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13192900000020

第20章 戴高乐

有个性的总统

(1890—1970)

戴高乐的一生坎坷不平。他能够走向成功、最终成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巨人,一方面,有赖于他坚毅的性格,坚定的信念;另一方面,则靠他非凡的睿智和高超的谋略,尤其是他善于在不同的逆境中寻求友谊,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戴高乐从小就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即使与兄弟间玩骑马打仗,他都要他的兄弟代表敌方或者盟国,他则坚持一定要代表法国。有人称赞他是个天才,也有人批评他是个狂妄自大的家伙,曾经有个史学家请教戴高乐说:“戴高乐先生,请问您对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这三人被当作伟人,有什么看法?”

戴高乐很不以为然地说:“伟人不就是和常人一样,只不过比常人多做了一些伟大的事罢了;而历史上的人物,我只对戴高乐有兴趣。”由此可见到戴高乐对自己十分有自信,而且他也真正创造了一个历史人物,那就是他自己。

在戴高乐总统主政的期间,有个内务大臣有晚起的习惯,有一次戴高乐总统举行一个重要会议,没想到这个内务大臣竟然迟到了,戴高乐总统看见内务大臣蹑手蹑脚赶紧坐到他的位子上,戴高乐并没有责备他什么。

两个星期后,会议再度举行,这个内务大臣还是迟到了,这个大臣怕戴高乐总统生气,便要向他解释,只不过戴高乐总统微笑地说:

“嗯,你不用解释了,因为你迟不迟到都与会议无关。”

言下之意,便是你对会议而言,已经毫无重要性。从此之后,这个内务大臣再也没有迟到过了。因之,对自己极具自信的戴高乐总统,在很多场合表现出来的机智幽默,有时还蛮令人下不了台的,我们还可以从两则故事中见到,这样有讽刺意味的幽默感。

夏尔·戴高乐于1890年11月22日出生于法国里尔一个世代殷实、笃信天主教的下层贵族家庭。他的祖父是个历史学家,祖母是个颇为多产的作家,父亲是位教授,为人正直,治家很严,但对子女充满了父爱。他的父亲常给他讲述1871年普法战争中当德国人包围巴黎时他是如何负伤的,而母亲每当回忆起那场战争中,显赫一时的巴赞元帅居然率领全军向德军投降,她总要描述自己的双亲潸然泪下的情景。他们也常常谈起那些在战争中,或在海外殖民地为法国赢得光荣的名字。渐渐地,他从父母那里继承了爱国思想、责任感和为国出力的愿望。

这时的夏尔,被打仗游戏、惊险故事和他所偏爱的诗人作家迷住了。他经常写诗,所写的短诗剧还曾被一家文学刊物发表。他长得很快,喜欢争论,而且是个天生的领袖,又颇具幽默感,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军人。

1910年,20岁的戴高乐才正式进入圣西尔军校。正是在这里的军队生活中,他开始自觉地锤炼他未来所需的品质,他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摘录了雨果的一段话:“风格高洁,思想精确,遇事果断”作为座右铭。

在圣西尔军校,他才开始感到如鱼得水。在这里,他颇为引人注目,他的身体高得出奇,又有着良好的记忆力和健全的性格。

然而,同伴们还是可以隐隐感觉到他的孤傲与落落寡欢。的确,他有着自己的想法,难以与人共享,正像常见的情况那样,这个青年人的品格与知识并没有在平庸的管理者那里为他带来重视或赏识。

当他从圣西尔毕业时,一个缺乏眼力的教官曾评论他“除了身材以外,余皆平平”,这似乎意味着“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中,戴高乐被德军俘虏,关进了战俘营。在那里,他通过阅读德文报纸学会了德语,并写了大量笔记,这成为后来他的第一部著作——《敌人阵营的倾轧》的基础。1921年,31岁的戴高乐与伊玛娜结为伉偭。他还需要重新返回学校,以使自己准备的更充分,然而他还一直没有遇到得以一展抱负的机会。但他从未怀疑过时运正在向他招手。

1922年11月,戴高乐考入军事学院深造,这时,他早已把做军事首领和历史学者作为自己思想上的两个奋斗目标。在军事院校里,那个准备以后叱咤于政治舞台的戴高乐已经大体准备完毕了。让我们看一看所需的要素吧:民族主义、国家尊严和历史感;直觉、创造精神和自行其是;孤傲、冷漠和坚强的意志;演说、表演、形象塑造的才能;关于机械化战争的崭新预见和历史使命感——几乎是应有尽有了,所需的就是历史机会了。

1925年10月,担任法军总监的贝当委任戴高乐担任他的幕僚。虽然这是个闲差使,但使戴高乐得以接近最高军事决策机构。这之后的戴高乐似乎平步青云,官运亨通,先后被提升为少校、精锐部队步兵营营长、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处秘书。但是,作为军人的戴高乐已年过40,戎马生涯平淡无奇,但是,他不同于一般的军人,而是一个有政治头脑和远大抱负的军人。

