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13192900000043

第43章 莫扎特

奥地利伟大音乐家(1756—1791)

他幼年即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才,他创作了歌剧《唐璜》、《魔笛》等不朽作品。

据说3岁时他便能在父亲教姐姐弹琴时在旁边指指点点,表现出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4岁的小莫扎特开始跟父亲学钢琴,还经常向家人或来客主动地表演弹奏一曲,这孩子在甚至还不会念信写信的时候,就已经能读写作曲了。莫扎特5岁时就弹得一手好钢琴了,他能操一把小提琴与父亲及其朋友一起,凭直接视谱,将6支三重奏曲演奏下来。此时刚学一年钢琴的小莫扎特便会自己创作各种小曲子了,萨尔茨堡这个小城市里人们便知道奥波德家有一个音乐小天才。

莫扎特的父亲发现儿子的确在音乐方面具有才华,为了让孩子开阔眼界,便带着6岁的莫扎特和他姐姐周游德、奥、法、英、意等各国,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旅行演出活动。他们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烈的掌声,尤其是莫扎特的表演常常让观众听得入迷。“太美了,简直是太美了!”“再来一曲,再来一曲!”在观众的欢呼声中,莫扎特常常要加演好多曲子,观众仍然不舍离去。

沃尔夫冈·阿梅丢斯·莫扎特1756年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他4岁就开始学习钢琴(现代钢琴之前身),5岁时就能操一把小提琴与父亲及其朋友一起,凭直接视谱将六支三重奏曲演奏下来。

莫扎特甚至在还不会念信写信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读、写乐谱了。他6岁以后的音乐作品就已独具一格。人们只需根据开头几个小节,就可以断定是莫扎特的作品,而不是他人的。优美高雅、信心十足、生气勃勃、结构严谨、豪迈奔放,乃是这位音乐神童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十指与大脑同样富有才能。10岁时,这位男童就以演奏世界上最宠大、最复杂的风琴而令荷兰人惊叹不已。14岁那年,他被带去聆听梵蒂冈合唱团演唱的那首长而复杂的《圣经·旧约》第五十一首赞美诗。歌曲对外严加保密,就连演唱者也不准抄录其中的任何部分,违者开除教籍。这位男孩子将每一个音符牢记在心里,回到家里后,竟凭着记忆将曲子完整地写了下来。当第二次听这首歌曲时,他痛心地发现自己写错了3个音符。教皇不但没有将他开除教籍,反而封他为金靴骑士。

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位二流小提琴手,但却是萨尔茨堡第一流的教师。对于孩子的天资他总是那样的敬佩。就是他发掘了儿子的天才,他和沃尔夫冈的姐姐,一位天才的年轻大键琴手带着孩子周游欧洲。孩子们为英、法两国的统治者演出,为奥地利皇室演奏。就在那一次,小莫扎特滑倒在皇宫的地板上,重重地摔了一跤。一位姑娘将他扶起并安慰他。为了表示感谢,沃尔夫冈提出等长大后娶她为妻。然而,这位玛丽·安托万内特小姐的面前却横亘着一条坎坷的命运道路。

隆隆的马车声,泥泞的道路,肮脏的旅店,漫长而艰难的时日,都不能影响这孩子那欢乐的情绪。兴致勃勃的听众在音乐会终场时常常不愿离开坐位。于是这位彬彬有礼的孩子就像着了魔似的,演奏一首又一首美妙的旋律,犹如阵阵春雨扑打着花丛,直到最后老莫扎特招呼他停下来为止。

14岁时,莫扎特的最新歌剧在意大利的米兰上演了,由欧洲最大的管弦乐团演奏,他本人亲自担任指挥。15岁时,他已经是二十支交响曲、六个短剧的作者了。15到20岁期间,他跨入了技术上难度最大的作曲领域。每前进一步,都难免要跟名家一见高低。他向人们显示出他比所有那些名家大师都高出一筹。他的天赋就像一颗升起的新星,放射出愈来愈灿烂的光芒。公正地说,假如奥地利国王约瑟夫二世能够给予他音乐方面的最高职位的话,他是受之无愧的。

然而他却遭到了国王的冷遇。国王手下的人对莫扎特非凡的天才十分恐慌和嫉妒。他的同行对手千方百计阻挠上演他的作品,或者当他的作品问世的时候,收买演奏者故意糟蹋他的音乐。当时,作曲家是得不到版权保护的,一部音乐作品一旦出了名,就可以任人随意演奏,甚至会被别人据为己有。

