞蹈,还想方设法学了一些其他的技艺。后来,母亲不忍心看着卓别林日益苍白、消瘦下去,就让他离开了那里。

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卓别林做过报童、佣人、干过吹玻璃工、印刷工,他甚至跟人学会了制作玩具船,并沿街叫卖。

不久,他母亲因旧病复发被再次送入疯人院,而那时,当水手的哥哥随船去了非洲。11岁的卓别林不得不一个人孤苦无依地流落街头。

卓别林一心向往当一名演员,并积极为此寻找机会。终于,他在一个巡回剧团找到了工作,这是他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2岁的卓别林正式成了一名演员。长久以来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从此,他跟随戏班,过着漂泊无定、闯荡江湖的生活。

随后,他又在一个叫凯西的马戏团里做事。由于他对所刻画人物的深刻理解与表演技巧的日益成熟,他很快赢得了老板与观众的欢迎。在剧团工作期间,他刻苦训练、精益求精,不断汲取古典幽默剧的优良传统,初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哑剧风格。虽然此时的卓别林经济状况大有好转,但他仍然过着俭朴的生活,滴酒不沾。他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经常把自己置身于书籍的包围之中,广泛涉猎,如饥似渴,几乎是不加选择,所读的书包括叔本华、尼采、莎士比亚等人的著作,甚至是医学著作和政治论文也在其中。他急切地希望用知识武装自己。

1907年,卓别林被卡尔诺剧团录用,并从此声名大震。卓别林经常随团到各地演出,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

卓别林在纽约演出时,引起了好莱坞片商的注意。1913年底,他和基思顿公司签订了一年的合同,正式成为该公司的主要演员。卓别林从此开始了他的银幕生涯。

卓别林在1914年一年内主演了35部短片,其中21部是他自编、自导的。他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同。

很快,卓别林轰动全球,他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夏尔洛也随之从一个小丑升华为一个有人格、有灵魂的银幕形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卓别林决心揭露、抨击残害人民的各种邪恶势力。他先后完成了社会讽刺片《安乐街》、《移民》、《狗的生涯》和《夏尔洛从军记》等影片。这些影片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他的影片以短小精悍、情趣丛生见长。

此后,富有正义和社会责任感的卓别林通过多部影片大胆揭露了资本家、独裁者和军火商等剥削者的罪行。不久,他便因此在美国受到政府的迫害。为此,他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美国政府决定对在法国旅行的卓别林实行限制入境。随后,卓别林决定定居瑞士。

1954年5月,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宣布,鉴于卓别林“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和平事业及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的特殊贡献”决定颁发给他国际和平奖金。

1977年12月25日,这位世界上杰出的88岁高龄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

卓别林与他的表演艺术

卓别林的影片突出了以电影的形式来创造富有人性的人物形象。事实上,对于观众来说,这个被卓别林所扮演的人物形象,比卓别林本人更深刻、更真实、更具有社会价值。无论是流浪汉夏尔洛的善良、风趣、不幸,还是大独裁者的刚愎自用、自高自大,都成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

卓别林在表现这个失业的流浪汉注定的悲剧性命运和“在混乱中谋求安全”生存的过程中,极其善于把握和处理喜剧和悲剧的辩证关系。人物都是包含着心酸、喜悦和忧郁、快慰的。卓别林通过夏尔洛的笑容传达给观众的酸楚,是比泪水更沉痛得多的微笑,而他从夏尔洛的忧郁中所传达给观众的深思,又是比生存本身更艰辛得多的悲哀。卓别林并不消极,他以夏尔洛的机智和幽默、以人物乐观和倔强精神,表现了一个弱小的身躯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所进行的斗争,使观众在观赏他的作品时,在获得喜剧愉悦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正义感。卓别林以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作为影片创作的基础,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和杰出的电影喜剧观念,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一个有血有肉的银幕形象。

在卓别林的影片中,特别是他那许多成功的长片创作中,情节只是作为一个编造的框架,影片动作的结构基础是那些寓意隽永,甚至可以独立存在的一个个插曲。然而这却是卓别林不依赖于文学、戏剧的传统方式,而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的结构观念的表现。卓别林强调画面内部的表演、节奏、情调和气氛的视觉因素所形成的概念,达到视觉结构的统一。因此,在卓别林的影片中时常出现主题上的变奏和情节上的松散、淡化。对于卓别林的视觉结构观念的表现、电影独特叙事形式的探索与贡献,霍华德:劳逊曾做出这样的评价:“这些影片的魔力在于,它们的结构赋予它们最高级艺术所特有的统一性。这种结构是简单的,但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曾指出:“卓别林的最优秀的影片可以反复地看而乐趣丝毫不减——这同一般情况正好相反。毫无疑问,其中某些噱头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满足,功力竟是如此深厚,但更重要的一条真理是喜剧形式与美学价值绝不是靠惊奇完成的,惊奇只有一次性效果,转瞬即逝,而这更微妙的乐趣是期待和发现完美事物的喜悦心情”。霍华德·劳逊也曾指出:“他之所以不平凡就在于他的平凡。”

幽默大师卓别林,是一个善于应用语言来化解危机的人,而机智的语言来自机智的思想,凡事健康思考,对人生永远保持正面态度,因之在遭遇到困难时,就容易应付问题而化险为夷了。

卓别林一生结了四次婚,而且每次都是老少婚配,其结局也都令人扼腕叹息。1918年,他在旧金山和芳龄18岁的密尔特莉.赫瑞丝小姐结婚。不过这一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这段婚姻维持不到两年便告结了,中间他们曾生了一个孩子,但三天后即告夭折。在拍摄《淘金记》期间,卓别林二度结婚,还生了两个儿子小西弟奈和小查理,可惜这段婚姻维持不到三年,他的第二任妻子丽泰格蕾在取得一百万美元的赡养费之后甩手而去。1933年卓别林44岁时,又同19岁的电影女演员波莉特.戈达德在海上秘密结婚,然而这次婚姻也只维持了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