1933年,希特勒德国崛起,蠢蠢欲动,欧洲笼罩着新的战争阴影。如何看待形势?如何对待未来战争?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理论激烈交锋。当时法国军事当局墨守成规,信奉消极防御战略,马其诺防线就是这种理论的历史见证。戴高乐则以其新颖的军事思想开始在军界崭露头角。他认为,构筑再坚固的防御工事也无济于事,唯一的办法是建立一支可以立即调遣的机动力量,1934年5月,戴高乐将载有这一思想的《建立职业军》一书发表,此书为戴高乐日后进入雷诺内阁创造了机缘,也为他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军人成为声誉卓著的政治家埋下了伏笔。

1940年,由于英法的纵容妥协,德军以闪电战侵入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小国,从而轻而易举地进入相邻的法国领土,绕过法军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攻占了法国大片领土,6月14日巴黎陷落。6月17日由贝当组建的法国新政府向德国乞降。就在贝当宣布投降的当天下午,满怀爱国热情的国防和陆军部次长戴高乐逐渐形成了他的决心:脱离这个失败的政府。于是他携妻子、儿女全家飞往伦敦。从此,与曾是自己恩师的贝当分道扬镳,他要以自己微弱的声音代表法国宣布对德国的战斗。

6月18日,刚到伦敦的戴高乐到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室向祖国发出了著名的抗战号召:“……无论发生什么事,法国抵抗的火焰不能熄灭,也决不会熄灭。”在历史上,这次讲话被称为6.18讲话。

那是个历史性的时刻,但是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号召发出后,不少法国的官兵都前来投靠戴高乐,很快,戴高乐便组建了一支有七千多人的部队。1943年,戴高乐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根据英、美盟国的协议,“自由法国”部队的四个师组成法国远征军,参加了在意大利的战斗行动。1944年6月,戴高乐担任了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

7月,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法国坦克师与英美盟军一起在诺曼底登陆,戴高乐要求让“战斗法国”的第二装甲师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8月25日,第二装甲师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巴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戴高乐进入巴黎后,受到了成千上万法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1959年1月8日戴高乐任法国总统。当时法国政局动荡,经济全面崩溃,海外殖民地军人发动暴动,危机不断。戴高乐果断地采取发行公债、冻结工资、法郎贬值等一系列措施振兴经济,又对暴乱军队采取高压政策以稳定政局。

由于法国曾在二战中被德国占领,所以在国际事务的处理上,美英苏都把法国排除在外。

1960年3月,戴高乐不顾美英的强烈反对,邀请苏联领导人访问法国,又于1964年6月6日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在此期间,法国还两次强硬地回绝了英国提出的加人欧洲共同体的要求,并与德国缔结了条约。1965年12月,戴高乐再次当选为总统。1966年2月,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组织。

经过戴高乐的不懈努力,美英苏不再小瞧法国,法国成了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员,戴高乐本人也成了杰出的外交战略家。

1969年4月,戴高乐辞去总统职务。自他卸下总统职务后,他拒绝了政府按规定付给他的薪酬,自己完全靠创作所得度日,同时,也回绝了政府要为他提供住宅的提议,住进了科隆贝的一座教堂里。不仅如此,他还把大部分收入捐献出来,建立了一项儿童保健基金。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突发心脏病去世。

大器晚成的戴高乐

对于戴高乐来说,他绝对属于那种大器晚成的人物,他50岁才逐渐开始发迹,他的成功基于以下的原因。

1.他从小受到了父亲的深刻影响。父亲对法国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他对祖国的热爱,这就是当他昔日的领导投降德国的时候,他始终能够保持坚定的立场的重要原因。而正是由于他坚持抵抗的立场也曾经被贝当政府缺席宣判死刑。

2.他的成功正好印证了“乱世出英雄”的古话,而他一直就是军人的身份促使了他这位战乱英雄的产生。军旅生涯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即使是在法国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丧失对胜利的信心。在以后从政的生涯中,虽然曾经一度下野,但他还是凭借军人的毅力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

3.戴高乐在战后从政的生涯中,一直致力于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努力中,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美国的扩张,主张欧洲联合,这些主张都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有自信的态度,成就有自信的人生,我们虽然无法如戴高乐总统那样有成就,但是我们可以像他一样有自信,在面对人生的挑战之时,用自信的人生态度,克服困难才是。

戴高乐军事思想概括

1.倡导机械化战争。他主张组建一支具有快速机动能力和装甲防护能力的机械化部队,以机动与火力加强法国的防御能力,并在适当时机集中兵力兵器向敌要害部位发起进攻。认为只有进攻才能保卫法国。

2.主张建立小型职业军队。他以由职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海军和空军为例,碣力主张陆军也必须由一批既有献身精神又有专业技术的人员组成。

3.提出“以弱制强”的核威慑战略。他认为只有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才能逷制侵略,保护法国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利益。在戴高乐倡导下,法国在60年代初即成为世界上几个核国家之一,并制定了具有法国特色的核威慑战略。

4.坚持独立自主的军事战略。法国的防务只能是自己的事情,为此退出了北约防卫一体化指挥系统。