一个作曲家的唯一保证,就是受雇于宫廷或某个富人。莫扎特也曾受雇于人——年薪仅67美元!他的雇主萨尔茨堡的大主教让莫扎特与仆人一起用餐,甚至试图以粗暴的污辱使他保持极端的恭顺。莫扎特愤然辞职而去,到维也纳当了一名自由演奏的艺术家。

在著名的音乐家克里斯托夫·冯·格鲁克逝世之后,沃尔夫冈取代了他的职位,做了“宫廷作曲家”——而津贴还不到他的前任的一半。即便如此他已是受宠若惊了,因为他已在26岁时结了婚,婚后又接二连三地添了好几个孩子。

为了支付肉铺的账单,甚至躲避行政司法长官(他经常登门讨偾并将数件家具搬走),莫扎特从一场音乐会赶到另一场音乐会。他为每一场音乐会都谱写一首新的曲子,而且常常是在演出前的最后一分钟才完成。他的那些最伟大的作品中,只有一部分是花了数日工夫才写成的。

莫扎特在世时,起码在波希米亚的布拉格他是被理解并受到尊重的。当他应邀到那里指挥他的《费加罗的婚礼》这一在维也纳反应冷淡的欢快歌剧时,他发现大街小巷到处响遍了《费加罗的婚礼》曲调的口哨声。在那里他写下了美丽的《布拉格交响曲》。回去不久,又特别为这个喜爱音乐的城市创作了一个歌剧。在前往令人陶醉的波希米亚首府途中的那次穿越山区的旅行,要算是莫扎特夫妇最愉快的时期之一了。在那里,莫扎特演出了被人称为“完美的歌剧”《唐·乔望尼》。为该剧作词的诗人达·彭特是一个乐天派的淘气鬼。他的住所与莫扎特家相对,中间只隔一条狭窄的街道。于是两个人不时隔着街道喊对方过来听几页自己的新作,要么两个人就摇摇晃晃,招摇过市,到小酒馆里去喝酒,逗得布拉格全城人大为开心。赞扬者到处设宴款待莫扎特一家,占去他大量时间,以至歌剧的序曲往往到晚上彩排前才能写出来。

在莫扎特36岁时,尽管在维也纳身染重病,他还是谱写了充满美妙旋律的著名童话歌剧《魔笛》。一位不讲信义的节目安排人把它带到了一个摇摇欲坠的戏院。消息传开,全体维也纳人蜂拥而至,争相聆听。这位主持人大发横财,新建了一所戏院。而此时的莫扎特却已病入膏肓,难以亲自去看演出了。他躺在家里看着钟表说:“现在该是在启幕了……现在他们已安全通过了头场,正向着魔笛的响声走去。”

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在家乡萨尔茨堡病逝。他的葬礼是在一个寒冷的雨天,拉棺材的马车尚未到达墓地。本来就寥寥无几的人就散了。这位为成千上万的人带来愉悦的音乐天才,最后由几个陌生人下葬,他们漠然地把棺木葬入公墓。

莫扎特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音乐。贝多芬无时不在研究他。海顿对他的这位年轻朋友极力推崇,奉为楷模。肖邦更是深得莫扎特的精髓。他在临死的时候说:“悼念我时,请演奏莫扎特的作品。”就连高傲的瓦格纳也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从施特劳斯圆舞曲的欢快精神,从舒伯特的伟大作品,都可以追溯到莫扎特这一洁净的源泉。

莫扎特与音乐

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珠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由于他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因而使最复杂的创作也看不出斧凿的痕迹。这种容易使人误解的简朴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

他短暂的一生作品极其丰富,创作的重要领域是歌剧和交响乐。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乐观情绪。莫扎特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地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为德国民族歌剧奠立了基础,创造出一种现实主义音乐剧的新体裁。他扩充并革新了器乐作品的内容,使交响曲和室内乐曲的形式格外严谨。莫扎特在创作上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把18世纪的音乐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后来的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莫扎特的音乐成就,是举世所瞩目的,但是天才不是一天造成的,除了天赋外,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练习。社会上一些狂狷的人们,虽然有些小聪明,却不曾想再下一番功夫锻炼自己,于是只落得“半瓶水响丁当”,因而莫扎特用功的情形,值得我们好好省思一番。

莫扎特是海顿的学生。有一次他和老师打赌,说他能写一首曲子,老师准弹不了。海顿自然不相信。莫扎特用了不到5分钟,就匆匆地把乐谱稿子写完,送到海顿的面前。“这是什么呀?”海顿弹奏了一会儿后惊呼起来,“我的两只手分别惮向钢琴的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突然出现在键盘当中呢?这是任何人也弹不了的曲子。”莫扎特微笑着在钢琴前坐下,当弹到那个音符时,他弯下身来,用鼻子惮出了那个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