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13192900000042

第42章 米开朗琪罗

文艺复兴时期的巨擘(1475—1564)

从十四、五岁直至近90岁生命结束,他无时无刻不在紧张地创作,为人类艺术宝库留下极为珍贵的财富:雕像《大卫》、群雕《晨》《暮》《昼》《夜》、西斯廷教堂拱顶壁画等。

意大利文艺复兴

米开朗琪罗6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的家也败落了。父亲经常失业,家里越来越穷,但他还是把米开朗琪罗送到佛罗伦萨的一家拉丁语学校去学习。米开朗琪罗在那里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数学和文学,这些必要的教育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年幼的米开朗琪罗还不能体会到这点,他在学校的学习很糟糕,他老是画画,回到家还往墙壁上画,为此,父亲常常打他,而且一次比一次厉害。只是米开朗琪罗本性难移,他不但依然故我,而且一再表示要当个艺术家。单凭这一点就能把老波纳罗蒂气疯,他希望家中的五个儿子都去经商,将来成为银行家,以重振波纳罗蒂家的贵族家业。偏偏他最喜欢的米开朗琪罗不但不按他的想法去做,反而自甘“堕落”,一定要去干那有辱家声、靠手艺吃饭的行当,因为当时的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卑微,被人们视同工匠,靠凿子、画笔谋生,为贵族们所不齿。

但是性格倔强的米开朗琪罗已经选定艺术生涯作为自己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佛罗伦萨人热爱艺术的风尚,给了他强烈的影响,又一方面,他的艺术才华使他对自己的选择相当自信,他那坚韧顽强的个性也使他在自己认定的事情上决不动摇。这是一种巨人的性格,也是他日后成功的保证。最后,家道中落的现状也使他的父亲无力再去阻拦了,当他父亲听说米开朗琪罗到著名的基兰达约画室去学艺,不但不需要交付学徒费,反而能挣钱时,他言不由衷地妥协同意了。

基兰达约在艺术史上是个有地位的人物,13岁的米开朗琪罗能拜到这样的名师,对他学习艺术大有帮助。米开朗琪罗虽在这里只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但他十分勤奋、刻苦,因此技艺进步很快。他在那儿除了大量地写生之外,还临摹了许多老画家们的作品,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所以深得老师基兰达约的赏识。

米开朗琪罗,生于佛罗伦萨近郊。米开朗琪罗生活的时期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辉煌年代。艺术大师群星灿烂,而其中最明亮的当属雕刻家、画家、艺术巨匠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主要活动地点是罗马和佛罗伦萨。他主要是为美第奇家族、教皇朱理二世和教皇克雷门斯七世从事创作。

米开朗琪罗从小即热衷于艺术。13岁时在名画家吉兰达约门下学艺,14岁后转人佛罗伦萨长官罗伦索·美第奇艺校,这时期他创作了充满内在力量的圣母和洋溢着英雄气概的历史浮雕。米开朗琪罗一生中一直对少年时代的作品怀有深厚的感情。

23岁至26岁,他在罗马完成了《哀悼基督》,表现了他对人文主义信仰的坚定信心。26岁至29岁,他在佛罗伦萨完成了高550厘米的著名雕像《大卫》。1504年披露于世那天,成了全民的节日。雕像大卫表现的是打败巨人歌利雅、完成丰功伟绩之前紧张的一刹那。大卫英俊的脸上充满愤怒、目光直视敌人,左手紧握投石器,显示出了自由人民的无限力量,有充分信心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夺取胜利。在《大卫》身上,第一次出现了米开朗琪罗心理刻画的特征:意志坚定、全神贯注,给人物形象添加了强大的、令人畏惧的力量,时人称之为“惊心动魄的风格”。佛罗伦萨人认识到了《大卫》保卫自由、英勇斗争的涵义,将其竖立在市政厅前。

大约38岁的时候,米开朗琪罗完成了《垂死的奴隶》和《被缚的奴隶》。两座雕像极为鲜明地证实,他也许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意识到了与时的意大利的悲剧的艺术家。在和敌对势力斗争中倒下的英雄形象代替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形象。40至51岁米开朗琪罗完成的《摩西》雕像又表现了坚不可摧的力量。预言者摩西看到了人民违反法规,盛怒之下要摔碎十诫板。这是民众领袖性格完整、激情勃发的形象。这一点不仅表现在他的威严冷峻的目光中,也同样表现在他的体态和肌肉之中,甚至在从衣纹到状如波涛倾泻的冉须的细节之中。

49岁至56岁的几年中,米开朗琪罗为佛罗伦萨圣罗伦索教堂完成了《朱理亚诺·美第奇》、《罗伦索·美第奇》、《晨》、《暮》、《昼》、《夜》等一组雕像。朱理亚诺和罗伦索雕像与传统纪念像不同,是两座呈现沉思状态、体魄强健优美的青年雕像;他们不像这两位公爵本人,而是理想的英雄。而装饰灵柩雕刻《晨》、《暮》、《昼》、《夜》则是稍纵即逝的光阴的象征,把两座坐像沉思的内容形象地具体化了。《晨》在痛苦中醒来;《暮》正在进入梦乡;《昼》力量充沛,却又无所适从;《夜》已酣睡不醒。《昼》的令人惊骇的表情;《夜》的悲剧的面具以及鹰等附属品,都造成了一种无以宣泄的强烈的不谐调感。

米开朗琪罗晚年雕刻中一再出现的主题是“哀悼基督”。作者表现了极为动人心弦的母亲的伤痛和亲人在精神上相依的情感。而在米开朗琪罗最后一件作品《伦达尼尼的‘哀悼基督’》中,这种5向更为强烈,基督和圣母的躯体和面容从石块中朦胧露出,形似虚幻,表现出了无限的痛楚、悲哀和个人的悲剧性的孤寂之感。

米开朗琪罗终生热爱雕刻,他曾说过,雕刻是他的本行,还说过:“我在吸吮乳母(一位石匠的妻子)的奶水时就拿起了雕刻人物形象的凿子和锤子”。

米开朗琪罗的绘画是和雕刻创作交叉进行的,他的绘画也与其雕刻一样完美、动人。他最早的绘画是29岁时画的《卡希纳战役》,描绘的是一群于盛夏之时在水中洗澡忽闻战斗号角急忙上岸穿衣的裸体战士。画风清新、优美。

33岁至37岁的时候,米开朗琪罗为西斯廷教堂拱顶创作了著名的壁画。绘画总面积超过600平方米,人物有几百个。西斯廷教堂的壁画取材于《圣经》故事。全部具有故事情节的画幅,全部先知和巫女的形象,都汇合为一,组成了一首颂扬人类的创造威力、歌颂人的精神美和肉体美的赞歌;那些起装饰作用的裸体青年的形象,体现了生活的欢欣和充实,它们加强、完备了主题画幅对人类创造生活不畏艰苦的肯定。全部形体都具有浮雕风格,如此伟大、如此壮观的作品,都是米开朗琪罗一个人独自完成的。教堂有18米高,几年之内,他每天站在脚手架上绘画,脸必须向上,极为辛苦。在画作完成后的几个月之内,他必须把信、书、或画放在脸上方,才能阅读、观看。

米开朗琪罗近老年时在梵蒂冈保利纳教堂中画了两幅壁画:《保罗皈依》(时67至70岁)和《彼得磔刑》(71至75岁)。两件作品大小均为42平方米,前者可能表现了他本人的皈依心境,而后者则已经缺乏反抗罪恶势力的决心和力量:人们木然观望着圣徒的惨死,盲目屈服,无动于衷。

米开朗琪罗在建筑方面的成绩都是在他中年以后取得的:他指导过佛罗伦萨圣罗伦索圣器室的建筑工作,建筑过佛罗伦萨劳伦斯图书馆的楼梯,改建过罗马朱必特神殿,罗马法尼塞宫,71岁起承担建筑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工作,82岁至86岁设计并指导建筑其拱顶,这项工作一直延续到他逝世;教堂拱顶于1593年按他的设计由他人完成。他设计指导进行的建筑,都具有宏伟气魄、刚劲有力优雅的风格,在建筑艺术中巧妙地表现了他的个性和思想。

对米开朗琪罗的评价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家,被人称为文艺复兴艺坛“三杰”之一,另两位是达·芬奇和拉菲尔。而米开朗琪罗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文艺复兴中艺术的最高峰。

米开朗琪罗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的天分和勤奋是分不开的。他小时候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启蒙教育,在真正开始学习之后又孜孜不倦,所以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一扫意大利宁静和精巧的艺术风格,他所创作的雕像以豪放、刚健、雄伟的人体美为特征。米开朗琪罗的全部作品都宏伟富丽,在构思及技巧上都是无疵可寻的,从而是崇高的、感人的。他不愧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最有创造力的艺术大师!

天性豁达的米开朗琪罗,虽然遭遇诸多不顺利,却仍对艺术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且一笔一刀完成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我们生处于世,是否也有怀才不遇之感,那么要多学学米开朗琪罗的人生态度,只要是对的,就不用在意太多的阻碍,往前走、努力做就是了。

在绘制《创世纪》时,米开朗琪罗像做苦役一样地辛苦创作,常常废寝忘食。他把助手们一个接一个赶走,从里面锁上门,除一位老仆人和教皇尤利乌斯外,不让任何人进去。尤利乌斯不懂艺术,但他看了后却知道十分壮观。他明白,自己的寿命已经不长了,所以时常大发雷霆地问道:“何日——何日才能完工?”

最后,尤利乌斯急不可耐地说:“我看你已经画完了。我告诉你,赶快从脚手架上下来,不然我让你摔下来!”米开朗琪罗这才同意对上流人物及教士们开放了这个艺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